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78章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78章

小说: 乱明天下一根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标与他们不同,对这二位,他瞧着都别扭,但袁崇焕要远比孙承宗更让他怵头,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孙承宗。
  就在他们三位略一犹豫的当儿,李标痴肥的身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移到了龙书案前。
  “启奏陛下,前东阁大学士孙承宗曾经略辽东,其间建树颇多,后被魏忠贤所恶,罢职赋闲在家。孙承宗经略辽东虽仅四年,却前后修复大城九座、堡铺十五处。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前后锋营八,造甲冑、器械、弓矢、炮石、盾牌等合计数百万具,拓地四万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边民转忧为安,其边功卓著,堪当此任。”
  李标语如连珠,一口气道出了十几个详细的数字,使在座地所有人俱都大为惊讶:他是从何得知如此详尽的数据的?
  看到新皇帝和三位阁僚眼中地神色,李标自然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于是赶紧补充道:“当年因柳河之败,阉党弹劾孙大人,微臣上本保奏,故曾查核过孙阁老的边功。”
  阉党弹劾孙承宗时,钱龙锡虽只是个翰林院地编修,但翰林院那种地方,虽无什么职权,却最是关心朝政不过。现在经李标的这一提醒,钱龙锡记起了当时地事,于是满身的邪火就直透华盖。
  太无耻了!
  李标这个王八蛋什么时候保奏过孙承宗!虽然记得不是太清楚,但这分明是当时的吏部尚书崔承志保奏孙承宗的奏章中的内容。
  要不是修养实在够好,钱龙锡怎么也得冲过去,啐李标这个不要脸的王八蛋满脸花露水。
  李标举荐孙承宗复职督师,一则平冤,以示天恩;二则举贤报效朝廷,而且还有良相伯乐识马之意。如此,既可以讨得皇上欢心,又可扩充自己的势力,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不行,绝对不能让李标这个不要脸的王八蛋独占便宜!
  李标美,但还没等他回座坐下,钱龙锡也已躬身站在龙书案前,奏道:“陛下,微臣以为不妥。”
  “为何不妥?”朱由检一愣,问道。
  “陛下,孙承宗虽有四年边功,可也曾用人不当,以至有柳河之败,而且军略方面也并非孙承宗所长,这从柳河之败就可见一斑。其在辽东之所以能多有建树,全赖倚重前辽东巡抚袁崇焕之故。孙承宗去职后,袁崇焕屡建奇勋,辽东将士尽皆归心,故微臣以为,督师辽东,非袁崇焕莫属。”
  钱龙锡说得头头是道,朱由检沉吟不语。
  朱由检有一个大秘密,这个秘密只有王承恩知道,除了王承恩,世上再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在那种一出生就受尽冷眼,朝不保夕,随时都可能被人害死的环境里长大,人是不可能不早熟的,朱由检更是如此。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朱由检对朱家王朝的维护之心决不会比老祖宗朱元璋和朱棣他们弱上分毫。
  看到哥哥醉心玩乐,不理朝政,而任妇寺专权,胡作非为,大明王朝千疮百孔,摇摇
  朱由检的心里那绝对是锥心泣血。
  人活着是需要点什么支撑地,而支撑朱由检的,也是他最大的快乐就是整天整夜做白日梦,在心里想象着:如果自己要是当了皇帝,他应该如何对付魏忠贤这个万恶地妖人,要怎样把阉党都清楚干净,还大明朝一个朗朗乾坤!
  尽管哥哥没有儿子,但哥哥春秋鼎盛什么的都还谈不到,才二十出头而已,所以朱由检对于当皇帝是不抱什么希望地,但人就是如此,一旦沉迷进去,那就会当真。
  立事之后,朱由检基本就是两个人活在一个躯体里,人前的那个是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的信王,而在暗夜无人之时,他就是皇帝,就是刚刚登上九五之尊,思谋着怎么对付魏忠贤,怎么清楚阉党的大皇帝。
  登基之后,朱由检做的实际上就是把在想象中做了无数遍地事变成了现实,真真正正地做了一回。
  这些年,除了魏忠贤这个万恶的妖人常常让朱由检热血沸腾之外,还有另一个人同样也常常令他热血沸腾。不过,这个人让他热血沸腾,和魏忠贤让他热血沸腾的感觉完全相反,是真正的热血沸腾。
  这个人就是袁崇焕。
  少年人是崇拜英雄的,朱由检也不例外,而且正因为所处的环境,他要比其他任何人更崇拜英雄,更渴望得到英雄地保护,也更希望自己能像英雄那样拥有能够战胜一切的伟力。
  他真正的生活里没有这样的人,皇帝祖父根本就当他不存在,甚至知不知道世上还有他这个孙子都极值得怀;皇帝父亲自己害怕还怕不过来呢,所以这个父亲有也是等于没有;皇帝哥哥和自己的感情倒是不错,但这个哥哥却最是让他锥心泣血地人。
  在毫无希望,在整日里都要担惊受怕的地狱般的日子里,朱由检心中地袁崇焕渐渐变成了两个身份合一的人:父亲和英雄。
  父亲是能够保护他地父亲,英雄是能够让他成为英雄的英雄。
  “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朱由检很早就知道袁崇焕这个人了,他就是因为这句豪言知道袁崇焕这个人地。当时这事儿很是轰动,因为这事儿太过匪夷所思,真是太奇怪了。
  当时不论是蠢人,还是聪明人,人人都认定:辽东必然丢掉,山海关迟早失守,而万恶的朝廷正四处寻找背黑锅的替死鬼往那里送。守辽东相当于判死刑,闯辽东相当于闯刑场,在这个时候放这种话,是典型的没事找抽型。
  生这么奇怪的事儿,出现这么奇怪的二百五,那是想不造成轰动,袁崇焕想不出名都是不可能的。
  那个时候,袁崇焕就给刚刚十几岁的朱由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他一直都在关注袁崇焕。及至袁崇焕抗命,在坚守宁远的那段时间里,朱由检彻夜焦心,从此彻底成了袁崇焕的粉丝。
  那可真是高兴啊,当宁远大捷的消息传来,朱由检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那叫一个疯啊!
  这是生平第一次,朱由检感觉到了什么叫真正的快乐。
  接下来的是宁锦大战,这个时候已经不像宁远大战时,朱由检什么也不懂了。
  宁远大战时,当时朱由检根本不知道守宁远到底对不对,他只是认为袁崇焕既然主张守宁远,那守宁远就是对,主张放弃宁远的高第就是错。而在宁锦大战之时,朱由检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他对那些指责袁崇焕的混蛋就更是怒不可遏。
  不论焦心,还是欢乐,朱由检的感受都要比宁远大战时更强烈,而当袁崇焕受到不公正地对待时,他把自己关在房里,先是怒不可遏地狠砸东西,然后就是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皇帝脸上的表情很奇怪,好像沉浸在了什么事情里,但任四位阁老是如何地人杰,他们无论如何也猜不到朱由检这会儿到底在想什么。
  四人不解地相互看了看,谁都不再说什么。该说的都已说清楚,剩下地只能听从皇上定夺。
  “袁崇焕,就是那个克虏将星吗?”沉吟半晌,朱由检明知故问。
  “正是,袁崇焕曾孤军死守宁远,血战不退,最后**击伤贼酋努尔哈赤,使建奴仓惶败走,贼酋努尔哈赤也因伤重不治而亡。去年,辽东生大灾,以致斗米要八两银子,建奴新主皇太极为了缓解民怨,亲率数万大军越大凌河,围锦州城。袁崇焕率部与敌激战三十余日,杀敌无数,贼酋皇太极大败而逃。袁崇焕实是克虏将星,督师蓟辽,非他莫属!”钱龙锡说的是慷慨激昂。
  “袁崇焕现在何处?”
  “今年七月,袁崇焕因不肯阿附阉党而被去职还乡,现在应该在广西原籍。”
  “他能克虏,也能平息兵变吗?”朱由检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平静地问定。
  “袁崇焕七月离任,蓟辽守军多是他的故旧,且有同生死、共患难的情谊,如果袁崇焕复职,必可平息兵变,陛下将不必再为边事忧心。”钱龙锡开了保票,他已经决心赌这一把。
  朱由检自然早有定见,却依然回过头来向李标征询道:“他们都是护国庇民地贤臣
  宗好呢,还是用袁崇焕合适?”
  傻子这时候也知道皇帝选了谁,李标微笑着答道:“孙承宗老成持重,袁崇焕年富力强,都是可用之才,请皇上圣心龙断。”
  朱由检满意一笑,这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让至尊的皇帝陛下很是得意。沉吟片刻,他布了命令:“召命,擢袁崇焕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
  听到皇帝的召命,人人都大吃一惊。四位大阁老不由相互看了一眼,都觉这事儿有点瘸子放屁-邪门。
  官员复职是有惯例的,甭管你以前是多大的官儿,复职这事儿都得一步一步地来。这并不是说非要得等多长时间,这实际上只是个手续地问题。一开始的官职一般都是先恢复到主事,然后在一步步提升,直至官复原职。
  这才是应有的程序,但这会儿自然没有谁会因为这种小事而去触皇帝的霉头,因为皇帝这么做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帝十分恩宠袁崇焕。
  朝会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不用皇帝特别恩宠,袁崇焕只要一回到辽东,那就是权倾天下的重臣,现在皇帝又是这个态度,自然人人都知道船头船尾那边沉。
  “陛下圣明!”四人齐皆躬身领命。
  “启奏陛下,过些日子就是新年了,本朝地年号就要启用,微臣已拟了四个年号,请皇上选用。”先前输了一阵,李标赶紧上前奏道。
  刚刚见好事都让钱龙锡给占了,李标心里那叫一个急。他既不能随声附和,附和显得自己没主见;又不能表示反对,反对皇上满意的人选,他就是喝八天八夜的马尿,也绝不会做出这种事。但也不能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呀!就在心急如油烹地时候,他忽然想到礼部草拟的新皇帝要用地年号。
  能够为新朝拟定新年号,也足以抢回让钱龙锡占去的风头,李标说完,就恭恭敬敬地呈上了一张黄纸,黄纸上写着四个待定地年号:普圣、英盛、咸德、崇贞。
  朱由检仔细看了看后,示意王承恩将黄纸传给刘鸿训、周道登和钱龙锡三人。
  刘鸿训选了“普圣”,他说皇上受命于天,拨乱反正,定能中兴帝国,使圣心普惠万民。
  周道登选了“英盛”,他说皇上英明神武,普一登基,便铲除阉党,除旧布新,直令日月重光,定是中兴圣主,定可开创前无古人、后无来的太平盛世。
  就剩“咸德”和“崇贞”两个了,钱龙锡选了“崇贞”。
  黄纸又回到了李标手里,刘鸿训、周道登和钱龙锡都选了,他当然也得选一个。而附和别人那是显然不行的,所以就只能是第四个“咸德”了。
  “咸德”其实也不错,咸明正德,语义很好,李标决定选“咸德”,但他刚要说出口,却忽然现“咸”字带一个戈部,戈主刀兵,不吉。
  近有传闻,新皇帝曾经微服出访,暗查民情,其间遇到过一个测字先生测字,说能未卜先知,预测祸福,皇帝听了心动,就随口说了一个“酉”字请测。
  测字先生竟说:“至尊无尾!”
  皇帝听了大惊,急道:“我说的不是申酉的‘酉’,而是朋友的‘友’。”
  “坏了,反字出头。”测字先生惊呼。
  传闻令人可怕,说出来非杀头不可,但是仍然暗暗流传,官场之中,几乎无人不晓。
  在礼部草拟新年号的时候,李标根本没意思到要把这个带“戈”部的咸字与传闻联系起来考虑。现在突然感悟,冷汗瞬间就湿透背衣,这要是让皇上看出不吉,那还了得!
  这三个老狐狸,他们一定是都看出来了,否则为什么偏偏给他留了个“咸德”?李标装糊涂,他恭恭敬敬把皇纸递给了王承恩,然后对朱由检道:“微臣请陛下圣裁。”
  朱由检看着放在案头的黄纸沉思,不置可否。
  沉思片刻,朱由检的右手刚刚抬起,王承恩手中捧着的朱笔刚好呈了上去。
  朱由检接过朱笔,却不知点哪一个年号好。四个年号都不错,看不出它们的优劣。朱笔在“普圣”上面滑过去,又在“英盛”上面犹疑片刻,也滑了过去。滑到“崇贞”上面又滑了回来,在“咸德”上面停下来,不料朱笔上朱墨蘸得太饱,有一滴红珠滴落在咸字的戈部上,把“戈”染得血红血红,在黄纸上十分醒目。
  朱由检眉头一周,只觉心头一阵急跳:“戈主刀兵,戈上染红,宁远又有兵变,不是好兆头,这个年号断不能用。”
  再也没有心思仔细斟酌,朱由检赶紧落下朱笔,在“贞”字边添了一个“示”部,于是“崇贞”就变成了“崇祯”。
  王承恩立即将朱批过的“票拟”呈给周道登,这就是正式的圣谕,可以颁布天下,正月初一就开始正式启用这个“崇祯”的年号。
  四位阁臣地同声欢呼:“皇上英明,新朝必将吉祥如意,四海升平。”
  然而,“戈”上染的一抹血红,已在众人心头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何以今晨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