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英魂 >

第935章

乱世英魂-第935章

小说: 乱世英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南。)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此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虽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这谚语是说,桃李不能言,但以花实感人感物,所以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

至此,李明朝已将《史记…李广列传》全部欣赏完毕。他不禁抚案思忖道:“莫非耶元帅料想我军必败,要我也学李陵将军那样投降敌国么?这不坏了我一世英名?若不如此,那就是要我效仿李广将军,兵败自杀,留名于世!咳!大丈夫死何足惧?我是名门之后,绝不做出苟且偷生之事,哪怕是粉身碎骨,必要与契丹决战到底。”

“启禀李将军!山北发现契丹运粮兵马!”

“噢!有多少人马?”

“千人左右!”

“好!继续打探!”

“是!”探马兵应声而去,李明朝即刻动身去见耶元帅。耶无害闻报,随即和李将军向天子作了回报。天子闻言大喜,真是天赐之机,劫敌军粮,充我军备,致敌空虚,势在必行。天子遂派耶无害、李明朝两位将领立即率部劫击敌军粮草。

就在耶无害和李明朝率部从贺兰山北正面截击运粮兵的同时,早已接到军令的久防将领高大来、程天雨、李天啸等人也亦率部从侧面包抄杀向了契丹运粮队。契丹运粮兵士见腹背受敌,纷纷不战而逃,丢下粮车百余辆,军械无数。然而,等到众位将领率部合兵一处,清点粮车之际,始才发觉粮车口袋里装的全是些杂草干柴,并无粮食。众人立即意识到上了敌军之当,急令部队全力撤退。但是为时已晚,但见山头上万道火舌箭雨点般打来,见人便烧,遇物便着。刹时之间,百余辆柴草车燃起熊熊烈火,浓烟弥漫,人马嘶叫,慌乱一片。

情急之中,耶无害命李明朝、高大来、程天雨、李天啸等几位将领火速返回大本营,自己率部断后,与随后衍杀而来的契丹兵马展开了血战。

然而,等到李明朝、高大来、程天雨、李天啸等人率领残部返归大本营,却发现营中将士已与契丹兵马杀得铺天盖地、血染天边。见此情形,众位将领率部便杀向了敌军。

再说中原野战军大本营内,天子程福贵已坐骑亲自督战,一边命梁正义、梁小龙等父子兵拔营后退,一边命前方将领祝天祥、马庆丰、冯无义等人率部全力抵御契丹贼寇。

一时之间,贺兰山下,杀声震天,浓烟四起,战场犹如火焰一样向四周急急熳延。

话说耶无害率领五千人马且战且退,已与杀将而来的三万契丹人马整整周旋了一时辰。但观其人马,仅剩百余骑,而契丹人马也亦损失过半。虽然他们之间的激战已近尾声,但随后延续而来的便是长沙万里的追杀战。不过此时此境的耶无害已经得报,契丹已趁虚袭击大本营,而且天子已率部退却百里开外,于大漠之上另行按营扎寨。于是,耶无害率领百余骑迂回曲折,打算于天黑之前返回本部。然而,后面契丹追骑紧追不舍,一时难以甩掉。为了不使追兵追杀到新营所在地,耶无害毅然率领残部向原驻地飞驰撤退。但是,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更大的围堵劫杀。

数万涌现在中原野战军原驻地的契丹兵眼见飞逃而至的百余名中原骑兵,遂包抄合拢,打算全歼不剩。刹时间,耶无害率领百余骑冲杀在契丹兵围之中,又展开了一场众寡悬殊的拼死恶战。试想,这百余骑兵士与数万敌军相搏,能坚持几何?纵使你有天大的本事,又岂能杀退得了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困之兵?片刻功夫,耶无害率众虽然杀死杀伤敌兵无数,但他们也仅剩三十余骑矣。

就在这万分紧急关头,敌军外围突然大乱。紧接着便是刀枪剑鸣,人喊马叫杀作一团。

“耶无帅!快撤!我掩护你快撤!”

乱战之中,耶无害发现是李明朝、高大来等将领率军杀到。顿时,耶无害精神大振,边战边喝道:“我不撤!你我合力杀退敌军!”

话说之间,耶无害纵马挥剑,再次冲入敌军,所向披靡。

李明朝见状,知道多说无用,索性率部拼杀,以报血仇。

大战已进入黄昏,双方的交战,已趋于平息。契丹残兵退却,李明朝、高大来等人率部护送耶元帅趁着夜色黄昏返归新营寨。

清点人数,李明朝、高大来率部四万前来救驾,退回本部的伤残余部仅剩一万。而耶无害仅与四名随骑幸免一死。再合上移营扎寨的残部,尚有十万余众。仅此“劫粮一战”,中原野战军前后损失竟高达三十万。初步推算敌方损失人马同样也是不下三十万之众。

至此一役,仅仅一念一瞬之差,可以说中原野战军是大伤元气,契丹同样也是损失惨重。双方之间接连几日无战事,互相疆持在贺兰山之下!

但是,天子程福贵为此一战久久耿耿于怀,他痛恨之极,决计明日率领残部与契丹狗贼决一死战,决不可一拖再拖。看来,敌方是出了高人,竟耍出阴谋诡计让中原大军惨败!虽说两方交战损失几乎相当,但是中原野战军却是输不起契丹军的,更与之耗不起!时间不待人!所谓兵贵神速,天子命令残部养精蓄锐、休息调整,便要耶无害率部在大漠之上与契丹决战,杀他个措手不及!穷凶极途的长安天子决计走出这手险招,可以说是孤注一掷、成败胜负全在此一举了。但其过程和结局又究竟怎样呢?

本站文学作品为私人收藏性质,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翻上页|回目录|翻下页|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世英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世英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03、夕照晚霞绝红尘,倾国之兵智不深。

03、夕照晚霞绝红尘,倾国之兵智不深。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西方,一轮红盘渐渐沉浸,霞光万道,沙漠里一片红粉之色。又是一个“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黄昏,好不令人思归!两匹飞骑依旧践踏着漠中红尘,奔向遥远的东方,希望见到一条长长而又辗转怒吼的河流。他们身后,那蜿蜒起伏的长龙,就要在夜暮下沉睡。然而,耶无害和李明朝两位战将,依旧马不停蹄,冲进夜暮下的茫茫沙漠。在他们的心目之中,一切已尽抛脑后,只要冲过去这片广阔无垠的腾格里沙漠,他们就会到达目的地——贺兰山。

红尘渐绝,大道无尽。夜空凡星点点,漠中传来几点红。多么令人思归的情怀!然而,这两位夜行客丝毫没有放慢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仿佛要去追上那夜空里的星光和前方的灯光,可他们却总看不到那灯光的尽头。一种凄寒冷穆的景状,令人如入梦中——

大道无尽情无尽,天涯一望断人肠。

云阴月黑风沙恶,点点莹光驻心堂。

昼夜沉浮,时光流转。一个苍然无日的天色,在京城内外,人心惶惶,一片兵荒马乱之状。此情此景,唯有杜甫先生的《兵车行》最能再现这悲歌的一面——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四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梨,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就是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自古以来,战争、杀戮惊扰人间、扰乱太平,其景残暴,其状悲惨。而隐含其中的是是非非与善善恶恶,无不因人而起,因人而止。至于其起、其止,关键还是看人之内心善恶的天平倾向于哪一方。也就是说,人之内心,善有善根,恶有恶源;善恶的对比与较量,就如跷跷板一样,一头沉着善,一头压着恶,此起彼伏而又时起时落,好像是善恶之间的较量永无止境、永无胜负,如天地阴阳,如日月争辉,互有上上下下、主主次次。如此善恶,人还能分出什么个“性本善”与“性本恶”?孤立、片面强调其中之一,都没有看清人心之本质;人心之本质应是“性本善恶”或是“性本恶善”的。当然,人,随着历史的发展,还是而且总是要“惩恶扬善”的;但是,“惩恶”是“惩恶”了,可又有谁能够真正肃清其根源?所谓“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说甚龙争虎斗?但见烽火血雨漫天飞,究竟谁是谁非?是是非非亦如何,天生人宜贵以和。”这正是这部《乱世英魂》的主旨所在!如若没有战争,没有杀戮,也许一个个的英雄豪杰不会那么悲悲惨惨地凄然离去。真的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完美的“中和太平”?

然而,直到现在,西京诚惶诚恐,一片摇摇摇欲战之状。多事之秋,正在笼罩着这苍茫大地。

“启奏万岁!前方告急,契丹已兵过长城。”

“继续增援!东西驻军立即联合夹攻,全力击退契丹。”

“遵命!”——

长城内外,贺兰山川,灵武,盐池,定边,榆林,麟州,销烟弥漫,杀声震天。洛河,马莲河,六盘山畔,兵分三路,增援部队依旧如万里长龙,火速奔往战火前线。

潼关,临潼,襄阳,荆州,当阳,巴州,剑南,渭州……各有兵马奔赴京师调遣。举国上下,朝野内外,似如地动山摇,人心鼎沸,日夜不宁。然面,这又能怪谁?边城危急,皇令已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纵是你有“千怒万恨”,又岂有不从之理?如今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真好似一个“万众归心,一致对外。”

“启禀万岁!榆林失守,守将邹俊臣阵亡。”

“啊!榆林失守!”天子如坐针毡,惶然而起,道:“派去增援的林可多人马如今到达何方?”

“回皇上,林可多人马已过洛水北上,距榆林尚有百里。”

“命林可多全力夺回榆林!”

“是!”

“慢着!再加派临潼守将姚志远前往榆林。”

“是!”

榆林,一座北依长城的军事要地,如今已被契丹兵马踏破,惨尸无数,血流成河。战争已将它催残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但是,这场战争,才仅仅是刚刚开始!

“命令部队,火速前进!”

“报——”

“报告林将军,皇上又加派临潼守将姚志远前来助战!”

“好!好!实在是好!”林可多不禁乐道:“命令部队,原地休息!”

“是!”

麟州,位于长城东畔、窟野河岸,又是一座军事关隘。它同样处在一片烽烟战火之中,岌岌可危。而这座麟州城,实乃是北方第一要塞;榆林,仅踞(距)其二。就是这座麟州城,西接榆阳,东距河朔,南卫关中,北控套内关口保垒;失去它,就等于失却一个心脏。无论是契丹,还是中原诸国,都将麟州置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至于后来,百年之后,自此乱世至大宋,火山王杨滚…杨宏信之子重训、孙光世,次子杨继业、孙延昭、曾孙宗保等祖孙四五代人均据守此城,抵御契丹,后人因之称其为“杨家城”。这当然是后话,在此提及,无非是要说这麟州城的举足轻重。其城楼之高大,俨然河西一座城、夜空一“红楼”。后人有《红楼》诗云:

昔年持斧按边州,闲上高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