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新楚风云 >

第72章

新楚风云-第72章

小说: 新楚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殿下猜的一点也不错,而且这个人最有可能就是二殿下。”秦宇不想再藏着掖着了。
    李佳昌一只独眼目光闪动,终于点了点头,缓缓道:“不错,我现在倒是也有一些印象了,我记得我兵败南蛮后,不再在军中任职了,当时二哥极力想接我之位,但是父皇最终没有同意,以二哥事物繁忙为由推掉了,当时父皇还特意找过我,问我谁人合适。”
    “那就没错了,四哥,父皇应该是知道这件事情了,但是不忍处罚二哥。所以这些年一直不让二哥插手军中事务。”李佳玉醒悟道。
    李佳昌登时明白了那日李玉基将自己单独召去,让自己掌管天下兵马的原因了,在李玉基能够信任的人中没有谁可以掌控军中的诸多势力;李明轩多年来李玉基一直不让他染指军中,就是担心李明轩一旦有了军权,就会为所欲为,既然连大哥都敢害,还有什么做不出的,怕是逼宫的事都做得出来。
    而太子殿下才能一直为朝中大臣诟病,加上李玉基已经知道了李佳元不能生育,所以也就逐渐冷淡,这次启用自己实在是无奈之举,想到这里,李佳昌心中反倒是好受了一些,因为现在看来,父皇已经没有的选择,肯定是要选李佳玉为继位人选。
    李佳昌淡淡道:“如果这样,对我们反倒是好事情,看来,父皇是要把皇位传给五弟了,只是父皇一向谨慎,不敢在此时废太子。立五弟。”
    李佳玉也不做作,点了点头道:“四哥,你也知道我在朝中没有根基,以后还要靠四哥了。”
    李佳昌想到在李玉基榻前所立的那个重誓和那日在宫门外的重誓,神色有些落寞道:“五弟,你四哥是残废之躯,不能入朝堂的,父皇让我暂领着天下兵马大元帅一就是让我为五弟保驾护航,一旦五弟登基了,四哥就可能要隐退了。”
    此刻两兄弟已经没有把秦宇当作外人,李玉基已经把要秦宇作为托孤之臣的事告知了李佳昌,而且这些日子三人的相处,也是相当投机。
    李佳玉急道:“四哥,残废之躯不能上朝堂这规矩已经百余年了,也是该废弃的时候了,如果我有一天真的当皇上了,我一定废了这个规矩。”
    秦宇心中叹息,这五殿下说这话实在有些孩子气,莫说祖宗的规矩不是你说能废掉就废掉的,而且此时两人都是一母所生,非常亲密,但是这是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一旦人当上了皇帝,整个心态都会不一样的,即使再怎么亲如兄弟,也不能舍得让人来分享这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李佳玉当上了皇帝,让李佳昌掌握了军权,后续难免会起干戈。
    秦宇的这番心思也正是当初李玉基想法。他自己贵为天子,自然知道这龙椅对任何人的诱惑,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才无奈设计了这么一个格局来让李佳玉接位,虽不是最满意的结局,但是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了在他死后不会出现兄弟相残,大楚内乱的情况。
    秦宇自然不会这么不识趣的说出来,李佳昌也明白了李玉基如此布置的心思,不过他十年多来未曾在朝中任职,这心也没有当年那么热了,李佳玉继位本是他当初最大的愿望,如今实现了,实在没有更多的想法,只是李佳玉在朝中资历太浅了,而朝中的各个官员大多数都依靠在各个皇子和王爷的门下,只有这秦宇算是可以依仗的人了。
    李佳昌想到这里,淡淡道:“祖宗的规矩怎么可以说废就废呢,如果真的有那一天,你四哥自然会视情况而定,只是你四哥对打仗带兵懂得多一些,要说朝政,你还要多多依仗朝中的老臣和秦侍郎。”
    “下官一定一心一意替殿下办差。”秦宇听到了这番话连忙道。
    “秦侍郎,你别一口一个下官的。我听着腻味,在私下里你就是秦宇,我就是李佳玉,哪有这么多规矩来得。”李佳玉心中显然对这个年纪相仿的秦宇颇有好感。
    “下官记得了。”秦宇道。
    “还自称下官?”李佳玉假装板起脸。
    “秦宇记得。”秦宇忙改口。
    夜色还笼罩着整个京都,丰县大营在京都和丰县之间靠丰县的地方,一匹快马正从丰县大营的一侧奔出,转头上了官道,朝京都而去,在马上的汉子背着一个包袱,似乎有些着急,拼命的催打着马匹。这马吃痛,飞快的往前跑去。
    跑出了约莫几里地的样子,前面是一条相对狭小的地方,这汉子忽然觉得身子前倾,这马好像被什么绊住了,前腿普通一声,居然跪倒在地上了,这汉子一个翻滚,站起身来,将刀拿在手上,只见从左侧一点寒光闪过,正是一个箭羽从一旁射了过来,他忙用刀隔了一下,发出一道火光,将袭来的箭击落了。
    但是另外一侧同样射过来一道寒光,扑的一声射入了这汉子的背上,汉子闷哼一声,转身就想往丰县大营的方向跑去。
    两个黑衣服的人已经从两侧过来,挥刀就砍,这丰县大营的汉子似乎身手还可以,在背上有伤的情况下还是能挡住这一刀,挡住了这一刀,背后被另外一个黑衣人的刀劈中了背上。
    丰县大营的汉子怒吼一声,用力将身前的刀荡开,反手一刀就劈了过去,三人一番缠斗,很快丰县大营的汉子流血过多,有些支持不住了。
    其中一个黑衣人终于一刀砍中了这汉子的腹部,这汉子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另外一个黑衣人迅速上去看了一眼,只见这汉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这黑衣人马上俯下身子,在那汉子的脖子上摸了一下,摇摇头沉声道:“怕是救不了了。”
    另外一个黑衣人似乎是两个人中的首领,看了一眼道:“将他的尸体拖到隐蔽的地方,把身上的包袱拿下来,我先回去禀告。你在这守着。”
    那黑衣人点了点头,解下这汉子身上的包袱,并在这汉子身上摸索了一阵,并没有什么发现,于是将手中的包袱丢给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快速的隐入了路旁的草丛之中,剩下的汉子也连忙将这尸体拖入旁边的草丛之中,拖完后,再回到路上,用刀拨了一些泥土将这路上的血迹遮住,然后再隐入这附近的草丛之中,
    包袱已经摆在桌上了,于岩看着其中一封信,脸色青一阵红一阵,放下信来,于岩对着坐在桌子另一侧的丁有忠道:“丁掌事,做得好,我回到仁王府一定会禀明王爷的。”
    丁有忠沉声道:“这是属下应该做的事情,只是我担心我们这般守着也不是办法,如果晚间出来一个两个还好办,如果是白天出来,那我们怕是无法应对的。”!~!
    ..
第九十九章:针锋相对
    第九十九章:针锋相对
    于岩沉思片刻,缓缓道:“我会让人去请示王爷。WWw。该当如何,怕是丰县这边兜不住多久的。”
    丁有忠点了点头,继续道:“我会让弟兄们这几日多加小心的。”
    “不仅仅是要盯着丰县大营,还有这丰县我们盯着了,别人一样会盯着,要叫大家办事要小心一点。”于岩吩咐道。
    “嗯,这个自然。”丁有忠恭敬的道。
    第二日一大早,朝中文武百官依然照旧在宫外侯着,虽然这些日子皇上都是没有早朝,但是没有人说今天不早朝,自然没有人敢不来,众人各怀心事的无规律的三五成群。
    秦宇一个人站在一处相对偏僻的地方,如今朝中风起云涌,各方已经半公开的的开始角逐了。
    眼看天色见亮,宫门在一声鼓响后打开,众人鱼贯的进入宫中,到了天和殿门口,约莫过了半个多时辰,还没有太监过来宣布今日是否早朝,众人眼睛齐刷刷的朝内务府的几位重臣看去。
    徐直清面色平淡,直直的站在那里动也不动。其他的人看徐直清都如此,也都不说什么,有的打着哈欠,有得低头眯着。
    正在此时,一个太监匆匆的走了过来尖声道:“皇上驾到,众大臣进见。”
    众人心中一凛,李玉基已经有些日子没有早朝了,今天突然早朝,那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了,李明轩心中不禁也有些紧张起来,暗暗的在想是不是前些日子不断上的折子让父皇终于下定决心要将皇位传给自己。
    各个大臣都在猜为什么皇上突然要早朝,都在心里想着这早朝自己应该如何表现。
    众人分左右两列站定,只见李玉基在刘玉详的搀扶下从一侧缓缓的走了过来。
    秦宇抬头看到李玉基的神色虽然比那日自己看到的时候要好了一些,但是神情还是委顿。
    李玉基半依在龙椅上,虽然神色不好,但是目光锐利的看着跪倒在下面的诸位大臣。
    李玉基无力道:“众位爱卿平身。”
    众人都不知道李玉基为什么突然要早朝,是以都不敢先站出来。
    李玉基看着徐直清道:“徐爱卿,京都等地秋税税制改革一事,现进行的如何了?”
    “皇上,所有细则已经整理完成,择日就要发到各地,从京都附近的县看来,这细则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徐直清朗声道。
    李玉基点了点头,缓缓道:“税制改革,朕知道在坐的很多人在心底里是不赞同的,但是还是积极配合,朕很欣慰。”
    李玉基话锋一转。忽然道:“吏部侍郎袁晓风,前几日朕看了你的折子,你在这给诸位大臣们说说看。”
    袁晓风心中一紧,他前几日奉命上了折子请求皇上废太子,立二殿下,但是李玉基在早朝中要他说这些,心中不禁有些发毛。
    袁晓风不敢怠慢,从后面站出来,偷偷看了一眼李明轩,只见李明轩神色如常,心中一横。
    袁晓风道:“臣在折子中请皇上另立太子。”
    “为何要另立太子,袁侍郎不妨在这里说道说道。”李玉基缓缓的道。
    袁晓风背上冒出冷汗,听这李玉基的口气似乎不是非常同意另立太子啊,不会借这个机会拿自己开刀,杀一儆百,让百官不得再胡乱说道。
    “这个,微臣听到一些传言,说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膝下无子嗣,所以,所以不适合再当太子。”袁晓风断断续续的说了出来。
    李玉基一拍龙椅。怒道:“你听到一些市井的谣言就以此为依据让朕废太子,朕到要问问你是何居心。”
    袁晓风脸色大变,不敢说话。
    李玉基大声道:“来人,将袁晓风押下去,交由刑部。”
    袁晓风忙磕头颤声道:“皇上,臣也是为了大楚的江山社稷着想,并无他意,请皇上开恩。”
    李明轩见李玉基说让人把袁晓风押下去,脸色也是一遍,忙对卢尚丰使了一个眼色。
    卢尚丰立即出列道:“皇上,袁侍郎并无大错,何况太子殿下多年来未有男丁已是事实,也难怪市井之中多有谣言,请皇上开恩。”
    “哼,袁晓风身为吏部侍郎,掌握天下官员升迁,本应公正公允,如此偏听偏信也就算了,居然忘了伦常,朕岂能饶他。”李玉基哼道。
    李明轩脸色变得异常难看,如果此时自己不出去,以后还有谁敢替自己说话,于是上前跪倒在地道:“父皇,市井之言亦是百姓之言,父皇也常常教导我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袁侍郎虽然有偏听偏信之疑,但是总得说来也是为了我大楚的社稷江山着想。并无他心,请父皇开恩。”
    李玉基脸上怒气一现,本来他此次早朝就是要将这挑头的几个李明轩的死忠杀一儆百的,但是没想到李明轩居然还是出来护着他们,想到李明轩所做的种种,不由喝道:“大楚的江山社稷,难道朕废了太子,立你为太子就对大楚的江山社稷有利吗?”
    李明轩看了看一脸震怒的李玉基,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骑虎难下了,只得硬着头皮道:“父皇立不立儿臣不知,儿臣只知道一心一意的替朝廷办差。”
    “一心一意的替朝廷办差,说得好,说得好。”李玉基怒极反笑。
    李明轩不知道李玉基是什么意思,跪在地上不敢说话,这个时候从两侧走出了好几个大臣,都跪在地上道:“请皇上开恩。”
    李玉基眼睛扫了过去,看着这些人,基本都是那些上过折子的人,想必都是二殿下的死忠,李玉基最担心的是他自己死后众位兄弟相残,眼下几个成年的兄弟之中以李明轩治理朝政的经验最为丰富,朝中党羽众多。如果这个时候他不能在自己死前打击一下李明轩,怕是李佳玉就算登上了皇位,也要闹个臣强主弱,依照李明轩的性格,一旦得势,很难放过几个兄弟的,包括那些未成年的。
    李玉基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自己生前压制一下李明轩。
    李玉基道:“刘严,你也上过折子对不对。”
    刘严忙道:“是,皇上。”
    “齐云肖,罗世平你们也是上过折子的人。朕记得没错吧。”李玉基沉声道。
    两人头低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