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在南宋 >

第121章

重生在南宋-第121章

小说: 重生在南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稍作思忖,回禀道:“此种武器之前从未出现过微臣推测应该是以火药在铁管中燃烧,以火药的力量将铁蛋吐出已达到开山裂石的可怕威力”
    金熙宗见他分析得头头是道,急声问道:“我们可以制作吗?”
    官员犹豫了一下,“微臣可以试一试”
    金熙宗道:“如果能够研制出这种武器,所有人官升三等否则,~~”金熙宗眼中闪过寒芒,“一律斩首”
    官员吓了一跳,然而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得抱拳应诺。
    随后金熙宗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之下给将作监下拨了五万两白银以支持他们研发,同时张榜搜寻所有会制作火药武器的技师
    与此同时,南宋、西夏也将注意力落在了火炮的身上。
    一时间,开封城中多了许多不速之客。
    '。。'
    
第二百四十章 隐忧
    第二百四十章隐忧
    “**这么多的细作金人、西夏人、宋人,竟然还有倭人和高丽人”雷刚骂骂咧咧地进到书房中。wWW!此时陈涛正与丘兴、邓公议事。
    三人停止讨论。丘兴问道:“是不是都是冲着咱们的铁炮来的?”
    雷刚点了点头,“全都是的”
    邓公皱眉道:“看来军械厂的守备力量还要加强另外还要加强开封周边地区的警戒另外对于还要严格控制军械厂的技工”
    陈涛点了点头,站了起来走到大门口,望着湛蓝的天空思忖道:“警戒工作是一定要加强的保密工作也必须做好~~”转过身来,“不过要保持我军的优势,单靠这些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开发出新型装备,才能保持我军的装备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挖掘吸引这方面得人才”
    众人点了点头,邓公颇有些感慨地道:“我现在总算明白主公为何如此优待那些技师了”
    陈涛微微一笑,“在我的眼中,对于国家最重要的是五类人,战士,没有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真正的经天纬地之才,他们是国家的大脑,农夫,呵呵,没有他们咱们都得饿死~~”
    众人呵呵一笑。
    “再有就是技师和工商业者前者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服,还能使我们的军队拥有坚固的铠甲和锋利的兵器;后者创造的财富也是不可缺少的”
    众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雷刚笑呵呵地道:“这样看来,那些个儒生岂不是完全没有用了”随即轻蔑地道:“我看他们也没有用除了一张嘴巴会说外,简直就是浪费粮食的废物”
    众人哈哈一笑,邓公开玩笑道:“雷将军,那我岂不也是你口中浪费粮食的废物?”
    雷刚大手一挥,“那怎么一样你这么狡诈,绝对就是主公口中经天纬地之才”
    邓公哈哈笑道:“多谢雷将军抬举”
    雷刚豪爽道:“不必客气”
    陈涛几人讨论的这个话题不知怎么的传到了民间,士族阶层对此非常愤怒,明里暗里要求陈涛改变轻视士族的政策,而绝大多数百姓却觉得特解气,特别是过去一直被士族称为下九流的人们,不过也有一些百姓认为这样不妥,他们认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贸然改变也许并不是好事,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倒也不足为奇。
    陈涛看了手中的奏折,不悦地道:“这个张春简直岂有此理~~”
    这时,正好李琳捧着一碟茶点进到书房中。“大哥,怎么了?”很担心的样子。
    陈涛拍了拍面前的奏折,“张春身为一州之长,不好好管理辖下,反而跟那些个士子搅和在一起,还帮助他们摇旗呐喊~~”
    “这个张春是什么人呢?”李琳很气愤地问道,显得很生气的模样。
    陈涛皱眉道:“他是开封人虽然是儒生,但却出身贫寒没想到~~看来不能用这些儒生”
    想了想。冲李琳展颜一笑,“这是小事情大哥会处理的,你不要劳神”
    李琳嫣然一笑,将手中的茶点放到陈涛面前,“大哥,休息一下吧”
    陈涛微笑着点了点头。拿起一块糕点咬了一口,“嗯真好吃”
    李琳开心地笑了。
    当天,陈涛招来邓公,将张春的奏折给他看了一遍。邓公皱眉道:“张春怎么这么糊涂?”
    陈涛叹了一口气,“从某种程度上他也算正直的官员他至少没有因为我的喜好而故作姿态”
    邓公微笑道:“看来主公并不打算深究此事?”
    陈涛点了点头,坐了下来,“张春很有才能他把许州治理得很好”顿了顿,“我想把徐春招来好好谈一谈”
    邓公欣慰地抱拳道:“主公英明”
    “好了你忙你的去吧”“是属下告退”
    陈涛在书桌前坐下,处理了一会儿公务。
    “来人”陈涛扬声唤道。
    一名卫士快不进来,抱拳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把你们雷刚将军叫来”“是”
    片刻之后,雷刚小跑着来到书房中,抱拳问道:“主公,你叫我?”
    陈涛站了起来,走到下面,“跟我去一趟军械厂过了这么多天了,我想应该可以看见横刀了”
    雷刚虎目一亮,迫不及待地道:“主公,我们快点走吧”也难怪他这么猴急,身为猛将的他怎么可能对传说中的大唐横刀不敢兴趣呢?所谓‘快马轻刀,扬尘踏血’说的就是当年手持横刀纵横沙场的大唐骑兵的英姿。
    陈涛身着乘马前往城外,雷刚率领数十名重甲卫士乘马护卫在侧。
    不久之后,一行人来到城外的军械厂。
    张端连忙带着两名随从出门迎接。张端就是当年的张铁匠,现在是军械厂的负责人,比起当年来少了一分憨厚,多了一份骄傲,不过对于曾经的营生依旧非常热爱。
    “不知主公驾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张端下拜道。
    陈涛扶起张端,“横刀造出来了吗?”
    张端笑着点了点头。
    陈涛、雷刚双眼一亮,陈涛抓着张端的手急声道:“快带我去看看”
    “主公请随我来”
    一行人跟随张端穿过一道长长的走廊来到刀剑工场,这里是一片极为开阔的场地,无数铁匠正在紧张的劳作,乒乒乓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火炉上的火焰在原始鼓风机的作用下不时喷吐出长长的青色火焰,铁匠的助手抱着打造好的刀剑来回穿梭。整个工场是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这里是汉军最主要的兵器制作工厂,除了这里,在登州、河南府、泗州还有四座较大的兵器工场。
    开封的军械厂除了生产刀剑外,还生产铠甲、弓弩等,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汉军拥有的利器火炮只有开封的军械厂才制造。不同的部门相互独立,由统一的原料库房供应原料,而成品则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库房内。
    张端领着众人来到单独的几座火炉前,此时几个铁匠正在指导学徒折叠铁块,这是打造横刀必须经过的一个关键步骤。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横刀
    第二百四十一章横刀
    陈涛的到来并没有使那些铁匠停下手头的工作。wWw、
    张端连忙解释道:“这是关键时候,稍有懈怠就前功尽弃了”
    陈涛点了点头,看了一眼聚精会神地铁匠们,“那我们就不要在这里打扰他们”
    张端不禁非常感动,引领着陈涛一行人回到大厅。
    张端抱拳道:“主公,我这就让人将‘横刀’取来”
    陈涛微笑着点了点头。
    张端对身边的随从吩咐了一番,随从抱拳一礼,快步离开了。片刻后,两名随从各抱着一个长长的木盒子回来了。
    陈涛当即站起走到两人面前。
    张端介绍道:“这两柄宝刀,左边这柄是倭人工匠打造的,右边这柄是我们的工匠打造的。”
    陈涛打开右边的木匣,只见一柄古朴的横刀连着鞘静静地躺在黄色的丝缎之上。陈涛不禁有些激动。拿起横刀,铿锵一声拔出拔了出来,声如龙吟。
    登时灿烂的刀光映在陈涛的脸颊上,刀锋荡漾着神秘的光芒,就如同诗文中说的那样,如星河灿烂,如流水觞觞,刀身上有连绵起伏的云纹,那不是刻意刻上去的,而是采用折叠和夹钢法后自然形成的花纹,给人以奇妙的感觉。
    “好刀”陈涛忍不住赞道。一旁的雷刚虎目亮得跟灯笼似的。
    陈涛试着挥舞了几下,手感特别好。拿手指在刀锋上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感觉特别锋利。陈涛欣慰地点了点头,失传的横刀技术总算是又找回来了
    “技术你们都学会了吗?”
    张端点了点头,“三千五名核心铁匠都学会了”
    陈涛点头道:“很好要尽快将这个技术传下去”
    “是”张端恭敬地应诺。
    陈涛将手中的横刀回鞘,见雷刚一副眼馋的模样,不禁一笑,“接着”|将横刀朝雷刚掷去。
    雷刚接到横刀,一副大喜过望的神情,迫不及待地拔出来抚摸起来,表情很恶心,就像是在抚摸心爱的女人似的。
    陈涛呵呵一笑。
    陈涛打开左面的那个木匣,拿起横刀抽了出来,仔细端详了一番,发现这件倭人技师的作品与汉人技师的作品并无二致,这说明那几个倭人技师并没有藏着什么。
    陈涛将横刀放回木匣,感慨道:“横刀曾经是我们汉人武力的象征然而曾几何时却没落了现在总算找了回来,很好”
    张端和雷刚也不禁有些感慨。
    陈涛走到上首坐下,问张端道:“横刀的产量如何?”
    张端稍作思忖,“以目前的情况,一个月只能生产三千五百把而且前提是所有核心铁匠全都投入到这个工作中”
    陈涛皱眉问道;“产量不能上去吗?”
    张端摇了摇头,“横刀的制作非常复杂至少要一个月才能打造完成就算我们的铁匠都学得了制作技术,只怕产量也很难上去”
    “成本呢?”
    张端道:“材料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制作工艺特别复杂罢了因此材料成本并不高,不过人工成本就很高了”
    陈涛点了点头,稍作思忖,“一个月必须给我提供一千五百把横刀至于怎么安排人手由你自己看着办不过不要妨碍火炮的铸造”“是”
    “除了横刀有没有什么新东西?”陈涛问道。
    张端介绍道:“有一种火箭车,嗯,依靠火药的力量催动,可一窝蜂地飞入敌阵炸伤敌军”
    ————————————————
    兴中府在金国北京以东两百里,这里的百姓主要是女真人和渤海人,兴中府城中有三十万人口,虽然这样的人口对于中原大城来说算不上什么,不过在东北那可是不可多得的大都市。
    数以万计的流民拥挤在大街小巷,这使得城市显得非常脏乱,抢劫的事件时有发生,不时有成群的流民哄抢食物与卫军发生冲突。城里的百姓全都人心惶惶。
    城里各种货物都非常紧俏,特别是粮食,价格是平时的五倍,而且还供不应求。很多原本情况不错的家庭为了购买昂贵的粮食变得贫困。顺便提一下,市场上的粮食很多都是汉商运来的。
    相比于城市的景象,城外就更加混乱了,没有护卫的旅人时常被突然出现的盗匪抢劫杀害。很多农田荒芜,它们原来的主人能够选择流亡也不愿再耕种下去了,因为天地给他们的负担远远超过了给他们的好处。金国连年征战,而且不久前金兀术为了扩军和南下又增加了几项赋税,这使得本就疲惫不堪的百姓无法再承担下去了。
    兴中府都是如此,其它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而汉王辖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城市繁荣,乡村也是一派欣欣向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有陈涛和一众内政官员的功劳,海外贸易的繁荣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海外贸易带给陈涛的巨大收益不仅帮助陈涛发展壮大汉军,而且还为其它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金国与汉军的交界处时常有百姓怀着渴望的心情拖家带口进入汉军领地,这些逃难的百姓大部分是汉人,不过也有女真人和契丹人,后者的出现绝对应该引起注意。
    视线转到北方草原。
    在汉军与金军鏖战的时候,一直以来隐忍不发的蒙古人突然发力,一鼓作气兼并了东面陷入内乱的塔塔尔部,实力大涨,随即十余万蒙古骑兵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并了金国东北方边境处的翁吉剌部,实力一跃成为草原之冠。
    而西面的乃蛮部则成功吞并了其东北面的吉利吉思部,实力仅次于蒙古部。
    金国在结束了南方的征战后赫然发现他们的北方出现了一只可怕的怪兽,他的名字是蒙古。
    金国一边裁军一边与南方各国修好,同时将主力往北方调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北方的威胁。
    视线回到开封。
    今天是汉军各军进行大演习的日子,汉军八个主力军团都有部队参加,第一军团、第二军团更是全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