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择天记 >

第157章

择天记-第157章

小说: 择天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碑庐前一片死寂,先前刚刚响起的那些议论声,就像七间瘦小的身影一般消失无踪,第二个通过照晴碑的人,就这么随意地出现了。

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从这种震撼里醒来,便只见关飞白站起身来,向碑庐里走去。

和七间相比,这位以冷傲著称的神国四律,才是真正的随意,哪怕他面对的是神圣的天书碑。

他的右手便落在了照晴碑上,根本看都没有看一眼手落在什么位置,就像是很随便地拍了拍栏杆,准备聊聊今天的天气。

又是清风起,清光乍现,然后不见,他的身影也自消失不见。

令碑庐前那些还在苦苦思索碑文真义的人们感到无比震撼,甚至是有些无奈的是,梁半湖也站起身来,向碑庐里走了过去,这位神国七律里最低调也是最沉默的农家子弟,先仔细地整理衣着,然后恭谨行礼,这才非常认真地把手放在了石碑上。

没有任何停顿,没有任何间隔,离山剑宗的三名弟子,就这样先后解开了照晴碑,去往了第二座天书碑。

片刻沉默后,碑庐前响起数声叹息,叹息声里充满了羡慕,却又有些绝望。

修道者的天赋,果然不同。

离山剑宗,果然了得。

和清晨钟会通过照晴碑相比,离山剑宗三人解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阵仗,也没有师门前辈在旁护法,更没有破境通幽,只是这样寻寻常常地站起身来,走进庐去,然后便从大家的眼前消失,这才叫真正的挥洒如意。

进入离山剑宗的四人,现在只剩下苟寒食还在原地,很多人下意识里望向他,觉得有些奇怪,他的境界修为以至学识,都要远远胜过他的三名师弟,为何他解碑的速度却要比三名师弟更慢,有些人猜到了些什么,看着苟寒食终于离开那棵松树向碑前走来,确定自己猜的没有错。

苟寒食走到照晴碑前,没有闭目静思,也没有看碑上的线条,依然看着远山,然后右手落下。

清风再起,林中鸟儿振翅而飞,庐下已经没有了他的身影。

至此,众人才明白,苟寒食早就已经解开了这座照晴碑,只是在等三位师弟。

如此说来,只要他愿意,他岂不是可以很轻松地成为今年天书陵的第一个解碑者?人们回想清晨时钟会成功解碑时,槐院诸人的那份激动与得意,不禁觉得那些画面有些令人尴尬,此时还留在庐前的两名槐院少年书生,脸色真的变得尴尬了起来。

苟寒食能够解碑而不去,是因为要等同门,那么陈长生呢?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个问题。他是不是像苟寒食一样,早就已经解开了这座天书碑?如果是这样,那么他在等谁?还是如钟会所说,他真的没有足够的天赋解碑?

议论声渐起,然后渐止。

没有过多长时间,庄换羽来到了碑庐前,作为天道院今年最强的学生,很多人都认识他,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进入天书陵后,他便消失不见,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做什么,就连清晨钟会破境解碑的时候都没有出现,此时看到他,人们不禁有些讶异。

庄换羽的衣衫上到处都是草屑树叶,竟似在山林里过了两夜一般,有些狼狈,但他的神情却极平静,眉宇间隐隐透着一股自信的意味。

唐三十六看着他说道:“你没有去青林小筑?”

青藤六院本来就在京都,与天书陵极近,容易获得很多便利,天道院作为近些年来大周最风光的学院,自然会为观碑的本院学生做好安排,青林小筑便是天道院在天书陵下的宿舍,其余的像宗祀所或者摘星学院,也都有类似的布置。

“我没有去青林小筑,因为我没有时间。”

庄换羽掸了掸身上的灰尘与草屑,直接向碑庐里走去。

唐三十六看着他的背影说道:“就算你现在解碑成功,也只能排在第六,何必弄的这般辛苦?”

庄换羽的右手停在石碑上方,说道:“但至少在陈长生前面,不是吗?”

说完这句话,他的右手落了下来。

没有过多长时间,苏墨虞站起身来,向碑庐里走去,成为今年第七个解碑成功的人。

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人解碑成功,唐三十六这般骄傲的人哪里会不着急,尤其苏墨虞在青云榜上的排名,现在已经在他之后,这更让他急迫。

然而下一刻,他便醒过神来,微微皱眉,闭上眼睛,不再去想这些事情,神游物外,不在碑上,有会儿竟似要真的睡着了一般。

当他醒来的时候,暮色已至,晚霞满天,天书陵里的春林正在燃烧。

他站起身来,向碑庐里走去,路过折袖的时候,说道:“告诉陈长生,今天晚上不用等我吃饭了。”

走到石碑前,他开心地笑了起来,张开双臂给了这座冰凉的石碑一个大大的拥抱。

……

……

读懂天书碑,会获得难以用言语形容的一些感悟,那种感悟对修道者来说,要比龙髓更加美味,比星辰更加迷人,会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正所谓食髓知味,绝大多数人解开第一座天书碑,然后来到第二座天书碑前时,不会沉迷于其间,不知时光之渐逝。

唐三十六很清楚自己没有办法抵抗这种醉人的感觉,今夜肯定要伴着星光与第二座天书碑相拥而眠,所以才会让折袖带话给陈长生,不用等他吃饭,和他一样,钟会、庄换羽还有七间等人,都在第二座碑庐前忘记了归去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

但世间总有些与众不同、天赋卓异却意志惊人的家伙,不会被任何外物所惑。

苟寒食伴着晚霞,回到了草屋里。

闻着灶房里飘出来的蛋羹的香味,看着坐在门槛上看着落日发呆的陈长生,他问道:“你究竟在等什么?”

……

……

第223章 雁鸣(上)

陈长生揉了揉被晚霞灼的有些酸的眼睛,从门槛上站起身来,说道:“我没有等什么。”

苟寒食说道:“虽说你想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用你自己的话说,那个方法有些笨,但你自己还说过,那个法子应该是可行的,那么按道理来说,你不可能到现在还无法读懂第一座天书碑,因为我知道你的领悟能力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强。”

作为世间唯一敢称通读道藏的两个人,他和陈长生当然是对手,从青藤宴到大朝试,相争而前,但正因为是对手,所以才会真正了解,他看着陈长生从一个不会修行的普通少年,只用了数月时间,便在学宫里的那场雨中通幽,没有极强的领悟能力,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陈长生想了想后说道:“我觉得前夜和你讨论过的那个方法不对。”

苟寒食微微挑眉,问道:“哪里不对?”

陈长生说道:“哪里不对说不出来,如果按照观碑文变化的思路解下去,应该能够解开天书碑,可我感觉总有些怪,总觉得哪里差了些什么,如果在还没有想透彻的时候依然继续解读下去,我很难说服自己,因为我修的就是顺心意。”

苟寒食说道:“难道你想重新再想一个解碑的方法?”

陈长生说道:“有这种想法,但还没能下决心。”

苟寒食皱眉,心想半途改辙乃是观碑大忌,说道:“你知道这是很危险的想法。”

陈长生明白他的意思,如果再这样犹豫下去,解开那些天书碑的希望会越来越小。

他认真地想了很长时间,说道:“如果真解不开,也就算了。”

“无论如何想,切不可想迂了。”苟寒食说完这句话,向屋里走去。

陈长生看着他的背影说道:“鸡蛋羹还差些火候,你不要急着揭盖子。”

他这句话没有别的意思,苟寒食却品出了些别的意思,心想也许他现在的等待是有道理的。

过了会儿后,折袖也回到了草屋。住在草屋的七个人,现在就只剩下他和陈长生还没能解碑成功,看着与昨夜比起来冷清很多的庭院,他的脸上流露出几丝对自己的厌弃,对陈长生问道:“为何我始终不行?难道我的天赋有问题?”

陈长生心想,一个无门无派、完全自修的狼族少年,能在残酷的雪原里,令很多魔族闻名丧胆,能够稳稳胜过关飞白等青云榜上的少年高手,他的血脉天赋非但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是强大的有些不像话。

“与天赋无关。”

“那与什么有关?勤勉还是专注?”

“和那些都没关系,只是因为……”陈长生看着他认真说道:“你读书太少。”

折袖有些生气,他自幼在雪原里颠沛流离,哪有什么机会读书。

陈长生从怀里取出荀梅留下的笔记,递给他说道:“读书少也罢了,最麻烦的是,我观察过你,发现你真的很不喜欢读书,前辈留下的笔记,你只看过两遍,昨天晚上甚至看着看着还睡着了,这如何能行?”

折袖的脸色变得苍白起来,不是受伤后的苍白,而是恼怒,接过那本笔记,直接进了草屋。

……

……

第二天清晨五时,陈长生睁开眼睛,用五息时间静神,然后起床,发现唐三十六摊着手脚睡在一旁,鼾声如雷,走出屋外,只见七间等人也在酣睡中,才知道昨天深夜不知何时,他们从天书陵里回来了。

洗漱完毕后,他像前两天一样开始烧水做饭,接着开始洒扫庭院,修理那些破落的篱笆,直到唐三十六等人吃完早饭,再去天书陵观碑,他也没有离开的意思,脸上根本看不到任何焦虑,甚至显得有些享受现在的生活。

人去院空,他坐回门槛上,翻开荀梅的笔记再次开始阅读,渐渐入神,收获也越来越多。

整整一天,除了做饭打扫,他都没有离开过门槛,自然也没有去看照晴碑一眼。

傍晚时分,唐三十六等人陆续回到草屋,吃过饭后,围在桌旁开始讨论第二座天书碑上的那些碑文,气氛非常热烈。

陈长生把折袖喊到里屋,从针匣里取出铜针,开始替他治病,现在还只是在确定经脉畸形的初步阶段,想要解决折磨了折袖十几年的那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过了很长时间,围桌论碑的他们才发现少了两个人。七间望向紧闭的屋门,清稚的小脸上露出不忍的神色。苟寒食皱着眉头,摇了摇头,现在连他都开始觉得奇怪。

不想刺激到里屋的二人,桌旁的讨论就此终止。

唐三十六忽然站起身来,推开屋门看着陈长生说道:“今天又有三个人过了。”

陈长生专注地捻动着指间的铜针,低声与折袖说着什么,没有理他。

……

……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今年大朝试的考生们进入天书陵,已经到了第七天。

在第五天的时候,折袖终于通过了照晴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几夜他一直在看书的缘故。

陈长生却还没能解碑成功,至此,他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

以前,他在修行界曾经有过一个无比光辉灿烂的纪录,那就是最年轻的通幽者之一。

现在这个纪录,则不是那么光彩。

历届大朝试的首榜首名里,解读第一座天书碑的时间,他用的最长,而且有可能更长。

……

……

转眼前,入陵的时间来到了第十天。

清晨五时后,陈长生终于离开了草屋,来到了碑庐前,看着那座黑色的石碑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晨光渐盛,观碑者陆续进入天书陵,来到碑庐前,看着盘膝坐在树下的他,先是有些吃惊,然后生出更多情绪。

在那些人的眼光里,可以看到同情,可以看到怜悯,还有嘲弄以及幸灾乐祸。

有些人远远地躲着他,走进碑庐里,有的人刻意擦着他的身边走过,脚步显得格外轻松,然后伴着那些缭绕庐檐的清风,消失于碑前。

草屋里的人们用完早饭后,也来了。

看到这幕画面,关飞白皱了皱眉头,没有说什么,抚碑而去。

唐三十六站到他身前,问道:“要不要陪陪你?”

陈长生抬起头来,望向他认真说道:“天书碑里,再短暂的时光都极为珍贵,你要珍惜才是。”

唐三十六很是无言,心想你这个家伙在天书陵里当了十天游客和伙夫,居然好意思说这样的话。

折袖没有说话,直接在陈长生的身旁坐下。

陈长生也没有说话。

晨风轻拂树梢,青叶落于檐上。

“谢谢,时间差不多了。”陈长生诚恳说道。

折袖站起身来,走进了碑庐。

这里的差不多,不是说他看到了解碑的希望,而是说折袖陪他的时间。

……

……

第十二天的中午,春日有些灼人,陈长生坐在碑庐里,借檐遮光。

清风微动,两个年轻人出现在碑庐前。其中一人叫郭恩,乃是南方圣女峰下辖的慈涧寺高徒,前年大朝试的第三名,另一人叫做木怒,是天道院在庄换羽之前最强的一名学生,已经在天书陵里观碑四年有余。

这二人都曾经是青云榜上的天才少年,随着时间流逝,观碑日久,破境通幽,现在他们早已经进入了点金榜。南北教派向来不和,在天书陵外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