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醉拥天下 >

第72章

醉拥天下-第72章

小说: 醉拥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哈哈大笑起来,莫浮云便说道:“玉儿,要在这里呆上三日之久,着实难为你了。”
    楚方玉温柔的贴着莫浮云道:“只要有你在,我才不怕。反正我们是对同命鸳鸯,我若受难,你也别想跑。”
    莫浮云苦笑一下,心里犯起困了,二人便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他日之别,今日之会,于牢房之中定下三生之情,自然是千古佳话,只是这样一来,苦恋莫浮云的女子便多了几分失落,因为,莫浮云已经将那伤口许给了一个女子,一个只想一个独占她的女子。
    就在莫浮云和楚方玉困于牢房之时,陈友谅则派手下人紧罗密布的进行着大船的制造,陈友谅虽然暴戾,然而能够称霸一方自然有其聪明之处,他囚禁二人,一是使性而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被别人打探到消息,然后再秘密的进行事情,这样一来,胜利便真正的指日可待,当然,陈友谅也清楚,计是好计,然而必须要有更周密的其他辅助措施,不然只能功败垂成,这一夜,陈友谅连夜召集心腹进行全面的策划,为了确保消息不走漏,所有的人员吃住都在将军府内,直到——第二日深夜!
第九十四章 计夺江州
    深夜的时候,莫浮云和楚方玉都被人带出了牢房,来到了灯火通明的府内大厅。
    大厅的门口,除了身穿锁甲衣的陈友谅,还有身边的数位大将,人人都是整装待发,身穿刚甲,腰挂斩马刀,众人看到临走之时,陈友谅却从牢里提了两个人出来,都不解其意。
    莫浮云和楚方玉二人心里坦荡,虽在牢中,却没有丝毫受累的感觉,反而是面色红润,神采奕奕,如此人物,众将看在眼里,都忍不住暗赞一声。
    陈友谅欣赏的指着莫浮云道:“这就是献计之人。”
    众将这了解到原来今夜的计划乃是来自这个文弱书生,众人都是久经沙场之人,没想到到头来却被一个书生点破破城关键,心生惭愧之余又多了几分看重之意。
    陈友谅说道:“今晚我便要带上你们二人一起去破城,让你们看看那常遇春一败涂地的惨像!”说完,哈哈大笑起来,一掀袍子,举刀朝天,大喝了一声:“出发!”
    莫浮云和楚方玉紧跟在众将之后,随着陈友谅和几位将领进了一艘小船,其他的将领则是乘着大船,大张旗鼓的擂鼓扬旗,沿着江面浩浩荡荡的朝江州城开去。
    待到大船行远,陈友谅所在的小船才离开,在离江州路不远的地方靠岸停船,然后上了陆地,骑马绕了个小道才来到鄱阳湖边上。
    莫浮云暗道,这陈友谅果也是个将才,如此细心安排,果然使得鄱阳湖这一棋不露声色。
    在鄱阳湖的芦苇丛中早已停靠着数十艘的高层大船,船上士兵密布,俱是腰配长刀,手持弓弩,使用的箭枝更是穿透力极强的透甲锥箭,这种箭乃是沉钢所制,由臂力出众之人射出,能够洞穿钢甲,乃是杀敌的利器。
    此次看到陈友谅的水军兵强马壮,莫浮云二人才明白其果然有称霸一方的实力。
    此时从鄱阳湖的北面传来宏大的响声,号角之声不断,擂鼓之声震天,一阵火光之后,无数的火箭在空中对射,然后便是嘶声的杀声响起。
    陈友谅对这一切丝毫不为所动,他在等待着最好的时机,因为处于江城南面守住鄱阳湖这一方的守军并未有任何动静,可见常遇春也是严阵以待,每个城门把守得都十分严厉。
    莫浮云不曾见过真正的带兵打仗,为那些鼓声所动,真想插着翅膀飞去看个究竟。
    陈友谅宛如一尊铜像一般的定在船头上,夜风吹来,寒意渐渐,远处的拼杀声突然小了很多,然后便看见火光渐灭。
    陈友谅冷笑道:“常遇春这只老狐狸,我如此诱他,他都不出城迎战,却不知此次正好中了我的下怀!”
    陈友谅随即下令鄱阳湖的小型船支开始进攻江州城南面,和北面西面的两路军队同进同退。
    果然,如此的做法让常遇春觉得乃是诱敌之计,丝毫不加以理会,只是船靠近了才以弓箭射之,久而久之,似乎形成了一个定势,只要船靠近了,便举箭就射,然而陈友谅的军队却如同玩把戏一样,进了便退,退了又进,却不进攻了,这样使得常遇春的军队箭枝损失了不少。
    常遇春终于下令,不用理会其船支,便让他靠近过来,反正凭着陈友谅的小船,如何也攻不下江州城的,而陈友谅要的便正是这个结果!
    当南面的守军发现此次冲过来的船已经不是小船,而是高达数层楼的巨型大船时,已经来不及通报了,大船如同巨龙摆尾一般将船尾稳稳的靠在了城墙之上,早已按捺不动的士兵们如同宝剑出鞘,惹起鲜血一片,长长的斩马刀如同千年未曾饮血的魔鬼,在寒月中生出让人痛彻的杀意,丈长的长矛在透甲锥箭的掩护下,如入无人之境,一时间,城墙上常遇春的守兵便传出鬼哭狼嚎之声,陈友谅也终于在士兵完全占领了南面城墙之后登上了城墙。同时城墙开始放下云梯,北面和西面的军队开始朝南部汇合,陆续登船,开始由高处向低处侵袭。
    陈友谅站在高高的城墙之上,威风凌凌的笑着,这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城市,终于要重新回归到自己的领土之下了。
    楚方玉毕竟是女子,见到这血腥不忍睹的场面,终于撇过头去,傍在莫浮云的身上。
    莫浮云也是心下感慨,见到双方士兵撕杀,没有半分情面,出手便是夺人性命的招式,而且一刀一矛都是如此的直白——杀人而已。心下突然为自己的所为有些内疚,是否是自己害了这些人?
    二人各思所想,却听见陈友谅哈哈大笑一声:“常遇春!”话音间,人已如同一头雄鹰朝下城墙之下扑去,腰间斩马刀出鞘,随意挥动之间,将朝自己冲过来的几名敌兵砍翻在地。单凭着这一手,莫浮云便敢断定陈友谅的功力绝对在第一流高手之列!
    在陈友谅的面前十丈处,是一名身穿战甲的五旬男子,手持一根精钢长矛,红缨随风而动,气势丝毫不因为己方暂时的弱态而有所减弱,此人正是常遇春!
    陈友谅大笑道:“常遇春,你没有想到有今天吧?”
    常遇春长矛,举矛就刺道:“废话少说,分出胜负你再笑不迟!”
    陈友谅沉声一喝道:“本王正有此意!”斩马出手,招式浑然天成,二人瞬间缠动在一起。
    兵器之学,并非只有民间才有,也并非只有民间门派才有,早在元朝建立之前,成吉思汗便建立了“天阶殿”,大肆的招揽天下民间武者为其所用,然后自成兵谱,以供武官进入学习,每年由其亲自考核,取前十名者,居将军之位。而天阶殿中的武学秘籍被称为“官方武典”。
    斩马刀,乃是从宋代开始的军队便广泛使用的一种兵器,其将刀本身长度加长,变细,专斩马脚,故而叫斩马刀,在官方武典里,这是唯一和刀有关的兵器,也就造就了举世之中唯一的刀之兵谱。民间同时不甘示弱,于是不少汉人开始研究斩马刀,于是得出了不同的刀谱,然而无论是斩马刀还是银蛇剑,都只能说是类刀和类剑的兵器,但虽比不上刀剑之锋,偏又自成一体,别有杀伤力,陈友谅曾混迹江湖之时,偶得异人传授此刀法,自言从未遇过敌手!
    常遇春手中之矛,亦是大有来历,其矛名曰三寸矛,然而此矛长越八尺,为何又名为三寸矛呢?其原因便是此矛乃是名匠为常遇春量声打造,比起普通的矛恰好长了三寸,而正是这三寸之长短,使得常遇春将自身的工夫挥洒得淋漓尽致,三寸之间,足见四十年的功力!
    二人武功自成一体,若是建立门派都可谓是一派宗师之举,两者相斗自然是分外引人注目,然而两军相对,大概除了莫浮云和楚方玉外,均无人将心思放在二人身上。
    但见陈友谅斩马一横,反手扫去,空气中传来滋滋之声,似空气亦被划破一般,常遇春不躲不散,双手持矛,直臂朝前一挺,硬是将陈友谅的斩马之势拦住,同时飞起右脚,朝着陈友谅的腰部踹去。
    陈友谅哪能被踢中,斩马顺矛朝下一划,欲斩常遇春握矛之手,常遇春脚势不变,双手一抡,硬是将斩马朝回拨,而陈友谅则借常遇春这一拨之力,身形凭空一翻,不但避过了常遇春的一脚,同时凌空飞射,斩马化为剑势,直刺常遇春正胸。
    常遇春冷哼一声,矛身朝回缩回一寸,矛尖化成点点星点,朝着陈友谅点去,此一势已罩住陈友谅全身上下。
    然陈友谅刀到尽处,竟然在万千光点中正好点中矛尖,同时身形猛朝上飞升,落下之时,斩马直指常遇春的百会穴。
    莫浮云被这精彩的打斗吸引得忘记了身在何处,这二人的身法,脚法,眼力,武技的确不愧是一代宗师之选。而最重要的,是莫浮云想看出个结果来,楚方玉则是一扯莫浮云的袖角道:“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莫浮云心里明白,这话确实,若是现在不走,和可能再受陈友谅刁难,而看周围情景,陈友谅这次水军倾巢而动,已占了城中大半,看来胜局已定,当下点点头。
    楚方玉更是低声道:“我是生怕常遇春那老头认出我来。”说完,一拉莫浮云的手,二人悄悄朝城墙上退去,到了城墙边缘,楚方玉低声道了声:“小心。”然后双脚一弹,莫浮云只觉得自己身体突然一轻,二人如同御风飞行一般,这一跃竟然有十数丈之远,莫浮云正大感畅意,却见落脚处正是湖心之处,心下一慌。
    楚方玉则不慌不忙,从怀里摸出一张手绢,朝下一扔,脚顺势踏着手绢借力飞出十数丈远,如此几回,二人已来到陆地之上,莫浮云长吁了一口气道:“如今我才明白为何楚家能称天下轻功第一家。”
第九十五章 半灵山
    楚方玉笑着道:“先别光赞叹,还是快跑吧,不然陈友谅追起来,我们可就跑不掉了。”
    莫浮云便问道:“你可知道半灵山的确切位置吗?”
    楚方玉点点头,莫浮云笑道:“这样便好,你先帮我办一件事情。”
    随后,按照莫浮云的吩咐,楚方玉飞回武昌城中,将信息传递给了月眉分舵,然后二人乘着快马朝着半灵山驰去。
    在二人走后的第二天,陈友谅果然传出了收复江州城的捷报,同时武昌城也自然不用关闭了,吟竹在李沉夕三人的护送顺利的朝着半灵山前进。
    这一仗,常遇春败在骄兵之上,也成为其奇耻大辱,朱元璋动怒之余,不仅将其官品连降三级,更是派大将军蓝玉取代了他此时的位置,将其派遣政权的北部疆域,对抗占据了徐州和江北一代,并且已经投降了元廷的张士诚,这一来,莫浮云自然也出了一口恶气。
    半灵山,此山高不可测,在半山之腰有一间寺庙,名为“半灵寺”,只因这半山之后便一直有云雾缭绕,更找不到一条可以通向上面的路,加上半灵寺香火旺盛,颇有灵气,于是便传言此山之上居有神仙,凡人只能在半山之下而居,故而此山便被名为“半灵山”,一半为灵,一半为凡。
    三月草长莺飞,越是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过往来烧香的香客甚多,求子拜佛,路求平安,总之这一路过来,反而感觉比那大城里还要热闹,加上过往之人多是慈眉善目,莫浮云和楚方玉携手同行,感觉倒是非常之好。
    楚方玉早已换上了女装,二人并肩而行,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真是羡煞旁人。
    接受到旁人羡慕的眼光,楚方玉自是一脸幸福的表情,时不时的朝着莫浮云靠着,一副亲昵无间的样子。
    莫浮云一手挽着楚方玉,看见她陶醉的样子笑道:“等会我们也上去求支平安签,拜拜佛,许许愿。”
    楚方玉点点头,莫浮云回头朝山下望了望,自言自语的念道:“吟竹有病在身,他们的行程必定不快,看样子要在明日才能够到达,我得先去找到这半醉神医才行。”
    楚方玉听得清楚,接口道:“你说这神医会住在什么地方?”
    二人此时已走上半山腰,半灵寺便在眼前,高殿群立,香火直升,果是一派鼎盛之景,众人皆朝半灵寺行去,而无一人朝寺旁通往后山的绝路行去,莫浮云便指着那条通往后山的山路说道:“我们先去找路,待摸出些门径后,便回来拜佛,如何?”
    楚方玉说道:“拜佛求签乃是心诚之事,不必急于行事,还是先找到神医再说。”
    莫浮云为楚方玉的体贴一笑,牵着楚方玉朝着后山行去。
    小径是山路,两边杂草丛生,抵于膝上,莫浮云便拾了根枯枝,将草往两边压下,露出清晰的山路来,好便于行走。
    山路似有环绕山体之意,然而只走了百来米,便被一块石壁拦腰截断来,莫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