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窃唐 >

第102章

窃唐-第102章

小说: 窃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置有些马虎了,忙改口要李栋拟旨。

李栋屁颠屁颠的取来笔墨,当即刷刷点点,拟旨完毕,还向杨广当面宣读一遍。

听完以后,杨广有些纳闷,窦建德刘黑闼?印象中没有这两位才能出众的人物啊?便问李栋此二人什么来路。

李栋赶忙再施礼回说:“来将军从东莱下水之前,曾经在齐郡张须陀处征得一些府兵,此二人便是齐郡人氏,在当地颇有微名,也是江湖豪客一类的人物。一直雄心勃勃,要为大隋做一些事情。”

杨广听了有些明白了。指着李栋勉强笑说:“你不也是齐郡人氏?还没怎么着呐,就开始提拔同乡了。别以为孤现在为胜其烦,心里明白着呐!”

李栋心中一凛,杨广这头老鸟真是老奸臣滑,这一点点小把戏也被他看透了。便施礼说道:“圣上明鉴,仆不敢有任何的私心。虽然从表面来看,窦建德和刘黑闼二人是齐郡人氏,与仆是同乡,仆与他们也颇是有一些私人的交情。”

“可仆从被辽东之战被圣上擢升为亲兵以来,所认识的人十分有限,因同在来将军帐前听令,对此二人还是十分了解的。既然要做,一定就拿出一定成功的信心,随便举荐一位,不知根知底,战败事小,耽误了圣上对东都之战的有效控制和了解,这才是大难临头。”

“所谓的举人不避亲,弹劾不避仇也不过如此。所以,仆举荐窦建德和刘黑闼二人,也是一片拳拳爱国之心,还请圣上明鉴!”

“哈哈哈!”杨广听了李栋的一番话,转忧为喜,一时大笑起来。

现在的大隋可谓是四处冒烟起火,能让杨广大笑开心的事情并不多。李栋对杨广有这片报效之心,他岂能不开怀大笑?

“在孤的印象中,你党雨钱不过是一介武夫,三次攻上城墙勇敢是有了。却没料到你一张嘴皮子也这般利害,孤说不过你。既然你有一片忠诚之心,你就去安排吧。事后让他们与你保持联系,有什么需要再向我禀报。”

李栋这才高兴地向杨广再谢恩,转身步出涿郡署衙。

窦建德和刘黑闼二人见到李栋出现,脸上春丶风满面,十分高兴的样子,自然就猜测到了,事情非常顺利,便围拢到李栋身边,问东问西。

李栋把刚才与杨广主旨的事情简要述说一遍,并严肃吩咐道:“此一去,犹如潜龙入海,卧虎归山。也是你我兄弟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一定要倾尽全力拿下清河郡之贼,将来我也方便为你们二人再取功名。”

“如果战败了,也就不要回来了。”

窦建德拱手称道:“贤弟就听老哥的好消息吧,绝不会让你失望的。不过还有一事,想向你禀报一下,张金称兄弟那方面有了消息,说李渊现在意识到自己被人监视,每日以酒浇愁,无所事事。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第179节:杨玄感之败

李栋听完窦建德的回报,十分意外。

李渊可是一条真正的龙,十分的有本事。张金称潜在他的身边,被他看破以后,正常情况下,他应该有所举措,有所行动,至少也应该向隋帝杨广表明心迹,他没有叛乱之心。依他唐国公的身份,和杨广又是表兄的关系,还不至于落到每日借酒浇愁,以这种消极遁世的方式回避遭受的凶险。

他在逃避什么?

李栋暂时还想不通李渊此时的心里到底有什么计划,只得按下心中的疑惑,先让窦建德二人去领一折冲府兵。

因有隋帝杨广的旨意,很轻松就调出兵来,这样以来,窦建德便比在来将军的帐前做一名校尉的身份稍高一些,与秦琼一样带领一千二百名府兵,成为折冲都尉了。

二人再三向李栋感谢,随后率兵启程,一路南下,开启了一段颇为传奇色彩的创业之路。

忙完窦建德二人的事情,李栋又回到涿郡郡署,面见杨广。

杨广稍稍讯问窦建德二人的情况,又问:“去而复返,党总管还有何事禀报?”

李栋便把窦建德二人告诉自己的,张金称潜在李渊身边做内线的情况详细禀报一遍。

杨广听了也十分意外,李渊竟然借酒浇愁?不应该啊!

在攻打高句丽之时,杨广想与他聊一些家常话,李渊还以军务推辞,一心一意地投身在军务要事之中。怎么被一个小小的张金称就折腾得消极避世。不求上进了?

“你得到的消息有几分真实?”杨广问李栋道。

李栋知道,杨广还是不太相信李渊会如此的不经挫折。便道:“仆所说句句属实,不敢稍加篡改。仆也以为李渊这样做有违常理。除非……除非他是……”

“除非他是什么?有话就直说嘛。吞吞吐吐的让孤心烦。”杨广心有不满地说道。

李栋不是不敢说,而是觉得李渊这样做的危害会更大。现在杨玄感在中原一带闹得鸡飞狗跳的,已经让杨广不胜其烦了,再给他添乱子,担心他一怒之下,会将李渊杀掉。

李渊杀掉以后,对李栋来说应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某人的去世而停止不前。李渊不出来。就会跳出来赵渊王渊,一样会抢劫历史这庞然大物向前滚动。

李渊因为是唐朝的建立者,李栋身为穿越之人。对他十分了解,几乎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应对他的一套做法得心应手。突然之间要是跳出来其他人,李栋对付起他来。就不会那么轻松容易了。

眼前。当务之急,是压制李渊而不是除掉李渊。尽李栋自己所能,将李渊的势力压缩到最小化,使他将来无力与自己对抗才是明智之举。

李栋便道:“仆以为,李渊这是以退为进,明搭栈桥,暗渡陈仓。他这是在保全他自己,以待时机成熟。东山再起。”

杨广听了,仔细考虑一会儿。道:“既然如此,那就让张金称继续呆在他的身边,继续替孤监视于他,看他到底是何企图。等弄清楚他的真实意图以后,再禀报于我。”

李栋还想再说什么,见杨广已经发话了,只得忍住后面的话,转身去安排了。

过了一段时间,张金称的消息报来,李渊变本加厉,越演越烈,不止天天饮酒遁世,而且经常出入青丶楼,找些娇艳的女子作陪,政务也不处理了,客也不见了,天天从早到晚便是饮酒取乐。

当李栋把消息再一次报给杨广以后,杨广似乎仍然难以下定决心。

李栋便在一边不失时机的提出一个办法。他建议杨广将李渊调到弘化郡。

杨广知道,弘化郡乃是苦寒之地,远处大西北,气候空冷,白天热的时候,能热到四十多度,晚上冷的时候,盖三层被子也不觉得身上有热呼气。

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李渊纵使有弄天的本领,也难以施展出来。农民吃喝都成问题,谁还有心去造反?

不过,杨广觉得,如此对待自己的表兄似乎有些过份,一时犹豫,便没有答应李栋的建议。而是要李栋继续观察,看他还有什么花招没有玩出来。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渊表现的更加不象话了。据张金称报来的消息称,李渊明目张胆的要属下索要贿赂,谁若是不向他纳金银,便遭他一顿毒打,或是贬官到外地。

这时,李栋也找到了更好的借口,便又颠儿颠儿地向杨广禀报。

杨广听完以后,眉头不展,陷入了沉思。

明摆的,李渊这是往自己身上抹黑。让人误以为,他李渊胸无大志,每天不是喝酒便是取乐,还十分的贪财。一个人要是贪财,肯定不会有更大的志向。

谁都不和钱结仇,人人都和钱亲。李渊爱财,李渊的属下就不爱财?李渊想多得一些赌钱,那些属下得到的便会减少很多。李渊这样做,就是要堵住属于的发财之路,一定会与属于结怨,不得人心。

那么想取天下的首要条件:得人心,李渊便损失殆尽。他便没了举大业的资本,无人支持嘛。

李渊越是往自己身上抹黑,杨广越是不相信他出于本心。一个雄心勃勃的唐国公,身份高贵,怎么能做出这等一般小官吏才能做出的下三滥手段?

李栋见杨广不说话,便抖胆称说:“如今杨玄感在中原一带弄得乌烟瘴气的,不如把李渊派到弘化郡做郡守,一来可以进一步压制他,另外也可以提防着杨玄感借道弘化,与突厥勾结,使大隋遭受两面的打击。”

杨广听到李栋这个建议,眼睛一亮,觉得是个好办法。

从最近几天报来的战况来看,杨玄感久攻洛阳不下,似乎已有逃跑的迹象。如果他要逃掉,第一个要防备的地方便是弘化郡。因为那里是通往突厥的要道。杨玄感和突厥勾结,以他对大隋掌握的情况来看,对杨广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不得不防。

另外一个方向,很有可能是杨玄感取道弘农郡,转而攻打李密给他出的上策:攻取长安。

杨广的家小全在那里,许多大臣的家眷也在那里。长安的都城被攻下的话,杨广便无家可归,只得呆在洛阳偏安一居了。

想到这里,杨广便答应了李栋的建议。让李渊调任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也就是说,在关键时刻,他可以调度关右的府兵,以备需要。放在大西北,就不用担心李渊会起兵造反了。因为天下粮仓大部分都建在中原地带,没有粮草他李渊起兵岂不是自寻死路?

李栋又问:“既然将李渊远调苦寒之地,是不是要把张金称调回来?毕竟他已经完成了任务。也为圣上立下了一件功劳。”

杨广考虑了一会儿,就答应了李栋将张金称调回来。

可是等了很久,也没有张金称回来的消息。后来,还是传旨意的亲兵无意间透露的,张金称在李渊离开怀远之时,身患暴病而亡,永远也回不来了。

李栋闻听消息,大吃一惊,心如刀绞。

这明明是李渊早就看透了张金称的所作所为,临赴弘化郡之时,找个借口将张金称杀人灭口。他这是报复,也是在毁灭自己的罪证。

他之所以对张金称如此忌恨,是因为张金称肯定掌握着他大量的不为人知的重要信息。宁肯冒着再次被杨广降罪的危险也不惜杀掉此人,李渊之心,昭然若揭啊!也是说,李渊到了此时,心怀阴志之意不但没有被压制,反而更激起了他的雄心大志。

李栋很是懊悔,为痛失一名朋友,一名得力虎将而痛心不已。

想起派张金称监视李渊的时候,他还不想去,二人之间几乎爆发了一场冲突,若不是窦建德和秦琼恰到好处的劝说,几乎就要另派他人了。

李栋在心中暗暗给李渊记了一笔,你等着!此仇不报,非君子。

杨广知道张金称暴病而亡的消息以后,也猜测到了李渊的手段。可是现在杨玄感之事正闹得他六神无主,他不想李渊那里再起什么事端,便硬生生的按下了心中不满,等于是重新启用了李渊。

李栋算计来算计去,直到这时候,属于自己的军队还没有得到,压制李渊的手段明明是取胜,偏偏有一种失败感。心中郁闷非常。

又过了一段时间,来将军报来消息,杨玄感兵败洛丶阳,向长安方向逃去,他已经派费青奴和秦琼二人紧追不舍。

没有多久杨玄感便在弘农郡彻底战败,只带领二十多名骑兵潜逃山林。然后命令他的兄弟杨积善杀掉自己,捧着他的首级向来将军投降。

杨广得知消息大喜,连忙派出李栋,率领一万府兵,亲自赶到弘农郡,将一众叛贼压到东都。杨广也从涿郡这个弹丸之地,迁移到东都洛阳。

直到这时候,李栋才有了一支听从于他指挥的军队。虽然是被派往接受战果的,而不是真正的指挥作战,就这样,李栋也满足了。只要兵权到手,再想原封不动的归还杨广,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第180节:第三大势力

杨玄感战败以后,命令自己的弟弟杨积善杀掉自己。

杨积善便可以诛灭叛贼的名义,到隋帝杨广面前邀功请赏,得以保全自己。这样以来,杨玄感举兵叛乱罪灭九族,杨积善一族便可以得以保存,使杨家不至于断了香火,仍然后继有人。

起义之初,李密得到杨玄感重用,随着取得几次不大不小的胜利,杨玄感骄傲自大,慢慢疏远了李密。同时,杨玄感又认识了一位韦福嗣。此人是隋朝内史舍人,生性狡诈,两面三刀,也很有一些本事。毕竟他经常处理隋朝的内部要务,也很有一些口才,三言两语便点中了杨玄感的内心,取得他的信任,总揽义军一切要务。

李密对身边的人说,要不了多久,你我全都成为俘虏,以待罪之身去面见圣上。身边的人不解,便问他为什么如此悲观。李密又告诉身边的人说,韦舍人是大隋朝的官员,被迫无奈才参与造反。其实,他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杨楚公如果继续取胜,他便会留下来帮助义军,这样他就是开丶国之将。杨楚公一有失败,他立即就会叛逃,绝对不会和杨楚公一条心。起义才刚刚开始,杨楚公便在身边留下这样一个祸害,令许多人寒心啊!想造反却不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