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137章

江山战图-第137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领家眷则责令不准出门。

这时,沈光将被活捉的段玄德押进了尚未烧毁的官堂内,他向张铉躬身行一礼,“属下幸不辱命!”

“辛苦沈将军,这一战,沈将军记首功!”

“多谢将军!”

沈光一挥手,“押上来!”

十几名隋军士兵将段玄德和左孝友的家眷押了上来,左孝友的妻子约三十余岁,略有几分姿色,在她身后跟着两个七八岁的孩子,一男一女,皆战战兢兢躲在母亲身后,还有一名老人,是左孝友的父亲,也被隋军带了上来。

沈光向张铉低语几句,张铉点点头,打量一下段玄德,见他长得颇为雄壮,便冷冷道:“堂堂的隋军旅帅,居然落草为寇,你不觉得给自己祖先抹黑吗?”

段玄德双臂被反绑,昂着头道:“我不觉得给祖先抹黑,隋军太黑暗,立功者被诬,胆怯者受赏,我这种底层军官再卖命,也是给权贵子弟当垫脚石,还不如占山为王,自由自在才好!”

张铉一指沈光,“你既然参加过第一次高句丽之战,那么这位沈校尉,你应该见过吧!”

段玄德看了一眼沈光,“我见过他,他拿下辽东城,是条汉子!”

张铉便对沈光笑道:“沈校尉觉得隋军黑暗吗?”

沈光心有感触,他长长叹息一声,“怎么不黑暗呢?若不是遇到将军,恐怕沈光也回乡落草为寇了。”

张铉对段玄德道:“我也是出身低微,却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来,在我的军队里,赏罚分明,不看门第,只看功劳,我看段将军也是忠心护主之人,若段将军肯投降我张铉,我继续让你出任旅帅,至于你能不能升为将军,就看你自己立多少功劳了。”

说完,张铉一摆手,“放开他!”

士兵解开了他身上的绳索,张铉又对他道:“若你不愿意投降,我也会放你走,你去替我左孝友送一封信。”

段玄德低头不语,他虽然长得雄武,但并不愚蠢,他知道沈光,连沈光这种出类拔萃的人也愿意跟随这个张铉,可见张铉有让人信服之处,他心中有些诱惑,又回头看了一眼左孝友的妻子,左孝友的妻子就是他的大姐,姐弟二人父母早亡,从小相依为命长大。

段夫人点了点头,“二郎,你就降了吧!”

段玄德一咬牙道:“只要将军不杀他们,我就愿意归降!”

张铉摇摇头,“我张铉从不杀老弱妇孺。”

段玄德单膝跪下抱拳道:“段玄德愿为将军效命!”

张铉连忙扶起他笑道:“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军中旅帅。”

张铉之所以愿意收降左孝友的将领,是因为他发现左孝武的军队中有不少精锐士兵,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军府扩大到五千人。

五千人的军府并不是没有先例,像宇文成都的军府听说已扩大到六千人,而且在飞鹰军中,秦琼的部下也是五千人。

更重要是,他们的军粮、物资都是自己筹措,和朝廷无关,只要他和朝廷搞好关系,就算朝廷知道他突破兵力限制也会睁只眼闭只眼,况且朝廷允许他们临时征集运粮民夫,增加的两千士兵完全可以用民夫的编制搪塞过去,关键是要张须陀不反对才行。

张铉从高密郡过来,考虑了一路,他本想从孟让军中挑人,但孟让军纪混乱,名声太差,左孝友军队相对就好一些,他最终决定从左孝友军中扩充自己的兵力。

张铉随即写了一封信,让段玄德带去给左孝友。

。。。。。。。。。

尽管蹲狗山的士兵不止一次放烽烟恳请主力大军回援,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左孝友率领的大军却遭遇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此时左孝友率领的四万大军位于距离蹲狗山约五十里的一片丘陵谷地内,这里也是张铉伏击左孝友粮队之地。

左孝友连夜撤退,连营帐都没有拆除,就是为了迷惑住隋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北撤,那他哪里知道,张须陀就是一头狮子,就在左孝友起兵撤退之时,张须陀率领一万五千精锐也士兵也同时出发了。

他们就像一头猎食的狮子般紧紧跟随在敌军后面,就在四更时分,张须陀率军闪电般袭击的左孝友的后军,夺取了他们的全部辎重和粮草。

左孝友也没有料到问题会如此严重,他们为了轻装行军,带的粮草本来就不多,一点点粮草被隋军夺走后,他们便已断粮,天还没有亮,左孝友便得到一个不妙的消息,张须陀率军绕小路抢到了他们前方,截断了他们的归途。

严峻的现实摆在左孝武面前,怎么办?血战冲过去吗?

尽管左孝友之前一心想和隋军决战,但现在他已经没有那个想法了,自从弓弩大战惨败后,他军队的士气极为低迷,如果和张须陀硬战,必然是惨败收场。

他倒是可以调头南下,但没有了粮食,士兵们半天都支持不住,更何况上至大将,下至小兵,每个人都归心似箭,一心想回家,没有人再愿意南下。

左孝友如一只热锅上的蚂蚁,负手在临时大帐内来回踱步,在他小桌上放着一份决战书,是张须陀派人送来,这令他心烦意乱,前些天他拼命向隋军挑战,隋军就是不理睬,现在却反过来了,张须陀向他挑战,他却不敢应战了。

左孝友正苦苦思量对策,这时,外面传来手下大将郑大彪的声音,“我有急事要见大王!”

“什么事?”左孝友走到帐门前不耐烦问道。

“大王,军中已出现逃兵。”

左孝友一惊,“有多少逃兵?”

“大约已有三千多人,主要都是隋军放回来那些伤兵,他们逃跑,带动很多其他士兵逃跑,局势快要控制不住了。”

郑大彪急不可耐道:“大王,我们走远路绕回蹲狗山吧!最多两天就能回去了。”

左孝友叹了口气,“你觉得蹲狗山还会在我们手中吗?”

郑大彪愣住了,“大王接到了什么消息?”

左孝友无奈道:“我是怕引起军队混乱才不敢说,事实上我已经接到消息,蹲狗山已被隋军攻占了。”

“啊!”

郑大彪呆住了,半晌他才道:“要不就和隋军决一死战,大王可以把军中马匹杀了给士兵们饱餐一顿,我们今天就会隋军决战,四万对一万五,卑职觉得还是有很大的胜机。”

左孝友摇摇头,“事情若有这么简单就好了,若到了杀马就食这一步,这等于就告诉士兵,我们粮草已断绝,士气本来就低迷,这下恐怕就会彻底崩溃。”

两人都同时叹息一声,难道他们真无路可走了吗?

就在这时,有士兵快步上前禀报:“大王,段将军来了!”

左孝友半晌不语,段玄德的出现,就坐实了蹲狗山失守的消息,他感觉身心变得疲惫万分,摆摆手说道:“带他来见我!”

184。第184章 利益攸关

片刻,段玄德被带进了行军帐,他心中未免有些羞愧,刚刚投降了张铉,此时又见到旧首领,使他感到十分矛盾,他在左孝友面前低下头小声道:“姐夫,我已经尽力了!”

左孝友看了看他,问道:“你大姐和孩子们都没事吧!”

“他们没事,老爷子也没事,他们请你放心。”

尽管段玄德并没有多说什么,但左孝友还是明白了他的来意,他冷笑一声道:“他们让你来劝降我吗?”

段玄德取出张铉的信,默默递给了左孝友,“姐夫自己看吧!”

左孝友接过信,眉头不由一皱,“这个张铉是谁?”

“他是张须陀的新任牙将,不过他的军队独立。”

“军队独立?我倒没有听说过。”

左孝友没有看信,摇摇头又把信递还给段玄德,“他还没有资格和我谈。”

段玄德没有接信,他注视着信道:“可张须陀说,这封信可以代表他。”

“你见过张须陀了?”左孝友愕然问道。

段玄德缓缓点头,“除了这封信外,张须陀还让我带个口信给姐夫。”

“什么口信?”左孝友慢慢仰起头,斜睨着段玄德。

“张须陀说,如果姐夫投降,至少可以给东莱郡乡亲一个交代,不会成为东莱郡的罪人,否则,姐夫子孙都难安。”

“哼!我投降有什么好处?”

话虽这样说,左孝友还是拆开了张铉给他的信,信中说得很简单,他手下所有将领的家眷都在隋军手中,如果他还要作战,只会成为孤家寡人,除了投降之外他已无路可走。

这时,帐外传来一片叫喊声,“我们要见大王!”

左孝友慢慢走出大帐,只见数百名将领聚集在帐外,见左孝友出来,有人高声喊道:“我们有事要问段将军!”

左孝友无奈地摇摇头,回头对大帐道:“你出来吧!”

段玄德也从大帐内走出,将领们立刻围上来七嘴八舌问道:“段将军,我们家人怎么样了?”

“各位请放心,家眷都无恙,没有一个死伤,不过.....”

段玄德回头有点不安地看了一眼左孝友,左孝友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段玄德犹豫了一下,但最后他还是实话实说,“各位的家眷现在都在隋军手中。”

这时,所有的目光都向左孝友望来,事到如今,没有一个人想打下去了,左孝友心中暗暗叹了口气,高声对众人道:“大家先回去吧!天亮前,我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众人议论纷纷而去,左孝友走回大帐,沉思良久,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对段玄德缓缓道:“你去告诉张须陀,我可以投降,但他不能追究我从前之事,我的个人财产他不能没收,如果要我在他帐下为将,我的军职不能低于牙将,我就这三个条件,如果他不肯答应,那就鱼死网破!”

段玄德点点头,“我这就回去见张大帅!”

。。。。。。。。。。

大业十年十一月初,盘踞在东莱郡的贼帅左孝友被张须陀军队逼迫,走投无路,只得被迫投降,四万五千军队跟随主帅投降了隋军。

至此,横行青州近两年的五大悍匪,除了琅琊郡的孙宣雅之外,其余四支悍匪全部被张须陀剿灭。

包括东莱郡、高密郡、北海郡、鲁郡、济北郡和齐郡在内的青州五郡又重新被隋军控制,在近一个月的剿匪战争中,隋军收获丰富,光粮食便缴获了十万石之多,彻底缓解了隋军军粮紧张。

张须陀随即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派人赶往京城报捷,同时他向兵部提出了申请,请求扩增飞鹰军的军队人数。

夜幕降临,在北海郡益都县外,隋军临时扎下了大营,帅帐内灯火通明,张须陀正在听取张铉的一些想法。

“卑职有两个建议,一个是扩军,一个是分兵驻郡。”

这两个想法在张铉脑海里萦绕了很久,甚至他几个月前他就考虑好了,但直到今天他才向张须陀正式提出来,当他在两场战役中都立下首功后,他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发言权。

“关于扩军,相信大帅自有想法,但卑职的三千人太弱,如果能扩军到五千,相信卑职能为大帅剿匪发挥更大的力量。”

张铉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张须陀想不想扩军,他只能建议,决定权不在他,但他张铉的军队想扩军,决定权却在自己手中,出于尊重,他向张须陀请示一下。

张须陀点了点头,扩增两千兵力不算多,他原则上可以接受,而且几场战争收获颇丰,两千人给养他也能承受得起,但关键是该怎么给朝廷汇报。

“好吧!这件事让我考虑一下,还有一个建议是什么?”张须陀问道。

“卑职另一个建议就是分兵驻郡,相信大帅比我清楚,如果不分兵驻郡,使各郡不设防,一旦渤海会插手进来,各郡又会重新爆发匪乱,青州实在折腾不起了。”

如果说扩军只是餐前酒的话,那么分兵驻郡才是张铉真正的大餐,是他考虑了很久的想法。

但张须陀只是从军事上考虑,在政治上,他基本上没有半点想法,分兵驻郡防止匪乱再起确实很有必要,只是张铉提得太突然,使他一时拿不出方案。

但张铉却准备好了方案,张铉取出一份文书递给张须陀,“这是卑职草拟的一份方案,仅供大帅参考。”

张须陀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一个真正的战略型幕僚,或者说,他压根就没有任何私心,对大隋忠心耿耿,打下山东半岛后,就要把山东半岛拱手送给朝廷。

但张铉却不是这样想,就算他现在没有能力控制山东半岛,但他必须想办法不让朝廷插手,最好的办法就是驻军,让张须陀的飞鹰军驻扎到山东半岛各郡,形成对山东半岛的事实控制,使朝廷无法插手。

事实上,张铉也并不是想刻意欺骗张须陀,也不代表他不尊重张须陀,只是他很了解张须陀,如果张须陀知道了他真正的想法,恐怕会立刻拔剑将他刺死,毕竟两人道不同,难以共谋。

所以张铉只能寻找两人的共同点,在军事上控制山东半岛,防止乱匪再起,这就是他们两人一致的想法。

但在政治方面他却无法开口,他不敢、也不忍告诉张须陀,大隋这大艘就要沉了,他需要给自己建一艘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