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87章

扬帆大明-第87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船桨不同,该船在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这种长橹入水深,多人摇摆,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而且橹在船外的涉水面积小,适应在狭窄港湾拥挤水域航行。
    好啊,这一艘船装八百战斗人员没啥问题,关键是战斗力够强,储藏能力也不差,甲板闲来就种点蔬菜多好啊,就照着这个样子造,得起个响亮的名字。就叫“天津”号,天津港为大明海军贡献得太多太多了。朱显波觉得天津对于大明的意义远非一个普通港口和造船基地所能形容的,超级战舰以“天津”命名最好不过。
    “把‘天津’两字给我刷在两侧。这超级战舰应该尽快下水检验下战斗的可行性,然后交给舰队,要多加实弹训练,不要怕浪费弹药,平时多浪费弹药,战时少浪费生命。尽快的装备到台海舰队去,一来威震东南亚,二来让水兵尽快熟悉,好投入战斗。”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显波围着这超级战舰久久不愿离去,这战舰确实太拉风,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造船厂的工人师傅们以及周围看热闹的平时第一次见这种大船。
    “走,随我到船上参观参观。”
    “皇上,这船刚造好,还未试航呢?”
    “不怕,朕以后也许会在这种船上度过更多的日子呢?”朱显波不等身旁的人答应就开始找梯子准备登船,周围的人只好四处找玄梯上船。来到船上,再看下面,哎呀,好像有点晕,是啊,这好比商量十几层呢。再看甲板上,除了两侧的炮台外,中间几乎可以踢足球了。
    朱显波有幸在瓦良格船下走过,那时候抬头望,能把帽子掉下来,没想到如今大明的船也有这种气势,就说那主桅杆,抬头仰望都不行,还得背靠着点东西才敢仰头,实在太高了。照着这个模式做下去,欧洲人的西班牙大帆船,战列舰都不在话下。大明的铁甲战船才是世界上唯一的巨无霸,唯一的类航母。
    “沈万培,徐光启,就照这这个样子,再给朕造几艘出来,就叫“杭州”号,“广州”号,后面的名字慢慢想,造出一艘服役一艘,这‘天津’号先让伤不起用着。还有参与建造的船工必须进行严格的政审,同时建造期间严禁外出和联络家人。为确保大明造船术不外泄,所有参加设计、制造的人员都必须备案。战船交付舰队前,码头必须想办法遮挡起来。以免引起好奇者围观。”
    “今后造船厂将被列为一类军事要地,雅阁限制人员进出,王亲贵戚没有令牌也不得进入,谢绝外国人和少数民族。船厂以及周围必须派军队把手,从即日起锦衣卫也要在船厂开办办公地。”朱显波想的是这么先进的船只只能允许大明有,其他国家不能仿造去,不然对大明的威胁就大了。
    “那这些船工的家属?”
    “你们工部和户部妥善处理,对于一些技术骨干,可以在船厂周围建设住宅区,将船工家属们集中。当然这居住区也属于监控和管制范围。”
    朱显波寻思着一个舰队有两到三艘这样的主战舰,再配合以前的战舰,有十艘的话,一个舰队能有五千人,那就是五千火枪,再加上数百门火炮,战斗力应该足够了。
    硬件齐了,人员培训和舰船之间的指挥还需加强训练,“刘立洋,将海军陆战队调回来,医疗队也跟上到‘天津’号上服役。”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家伙,要用来保护这艘超级战舰才行。
    嗯,舰队也应该改组了,随着超级的诞生,各舰队原先的战舰要不断改良和合并了。而且东亚和东南亚的战局基本稳定,海军布防也需要重新调整。
    “沈万培,造一艘‘天津’号这样的战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很关键。
    “回皇上,目前就天津港能造,一艘大概一年左右。”
    “那你们调整计划,天津港专门造这类战舰,其他的战舰和商船放到杭州等其他地方去造。尽一切力量保证这类超级战舰的工期。”
    “微臣遵旨。”
    “徐光启,这战舰的火炮和载重问题解决了,你们还要集中力量研究下火枪的射程问题,还有今后这类战舰上的水师用火枪必须配备刺刀。毕竟攻占城市和港口还需要近身作战。另外舰船的给养和水兵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也要考虑,我大明帝国,不打则已,打就一定要取胜。”
    “回皇上,火枪的射程已经有所突破,未来我们一定努力不断坚强。刺刀的配置问题应该很快就能解决。”徐光启显得很自信。
    “嗯好好干,你们几个个先跟我回京,有重要事情跟大家商量。”
    ——————————————————————————————
    你的收藏是对我对大的支持,你的红票是我爆发的动力!)
第161章 稳固边疆
    ( )要商量的事情,其实朱显波酝酿已久,大明的疆域越来越宽广,尤其是东北,沙皇俄国还不知道有个什么西伯利亚呢,我们大明帝国得抓紧移民,巩固统治和占有率。西北和北部蒙古各部虽然已经并入大明版图,但由于部落众多,难以真正实现统治,这些问题急需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朱显波才有可能访问东南亚甚至亲征南亚啊。
    祖大寿、李承宗、李自成、洪承畴、。。。这些封疆大吏该如何安排呢?这东北,西北,日本,还有整个东南亚的稳定直接关系着大明帝国的后方啊。先召这几个人进京,问问他们的想法吧。顺便再嘱咐几句,为了他们各自的人身安全也是时候调防了。
    祖大寿、洪承畴、李承宗在朱显波看来个个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帅才,李自成也是,不过稍显年轻。朱显波想征服大海,就必须稳固大陆,那么现在的局面来说东北、西北和正北当中淑正北变数最大。
    东北最安逸但是其实任务不轻,尤其是跨越白令海峡到达北美的事情,朱显波知道这个难度确实很大,首先得大量移民。但北极区实在太严寒。只能将来找机会海陆并进。。西北守蒙古影响较大,北方安宁,则西北无事。五位边关大将同时到京,朱显波自然好好款待一番,时候各个召见。
    “洪承畴,西北时局如何?”
    “臣领圣命守西北,如今哈密等地已经基本稳固,军垦民众数十万,军士数十万。亦力把里应该不敢轻举妄动。臣只是担心蒙古各部落。”
    “朕交给你一个任务,五年内完全吞并蒙古。当然能不动干戈最好,对各部落要以收服为主。你做得到吗?”
    “这个。。。”
    “有什么困难吗?”
    “臣担心蒙古地域广袤,驻军不足。”
    “这个你不用担心,你下去规划下,大概需要多人吗,回头跟兵部提出来,朕想让你把总督府搬到巴彦淖尔去,那样更方便把重点工作放在抚边上。”
    “微臣听换上吩咐就是。”
    “你去了之后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军垦民众的操练和渗透上,对牧民采取定居安置的方式。有机会就要鼓励边民逐步向北进发。如果时机成熟了,分化各部落,强行将督抚往外迁,更好的直辖当地,争取用十年的时间完全将蒙古设行省。”
    “臣定当鞠躬尽瘁。”
    “不管进行得怎么样,要时刻关注亦力把里、吐蕃和俄罗斯等动向,有条件的话要大胆的向西通商贸易,有些需要礼部出面的就尽管提出来。前几年,朝廷不指望当地多少赋税。”
    “微臣谨遵皇命。”
    “还有个事情,袁崇焕将军的儿子袁承志已经成年了。你把他带在身边多加培养吧,有机会让他多立功报效朝廷。”
    “袁将军忠勇过人,承志必定子承父业,承蒙皇上信任,微臣一定竭尽所能辅助承志。”
    “他父亲为清兵所害,你我当待之如己出。”
    “微臣明白,微臣替袁将军谢皇上隆恩。”
    朱显波的想法,洪承畴当然明白,朱显波跟他灌输了几年了,那就是别看西北路途遥远,人烟稀少,但每一寸土地说不定就蕴含丰富的资源,何况我大明的子民千千万万,后代需要太多太多的土地生存了。最最主要的还是边界每往外扩展一寸,中土的安宁之地就增加一寸。
    安顿完洪承畴,朱显波又招李承宗进殿,再次见到李承宗,朱显波感慨万千。这个股肱大臣老了许多,但是倒也很精神,大概是远离朝廷这个政治漩涡中心,思想压力小的缘故。
    “李大人,朕本想让你留在京中,免除你的劳累。但如今朕想巡视南洋,所以这次回来,你只怕又要赴边疆就任了。”
    “皇上对微臣恩宠有加,微臣只要活着一天就甘愿为皇上、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朕想让你去西北。洪承畴,朕把他调到巴彦淖尔了。”
    “皇上是想让微臣固守西北,好使洪将军有机会兼并蒙古。”
    “差不多吧,他到底比你年轻几岁。这些年也没少和起义军,蒙古军队打交道。所以朕想让他领三边军务,你去西北替他。”
    “微臣听皇上安排。”
    “先别着急,朕派你去西北还有一个目的的,就是接着做你在东北做的事情。加大移民和垦荒力度。力争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完全同化西北的少数民族。朕想将来在哈密设行省,而不是现在的局面。”
    “皇上,那可需要不少银子啊,微臣这两在东北进行垦荒稍有成就是得益于东北的地势和两条和的灌溉。西北风沙较大,只怕难以扩大规模。”
    “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你一定要替朕办好这件事情,五年不行就十年,十年还不行就十五年。总之要有长远规划,要持之以恒。直到汉族人口在当地占绝对优势,可以顺利设置行省为止。”
    “皇上雄韬伟略。微臣一定竭尽所能。”
    “注意去了之后军垦和边防要同时抓。另外,替朕带个人去,张掖知县庞清广,是个人才,对边民的生活习惯也有所了解。你把他带到身边好生培养。你的总督不设在西安,而是哈密。朕给你五十万银元,你自己去造,也可以请工部帮忙。”
    “庞清广,微臣一定好好栽培,不负圣望。只是这建造总督府,微臣怕惹非议。”
    “钱用在刀刃上,不要太铺张浪费就行,不够从税赋里减。结余的你留着做军饷。对洪承畴朕也是这么打算的。”
    “微臣领旨。”
    “还有件事情,东北你有比较合适的接替人选吗?”
    “这个。。。”
    “大胆的说,合不合适,朕自由决断。”
    “微臣以为山海关总阎应元是个将才。不过他的职位似乎有点低。”
    “只要是人才,就可以破格嘛。还记得当年的徐光启吗?他现在可是副相了。朕没用错他吧?”
    “吾皇圣明,单从军事能力和施政才华来看阎应元足以胜任辽河总督。”
    “嗯,朕让吏部翻翻他的资料,不出意外就他接任吧。朕先把他召回京来,你临走之前去和他商议下,将经验传授给他。”
    “微臣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还有一点朕希望你明白,朕看重你的稳重,所以派你镇守边疆。朕是信任你的从始至终,所以还希望你不要计较官阶。另外朝中漩涡也太深。朕也希望有年轻人冲击下,所以你要替朕牢牢镇守住大明的西大门。将来朕有机会远征东南亚、甚至印度,你们这些戌边重臣也是功不可没的。”
    “皇上乃千年难遇的圣君,臣以跟随皇上为荣。何来计较之说。”
    安排好北方的事宜,朱显波有召见了祖大寿,日本虽然局面已经稳定,但毕竟是殖民地,大和民族也不是吃素的,轻易换不得人,所以再三叮嘱祖大寿注意安全,密切关注各地动向。
    很快朱显波就做出了决断,东北、西北、正北都设总督,很快调令下达兵。
    晋李承宗为平章政事(从一品)兼哈密总督领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罕东左、沙州、赤斤蒙古、哈密等八卫总兵,设哈密辖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四镇等四镇军政事务。
    晋原陕甘总督洪承畴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领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军务,督府设巴彦淖尔。
    山海关总兵郎阎应元升任辽河总督。
    ——————————————————————————————
    你的收藏是对我对大的支持,你的红票是我爆发的动力!)
    扬帆大明txt
第162章 华人求救
    ( )稳固了边疆之后,朱显波有借机将各行省布政使和各军镇总兵轮换,或平调或升任中央官职。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杭州知府杨一鹏升任浙江布政使。在朱显波心里地方大员,尤其是军政一把手不能长期在一个地方呆着,不然很容易滋生**和结党营私。
    安排了国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