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争龙道 >

第253章

争龙道-第253章

小说: 争龙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单是人才一项,就能让当权者焦头烂额。

而豪门之所以人才众多,是因为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上层,掌握着更多的资源,有能力培养出族人,读书在这个时代,是很奢侈的事情,只有有钱人才有机会读书,至于普通的百姓子弟,稍微长大一些,便成为了家中的劳力,要帮着家人干活,哪儿有时间去读书。

更何况读书是个很花钱的事情,书的价格非常之高,而且还有价无市,豪门世家有意识的控制书籍的扩散,将书籍视作传世之宝,一般关系根本不会外借,所以也就把持住了读书的渠道。

寒门之家想要通过读书培养出人才,可想而知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普通百姓的子弟,一是没有时间读书,二是没有财力读书,以至于也难以出现气运很好的人才。

李霖在山海县当县丞的时候,便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吝拨出有限的财力,支持县衙的县学,招募寒门子弟入县学之中就读,并且想方设法的四处搜罗各种书籍,供给这些县学之中的学子研读。

另外为了让这些寒门子弟有时间读书,李霖还不惜拨出钱财,给这些学子按月发放一些钱,可供他们交给家人,不必让他们回家帮着干活,影响他们的学习时间,这样的作为,得到了当初山海县有名的士人鲁敬的全力支持。

后来李霖攻占临海州之后,将鲁敬请到了临海州,又在州衙之下,设立了州学,成立了临海州书院,即便是在他手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是拨发给了州学书院大量的钱财,招募寒门士子入学就读。

另外李霖还让李方在临海州暗地里盘下了一家专门印书的印坊,选择了一些书籍令印坊中的雕版工匠雕版付印,专门供给县学和州学书院中的寒门士子攻读。

出了在临海州设立州学书院之外,李霖还着令辖地之中各县县衙重视县学的兴办,原来各县虽然都有县学,但是因为从无人重视,所以都处于废弃之中,根本没有能力招收学子,现如今在李霖的强令之下,这些县学才被复办了起来,开始招募寒门学子入县学就读。

但是像这样的县学和书院,豪门世家的子弟是不屑于前去就读的,因为他们自家就有私塾,可供他们读书,而且有财力请教习教他们读书,故此但凡入县学就读的,基本上都是寒门子弟,世家族人是不屑于和这些寒门子弟为伍的,为此李霖花了不少钱,这两年也储备了一些人才。

可是毕竟书院之中的寒门士子就读时间还太短了一些,目前还没有成才,尚不足以对他们委以重任,现如今豪门世家抵触李霖,不肯将族中人才交给李霖任用,想要看李霖的笑话,迫使李霖不得不另辟蹊径,解决手下缺乏文吏的问题。

于是李霖下令由各县学以及书院的教谕将他们的学生之中优秀的学子推荐出来,令他们到处州,他将亲自考校这些学生的学识。

李霖培养学子,注重实务,而不注重经义之类的学问,对于诗词歌赋更是不加看重,但是对于从前很少有人重视的算学方面却比较重视,并且百忙之中亲自编写了一本算学初解,令人刊发交给各处县学以及州里的书院供学子研读。

李霖如果说他的算学在这个世间第二的话,那么目前还真就没人敢自称第一,这方面李霖是有自信的。

当初在余杭的时候,范进的老爹范举就曾经考校过他的算学,范举学识相当不错,算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但是在考校过李霖的算学之后,范举哀叹一声,对人称李霖此子,恐怕算是此世间算学第一人了。

当时余杭郡之中还有两个自认为在算学一途上很有建树之人,听闻之后颇为不服,于是还曾经专门跑到山海县找李霖讨教,结果当他们和李霖见面之后,很快都面带愧色的逃回了余杭郡,从此再无人敢来找李霖比拼算学的学问了。

在这方面,李霖可是名声在外的,现如今李霖成为了一郡之首,亲自编写的算学初解,自然也获得了学子们的追捧,所以现在李霖所辖之地各处寒门学子对于算学方面,都很感兴趣。

甚至于连一些豪门大户听闻李霖编写了这么一本算学初解,也都纷纷想尽办法求…购这本书,拿回去供他们的子弟研读。

当李霖的谕令送达各州县之后,各州县的教谕听闻之后,都立即行动了起来,将他们自认为最好的学生,推荐了出来,送往了处州。

第四十四章 求贤令

李霖在处州的临时郡守府之中接见了这些寒门学子,这些学子各个都激动异常,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能得到李霖的青睐,他们便可以转变自己的命运,一步登天,成为官吏,这在以前对他们这些寒门子弟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现在因为这个年轻的郡守大人,却让他们有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晋身的机会,于是被带入郡守府大堂之后,便一起跪下,对李霖跪拜行礼。

李霖端坐在台子上的大椅中,抬眼扫了一遍眼前跪着的这群寒门士子,他关注的是他们头顶的气运。

一些人虽然很有才,但是气运不足,却依旧不足以委以重任,因为他们的气运镇压不住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结果往往非但做不好,还会引火上身,下场往往不好。

当他扫了一遍这些被推荐上来的学子之后,多少有些失望,这些寒门学子大部分头顶的气运都是白色气运,这样的人当作为吏员尚可,但是想要委以重任,就不足了。

不过好歹其中还有几个头顶是红白气运之人,毕竟是各县之中选出来的,如果连几个红白气运之人都没有的话,那就太失败了,这些人到底是从很多人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所以有几个人才是说得通的。

不过当李霖把目光扫到最后面一角的时候,还是惊喜了一下,那里跪着一个身材淡薄的年轻学子,身上的衣服比较旧,上面还有补丁,脸色发黄,很显然比较缺乏营养,但是在他的头顶,居然竖着一根淡黄色的本命之气。

这一下李霖就留意上了这个人,能拥有淡黄本命之气的人,不说以后他的进展,就算是眼下最起码也能够当从五品一下的官职,而不至于出现镇压不住局面的情况。

这样的人,来做一个知州,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完全可以镇得住场面,不至于失控,而他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现如今他手头已经控制了几个州,但是却还没有找到几个气运足够充作知州的人,可是没想到在这些学子之中,居然会出现这么一个天生自带黄色本命之气的寒门学子。

李霖按耐住心中的激动,令这些学子免礼起身,对他们嘉勉了几句之后,下令在院子之中,布置下一些矮桌,先给这些学子赐宴,让他们吃饱喝足,然后当场出了一份试题,令他们当场做题。

李霖出的试题难度不大,多是民务方面的问题,间杂一些较为简单的算学、刑律、水利、工商等方面的试题,涵盖面倒是相当广泛。

这份试题做出来之后,便可以通过卷面,看出这些学子在什么方面比较擅长,这样便可以因才适用,不至于浪费他们的才学。

这份试题的题量也不是很大,一天时间如果他们有点才学的话,应该可以做完。

而李霖就亲自在大堂上观看这些学子当面做题,偶尔走到他们中间巡视一下,表面上是看他们做题,实际上却主要关注那几个红色气运的学子的答题情况,另外特别关注了那个有黄色本命之气的学子。

暗中他将这些气运不错的学子的名字都暗自记了下来,只等卷子交上来之后,看看这些人到底是否有真才实学了。

一天下来之后,到了掌灯时分,李霖下令停止答题,令人将他们的卷子都收了上来,而他连夜开始带着唐宏等人开始阅卷。

经过两天阅卷之后,一些成绩不错的卷子被放在了李霖面前,李霖看罢之后,果真和他预料的相差不多,那几个头顶有红色以上气运的学子,全部都在,特别是那个黄色本命气运的学子,更是没有被淘汰。

只是这个名叫李昊的头顶有淡黄气运的学子,似乎状态不佳,答题的质量并不是最好的,只能说是中等水平罢了,但是从卷面上看,此人在民政方面以及实务方面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另外在刑律方面也颇有点建树。

于是李霖把李昊的卷子单独拿了出来,最后按照成绩,给这些学子分派了官职,当然直接让他们当官是不行的,这些人目前还缺乏锻炼,直接给他们个知县当,根本就是在害他们,所以李霖便安排他们到各州县之中,先从令吏做起,一年之后观看他们做事的情况,再来决定他们升迁与否。

至于那个李昊,他则任命其为秘书郎,不过没有品级,只算是一个司吏,跟在李霖身边,充当秘书之用。

即便如此,所有人也都知道,这个秘书郎的重要性,这个位子上的人,虽然官职不高,可是却直接跟在李霖身边,接触的也是最为机密的事情,只要干一段时间,随便外放下去,最起码也是一个知县,连县丞、主薄这样的职位都不会做。

所以很多人都感叹这个李昊的命简直太好了,这么简单就被李霖选中,成了李霖身边的近臣。

其实这些人之中,也有部分学子水平很差,卷子答得是一塌糊涂,完全不能让李霖满意,但是为了鼓励寒门学子以后入学,为他效力,他还是决定千金买马骨,就算是这些学子之中部分人水平很差,他也并不弃用他们,而是给他们安排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让他们去做,再差也不至于惹出太大的麻烦。

但是仅靠着这些县学州学之中推荐出来的学子,还是远不够李霖求才的需要,于是紧接着李霖就下达了一个新的谕令,那就是后世著名的求贤令。

这样的求贤令其实历朝历代都曾经出现过,不过李霖的这个求贤令,却和以往各朝各代的求贤令有很大的区别。

因为李霖这份求贤令之中,并不要求出身,更没有针对世家大户子弟,而是面向所有人,甚至可以说是主要针对的是寒门士子。

虽然这时代读书的权力大多被豪门世家所垄断,但是民间还是有些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的子弟,也有读书的机会,这些平民出身的学子,也就是属于寒门士子,这些人之中还是存在不少有才学之人。

只是以前因为出身的问题,他们很难得到豪门世家的推荐,所以即便是身负才学,在没有获得豪门世家推荐的情况下,也没有晋身为官的可能性,充其量也只能被豪门大户选中,到他们府上充当私塾的教习或者是清客,最多也就是充当幕僚。

这么一来也就阻挡了寒门士子为国效力的出路,使得他们只能寄人篱下,难以获得晋身的机会。

但是这一次李霖下达的求贤令,却给他们了一个出头的机会,李霖在求贤令之中说的明白,不问出身,只问才学,只要自认为有才之人,便可到当地县衙之中报名,在经过县衙初选之后,认为他们有资格参与选才,便可以被送往处州参加考试,期间不需要任何豪门大户的举荐,一切全凭他们自己的本事。

这么一来,就彻底扫掉了阻挡这些寒门士子晋身道路上的一块巨石,扫平了他们当官道路上的羁绊。

甚至于李霖的求贤令对地域都没有加以限制,即便不是属于他辖域之内的寒门士子,得知消息之后,也可以前来处州直接报名参加考试遴选,只要通过审查,照样可以在山阳郡之中为官。

这份求贤令一出,消息便立即不胫而走,以最快的速度朝着四面八方传开,民间顿时一片哗然,那些寒门士子闻听之后,大部分人顿时喜极而涕,奔走相告,纷纷赶往当地的县衙报名,并且挑灯夜战准备考试。

但是那些豪门大户之家听闻之后,一个个却目瞪口呆,大呼不妙,因为他们很清楚,李霖这份求贤令意味着什么。

因为李霖彻底绕过了他们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不再被他们所讹诈,直接从民间选材任用,这就代表着将会将他们这些所谓的精英阶层,彻底从李霖所辖之地的统治阶层排除掉,李霖不带他们玩儿了。

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那么以后统治阶层就跟他们无缘了,他们高门大户不假,但是当官的都不是他们的人了,谁还会再照顾他们的利益?

一想到这一点,这些世家豪门就坐不住了,原来李霖多次下令让他们举才,可是他们不肯配合,现在求贤令一出,他们就慌了神,纷纷赶紧将族中的精英举荐了出来。

但是现在等他们愿意举荐的时候,李霖却不愿意轻易任用了,轻描淡写的以求贤令已出,便一视同仁,如果想要出仕就一起参加考试,然后择优录用。

这一下这些原来捏着不松的豪门世家都傻眼了,李霖这么做,虽然并未将他们排斥出去,但是却也等于宣告将他们这些世家豪门的子弟,和那些寒门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