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争龙道 >

第283章

争龙道-第283章

小说: 争龙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为了给唐军添堵,豫王更是丧心病狂的临走之时,在京城中放了一把大火,将皇宫干脆一把火烧掉,把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都给带走,丢给了唐军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另外豫王还下令,驻守在关中各地的麾下兵将,也都撤离关中,但是要求他们在撤退的时候,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特别是粮食,如果带不走的话,就直接就地烧毁,也不留给地方的百姓,省的唐军有机会就粮于当地。

周成率军抵达京城的时候,京城之中依旧是狼烟滚滚,城中的百姓哭嚎声响彻了天际,派人进城查勘了情况之后,周成气的跳脚大骂,咬牙切齿的发誓要活剥了豫王这个混蛋。

虽然西路军攻取关中很容易,但是在攻下了关中和京师之后,却得到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那些被派往关中接收地盘的官吏们一个个看罢了各自辖地的情况之后,是叫苦不迭,现如今的关中,和富庶的蜀地相比,简直堪称人间地狱一般。

原本人口十分密集的关中地区,很多州县的人口比以前减少了一大半,甚至于有些县的人口,比之以往减少了八成之多,无数的田地被撂荒,现在长满了荒草,十里八村走一趟下来,有时候连一个青壮都见不到,年轻人要么被拉去当兵了,要么就被杀掉了,要么干脆逃走了,剩下的皆是一些老弱妇孺,实在是跑也没地方跑,像野人一般到处东躲西藏,靠着挖野菜剥树皮凄惶维持生命。

看得那些新到任的官吏们无不泪流满面,捶胸顿足大呼他们来晚了,纷纷要求尽快运来粮食赈济灾民,恢复农耕。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霖其实早有准备,这些年关中一带的情况,活动在关中一带的密谍司细作不断的禀报给他,所以在他令周成率领西路军攻打关中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为西路军在蜀地里筹措了海量的粮食,分批运往利州储备。

随着西路军一路攻入关中之后,后续的粮食也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被征发的民壮还有商贾运入了关中,这些粮食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分派完毕,虽然远不足以赈济所有饥民,可是毕竟还是可以救活不少人,以免大战之后,关中幸存下来的人差不多会被饿死完。

其实这时代关中的气候并不恶劣,也称不上有多少天灾,但是造成这样情况,全都是人祸,诸王想要当皇帝的欲望,导致了他们穷凶极恶的强征民夫从军,为他们卖命,地方的政务彻底崩坏,一味的向百姓索取,最终导致了目前的惨状。

现如今虽然西路军攻占了关中,可是却要接手这个巨大的烂摊子,某种程度上来说,豫王的这个战术是很有效的,确确实实给唐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唐军完全无法就地征集到粮食不说,还要想方设法的用他们的军粮对当地的饥民进行赈济,大大拖延了唐军的行动。

可是另一方面,豫王这么做却也令他彻底失了人心,豫王逃走之后,关中百姓无不对豫王破口大骂,对他恨得是咬牙切齿,恨不得能食其肉寝其皮而后快。

加之唐军进入关中之后,军纪严明,不再当地强征粮食就粮,也不强征民壮出徭役,还不断的对饥民进行赈济,立即就获得了关中人的好感,不少残存的关中青壮,有的为了报恩,有的为了报仇,也有的为了吃饭,不少人找唐军要求投军。

但是对于这些投军之人,周成也不敢擅自做主,只能进行安抚,毕竟关中要想尽快从战祸之中恢复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农耕,先抢种粮食为重,新来的地方文官不断要求周成,不得从他们地方募兵,因为这些人乃是复耕的重要劳动力,一旦他们都当兵走了,那么都剩下些老弱妇孺以及病残之人,还何谈复耕之说?

对此李霖也下了谕令,不支持在关中募兵,虽然各地依旧需要建更戍营,但是这些更戍营中的戍兵只能充作乡勇团练,保护地方安宁,不得被征入军中使用,平时减少操练,主要精力放在对农田复耕上面。

为了解决饥荒问题,李霖早就谕令提前准备了大批荞麦种子进行应急,这东西生长周期短,两个多月就可以成熟,虽然产量不高,但是毕竟比其他粮食作物生长周期短得多,只要先产一季荞麦,就可以大大减少饥荒,减轻蜀地朝关中输粮的压力。

另外抢种一批粟米,也就是谷子或者小米,这东西耐旱,营养也好,只要熬到这一季成熟,那么关中的饥荒便会被基本上解决,有了吃的东西,关中也就能迅速的平定下来。

至于西路军原计划一路快速北进,也暂时放下,转为对关中一带的剿匪,将关中一带各地残存的地方势力以及强盗进行梳理一遍,省的他们趁着大军北进,把刚刚平定的地区又给祸害乱了。

豫王这一手虽然让西路军没有打的很艰难,可是却捆住了西路军的手脚,也算是当初没有考虑到的事情。

至于李霖亲帅的中路大军,虽然名义上是从鄂州出发,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全部都在鄂州集结,而是被分为了两路,李桐领一路在襄阳出发,直取襄阳北部的邓州和唐州。

而李霖则亲帅另一部分中路军人马,从鄂州出发,北上直取安州、随州,一战而破之后转而攻向了申州和光州等地,开始朝着豫州腹地进兵,而豫州则是豫王的老窝,李霖要率领中路军彻底将豫王的老窝给掏掉。

而且豫州本来就是中原的中心,也是中土文明的发祥之地,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乃是北方的粮食主产区,豫王之所以这些年来能坚持下来,并且最终控制关中,也和他的封地在豫州有很大的关系。

第八十六章 劲敌

豫州因为人口多,粮食产量大,所以征兵比较容易,而且这里农桑业发达,手工业也很发达,历来都被人所垂涎三尺,豫王也因此手中很有钱,所以麾下兵精粮足,很是厉害,卢王、晋王等诸王,也曾经觊觎豫州之地,但是却多次被豫王军给击败,可见豫王的实力是相当强的。

和西路军攻打关中不同,豫王的根基就在豫州之地,所以豫王把老窝也看的很紧,在豫州之地留守了大量的兵马,并且安排了不少大将防备唐王李霖的北进。

虽然李霖刚开始攻取安州和随州很轻松,那是因为豫王也知道这两地不足以抵挡住李霖的大军,所以并未加以重视,豫王的主力则留在了邓州、申州和光州这三个地方,足足陈驻了十万大军。

所以当李霖率军攻到申州的时候,便被大批豫王的军队阻挡在了申州南部,双方开始在申州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镇守申州和光州的乃是豫王座下的猛将孟常,此人精明悍勇,在豫王手下屡立战功,乃是豫王手头上少数几个能文能武的大将,而且是能攻善守,治军能力很强,李霖前生的时候就曾经和此人多次交手,还在这个人手中吃过不少苦头,甚至还吃过几次败仗。

这一世李霖再一次和此人碰了面,发现孟常此人依旧不是个好对付的。

孟常这些年很注意唐军的动向,搜集了大量有关唐军作战的情报,对李霖麾下的唐军有着比其他人更为深刻的了解。

孟常发现李霖一手打造出来的这支唐军,绝非普通人想象的那样,江南的军队不堪用,而李霖手下的唐军却相当精悍凶猛,而且李霖治军极其严格,军中的将士特别是军将们无不是身经百战之士。

纵观李霖这么多年率军征战,几乎从无败绩,就可知李霖手下的这些兵将是何等骁勇善战了。

而且李霖军中有很多新式的武器,都是以前他们不熟悉的东西,唐军之中拥有可以随军轻松转进的供野战用的轻型床弩,这种床弩上有三张强弓,被组合起来之后,威力强劲,即便是轻型的床弩,也射程极远,威力很大,甚至可以顶的上其他军队使用的中大型床弩,但是可怕的是这种床弩极为轻便,被装有轮子,几个人就可以推着满战场到处跑,随时都可以摆下进行发射。

这还不算,他们所用的老式床弩,往往上弦需要很多人才能上弦,可是唐军的床弩,往往两三个人就可以操作上弦,威力还不小,这就太可怕了。

战场上瞬息万变,老式床弩粗大笨拙,移动不易,只能摆在固定的位置使用,无法随军任意机动,但是唐军却可以随时随地,把他们的床弩推着跑到任何地方,进行发射,在战场上就往往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除了床弩之外,唐军之中还有一种怪异的弩炮,这是以前大陈朝以及中原从未见过的东西,说起来功能和床弩相似,但是却比床弩使用更为灵活,不但可发射大型弩箭,而且还可以发射石弹等物,精度方面比起床弩丝毫不差,射程也不弱到哪儿去,同样也装有轮子,随时被推着到处跑。

最可怕的就是李霖军中善于火攻,他们手中有一种猛火油,据传乃是来自南洋,一旦引燃火势凶猛,甚至于遇水不灭,在水面上都可以燃烧,燃烧之时,还会生出毒烟,闻着便会中毒,李霖依靠着这种猛火油,取得了不少胜利,特别是水战之中,更是厉害异常,往往用火攻把对手的水军打的落花流水。

除了猛火油之外,唐军之中还有一种类似天雷一般的可怕的东西,唐军称其为霹雳雷或者火药,有道门之人说这种东西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东西,里面主要就是硝石硫磺和木炭。

为此道门也曾经试制出来了一些火药,引燃之后燃烧很是猛烈,装入密闭的容器之中,还会爆炸,声如响雷。

但是这种道门试制出来的火药,威力却远远顶不上唐军使用的火药,即便是制成类似唐军使用的那种霹雳雷,爆炸的时候,威力也要弱很多,只是声音相似,威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这也难怪,虽然道门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一些唐军的霹雳雷或者火药弹,从中弄到了火药的样品,并且分析出了其中的成分,但是却并不知道硝石硫磺也是需要提纯的,更不知道该如何提纯。

而且他们对于三种物质的最佳配比更不清楚,更不知道唐军的火药是如何被制成颗粒状的,虽然试制出来的火药也马马虎虎凑合着可以爆轰,但是威力就不用提了,做点烟花估计还凑合,想要炸死人,估计要很大的量才行。

道门有心想要去李霖那里弄来火药的秘方,派去的人是不少,可是能回来的却寥寥无几,令各大道门都损失惨重,据传连最大的天极门都死了一个真人,现如今道门再也不敢派人潜入江南去偷火药秘方了。

所以北方诸王始终也都没有弄到合格的火药,只是凑合着弄出了一些粗制滥造的黑…火…药,孟常手中现在就有一些这样的火药弹,不过被制作的很大,需要用抛石车才能抛掷出去。

即便如此,孟常还是充分利用了申州的地形,设置了不少坚固的防御之地,并且布置下了不少抛石车,床弩等御守之物,却绝不出去和李霖所率的唐军进行大规模的野战,倒是充分利用他手中精锐的骑兵,作为奇兵,经常突然偷袭进攻的唐军。

孟常对于骑兵的应用非常精通,而且麾下有一支数千人规模的精锐骑兵,李霖率部进入申州境内之后,孟常便开始派出骑兵分批分拨的瞅准机会,对唐军进行反反复复的袭扰,往往都是一击即走,而李霖手中虽然也有一支骑兵,一直都由余虎统御,可是数量却不如孟常手中的骑兵,并且在战马的质量上和骑兵的精锐程度,都不如孟常手中的豫王军骑兵。

所以对于孟常这样的袭扰战术,李霖也很是头疼,这还是他在战场上第一次感到如此头疼,虽然很是恼怒,但是也不得不佩服孟常的用兵水平,暗叹如此良将,为何偏偏投效在豫王这个混账手下,如果能将孟常收为己用的话,那么此人定会得到他的重用。

在孟常的指挥之下,李霖对于申州的进攻速度很慢,不得不一步一步的朝前攻进,这样的攻击速度自然也就快不了。

更让唐军有些惊讶的是他们居然在进攻之中,居然也遭到了敌军发射的霹雳雷的轰击,当一支唐军在李霖的命令下,对一座扼守着山口的豫王军的军寨进行猛攻的时候,大批唐军突进到了军寨前面,从军寨后的高地上,突然间扬起了很多高大的抛竿,一个个硕大的铁弹被投掷向了他们。

而且这些铁弹,居然也冒着青烟,于是唐军上下顿时大惊失色,这可是大号的霹雳雷呀!怎么可能豫王军之中也有这样的大杀器呢?

这些大号霹雳雷被豫王军的兵将,用大型的抛石机从军寨两侧的高地上抛掷了出来之后,重重的砸在了唐军兵阵之中,一些唐军兵将当场被砸死砸伤,紧接着便腾起了一片火光,爆炸声随即便传遍了战场,如同滚雷一般震得人耳朵发麻。

而且唐军伤亡很大,李霖只得无奈之下下令收兵后撤,顺便还抢回来了几颗瞎火的铁雷,另外军中比较有心的军官,还从战场上带回了一些爆炸的铁雷碎片,送到了李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