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厚黑传 >

第90章

抗日厚黑传-第90章

小说: 抗日厚黑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里与谢珂相互吐吐舌头。偷偷地笑了起来。
  这时。已近中午。骄阳似火。烤的人皮肤火辣辣的。赵晓峰发现不远处有一群人朝他们走过来。便紧张地注视着。
  人群越走越近。等走近一瞧。只见这伙人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个个赤身**。赵晓峰感到很惊讶。他们怎么成这个样子便命令刘潇前去问他们生了什么事?
  其中一位油头油脑中年人叹气道:“别提了。我们是外的商人。被前面的“蛮子”抢了。衣服也给扒光了。”
  说完。就急匆匆地带着人走了。
  “没事!不就是被扒光了衣服嘛!”石里笑道。
  “不许胡说!”赵晓峰道:“命令部队前进。一定要在天黑前找到落脚的地方!”
  “是!”石里答应了一声立即带领几名士兵朝前面开路而去。
第一百一十章:凉山彝区
  一段时间,赵晓峰带着特种部队随着红军渡赤水、打四处征战,部队有些疲劳,天黑时,队伍到达会理城,赵晓峰立即命令部队在城外进行休息。(
  可赵晓峰却不能休息,他立即在会理城北郊的一个土坡上研究下一步的行动,在坐的有:莫雨涵、谢珂、鲍尔、石里、齐家兄弟、刘潇。
  “从这里直插过去,我们就到达大渡河!”刘潇指着地图道。
  “不行!”齐振国立即反对道:“向北穿过彝族地区这条路虽然很近,但是太难走,而且大渡河上还有国民党的军队在把守,非常危险!”
  “是啊!”齐振家也开口道:“我们不如绕道林家铺,转向西,这样虽然多走了十几天的路,但是比较安全!”
  “什么安全?”刘潇大声道:“现在四处都是国民党的部队,哪里都不安全!”
  “好了!”赵晓峰开口笑道:“我们第一为了赶时间,第二就是要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你们红军都能进行长征,我们中国同盟军难道还怕区区大渡河吗?”
  “赵司令!”刘潇红着脸道:“我可是愿意跟着您参加中国同盟军啊!我现在已经是中国同盟军的人了,再说了,周副主席已经答应我跟随着您回锦州了!”
  “哦!”赵晓峰还未等开口,齐家兄弟就相互看了一眼道:“我们也服从您的领导,我们也跟您参加中国同盟军!”
  “呵呵!”谢珂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他想不到**的人都争相加入中国同盟军。
  其实。现在中国地士兵哪个不愿意加入中国同盟军?现在有哪支部队比同盟军地部队富有?又有哪支部队敢正面与日本人作战?
  “好!我代表中国同盟军欢迎你们!”赵晓峰笑道:“下面我要安排一下下一步地工作!”
  “请司令吩咐!”刘潇赶忙道。
  “我们地先遣部队在草上飞地带领下。已经于半个月前开赴了稻城。现在他们应该联系到锦州部队了。而我们地后续部队想要尽快在半个月地时间内赶到稻城。就必须要快马加鞭!”赵晓峰开口道。
  “司令!”谢珂犹豫道:“万一草上飞也联系不上锦州方面怎么办?”
  “我们在路上不断地联系就是了!”石里叫道。
  “嗯!”赵晓峰点头道:“我们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下面我安排一下分工!”
  “是!”谢珂等人都站了起来,只有鲍尔还在无精打采地坐在地上抽烟。
  “石里!”
  “在!”
  “你带领五十名特种兵作为先锋,配合刘潇在前面开路。”
  “是!”
  “谢珂!”
  “在!”
  “你带领十名士兵在石里地左翼掩护,由齐振国带路!”
  “是!”
  “鲍尔!”
  “是!赵司令!”鲍尔听到赵晓峰叫自己,立即站了起来。
  “你带领十名队员由齐振家带路在右翼掩护!”
  “没问题!”
  “剩下地队员跟着莫雨涵在后路掩护!”
  “是!”莫雨涵也开口回答道。
  “出!”赵晓峰开口喊道。
  “是!”
  经过了解,赵晓峰得知刘潇原本是彝族人,由于不满九蛮王的压迫而外出当兵,他原本是在民团当兵,但被**俘虏了,由于他深明大义,又对红军充满了钦佩,所以自从投降后,格外卖力气,不久就被提拔成了班长后来又屡立战功,被提拔成侦察排长。
  赵晓峰之所以决定由石里带领刘潇为先遣军,就是考虑到了刘潇熟悉当地的地理、民情等有利条件,让他为全军开路,使部队顺利通过凉山彝族区。
  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古羌人原先活动在我国西北黄河流域的上游,以畜牧业为主,尤其善于养羊。《说文羊部》解释“羌”字说:“西戎牧羊人也。”可见彝族先民是以西北南下的古羌人部落为基础,在西南的今川交界处地金沙江两岸,逐步融合了当地众多的土著部落,特别是濮人部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展而逐步形成的。
  彝族聚居区与中原王朝保持着紧密联系,或接受中原王朝敕封,或由中原王朝委任其领进行统治,或直接设州、郡,委派流官或土官以加强统治。
  自从帝国主义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后,广大的彝族人民也深受苦难。
  除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已深入彝族地区外,鸦片的流毒给彝区带来深重的危害。川毗邻处地大小凉山是鸦片泛滥区之一。彝族奴隶主利用鸦片换得大批枪支、白银,有了枪支,他们又进一步向四周扩展势力,掳掠各族人民为奴隶。由于有了枪支,彝族内部的冤家械斗亦日益频繁,使得彝族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赵晓峰的部队从泸沽到大渡河要经过冕宁、越西一带的彝族地区。由于历代反动统治,特别是国民党、地方军阀长期以来对彝族同
  迫、掠夺和屠杀,造成了彝汉民族之间的严重对立所以,能够顺利地、和平地通过彝族地区,也就成为赵晓峰能否赢得时间,顺利抢渡大渡河的关键。
  金沙江与大渡河之间的大小凉山地区,东起雅江,西至雷波马边屏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赵晓峰地部队经过的安宁河大道两旁均系高山峻岭,东为大凉山,西为雅江流域高山,皆为彝族聚居地区。汉人居住于安宁河谷上的肥沃平川。冕宁、越西一带则是所谓彝汉杂居区,而越西山和冕宁西北山区又是彝族聚居地区。
  凉山彝区当时尚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在彝族内部有所谓黑彝、白彝之分。黑彝系奴隶主,白彝则分为三个等级——曲诺、瓦加、呷西。黑彝有严密的家支组织,它是凉山彝族最主要的社会组织。各个家支都有自己比较固定地聚居区,家与家之间以高山、河谷等天然标志划分势力范围。每个家支都有一个或数个头人。各个家支之间由于利害冲突常常生冤家械斗,如遇外部侵袭,又往往联合行动。
  古往今来,历代反动统治都把彝族同胞视为“蛮夷”,对彝区实行包围、封锁,制造了一系列武装进攻大凉山,血腥屠杀彝族同胞的事件,并挑拨彝族内部冤家械斗,逮捕彝族领袖,索取重金,等等。
  当时,宁属地区“治彝”地重要人物是地方军阀邓秀廷。
  邓秀廷又名邓文富,宁属冕宁人。邓家世代居住在彝汉杂居地区,从其祖父始,邓氏家族即已形成一种地方势力,能号召指挥附近彝民。当地人称邓的祖父为“九蛮王”。
  其祖父死后,邓秀廷继承祖业,为地方团总。邓秀廷是靠“剿办”彝民起家地。“以夷治夷”是他征服和统治彝区的重要手段。他先通过掌握罗洪家支地势力,作为控制彝区地基础,并在彝族内部挑拨离间,制造冤家械斗,挑起各家支之间的相互厮杀,从中操纵控制。进兵彝区,屠杀敢于反抗的彝民,是他征服和统治彝区的基本手段。
  征剿”西昌北大山马家彝人,竟消灭著名的彝家五大支,烧毁彝寨30余处、房舍数千户,打死彝族同胞千余名,活捉彝族男女数百人,占领彝地纵横6余里,并将重要彝族领袖的级割解来城,悬挂示众。于是,远近彝族望风投降。每当攻占彝区后,邓秀廷便放纵部属官兵任意抢劫掠夺,名为“大关饷”。并勒令战败地彝民缴出枪弹、白银、牛羊、烟土等。战败的肥沃土地也随之被兼并,其家支头人统统要到县城“换班坐质”。
  所谓“换班坐质”,就是被征服的彝族各家支头人到县城坐牢,坐牢的“质彝”可以以父代子,以兄代弟,以叔代侄,叫做“换班”。凡敲诈勒索未遂,苛捐杂税未完,或稍有反抗,即向“坐质”的头人施加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坐质”的牢狱暗无天日,疾病流行,就是健壮也不久即死,死后家人必须接替。这个制度给彝族同胞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据记载,“换班坐质”制度始于清代咸丰、光绪年间,国民党仍然沿袭了这一套反动统治办法。
  刘文辉在四川军阀混战中由成都败退雅安,为了控制彝族人民,不得不利用地主恶霸势力,乃委任邓秀廷为国民党二十四军二十旅旅长,以后又委任为靖边司令。令其负责筹运军粮,由宁属至雅安、康定地区,供应刘文辉军食。所谓筹,就是向彝民进行榨取;所谓运,即实行派夫制度。运粮不但不给任何报酬,还要自带口粮,高山深谷,道路崎岖,全靠背负,苦不堪言。派夫制度是强加在彝族同胞头上的又一沉重负担。
  从历代反动统治到国民党时期的邓秀廷,他们对彝区地罪恶统治,所推行的反动民族政策,给彝族同胞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大加深了彝汉民族间的对立和仇恨,往往形成民族间的相互仇杀和报复,限制了彝族地区与汉族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造成了彝族内部的四分五裂。彝族地区不但与外界隔绝,而且由于冤家关系的复杂,在本民族内部,人们的活动范围也极为狭小,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也就造成彝族地区地长期贫困和落后,使整个彝族社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广大彝族人民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彝族人民对于历代反动统治的民族压迫,进行过长期的反抗斗争。彝族各个家支都拥有自卫的武装,有相当数量地土枪和快枪。
  据国民党二十四军宁属垦务局调查,仅沽基家就有枪一千三四百支,罗洪家有枪一千一二百支。彝民的枪法也很准。在反抗外来地武装进攻中,他们利用复杂的地形,重创来犯。彝谚曰:“你有千军万马,我有高山老林;你有大枪大炮,我有大山大坳。”
第一百一十一章:野蛮人
  潇讲述的情况可见,赵晓峰要通过彝族地区,既困难,也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一方面,由于历代反动统治和国民党、地方军阀长期以来对彝族同胞的压迫、剥削和屠杀,造成了彝汉民族间的严重对立,彝族同胞对汉人充满疑惧,特别是对汉人军队痛恨至极。赵晓峰的部队到达这里,要使他们立即认识到中国同盟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区别,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这里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只要部队不与当地百姓纠缠,就可以悄悄地冲过去。
  日晚,石里率领先遣队五十人到达俄瓦>;+口。这时已是黑夜,黑沉沉的大地沉浸在寂静和幽暗里。
  石里命令部队天明后再行动。他与刘潇在一间破旧的草屋里查看着地图,他们知道再往前走,就进入大凉山拖乌彝族聚居地区了。
  这一带山峦重叠,野草茂密,林木葱郁,道路曲折崎岖,十分难走。相传这里便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
  石里深知自己的先遣军能否顺利通过彝族区,是直接关系到赵司令能否迅速北上与草上飞汇合的重要行动。
  石里想起部队出前赵晓峰对他的交待:“你们一定要体谅、尊重彝民兄弟,当彝人向我们开枪时,绝对不能还手,坚决避免冲突。”想到这,石里的心里沉甸甸的,这项任务真比打一场硬仗还难,自己不怕流血牺牲,就怕受这鸟气!毕竟自己是土匪出身。
  这一夜石里基本没睡。当东方露出淡淡的乳白色的晨曦时,他走出草屋。只见青白的曙光和淡淡地晨雾交融在一起,点染着茂密地森林,山上长满了百年大树,树上缠满了粗大的藤蔓,这一望无际的森林,像绿色的大海。
  “行动!”石里看了看精神抖擞的手下士兵喝道。
  此时地特种部队士兵已经换上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迷彩服。“呵呵!”石里看到前面正在疾速前进的部队心中不由好笑,赵司令可真是神人啊!他设计的这种服装要是潜伏到树林中,还真难被人现啊!
  上午,赵晓峰自己赶了上来,跟随石里的队伍一起前进,后面的部队交给莫雨涵带领赵晓峰非常放心。
  部队正在前进时。天就下起雨来。春雨悠悠地飘洒着。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给大地抹上了一层新绿地色彩。赵晓峰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地空气。浑身地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让刘潇带领着十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