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玩明 >

第223章

玩明-第223章

小说: 玩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他们不把这笔钱吐出來,我们就不把书给他们,让他们编成一部四不全的书。”又一名使臣也恨恨地说道。
    “嘴都牢一,谁若是多嘴坏事,本官定上奏朝廷,严惩不贷。”董伦却是一皱眉,厉声喝令道。
    玩明317_玩明全文免费阅读_第317章 心黑手狠(四)更新完毕!(,..,“  ”,) 
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
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
    玩明318_玩明全文免费阅读_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来自()
    四月二十五,明朝终于把宫庭内的藏目送了过來,共有两万多部。【百度搜索 会员登入】万磊拿到书目之后,就派人与明使洽谈图书收购一事。与此同时,明朝也送來了四万两黄金作为押金,万磊也同意明朝派学员进北平工科学院进修,开始输出技术。
    当然,这四万两黄金只是押金,在洠в械玫绞O碌氖蛄交平鹬埃蚶谑遣换岚押诵募际踅怀鋈サ摹6艺馀牍た蒲г航薜难г敝荒苎У揭恍┏J叮菦'有机会到厂房去实习操作的,就算是肄业了,也是眼高手低。
    有了四万两黄金,北平行省原本紧张的财政又缓解了下來。这四万两黄金折银约二十万银元,十万银元用于补偿财政收支,剩下的十万银元中,有七万充为编修《华典》的经费,有三万归入精忠卫,用于特殊用途。
    在和平友好的表面氛围中,四月匆匆而过,五月的江南,已经进入了雨季,阴雨连绵。浙江中部一个叫浦江的小县却迎來了一支锦衣卫,这支军队拿着圣旨直闯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叫孝义厢的江南小村中。
    而孝义厢,也叫郑家庄,在明朝可谓是名满天下,该村中住的多是郑姓家族子弟,并被明太祖朱元璋授为“江南第一家”,那御笔亲提的大牌坊就立在厢口,彰显着此处的尊荣。
    而孝义厢之所以名扬天下,倍受皇帝推崇,是因为郑氏家族自宋代开始就住在这里,几百年洠в星ㄒ乒舛杂诹⒅窘⒁桓黾θ辔爬纤啦幌嗤鶃淼男∨┥缁岬闹煸皝硭担抟删褪悄7洞濉
    明朝,户口管理相当严格,因为朝廷的税收和徭役都要从百姓身上刮,洠Хú谎细瘛J紫龋习傩毡匦胍谢饩拖嗟庇诨Э诒尽;芍馗橇苏乱院螅衫习傩兆约罕4妫绻麤'有户贴,那就是流民,要被捉去充军的。
    而官府还会把户贴抄录几份,集中装订成户籍,每里110户可以编为一册,图文并茂,每10年修订一回,也相当于人口普查一回。住在城内的,叫做某某坊,离城不远的叫做某某厢,乡下就是某某里。郑家村离城不远,所以叫孝义厢。
    这些装订成册的户籍由各级政府保存,分别是中央政府的户部一册,布政司一册、府一册、县一册。而户籍一定,是不能自由更改和迁徙的。其实这种规矩并不难理解,因为户口和义务是相结合的,当然就不能允许居民随意搬家。
    比如说服徭役,早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就推行里甲制度。每110户编为一里,劳力多产粮多的前10户为里长,其他100户划分为10甲,每甲10人。每里每年要派出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还有其他9人,共11人去负担出工等责任。
    一甲负责一年,十甲就是十年一轮,这叫做“排年”。如此一來,每年有九成百姓不必受惊扰,保证了农民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当然,鳏寡孤独,属于特殊困难家庭,负担不了徭役的,可免除徭役,但是必须记录,叫做“畸零”。
    十年才轮到一回,有九年洠值侥悖劭吹谑暌值搅耍闩呐钠ü墒帐岸鳎耙簧骸跋缜酌牵莅堇玻野峒业酵獾厝チ耍 惫兰撇挥玫鹊胤焦俪雒媸帐澳悖址涣诰拥耐倌亲右材馨涯阊退懒恕
    除此之外,户口还分为三等,民籍,军籍,匠籍;还有一类,洠Ш靡馑夹唇鴣恚褪抢只АC窦⒕⒔臣匚皇瞧降鹊模遣辉市砟銇砘乇洌蛭窦⒕⒔臣直鹩刹煌恼棵殴芾怼
    其中,民籍户口属于户部、布政司、府、县这条线管理;军籍户口属于兵部管理,然后是都司、卫所这条线,到户部肯定查不着军籍户口;而匠籍属于技术工人,那是属于工部直接管理的。
    而这个世界什么都可能缺,就是不缺牢骚。军籍的这样说:***,老子这可是高风险职业呀,一上战场那就是死人啊,老子死了还不算,儿子还得上,前扑后继,洠Ц鐾钒 ?慈思遗┟瘢淙桓苫罾郏词前踩薇龋勰街校
    民籍的这样说:我们多累呀,一天到晚,风吹日晒雨淋,脸朝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不易啊,那像人家军户和匠户,平时悠哉悠哉,政府就给发粮食发工资,旱涝保收,羡慕中!
    匠籍的也在羡慕别人:一年从春到冬,洠Ц鲂菹⒌氖焙颍鬯牢伊耍纯慈思颐窕Ф嗪茫坏角锸找院螅头帕舜蠹伲娓鲂“肽辍<幢闩┫幸鲠嬉郏瓴怕值揭换兀勰街校
    互相羡慕,各种牢骚,洠О旆ǎ俗苁窍不赌米约翰缓玫模ジ思液玫谋取5比涣耍庖补种煸疤硐牖阎喂饧钅训氖孪氲锰虻チ恕S谜庵稚驳幕Ъ撸匆鹆髅袼钠穑庖菜闶俏锛胤窗伞
    而作为明朝最理想化的样板村,孝义厢除了以呆板闻名于世之外,还有一个天下闻名的书院,位于东明山麓的东明精舍。
    所谓的精舍,其实是儒士讲学之所,跟书院一样。而东明精舍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里出了两位“帝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濂。
    作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早年生活在浦江,并于离孝义厢不远的青萝山筑室读书,后來在供郑氏子孙就读的东明精舍讲学长达二十四年,可谓是渊源深厚,也正是因为宋濂的关系,孝义厢这个小地方才有机会进入朱元璋的“龙目”。
    除了宋濂之外,方孝孺也是在东明精舍学习生活过。早在洪武十年,方孝孺从宋濂学,并讲学于东明精舍。接连有两位当时大儒在此讲学,东明精舍身价备涨,江浙一带有名的才俊集中于此,砥砺学问。
    东明精舍不只是学风浓郁,藏书也多。宋濂作为“帝师”,嗜书如命,他所居的东萝山房的书室中,就集有八万多卷书,很多还是孤本善本。后來宋濂因为受胡惟庸案牵连,全家被流放到四川,他的藏书也归东明精舍管理。
    这一次锦衣卫登门,当然不是來参观学习的,而是來传旨的,朝廷有令,天下公私藏书,除了市面上常见的四书五经之外,其余的尽皆要解运金陵,胆敢抗旨不尊者,就地正法。
    朝廷之所以下这样的命令,其实是在跟北平行省“抢书”。建文皇帝看不得万磊搞修书一举,所以先下令把全下间的藏书都收缴到中央,让万磊的大典修不成。同时,还可以将这些书居为奇货,跟北平行省讨价还价。
    这不,这些锦衣卫手拿圣旨,直接就冲进了东明精舍,跟一群强盗洠裁戳窖T诰嶂芯投恋纳泵羌耍枷诺弥倍哙拢抡庑┙跻挛朗莵碜饺说摹
    “这里谁负责?”为首的锦衣卫是一个副千户,模样很年轻,二十岁左右,不过一脸骄横之气,全然不把精舍内的生员放在眼中。
    “老夫在此主讲,不知各位军台有何差遣?”一个老头颤声答道,虽然他是“天下第一精舍”的主讲,不过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连一二品高官都敢捉,更别说闯进这个小小的精舍了。
    “这里你负责,那好,带我们去室的书都搬空。”那副千户也不罗嗦。
    “啊!”那老学究闻言一惊,忙问道:“请问大人,这是为何?”
    在场的生员也是不解地看向那个副千户,有些在交头接耳,更有人低声反对。
    那副千户却是冷眼扫了众生员一眼,厉声道:“圣上有旨,天下公私藏书皆要解运京师,谁敢私藏,一经查明,定严惩不贷。帝师方大人说了,这里有藏书十余万,所以我们第一个來这里搬,你们更要为天下做出一个表率。”
    “这,这个,不知大人可有圣旨?”那老头更慌了,又忙问道。
    “我等是奉圣上口谕前來办事,你罗嗦这么多干什么。”那副千户怒了,一把就把那老者推倒在地,而他身边的锦衣卫更是直接上前,直接按住了那老者。
    “你,你们这是在”旁边的生员见自己的老师被锦衣卫捉住了,情急之下也有几个人冲了出來,想要來救,不过只听到锵的一声,几把绣春刀出鞘,横在了他们的前面,吓得他们又倒退了几步。
    “胆敢抗旨不遵者,杀无赦!”那副千户将手上的绣春刀扬了扬,一指一个吓得直哆嗦的生员,道:“你,带人去把所有书都装箱,搬出來。”
    “啊”那生员哆嗦起來,洠Ц叶
    那副千户见状,手起刀落,照那老者的脖子上砍去,围观的生员们吓得脸都白了,闭了眼不敢看。而那老者,更是吓得股滚尿流,好在刀砍到脖子上之时,就停住了。
    “再不去搬书,就杀了他。”那副千户一声怒喝,那些生员一惊,顿时就如老母鸡一般老实了。
    玩明318_玩明全文免费阅读_第318章 心黑手狠(五)更新完毕!(,..,“  ”,) 
第319章 心黑手狠(六)
第319章 心黑手狠(六)
    玩明319_玩明全文免费阅读_第319章 心黑手狠(六)来自()
    杭州城内,城门关闭之前,一支锦衣卫押解着十几辆马车进了城,城内的百姓见了,皆纷纷让道,唯恐避之不及。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城内有一帮锦衣卫打着皇帝的旗号,带着一大堆官差挨家挨户地搜书,一发现非四书五经,就直接洠铡5彩蔷懿唤皇榈模够岜┐蛞欢伲缓罄酱罄稳コ岳畏埂U庋桓悖龊贾莩侨巳俗晕!
    其实不只是浙江,江西湖广山东河南等十几个布政司以及京师都在进行大规模地搜书行动,只是浙江是人文胜地,私人藏书家众多,所以得到了锦衣卫的重“关照”。特别是湖州杭州等地区,本着宁可拿错也不可放过的精神,锦衣卫直接开展了地毯式搜索,搞得整个浙江地区鸡飞狗跳。
    派來浙江办事的是锦衣卫指挥佥事马得功,这家伙去年侦破徐家“谋逆案”有功,从五品千户提为四品指挥佥事,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而他麾下的得力“干将”周德,即外号小德子的校尉,也因为多次建功,特别是解救南平公主之功,被破格提为副千户。
    这个时候入城的,正是周德一行人,他们奉命前往浦江办事,目的自然是把藏于东明精舍的书籍都弄回來。
    “贤弟,你可算是回來了,这一趟差事办得怎么样?”杭州府衙内,马得功一见到周德,就迎过來问道。毕竟东明精舍是天下闻名的精舍,又称得上是方帝师的母校,这一趟差事不太好办的。
    “大哥,都办妥了,十四万卷书,一本不剩,全部打包带了回來。”周德正色道。
    “好,等几天,各府的书运到,咱们就一起回京覆命。”马得功大喜过望,因为只要把最难搞的东明精舍拿下,其他书院就不敢放屁了,都得乖乖地交书。而且单单一个东明精舍所刮到的书,比他刮杭州城所得的还多。
    “大哥,咱们这样挨家挨户地搜得搜到什么时候,该让官府贴出公告,限令百姓交书,再捉几个胆敢藏私的打上一顿,那些人就老实了。”周德还是一脸正色地说道,当然了,他心底却另有一张算盘,只是马得功不知道而已。
    “唉,你以为我不想啊,只是圣上有令,要我等妥善行事,切不可激起民变。”马得功叹声道。
    “说得轻巧,白拿人家的藏书不给钱,这不是明抢吗?让咱们还怎么妥善行事?而朝廷只发口谕,连个像样的圣旨都不给,以后要是出了什么事,肯定说咱们矫旨行事,让咱们背下这个大黑锅。”一个锦衣卫千户抱怨道。
    “都别再罗嗦了,咱们是圣上的亲兵,得旨办事就是了。”马得功也是久经官场了,自然明白这里边的道道:朝廷不给发圣旨,摆明了就是不想背“夺书”的恶名。
    如果真的引起民变,这个黑锅最后还是要锦衣卫去背,说不定还会用他们的脑袋來平息民愤。不过,马得功也只得乖乖听令办事,谁让他是锦衣卫呢?如果敢抗旨不遵,那以后别想混了。
    “马大人,属下还是有些担忧,现在咱们抄书抄得紧,很多藏书家收到了风声,定是想方设法把书藏到隐秘的地方,若是有漏网之鱼,咱们也洠Хń徊畎 !敝艿掠种迕嫉溃故羌岢钟谩疤笔侄蝸沓榈摹
    “德子你说的是,这几天弟兄们四散去抄书,很多人把孤本善本都藏得严严实实的,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