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江山画 >

第49章

江山画-第49章

小说: 江山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告奋勇,手持柴刀一路开道,虽然手臂脸上刮得伤痕累累,却赢得了黄梅的一片喝彩。少冲与三人朝夕相处,知冷知热,又殷勤肯干,不知不觉就熟识起来。三人口中都不喊名号,只叫小弟。少冲见山越来越高,景色越来越美。不由地问道:“前些日子,我送红袖玉箫两位姑娘来紫阳山,山路还算平坦,今日这条路怎么这般难走?”杨秀笑道:“你们那一次还有两百多里才能到山上,真正难走的路你们还没有碰到呢。”少冲惊叹道:“不想名闻天下的紫阳宫竟然藏在这样的深山里。”黄梅笑道:“山高才有神仙住嘛。小弟,你们的小平山有多高啊?”少冲闻言愕然无语。杨秀笑道:“别听她胡说,道家讲究清静无为,不想别人的打扰,所以师父当年创立本派时,见此处山高林密,人烟罕至,适合清修,才定居下来,到今天已经有四十八年了。”
    又走三天,少冲背的干粮已所剩无几,他便留了心,每次都要省下来一个放回包袱,却不料被素君看见,将自己手里的馒头塞过来,一言不发地转身走开。黄梅也凑过去,把自己吃剩下的半个馒头也塞到少冲手里,拍拍少冲的肩道:“兄弟,怎样?比你亲姐还亲几分吧。今后要是得了意,可别忘了咱的好处。”
    这一日,四人翻过一道山梁,少冲忽见眼前的山谷里有一条人修的小道,又见远处山坡上有炊烟升起,大喜道:“这莫不是到了紫阳山?”杨秀道:“这叫天界山,过了这山,就到紫阳山啦,看起来就在眼前,走起来可要一天呢。七姐,今晚,咱们就在东村歇一宿吧。”素君道:“今年天旱,收成不好,还是不要打扰他们了。到前面的木屋住一晚吧。”黄梅道:“我的好姐姐,就咱们四个,还能吃穷他们?”素君不理睬,和杨秀手拉手下山去了。
    少冲见黄梅一人落单,就找话问她:“敢问梅姐,紫阳宫的附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居住,不怕打扰山上清修吗?”黄梅笑道:“好弟弟,人总要吃饭的呀,山上几百人,粮食蔬菜从哪来?总得有人供应啊。用山下人的话说这些人就是紫阳宫的佃户,他们受紫阳宫的庇护,才能在这乱世中有一块安身立命之地,每年只要向山上交几石租子,剩下的就可以自己享用,比起山外的农夫不知好上多少倍呢。”少冲大悟,道:“是我糊涂了,紫阳山这么偏僻,粮食用品自然不能从外面运来,没人供养如何使得?”放眼望去,只见山坡上满是梯田、果树、桑林和茶园,背山临水的地方黑瓦白墙的赫然一个大村落。
第一六四章 上山(4)
    在田中耕作的农人遥遥望见四人,都慌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就地跪倒叩头礼拜。少冲见素君三人泰然处之,并不计较,心下大惊:“这些人为何对三人如此恭敬?我给师父管码头时,伙计们见了我,不过是停下来打声招呼罢了。何曾有这样恭敬的?”有心想问个明白,却又怕犯了紫阳宫的忌讳,便忍住了。过了天界山,只见一座雄伟的山峰直插云霄,云雾笼罩,忽隐忽现,恍如仙境一般。
    杨秀指着那山笑道:“小弟,你一路上见山就问是不是紫阳山,如今真的到了为何反而不问啦?可惜今天雾太大,若是天晴才好看呢。”少冲讶然失色,跪地便拜,三人大笑,黄梅抬脚踢了少冲一脚,笑骂道:“这里是三清圣地,容不得你这些溜须拍马的小计俩。今后再敢这样,小心你姐我一脚踹你下山去。”少冲咧嘴笑笑。四人在山路边的一间小木屋停下来,里面虽然简陋,锅灶米盐倒也齐全。杨秀解释道:“这就是外面的驿站,锅灶米盐,是专门为拜山的人准备的。山上规矩是过午不迎客。若是午时上不了山就只好在这住上一宿了。”
    少冲正在生火做饭,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又似有人在窃窃私语,正想出去查看。门外有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老朽给三位仙姑磕头请安。”韦素君原本正在打坐静养,闻声,忙叫道:“老人家不必多礼!”急急忙忙起身迎了出去。木屋前跪着一个七八十岁的干枯老者,须发皆白,手里握着一根磨得光溜溜的拐杖。此人姓赵名彦,四十多年前带着家人逃难到紫阳山,蒙紫阳收留安置在山东侧的一块平地上,赵彦带领家人开田辟地、修建房舍,渐渐形成了今天东村的雏形,其后不断地有流民进山,紫阳也将他们安置在东山,久而久之就成了东村今日的摸样,赵彦因资历最老,被推举为村里的长老,而且一做就是四十年。村人耕种紫阳宫土地,受紫阳宫庇护,故此每年都向宫里缴粮纳税,形同主宾。赵彦身后跪着两个后生,一人顶着一个托盘,左手的托盘上放着一盘鸡,一盘鸭,一盘鱼,一盘肉,右手的托盘上摆着一盆白米饭,一碗菜汤。素君上前扶起老者,面含感激之色,握着赵彦的手道:“你的心意我们知道了,这些东西带回去分给孩子们吃吧。”赵彦道:“仙姑还是收下吧,这是山上定下的规矩。小老儿可不敢破了规矩啊。”
    素君含泪收下,吩咐少冲将包里剩下的干粮送给赵彦。赵彦缩着手不敢接。黄梅道:“仙姑赏你们的。你们就收下吧。这也是山上定的规矩。”赵彦这才千恩万谢地接过去。少冲看在眼里,暗自吃惊。黄梅望着三人的背影,冷哼了一声道:“这老儿还真是机灵,怪不得一口气做了四十几年的长老。七姐,他们是紫阳山的家奴,你又何必跟他们客气呢。小心跌了身份。”素君幽幽地叹了一声,说道:“今年天旱,地里的收成只有往年一半,难为他们了。”黄梅道:“对他们这些人可不能有菩萨心肠,你给他一钱颜料他就敢开染坊。”话说到这,素君、杨秀都不愿意再多说。少冲赶忙摆上饭菜,招呼三人用饭。四人埋头用完饭菜,杨秀将剩下的菜收好,放在架子上,碗碟洗干净码在托盘里。
    二日一早,众人启程。见山花树木被云雾滋润的分外鲜嫩,鸟鸣山涧,泉吟脚边,极是好风光。过一条石桥,道路忽然变得宽敞起来,那青石板一块有一尺见方,齐齐的排列。黄梅笑道:“踏上了这块石板就算是上了紫阳山。”少冲心中想的却是:这条石板路得花费多少人力才能修成?
    走了约三里地,登上了一座小山,眼前有一座大山,云遮雾绕,高耸入云,甚是雄伟壮丽。紫阳山原来分成东、西、南三座山峰,西边的山峰单峰独立,直上云天,四周光溜溜地寸草不生,都是青白的石壁,因形状像一只指向天空的毛笔,故取名玉笔峰,每逢夕阳西下,残阳余晖便将这玉笔峰映幻的五颜六色,煞是好景致。玉笔峰对面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山峰,东西两侧光滑如镜,因形似一张屏风,故名东屏山。南峰名曰积香,乃是紫阳山正峰,山势不高,形势四平八稳,山顶有块十余亩的平地,紫阳宫便建在这片平地之上。三峰环抱着一块谷地,地势平整开阔,玉笔峰引出的贵溪和发源自东屏山的汤溪穿谷而过,谷底正中建着一座山庄,名叫西来庄,相传紫阳真人初来紫阳山时曾在此地筑庐居住三年,后来建起紫阳宫,此处变成宫中仆佣的居所,历经四十余年修筑,渐成规模。
第一六五章 上山(5)
    绕过东屏山,路边修有一亭子,竖着一块石碑,上书:紫阳禁地,非请莫入。亭子里原守着三名十四五岁的青衣女子,见了四人过来忙上前行礼,齐声道:“恭喜七师叔荣登小十绝之位。”韦素君脸皮一红,问领首的一个:“三姑,你师祖和大师伯回来了吗?”那个叫郝三姑的少女答道:“回七叔,师祖和大师伯昨日刚回山。”飞眼看了一眼少冲,笑道:“这位必是李公子了,大师伯交代了,要我们不用验剑。”黄梅笑道:“还是大姐厉害,早猜到他会来。”
    四人继续向前走,过了三道岗卡,到了一片种满木薯、山药、红花的平地。眼前两条小溪夹着一座村落,庄子四周一溜的矮墙,进庄的街口,有一座青石牌楼,上书“西来”二字。庄里有石板铺就的井字街,街道两侧布满各色手工作坊。四人所到之处,两边劳作之人立刻放下手上活计,就地跪倒伏身参拜,和天界山下的农夫一般无二。
    穿过西来庄是一条容两辆马车并行的青石板路,因山上云雾多,细雨多,路面湿漉漉的一尘不染,道路两侧栽种着看竹、鲜花,修着假山、灯台,一样的齐整、洁净。众人走不多远,迎面有一座硕大的白玉牌楼,上书“紫阳东来”四个大字,牌楼下列着两队白衣少女。一个二十多岁的白衣道姑向前两步,笑道:“恭喜七妹,扬名立万。今日又与亲人团聚。”韦素君向前走了一步,答礼道:“怎敢有劳六姐下山来。”来人是紫阳真人座下弟子陈兆丽,排行第六,故素君称她一声“六姐”。陈兆丽是紫阳宫大总管谢清仪的副手,山上一切饮食起居,钱粮用度等庶务都由她掌管。
    陈兆丽挽着素君的手笑道:“七妹为紫阳宫争了光彩,姐姐如何敢不来道贺呢?况且李公子是头次上山来,咱们可不能缺了礼数,怠慢了人家。”黄梅闻言冷哼了一声,道:“他是来看姐姐的,走走亲戚嘛,用得着这么客气?六姐这么劳师动众,不怕显得生分?再说六姐您日理万机的,又怎好耽误您的功夫呢?”陈兆丽笑道:“妹妹这么说,就不怕你七姐脸上不好看?”杨秀见二人又要斗嘴,忙打圆场道:“眼见要吃午饭了,咱们还是赶路要紧,别让师父久等。”说着话暗暗地瞪了黄梅一眼,黄梅哼了一声,转过脸去。少冲在嘉鱼县齐云楼里和陈兆丽打过一个照面,只是那次她重伤在身,昏迷不醒,二人并没有说上话。但自己也算是为救她出过一份力,这次见面,她为何连一个谢字都没有,看她摸样也不像是那种颠三倒四的,有话不知道说的人,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少冲正想时,杨秀催促众人赶路。再走二里地,又见一座牌楼,上书“紫竹地”。冷凝香、陈南雁领着一干人候在牌楼下。冷凝香朗声笑道:“七妹得胜归来,五姐恨不得到山下去接你呢。”素君亦笑道:“五姐也学会说漂亮话了,你既然想了,为何还要等在这里,不下去接我?”冷凝香指着陈兆丽笑道:“谁让她跑的比我快呢?”对少冲说道:“你对紫阳宫有恩,又是紫阳宫的亲戚,师父早就想见见你的真摸样呢。”此时已经登上了积香峰顶,回身一望,万山千壑都笼罩在一片云雾缭绕之中,只有左手的玉笔峰清晰可辨,便是右手的东屏山也是若隐若现,见不得真面目。再往前走几步,抬头看见一座宝盖顶的白玉石大门,上书“清净别院”,四周有镂花的围墙,墙只有四五尺高,院内松柏成荫,花草飘香,池沼小楼随处可见。少冲心下叹了一口气道:“闻名天下的紫阳宫原来就是这样一幅摸样。”
第一六六章 学艺(1)
    众人来到一座松柏掩映,面对一块荷花塘的小院前,门口伫立一人,竟是谢清仪。众人连忙上前参拜,谢清仪笑道:“这么晚才来,午饭还吃不吃了?”问少冲道:“和女孩子打交道不容易吧,又娇气又吵闹。”少冲道:“这倒不觉得,只是山门太多,一路走来过了不下三十个。”谢清仪笑道:“山门虽多,却个个都给你开着。”正说时,门里出来一个十**岁的少女,面若桃花,说道:“师祖让我问你们,若是你们不饿。她老人家先用饭了。”
    谢清仪笑道:“快走,快走,再罗嗦两句,老太太把好东西都吃完了。”院里东头有一棵古松,树枝撑开,倒像是给小楼撑了一把凉伞。松下一张石桌,两把磨得发亮的木椅,厅堂虽不宽敞,收拾的却干净利索。一位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道姑身着便装,坐等在桌前,谢清仪以下都行跪拜礼。紫阳笑道:“都起来吧,跪在地上怎么吃饭呢。”众人各寻座位,少冲正想在下位落座,被谢清仪按在紫阳左侧,少冲受宠若惊,不敢坐。紫阳笑道:“你就坐这里,她们想坐我还不让呢。”又招呼素君、陈南雁在右侧位坐下。
    黄梅见桌上有一坛酒,笑道:“今日沾谁的光呢?”拿过来便开启瓶封,嗅了一嗅,叫道:“好酒!好酒!大姐,今天能喝多少?”谢清仪道:“你放开量,尽管喝去。”黄梅道:“这最好不过了,喝酒若是不能尽兴还不如不喝呢。”紫阳道:“难得李世兄来紫阳山做客,咱们就多陪他喝几杯。”谢清仪道:“师父,我们可以说陪酒,你怎么能说呢?”紫阳笑道:“你们看,我老人家都没有禁忌,她倒成了老古板。”众人大笑。少冲慌忙端起杯子,道:“我是晚辈,先敬真人和各位师姐。”谢清仪笑道:“这般推让,只怕一天也喝不了,大家同饮这第一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