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篡秦 >

第589章

篡秦-第589章

小说: 篡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搅顾踩スD亲认萄艋挂叽蟮募岢牵且磺泄コ钦叩呢巍W魑暇椋比徊辉敢馊ヅ瞿强庞捕ぷ印

相比之下,韩国简直就是鱼腩部队。新郑和阳翟的城防略微强一些,但跟平凉比起来完全不在一个级数上。得到了大王这样的军令,中军校尉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我只能给你三天时间,三天之后本帅带着前军出征直插阳翟。剩下还没有赶到的军队,你在这里安排。由杨端和统领,直插新郑。我与杨端和各领兵三十万,新郑与阳翟不过各有三五万人守卫。以雷霆之威将他们一击成齑粉,则大功可成。这一仗关键就是要快,只有快速的占领阳翟与新郑,打断韩国人的脊梁。使得韩国人快速投降,赵国和魏国才来不及救援。不然,若是再打城一锅粥可就没办法向大王交代了。”王翦一边看着沙盘,一边指着阳翟的位置说道。

作为整个战役的中心,王翦决定亲自去阳翟。由他带领秦军主力先锋,不管一路上的小城,直扑阳翟。根据情报,韩国人的近半军队都集中在阳翟。可所谓的过半军队,也只不过五万人马而已。

战国时候,普遍施行徽兵制。王国要打仗,便会召集士人参加军伍。许多人还得自备武器铠甲,甚至服装。这种徽兵制的好处就是,可以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不过这样做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征战的时候农耕的士人都是当兵。天地自然只有老幼妇孺照顾,这样会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所以,各国只要打完了仗。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徽兵放回到农田里耕作。粮食是国之根本,哪个诸侯国都不敢马虎。

各个诸侯国中,职业军队的数量非常少。打仗的时候,临时召集来的徽兵占了大多数。而各国国君重金豢养的禁卫军,无疑都是各国职业军队中的主力。

阳翟是韩国都城,那么韩王安的禁卫军也自然是在阳翟城中。王翦明白,韩国最难啃的骨头其实就是在阳翟。新郑远比阳翟好打许多,所以他才将新郑交给了麃公的旧部杨端和。那也是一员能征惯战的猛将,只不过年纪还青。再历练几年,或许也是独当一面的人物。

三天之后的深夜,气势恢宏的出征仪式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王翦带着他的五万新军为先导,在浓浓的墨色中离开了东周城。一头向着韩国的方向,就杀了过去。

韩国人完全是处在一片懵逼之中,就遭到了来自大秦之师的打击。王翦带着三十万大军作为先导,秦军好像潮水一样涌进了韩国人的土地。刚刚从战争中走出来的韩国人毫无准备,那些刚刚回到家乡的徽兵根本来不及再次被组织起来。

王翦的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在韩国境内纵横驰骋。一路上虽然碰到一些阻击,可三十万大军碾过去,一切敢于阻挡的家伙都成了残破不堪的尸体。整个行军过程中,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剿灭了不下三万韩国军队。十余座韩国城池开门投降,不管身处哪个年代,带路党总是不缺的。

仅仅五天时间,王翦就从东三郡一路杀到了阳翟城下。远远看去,阳翟城城峦高大。虽然不及平凉与咸阳,但在韩国来说也算是数一数二了。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作为韩国的都城阳翟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说夏的时候,大禹便使用阳翟作为都城。他的儿子夏启,曾经在此会盟诸侯进行钧台之享。周襄王十六年,北方翟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

周威烈王十八年,韩景侯将国都从平阳迁至阳翟。后韩国攻灭郑国,遂将都城迁至新郑。这就是韩国境内两大城邑的由来。仅仅五年之后,韩懿侯便将国都城重又迁回阳翟。

就历史来讲,阳翟算是一座标标准准的古城。城墙也经历了无数次的翻建修缮,最终成就了今天的模样。

王翦看着阳翟的城峦,心中不禁点了点头。山东诸侯,论起底蕴来还是要比大秦要深厚的多。

就拿这阳翟城峦来说,高六七丈。完全是由条石垒成,比起城砖修起来的咸阳或者平凉来说,要结实上许多。这种条石都是采在秦岭之中,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劳力和年月,才有今天的模样。可以说,此城算不得最大但绝对算得上是东方第一坚城。

“传令三军,将阳翟团团围住。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具明日准备攻城。”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就开始各自忙碌起来。

此时的阳翟城峦上,韩王安正站在城墙之上,惊恐的看着下面黑压压好像蚂蚁一样的秦军士卒。

“秦军怎么这样多,咱们能打得过么?”仗还没打,韩王安已经心下惴惴。说话的时候,声音已经开始发颤。他委实没有见过这样多的军队,即便是当年六国合纵他也没有实际参与。

韩国大将韩秀乃是王族,论起辈份韩王安还得叫他一声族叔。现在,阳翟城中的防务就是由他来负责。见到这位大王侄子已经吓得要堆了,韩秀赶忙劝道:“大王勿慌!秦人远道而来,只是打了我军一个猝不及防而已。现在阳翟城中尚有四万余军卒,乡勇亦是能凑调出万余人来。

咱们阳翟的城墙虽然不高大,但胜在结实。而且城中粮秣充足,水源亦不能被断绝。只要将士用命,即便是秦人的尸体摞得跟城墙一样高。他们也进不来!”韩秀说的话很有底气,这让韩王安也安心不少。城墙上跟着上来的群臣,也觉得有些道理。毕竟阳翟城并不大,能有有五万人守着,应该不会出现太多麻烦。

韩秀心里很想将这群家伙尽快哄走,这些家伙实在是太过丢人。尤其是韩王安,简直就是韩国王室的耻辱。当初他怎么就当上大王了,还统治了韩国这么多年。回想起这些年,这位大王的所作所为。韩秀就悲哀的发现,这一天是迟早要来的。

韩王安脸色很白,眼圈儿有一些发青。听了韩秀的打气,好像看着下面的秦军又不怎么害怕了,手扒着城垛向下看。他想看看,下面的人当中谁是王翦。

他是大王,自然要穿诸侯王的服侍。战场上,这种烧包的行为是要被雷劈的。几名秦军士卒正在调试三弓床弩,猛然间见到了韩王安。有眼尖的军卒就从衣着和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上来看,这是一位大人物。

“嘎支支”的弩弦声响起,当弩机长到了极致的时候,一柄击锤重重的敲了下去。粗大的弩矢带着风声向着韩王安扑面而来!

945。第945章 君臣嫌隙

面对飞来的矛枪,韩王安不愧是一代人王地主。他不等不靠,不倚重身边的侍卫。迅速的选择了自救措施……卧倒!

韩王安趴在地上以后,忽然发现四周一片的寂静。接着就听见对面的秦军海浪一般的嘲笑声!左右看了看,韩国的将士们都是一脸不忍直视的模样。只有身边亲卫,将韩王安搀扶起来。看着对面笑得打跌的秦军士卒,韩王安只觉得脸红心跳,恨不得城墙立刻裂开一道缝隙,让他钻进去才好。

韩国也有云家提供的三弓床弩,城头上就有好几架。秦军士卒自然不是傻子,没人想冒着生命危险干掉一个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所谓大人物。想立军功不假,可命就一条不是没事儿就能拼着玩儿的。射向韩王安的那枚弩枪,几乎是在极限射程飞向的韩王安。矛枪飞到城墙附近的时候已经没了力气,飘飘忽忽的扎在了城墙上。迸射出几点火星子之后,坠落在了护城河里。

所有人都看出来,这弩枪不会伤到任何人。唯有惜命的韩王安,吓得立刻趴在地上。

“给孤射,射死他们!”韩王安手指颤抖的指着下面嘲笑的秦军士卒喝道,显然被那些秦军士卒气得不轻。

“大王,他们在有效射程之外。而且今天风大,即便射击也很难击中敌军。守城之时,弩矢非常宝贵还是不要浪费了。”这位王叔的话非常不给韩王安面子,不过就是大人物想出口气而已。一般的统帅早就给办了,可这韩秀毕竟是韩王安的叔父。韩王安虽然身为大王,但在韩秀的眼里依旧只是一个子侄辈。作为长辈,韩秀始终端着一些长辈的架子。

“那也给我射,射杀对面弩手者赏千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呛声,韩王安感觉自己作为大王的权威受到了质疑。韩国本就贫弱,韩王安在诸侯王中一直都是孙子辈儿的人物。就连秦庄襄王挂了,都得将韩王安弄过去哭一鼻子,算作是对大秦的臣服。他娘的老子又不是你儿子,为毛要老子去你灵堂上哭?被压抑已久的韩王安,终于忍不住爆发了。被外人看不起也就罢了,现在连自己人都看不起,难道要造反不成。杨伟一辈子的韩王安,忽然决定不忍了生死关头怎么也要雄起一回。

韩秀刚想说话,谋士廖平拉了拉韩秀的的袖子。这个时候了,几杆矛枪算个屁还是迎合大王的心思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秦军大军围城,阳翟危在旦夕。但阳翟城里,毕竟还是这位大王说了算。

无奈的韩秀挥了挥手,便让士卒发射弩矢。城头上弩矢乱发,结果当然是射不到人的。三弓床弩跟所有武器一样,有一个理论射程和一个有效射程。理论上三弓床弩可以射到八百步开外。可实际上,三弓床弩的有效射程只有六百步。也就是说,八百步开外三弓床弩的弩矢可以飞到那里。但到了那么远的距离上,弩矢已经没了多少杀伤力。而六百步左右的距离,三弓床弩可以做到有效杀伤。

秦军看到城墙上乱飞下来的弩矢,笑得更加畅快。不少人还抛出飞爪,勾住那些弩矢往自己的营寨里面拽。这些弩矢都是云家原装的弩矢,尖头的箭簇不是柔软的青铜,而是坚硬的钢铁。这一杆弩矢,就价值十贯钱。抓回来送到军需官那里去,又是好大一笔赏钱。

看到秦军的动作,韩王安差点儿就被气晕过去。可他也十分无奈,若是打得过早就出城去打,何必龟缩在城里生闷气?

见到城内乱放弩矢,秦军士兵们更加卖力的挑衅。有两个家伙甚至脱下了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对着韩王安不住的派着。现在下面的秦军也看出来,这位衣着华丽的家伙是个大人物。将他气昏了头,说不定韩国人还会派兵出城作战。到那个时候,说不定能够一举杀进阳翟城里去。再不用打那危险的爬城战!

韩王安虽然气得发昏,可毕竟还没有丧失理智。早在收到秦军出兵的消息之后,韩王安就向六国尤其是赵国和魏国派出了使节,当然最重要的是向平凉派出使节求援。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一个月左右。六国就会集结起重兵,来阳翟城下帮助韩国。

战国到了这个时段,已经不是诸侯混战的局面。秦国对于山东各国都有巨大的压力,虽然碍于传统六国不可能真正的紧密团结。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韩国是秦军进兵六国的门户。尤其是对赵国和魏国来讲,韩国的地位尤其重要。

若是韩国有失,强悍的秦军将会直接威胁邯郸。而魏国也有被一切两半的危险,这对赵王或者是魏王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燕国或许还打着置身事外的想法,可齐国楚国断然不会。现在的大秦已经是诸侯国中实力最为强劲的一国,如果再让秦人占据了韩国土地。那秦国的势力岂不是又强了一分!

楚国雄踞江淮,那里水网纵横适合水军征战。他们或许还不太在乎秦军,毕竟关中汉子到了楚国有严重的水土不服。可齐国不行,齐国本身的武力就是诸侯国中最弱的。再加上齐国人善于经营,却缺乏勇武彪悍的血性。使得齐国成为战国诸侯中,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军事弱国。甚至连兵力微弱的燕国,都差一点儿将齐国灭国。

为了自身的安全,齐国除了强兵之外。还选择了出钱来挡灾,确切的说就是挡住秦国人东进的脚步。除了经济上支援韩国,甚至是宿敌魏国。齐国人还大力支援韩国,毕竟韩国一直都战斗在抗秦的最前沿。

所以,韩国的求助会在最短时间内引起诸侯各国的关注。燕国和楚国或许不会参加联军,但赵国和魏国在齐国人的支持下,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组成联军,救援韩国。这也是韩王安唯一的指望!

气恼的踹了操控床弩的军卒几脚,韩王安带着尴尬气冲冲的回到了王宫之中。

“将军,这一次您失策了。”廖平看着怒气冲冲离去的韩王安,有些忧心的说道。

“哦,先生为何如此说?”韩秀诧异的看着廖平,韩国虽然羸弱。但处在战争的嘴前沿,在秦国的兵锋之下坚持了百余年终究有其过人的地方。

战国时代,韩国也算是名人辈出。好像侠累,慎到,申不害,韩非,甚至是张良都有韩国血统。吕不韦在青少年时代,亦长居于韩国都城阳翟。人才培养,就是韩国不可多得的优点之一。也是地寡人稀的韩国,在纷乱的战国年月能够存活到今天的法宝。

韩秀身边的廖平,在韩国这样的地方可以脱颖而出。足以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