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争龙道 >

第278章

争龙道-第278章

小说: 争龙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传我将令!收殓他们的遗体,厚葬之!入城之后查明他们的身份,按照我军的定制给予他们家人厚抚!军中司马负责在成都城外,为他们建起一座忠烈祠!忠勇之士不该被遗忘!”

当这数百名蜀军死士阵亡之后,偌大的成都城便如同被剥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的女人一般,赤…裸呈现在了吴军面前,再无一人站出来对吴军举起刀枪,阻挡他们入城。

吴军列成对阵,在周成一声令下,开始鱼贯开入到了城门大开的成都城,并且迅速的将成都城控制了起来,收缴城中所有私人的兵器,解除城中蜀军的所有武装,并且按照周成的吩咐,查明了所有出城死士的身份,登记造册,找到他们的家人,给予了他们和吴军阵亡将士同等的抚恤。

而蜀王的王府,现在大门口处还有数百亲卫,一个个紧张的侍立在王宫前面,一大群王府的太监跪在宫门之外战战兢兢。

周成和李桐策马来到王宫之外,仰头看了一眼这座巍峨壮观的王宫,又扫视了一遍王宫外面的那些王府侍卫,冷哼了一声。

无数弓弩便指向了这些王府侍卫,这些侍卫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着,纷纷将手中的武器放在了脚下的地面上,缓缓的退到了两旁,被吴军看押了起来。

周成甚至没有踏入这座蜀王的王府,只是下令将王府之中无干人等全部遣散,离开王府,然后下令将王府彻底封闭了起来,里面仅剩下了还在宫殿上咆哮的蜀王以及他的嫔妃,从头至尾周成都没有和蜀王见上一面。

两个月之后,当李霖派来的接管蜀地政务的朱宇下令打开封闭的王府之后,发现蜀王已经活活饿死在了一大堆金银珠宝之中,自此蜀王对于蜀地的控制,算是彻底完结。

成都被吴军攻陷之后,蜀地之中的各郡纷纷向吴军投降,开始接受吴候李霖的统治,当然也有不少豪门世家,不甘心就这么被李霖夺去了他们的权力,在蜀地之中不断的发动叛乱,但是在精悍的吴军面前,这些叛乱只有一个下场,就是被纷纷绞杀,最终让这些作乱的豪门世家彻底身死族灭。

这样的叛乱在蜀地和荆州各地持续了足足两年的时间,吴军诸路兵马不断的进行了足足两年时间的大规模的平乱,连李霖自己都不清楚,这两年之中,一共诛灭了多少郡望豪门,将这些威胁到他对于辖地控制的势力一个个的连根拔起,替换上了他的官员,稳定住了整个江南的局势。

永和十一年,李霖在荆州城宣布称王,现如今整个江南包括蜀地在内,甚至于岭南之地,都落在了他的手中,辖域之中人口数量达到了近两千万人的规模。

其中有数百万人,都是这两年多时间里,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移民,大大充实了人口稀少的江南之地。

称王这件事其实李霖手下群臣早有想法,并且在李霖刚刚攻克荆州的时候,便已经有不少属臣上书李霖,请他称王,但是李霖却一直把称王之事拖到了控制了整个蜀地之后才着手这件事。

对于李霖称王,现在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就算是北方诸王不高兴,也不得不承认李霖早有称王的资格,而且现在李霖控制了整个江南和蜀地,半个中土都已经落入到了李霖的手掌之中,就算是他们不高兴,也早已拿李霖没有办法了,充其量也就是吵吵着痛骂几句表示一下不满拉倒。

真正让李霖手下的属臣有些为难的是李霖的王号,现如今李霖已经控制了吴地、荆州、蜀地三个地方,理论上说不管是称吴王、楚王、蜀王都没有问题,可是这三个封号却都不太合适,吴王现在还在江宁活的很滋润,天天在吴王府之中吃喝玩儿乐,不问世事,过的是逍遥自在。

而且李霖也没有要废掉他的想法,就这么圈养着这个家伙,让这个家伙过的很是舒坦,好在这家伙也很有自知之明,从不过问李霖的事情,甚至后来为了取得李霖的信任,他干脆把江宁城也交给了李霖直接控制,而他就躲在王府里面过他的逍遥自在的小日子。

有些居心叵测之辈,想要利用吴王的名头,劝说吴王暗中做反,可是无一例外都被吴王给出卖给了李霖,结果这些居心叵测之辈,各个都落得了身死族灭的下场。

吴王完全不给李霖找到弄死他的机会,所以李霖也容得下他,由着他过他的小日子。

所以吴王这个王号肯定不行,但是楚王这个王号也不合适,楚王在襄阳城被攻破被俘之后,包括世子许纯在内,便被迁到了建州,当年就在建州病死,按照子承父业的制度,李霖准许许纯继承了楚王的封号,但是依旧将其圈禁在建州城外的一个隐秘之处。

故此楚王这个名号也不合适,剩下了一个蜀王倒是干净利索,全家上下被周成封在了王府之中,活活的饿死在了王府里面,倒是可以称蜀王,可是蜀王历来都是只掌控蜀地,这个王号显然也不太适用于李霖身上。

众人争论了很久,也没有确定李霖应该称哪个王号,纠结之中,李霖突然来了恶趣味,下谕自称唐王。

众人不明白李霖的想法,李霖也不做什么解释,他之所以自称唐王,其实还是跟哪个周元的记忆有关,只因为另外一个位面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称雄天下的大唐王朝。

(昨天不小心砸了脚,现在变成瘸子了!疼的我只能躺着把脚翘的老高,哼哼呀呀的直叫唤!悲催到了极点了!)

第七十九章 文武分治

而李霖恰恰也正好姓李,李霖对于周元记忆之中的另一个位面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个强盛无匹的大唐王朝很是仰慕,于是思量了一番之后,出于他的恶趣味,便下谕自称唐王,以期有朝一日也能像另外那个位面的李姓家族那样,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王朝,一统天下。

所以这件事既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王号,最终众臣也就只好同意了李霖的意见,永和十一年八月,李霖正式在荆州称王。

当威严肃穆的称王祭天仪式结束之后,李霖自视自身的气运,一道光芒自天而降,落在了他的身上,随即他头顶金印之中金黄气运便开始翻滚了起来,丝丝转化成为了青色,并且如同华盖一般垂落下来,将他笼罩了起来。

而且这种气运色泽的转换速度远超出以前许多,金黄气运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全部转换成为了淡青色,并且在他的头顶形成了一个伞盖般垂落在他的身体周围,以前他头顶的那个凝实的金印,也开始转化成为了一个玉印,青色气运充入到了玉印之中。

这样的转化让李霖很是高兴,也充分说明了他目前的格局,已经完全可以镇压得住气运,称王而不会遭到气运反噬,原因就在于他已经掌控了足够多的地盘和人口,集众之力之下,已经完全不能阻碍他称王之路,这才会得到了天道的承认,降下祥光帮他转化了气运。

至于他的神魂,现在已经不需要和肉身融合了,在游神信仰获得了八百万信众的时候,李霖的神格便已经突破到了三品神格,成为了真正的一方大神,而且可以彻底凝实为真人一般,以真身现世行走于阳世之中,在不受肉身的羁绊。

这段时间因为霹雳雷的事情,引起了北方道门的极大关注,这些道门都想得到所谓的五雷正法这样的道术,于是便都派出了门派之中的精英潜入到了江南,试图从李霖这里获得五雷正法。

为此李霖不得不跟他们多次交手,诛杀了不少试图对他不利的道门的道人,后来道门发现这五雷正法乃是讹传,吴军使用的是一种可以爆炸的东西,并非是使用的道法引动的天雷,可是即便如此,道门还是想要取得这种会爆炸的霹雳雷当他们的手段。

所以这两年来,李霖和属下的禁鬼司曹投效他的道门,没少和北方各大道门争斗,如果是以前的话,李霖肯定不会是这些天极门或者墨镜宗的对手,但是自从他控制了吴地之后,大肆在吴地之中推广游神信仰,获得了大量的信众,使得他不断突破。

更加上在他打下了荆州之地以后,游神信仰在荆州之地也开始大面积传播,更是获得了更多的信众,终于突破了四品神格,使得他再也不用对那些北方的道门忌惮了。

特别是天极门,在多次试图探得火药的制作方法失败,还损失了不少天极门的精英之后,于是终于派出了门中的一个功力达到真人水平的长老,并且联合了几个道门一起南下到了荆州找游神的麻烦。

这一次北方诸道门一共集齐一个真人,三名炼师,十二名戒律师级别的高手,试图将李霖这个游神灭杀。

但是李霖将他们引至洞庭湖之中的一座小岛上之后,集合了两千阴兵还有禁鬼司曹的众道,并且祭出了他已经炼化的那座至宝铜炉,一场激战下来,终于一举将这些来自北方的道门高手诛杀一空。

自此北方道门吃了这么大的亏之后,实力大损,特别是天极门,损失了一个真人级别的高手,导致了他们实力受损最大,有些压制不住其它道门,于是这些道门的合作也分崩离析,再也不敢轻易南下。

而李霖在荆州称王之后,专门开了一届恩科,召集天下士子应试,几乎将整个江南的士子都吸引到了荆州城,甚至于连北方的一些寒门士子也经不住诱惑,想方设法辗转来到了江南投考,更让人惊讶的是连北方的一些豪门世家的子弟,也悄悄的跑到了荆州应试,以期为他们家族未来争取一条退路。

对此李霖不问出身,不问出处,但凡只要通过筛选,学识达到最低要求的,都准予他们参加这一届科举考试。

最终这一届恩科一共取士千人之多,被李霖授予了吏员之职,派遣到了所辖之地的各地地方任职,大大缓解了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这些士子也取代了各地豪门世家控制的那些官吏的位子,使得这些豪门再无法轻易在各地的地面上把持地方政务,大大打击了江南地方豪门世家在各地的势力。

虽然这么做得罪了不少豪门世家,但是却得了天下寒门士子的人心,这些寒门出身的士子很清楚他们之所以能够出仕,全是拜李霖所赐,而他们的后台乃是李霖,再不用仰那些豪门世家的鼻息,一旦离开了李霖这个主公的话,那么他们这些寒门士子便会被打回原形,什么也不是了,所以一旦他们被录用之后,都铁了心为李霖办事。

虽然其中不乏一些贪鄙之徒,经受不起利益的诱惑,但是不管他们如何贪婪,却对李霖的忠心并不会改变。

这些寒门士子自然而然会在走马上任之后,替李霖在各地地方想方设法的遏制当地的豪门世家的势力扩张,这也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上千年来形成的君主受到这些郡望豪门左右的格局。

而李霖作为江南之主,也真正的拥有了绝对的权力,所有地方的官员任命的权力,真正的收归了他一人执掌,再不用担心在他辖域之中,出现地方势力割据的情况,就算是那些知府以上的高官,也没有对辖地官员的任免权,所以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尾大不掉了。

在此基础上,李霖还下了一道谕令,每个官员,在一个地方任职,不得超出五年时间,通过考绩,对他们进行提拔或者贬黜,即便是考绩成绩平平,也需要平调到其他地方任职,这也就更加限制了官员在一个地方太长时间,形成他们自己的格局。

这也是这个位面上,第一次真正的集权制度,大大的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至于武将方面,李霖从来不许武将干政,即便是武将率军不断的开疆拓土,但是却并无权任命新攻占的地盘上的任何官吏,也不许武将在地方实行军管,加之取消了武将私自扩兵的权力,所有建制的军队的人员补充,全部都由兵曹负责,从各地更戍营进行选调兵员,补充到诸军之中。

而且一旦武将升职到都指挥使一职之后,便不再拥有直辖的军队,但凡需要出战的时候,自会有李霖调拨军队临时配到他们手下听令,战争结束之后,这些高级军将,就需要交回虎符,解除他们的指挥权,等候下一次出征。

这么一来,高级军将手头只剩下了数量有限的亲兵队伍,完全没有了各自直辖的部曲,这么一来也自然不会让他们坐大,拥兵自重以至于有朝一日尾大不掉了。

而且李霖还创造性的开始在军中推广参谋制度,先是在讲武堂之中,设立参谋专业,吸收一些有一定学识并且聪明的学兵进行培养,然后将他们派到诸军之中担任参军也就是参谋之职,作为将官的辅助,平时帮着将官制定各种作战计划,并且将作战计划提交给将官进行决策完善,作战的时候则配合将官对所辖的军队进行指挥。

这么一来第一可以集思广益,尽可能的完善作战计划,第二可以避免主将一时脑热,做出不理智的决断,导致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这些参谋熟知既定的作战计划,在战场上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