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窃唐 >

第107章

窃唐-第107章

小说: 窃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琼想了一会儿,木炭并不困难,铁匠铺什么时候都不缺少这东西。倒是硝和磺不太容易搞。幸运就幸运秦琼家传的打铁技术,不止是单纯的铁匠,因为古代的铁并不像现在的铁是现成的,都是从一些石头里提炼出来的。

换句话说,秦家之所以打铁成名,是因为对石头有很深刻的认识。李栋和罗士信带来的大陨石,秦父不就是一眼看出来,那东西不容易打制?

而且隋唐以前,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一类人,为李栋提供制造子弹最珍贵的来源。

第186节:隋末诺贝尔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一开始并不是被当作火药研制的,它的出现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和神秘性。

长生不死是所有人美而易碎的梦,普通百姓死就死了,无力抗争自己卑微而弱小的贱命;但那些高官皇族,享尽尘世的繁华和纸迷金醉的生活,极不情愿撒手尘寰。他们占丶有世间数不清的财富和资源,他们以为凭借手中的权力和财力可以战胜上天,可以永远占据手中的一切,享受一切,便对炼丹修仙一事十分迷恋。

修仙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永驻童颜,满足他们占丶有现有的荣华富贵。炼丹修仙最早是从夏朝灭国之王桀开始,到秦始皇派二千童男童女东取蓬莱,千余年来从未断绝。

道家从形成之初便分成数派,其中有清修悟道之派,有习武强体之派,也有炼制丹药之派。

最初的炼丹是将世间一切能够燃烧的东西放在丹炉内炼制,自然不会有什么收获。时间久了,也就不缺乏一些修道人士,偶然间炼成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欣喜若狂的把那些东西吃掉以后,便自诩能够长生不老。其实他们不知不觉中就中了毒。

因为那些炼制出来的东西往往是一些金属,吃到身体里面要么被胃酸消化中毒而死,要么或难以消化腹涨而死。

最早的冶工业便是由此而来。

火药也是由此而来,只不过火药的出现更具神秘性。

当那些修道之士将硝、磺、皂角子放到丹炉中加热时往往会发生火花现象。有时候还将炼丹的丹房毁于一旦。一些有心之人在炼制丹药以前,会对自己所加的材料记录下来。后辈之人按照他们的方法继续炼丹时,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久而久之。人们便发现这几种东西按照一定的比例,都会爆发同样的现象。经过长年的积累和摸索,有些人便意识到这些东西不是丹药,是另一类的东西。

因为火药燃烧时发出明亮而绚丽的色彩,火药刚刚发明的时候被用作爆竹和烟火。

到了唐朝末年便被有意识的用到军事之上,而到了宋代军事上便普及了火药的利用。

从特种部队穿越而来的李栋自然掌握着原始火药的配制比例。只要把硝磺和木炭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沟兑,不怕它们不规规矩矩的照章办事。

磺是天然的。到处都有,也可以从硫磺里面提取,还可以从温泉里面提取。齐郡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济丶南市,有趵突泉等许多有名的天色喷泉,自然很好弄到。

硝不容易搞到,古老的办法就是把宅子墙角的青苔和灰褐色的沫沫状的东西加以提炼。便是最土最原始的硝。

木炭可以经木柴烧制。也可以从皂角子或马兜铃内提取。只不过木柴烧制的木炭含有炭灰,冒的烟更浓,观景皂角子和马兜铃的烟少一些,更容易烧灼起来。

三类物品全部准备齐整,李栋便执照一硝二磺三木炭的比例反复试验。限于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和原始,连续耗费数日也丝毫没有效果。

秦琼和罗士信见李栋出出进进,忙碌得脚打后脑勺,神神秘秘的也不告诉他们到底在忙什么。心中十分奇怪,便偷偷的尾随其后。想看个究竟。

这一日李栋又取来一些原材,仍然按照二二三的比例试验,火药是点着了,结果冒了一阵子浓烟便化为灰烬。

李栋很是奇怪,为什么按照这个方法,在穿越以前管用,穿越以后便不管用了?

经过反复思考,李栋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

穿越以前,虽然也是同样的比例,但那时候的原料是经过工业加工的,纯度相对精炼很多。一份硝就是一份硝,没有其他的杂质。而现在自己弄的东西,是非常原始的原料,其中掺有许多其他的杂质,在精准度上远远比不了穿越以前的纯度。

李栋便加重了材料的比例。执照二比二比六的比例配制出来,找一个坛子装了火药,埋在地下,再用粗纸捻成纸引子,点燃以后躲了起来。

这次地下的坛子没有辜负李栋的期望,冒出一阵浓烟以后,赏赐性的还冒出了一柱火苗,这就比原来的有所进步了。

李栋知道现在这种情况制造土式手榴弹还勉强凑和,但制造出来子弹,那么小的体积内,便要火药以爆发之力催出子弹射中目标并伤及目标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还有待继续研制。

又经过几天的准备,李栋又加重了比例,按照三三九的比例埋在坛子里,这次终于成功了。地下的坛子爆炸起来,把地面炸出几尺大小的一个坑。

成功是成功了,可是子弹那么小,怎么能穿下一斤重的火药?而且还有一个最不容易克服的限制子弹中的火药是要催出而不是爆炸。还要继续进行研制。

这个时候十天已经过去了,那些回家取粮食的府兵已经回到营内,秦琼和罗士信尾随了几次,一直还是搞不懂李栋在玩什么东东。也失去了信心。

李栋回到营内,开始着手绘制手枪的构造图。这个李栋是十分熟悉的,不用像配制火药一样那么费力气。因为每个特种兵都必需学会按装机械和拆卸枪械。操练得久了,枪的各类构造就十分的了解,自然就容易多了。

当他把非常简陋的图纸交给秦琼的时候,秦琼还十分的奇怪,问他是什么兵器,怎么如此复杂。

李栋一笑,没有告诉他实情,只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枪,是他偶然间想出来的,至于能不能见效果还需要这把枪真的造出来以后才知道。

秦琼不愧是一个好手艺人,也就是几天的时间便把李栋要的东西全部制出来。

李栋趁没人的时候组装起来,果然与穿越以前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好了,接下来只欠造子弹的火药这一步了。

折腾了近一个月,李栋也没能造出顺手的子弹火药。条件限制在那里放着,只能继续天长日久的和火药磨练。他磨练李栋的时候,李栋也在磨练火药,每一次失败,都排除了一个配制比例。这就像黑客破解别人的防火墙密码,每排除一次错误,离真正的密码便接近一步。

随着与卢明月开始的日期临近,李栋知道时不我待,

后来,李栋灵感一震,觉得自己前面的所有的努力全部付之一炬。既然子弹如此难造,自己为何不利用现成的,制造一些土制的手榴弹呢?前面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可以让坛子爆炸起来。何必再苦苦追求子弹这样杀伤力相对弱一些的兵器呢?

李栋便兴致勃勃的找来十几个坛子,装上土制的火药,密封起来,放在阴凉的营账内,后来担心被人发觉,便深深地埋在地下。

因为,李栋知道,世间永远不缺少聪明人,一旦这个方法流传出去,便会被其他人学去。那么自己出于拯救张须陀的好意,便会酿造更大的祸患,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自己提前带来的发明之中丧生。

如果被卢明月或李渊的人学去,很有可能自己将来在与他们对阵的时候,也会遭受自己发明出来的东西的袭击。

李栋可以造出来枪和手榴弹,但依眼下拙陋的条件,防弹衣是很难制出来的。

李栋可不想倒在自己的发明之下。更不想以这个条件推进世界的发展,只要自己能够利用优异的条件将张须陀救下来,世界必需仍然按照她原有的规律缓慢发展。

同时李栋也为自己打出来一把与穿越前的几乎没有差别的手枪感到欣慰,只要条件成熟,一定要造出来真正的子弹。放弃这个词永远不要轻易对自己使用。

过了几天,张须陀把李栋秦琼和罗士信召到帐内,商议如何对付卢明月之事。

李栋还沉浸在制造高技术的武器之中没有缓过神来。当时帐内议论什么内容,李栋几乎一概不知。他已经迷上了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新技术。

当两军交战之时,张须陀打了几次小胜仗,罗士信秦琼也出了很大的力气。可是卢明月有十三万大军,小打小闹对他而言就等于是九牛之一毛,小虫子撼大树,不仅没有伤及他的根本,反而激起他更凶残的对付府兵。

眼见对峙的时间越久,对张须陀的府兵越是不利。因为府兵所吃的粮食全部是士兵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还要打仗,还要在身是背几十斤的东西,很难打得利索起来。

时间久了,粮食越吃越少,大隋府兵便有些支撑不住了,再对峙下去,一定会饿着肚皮对敌人作战,焉有不败之理?

李栋自迷上火药便很少主动给张须陀出主意,张须陀见李栋有些反常,这天亲自把他召到帐前,向他问计。

李栋才慢慢的从沉睡一般中醒过来,听张须陀讲了双方的条件以后,李栋认为现在只有出险棋才有取胜的机会了。

ps:火药的比例我是瞎写的,我当然知道真正的比例,但不能直说。

第187节:英名天下闻

李栋得知府兵粮食不多的严峻实情以后,向张须陀举荐了故计重之计:再用诈降赚取卢明月。

张须陀听了以后沉默半晌没有回答,最后坚决否定了李栋。他以为郭方预初败不久,卢明月一定提防着诈败计。第一次使出此计叫作奇计,第二次再用同样便是庸计俗计,很容易被对手发觉而不上当。

李栋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交战双方的实力并不完全相同。

齐郡有三万府兵,其中骑兵不足一万。郭方预也有三万义军,骑兵也不充足。双方实力旗鼓相当。这时战败郭方预的败降计,是双方交战时突然施出来的。

卢明月拥兵十三万,骑兵三万,只骑兵就与齐郡府兵人数相当。逃是逃不掉的,两条腿怎么也逃不过骑兵的四条腿。何况府兵粮食不足,有部分府兵已开始饿肚皮作战了。体力不支,逃不了多远便会被骑兵追上。真的逃跑只有死路一条。

齐郡府兵与卢明月的实力相差悬殊,府兵采取诈降计实属无奈。这也很容易被卢明月认为无法与他的十三万大军正面作战不敌而败。

卢明月实力占上风,他不得不相信府兵会败。前次是假败,这次是真败,其实这次仍然是假败,奇就奇在对方难以预料,这便是为什么仍用败战计的原因。

张须陀仔细考虑一下,从双方实力分析确实这个道理。战败郭方预刚刚用了这个方法,再与卢明月交战。肯定要换一换方法了吧?啊,不!还用这个方法,他无论如何也儿猜测不透。这次的败是真败,但却是在败中取胜。

李栋又提出了一个要求:“此次敌强我弱,绝不能像上次一样临阵变计,而是要提前布局。”

李栋便找来一些府兵,长年跟随张须陀打仗,对他忠诚不二,绝不会投降或抛弃他的一些老兵。让他们诈降到卢明月营中。主动向卢明月示弱。并明确告诉他们,齐郡府兵将在何时退兵,因粮食不够了。自然是要退兵的。

那些老兵知道这次作战十分凶险,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都表示愿意为张郡丞效力。

李栋便让一些年轻的府兵,用马鞭子将那些老兵打得血肉模糊。趁黑夜将他们放掉。当他们彻底逃跑以后。又假装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在他们身后假意追赶了一里远近。

那十几名老兵逃到卢明月大营,自然哭诉张须陀虐待下属了。把李栋事先编造好的理由,粮食不足,府兵都饿着肚子勉强支撑的消息,以及明天彻底没有粮食,为掩人耳目,张须陀会在半夜悄悄拔寨启程。返回齐郡,以待粮食充足以后再战等等全部告诉了卢明月。

卢明月聚拢十三万义军陈兵黄河边。自然也是很有本事,不会轻易相信这十几名老兵的话。可卢明月一方的斥候向他禀报,这十几名老兵逃来的时候,府兵大营的确派人追赶,看样子不像诈降。

饶是这样,卢明月还半信半疑,深夜派出一些大胆的义军,潜伏张须陀营账左右,一有风吹草动便向他回报。

到了子夜时分,张须陀营内一片黑暗,隐隐传来人欢马嘶的声音,果然悄悄的拔营而起,向齐郡方向退去。

斥候得到消息,飞速赶回黄河边上向卢明月禀报。言称张须陀连夜逃跑,绝不是诈败。

卢明月闻言大喜,以为这次绝对可以将闻名遐迩的张须陀一举歼灭。说不定这次大战,就是他卢明月扭转乾坤一举成名的机会。

战败了隋朝第一猛将张须陀,天下皆知,那么余下的义军自然会向他倒戈投降。投靠的人越多,实力越强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