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沙泪 >

第203章

沙泪-第203章

小说: 沙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的情况。实际会如何,还得等到战斗正式打响之后才能见分晓。
  “又是在废墟里作战啊……”
第七章 我们来了!(3)
  艾吉把地图还给伊格尔,往后一靠,悠悠地说了一句。可能是想起了去年夏天在金圈城市市区里的作战画面,伊格尔跟他一样,也是不自觉地叹了口气。在那些城市里,他们在残残垣败壁里辗转,与敌人逐一争夺阵地。当时战争的毁灭力之大、杀伤力之可怕,至今都令人难以忘怀。而且就在那段日子里,自己初次负伤,不得不在医院里躺了两个多月。这次的战斗如果激烈,说不定自己又会挂彩。到那个时候,就……
  伊格尔想尽力摆脱开那种不愉快的想法,又看着艾吉。对方也出了神,自言自语地说:
  “这一去,又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离开……”
  事实上,他们的前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由于在路德尼亚南部希亚半岛的包围中受阻,所以原本计划参与科斯佳洛夫战役的南方集团军群辖下第九装甲集团军以及协同作战的翁波里尼亚第五集团军,并没能及时与大部队顺利会师。由于希亚半岛战役比原定的夺取时间押后了将近两个月,所以奥登尼亚军最高统帅部制定下的“青色羽翼”计划,要等到五月份时,才能正式实行。而当希亚半岛被攻陷后,南第九装甲集团军赶到会师地点时,已经是五月中旬的时候了。而在那里,那些已经集结起来的三十万大军已经摩拳擦掌,不耐烦好久了。
  新组建的南方第一集团军,在此时宣布正式向科斯佳洛夫进军。四十万军人,辖六个军共20个师,坦克约750辆,火炮总共有7500门,再加上第五航空团的将近2000架飞机,第一集团军,就这样声势浩荡地朝路德尼亚南部重镇科斯佳洛夫而去,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当跨越科斯佳洛夫前方的大片平原时,坐在车上的禁卫军旗队装甲师第一轻步营的士兵这样朝那座离他们越来越近的城市喊道:
  “喂,伊万斯基,我们来了!”
  青色的羽翼,由此在路德尼亚的大地上,缓缓伸展开来。
  在进攻科斯佳洛夫之前,南方第一集团军在其总司令保罗·瓦尔斯特的指挥下,先是对其外围一带的中小型城市发动进攻。路军似乎并未料到敌人的大部队会出现在这里,因此毫无防备,在开战之初,便节节败退。因此,第一集团军辖下的第2装甲军——即第十六装甲师,以及从中央集团军群调来的第四装甲军——便顺利占领了乌拉尔河的弯曲地带,也即是科斯佳洛夫沿岸上游,包围之势,逐渐形成。
  而在右翼,第1装甲军也进展神速。科斯佳洛夫外围的科斯纳大平原上,路军的防线一溃千里,几乎是一下子便撤退到了200—300公里外,而没作出有效的抵抗。路军没来得及巩固防线,但一路往南撤退,看样子,他们是打算在科斯佳洛夫中死守来对付敌人。
  此次的大规模进攻,正是奥军一直以来最擅长的包围战的模式:钳形攻势。这两只在前端的钳子,将会一路逼尽到科斯佳洛夫,直到死死地钳在乌拉尔河北岸。在那个时候,这个包围圈里的路军将是九死一生。
  现在,位于这个巨大“钳子”右侧,隶属第1装甲军的禁卫军旗队装甲师,以及其它数支装甲师,那些拥有陆地之王美誉的坦克们,正势如破竹地冲向路军的防线。在那段日子里面,能够比它们前进得更快的,恐怕就只有路德尼亚那些望风而逃的军人们了。看来他们也明白到如今已经来不及在外围组织反攻和巩固防线,所以唯有一再后撤以求逃到安全地带再进行有效反击。
  创世历1087年六月初,正是路德尼亚凉爽宜人的夏季。而在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奥登尼亚南方第一集团军右翼第1装甲军辖下的禁卫军旗队装甲师,其上百辆坦克正对乌拉尔平原南端的起伏丘陵地带进行强攻。在那里,路军的据点虽然也有装甲部队驻守,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坦克并没有开动起来,之后在奥军空中和地面的双重火力轰炸下化为一堆废铁。
  当跟随在坦克之后的装甲轻步营的士兵冲进敌人的据点时,发现这里已经空无一人。冲在最前面的一连和四连命令众人仔细搜索,以防有漏网之鱼。而伊格尔他们所在的三连则是为攻击核心提供火力支援,直到接到营长的命令后,三连才开始离开原来的据点,朝刚刚被自己人拿下的敌军据点前进。刚才在侧翼负责支援时,伊格尔和艾吉他们,亲眼目睹自己人的坦克如入无人之境,在路德尼亚军的眼皮底下直冲而去,那样的场景,自然令人心生激动与自豪之感。不过同时他们也倍感疑惑:因为在之前的情报中,显示敌军有可能在此地狙击他们的前进,而且在路德尼亚方面,应该会出去装甲部队来进行还击。可是现在却完全连敌军坦克的影子都没见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直到三连第四排的士兵们与负责进攻核心的四连汇合时,他们才发现,构建好的地堡和壕沟里,一个敌人也没有。坦克还放在草棚底下隐蔽着,上头还散发出油漆的气味,可见是刚出厂不久。高地人还没来得及用上这些新得发亮的坦克,就往更后方撤了。杰奇走近那些坦克——之前已经有人搜索过,里面一个人也没有——看着它们,又回头朝大伙儿说:
  “全新的!可能连用都没用过,虽然比不上咱们那些坦克那些好,也没那么精密。那些路德尼亚人可真够忍心的。”
  “因为如果他们再不忍心,那么到时被炸毁的就不是这些坦克,而是他们自己了。”
  得到命令可以暂时原地休息后,士兵们有些靠在墙壁上喘气,有的则四处搜查。依照他们的经验,很快他们就得再上路,与坦克营协同进攻。既然很快就要再次投入作战,那么现在的休息也变得无关紧要了,所以不少人都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应付上级随时发出指示。弗里茨扔下刚才那一句,看也不看这些坦克——要知道他对这些无法拿走的战利品是不会感兴趣的。杰奇跟在他身后,不过还是忍不住回头看看那些敌军坦克。
第七章 我们来了!(4)
  “这些还是新的呢……报告给坦克营的人,说不定他们会对这个感兴趣的。”
  从他俩身旁经过的瑟格听见这句话,朝杰奇做了个似笑非笑的表情。
  “你去把这句话告诉那些装甲兵们,他们肯定会‘感谢’你的。”
  这摆明是在嘲讽对方,因为他们都知道,装甲兵们对敌军的坦克确实有研究的兴趣,但如果说到要他们来保护甚至是接纳这些坦克,那么就根本不可能。在二十分钟后,三连接到命令,再次出发。类似这样进攻——略作停顿——进攻——再进攻的情形,这一个月来他们已经经历过不知多少次了。推进的速度之快,连身为其中成员的奥军士兵们,也觉得吃惊。同理,就可看出路军已经打算放弃乌拉尔平原,而将战场设置到离科斯佳洛夫更近的城市圈外围。
  进展之顺利,也让大后方的最高统帅部十分满意。在接二连三地收到来自前线的报告,得知我军的推进神速、现已一步步逼近科斯佳洛夫后,首相卡尔·海因茨连觉也没睡,连夜召集众将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在确认前锋装甲部队推进得如此之快后,海因茨手掌一下子拍到面前的桌子上,说:
  “我们必须要巩固胜利!诸位,现在科斯佳洛夫就在我军眼前,为了将那些高地人赶到北岸岸边,全部歼灭,我军需要更多的兵力,一鼓作气击溃敌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最高统帅部依照首相的命令,对前线的部队作出调动:左翼的第2装甲军离开原来的阵线,加入到第1装甲军的阵营中,目的是为了加强右翼的进攻,以达到两翼保持平衡,可以一边有条不紊地前进一边用强大的火力和冲击力完全击破敌人的防线。同时,最高统帅部还命令在南第一集团军后侧负责支援的第九装甲集团军加入到前线战斗中。为了能够一击将敌军完全踩在脚下、再也无力反抗,海因茨和他的心腹将领们都希望藉此调动来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因此在六月上中旬,奥登尼亚东方远征军的南第一集团军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更多的部队和坦克车辆。调动看起来十分及时,如果这些部队在路德尼亚军的防线前一起协同作战,那么敌人就只能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世事往往是天不从人愿。当大后方的最高指示及时下达到前线的时候,部队确实按照命令开始行动起来。但是去年曾经一度困扰过奥军的交通问题,如今在这个关键时刻又再出现。令最高统帅部意料不到的是,路德尼亚的公路情况之差,竟然影响到了他们的大计。由于公路狭窄而且年久失修,所以奥军那些南下的坦克们都挤在一起,谁也动不了一下。至于那些运输的卡车也同样如此。现在不是高地人的部队在阻拦他们前进,而是那些破破烂烂的道路。对此,前线的指挥官们十分恼火,可是除了跟上级抱怨、还有试图想找出别的前进道路之外,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将第九装甲集团军转移来这里,是最高指令,他们想反驳也反驳不了。就这样,向科斯佳洛夫进发的南第一集团军在路上竟然担搁了一个多星期,在这段期间他们无法作战,也无法前进,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大后方的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再次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对策。首相卡尔·海因茨在研究过前线的部队分布形势后,又再发出命令:第九装甲集团军改变方向,由侧翼为第一集团军提供支援,两方面形成合围之势,将科斯佳洛夫以及北岸地带完全包围。这样一来,确实有助缓解前线部队道路不通的情况。但是第九装甲集团军,就不得不比第一集团军赶更多的路,前往侧翼。他们在路上同样也要花去不少时间,虽然在六月下旬完成了这一命令,但时间的流失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路军方面在敌人这一担搁的时间里,已经发现南部重镇科斯佳洛夫成了敌军的最新目标,而且还是未来一段日子里最重要的进攻目标。为此,他们也开始行动起来。在奥军由于道路拥挤而停滞不前的那段日子里,路德尼亚人从西南方面紧急调来预备部队以及驻守西边的第八集团军。加上科斯佳洛夫原有的驻军——其中已经包括那些从北面撤回来的部队——科斯佳洛夫城内外约有二十五万大军、辖四个军共13个师、火炮迫击炮约3000门、近500辆坦克、飞机约近600架,目的就是为了保卫西起乌拉尔卡亚、东至科斯佳洛夫斯克这长约五百公里、纵深约为一百二十公里的防御地带。这也可以看作是为了保卫科斯佳洛夫的缓冲地带。得到此一情报后,奥军南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得出结论:敌军已经开始集结,并且希望将他们的主力部队拖在科斯佳洛夫北面,在那里进行消耗战。由于在兵力及火力上比不上对方,所以路军是希望通过拖延时间来换取对战况的逆转。如果在缓冲地带拖下去的时间越长,那么路军的支援就能赶到,到时候,奥军将要面对源源不绝的敌军补充,这对他们来讲,当然是最不希望见到的场面。因此,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向前线各部队下达了更加猛烈进攻的命令,务求打乱敌军在防御地带的部署,一举冲过该地带再回头进行合围。只要先吃掉这部分敌军,接下来对科斯佳洛夫,就更容易下手了。
  创世历1087年7月初,在空军与地面炮兵部队的双重火力支援下,奥登尼亚南第一集团军分为左右两个突击集团,在行进间向敌军的防御地带进行突破。目标是该防御地带后方的鲍里斯诺夫——此城离科斯佳洛夫不足六十公里——同时歼灭乌拉尔河上游的剩余敌军驻守部队。
  此时不管是奥登尼亚的最高统治者、还是路德尼亚的领袖,都为了这座矗立在乌拉尔河中下游的科斯佳洛夫,而倾注了主要的兵力。只是他们也许谁都不曾想到,在这座城市之中,将会洒满两**人的鲜血,变成他们最终归宿的墓场……
第八章 将刀子架在伊万的喉咙上(1)
  “呜”“呜”声过后,在一条宽阔的河面上,炸出一条条冲向天际的水柱。而在河的两岸,都不时受到同样的轰炸。只不过炸出来的不是水柱,而是一朵朵黑黄色的圆球,其中还夹杂着众多的人体。那些被抛上天然后又摔下来的,多数都已经不会再动弹了,其中只有少数仍然在哼哼唧唧,用微弱的声音来表示他们离死亡不远。
  在河的北岸,奥登尼亚军的官兵们,正藏身于战壕中——这些战壕原本是路德尼亚人留下的,如今已经成了奥军的阵地再次使用——一边向对岸的敌人还击,一边为架桥的工兵提供火力支援。在他们来到之前,路军已经将此地唯一的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