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73章

扬帆大明-第73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幸的是。。。”朱显波顿了顿,“朕尚年轻,诸位也十分勤劳。上天赐予了朕许多先进的知识,也赐予了朕你这么许多的贤臣。我们只要君臣同心,不断努力,永不放弃,我大明帝国就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大家以为如何?”
    “吾皇英明,臣等愿誓死追随皇上,同心同德,永不放弃。”
    “嗯,下面我就讲讲一些要点。”
第135章 五年规划(2)
“首先锦衣卫还要加强力度,现阶段除了渗透到吐蕃、瓦剌和亦力把里之外,日本、台湾和东南亚诸国的情报也要一并掌握。对于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以及亚欧 大陆,非洲大陆各国、各区域的情报也要开始了接起来了。西方的造船术和火炮技术也值得借鉴,这些情报能买就买,买不到也要想办法学到。尤其是和英格兰和荷 兰两国的情报,包括皇室成员的性格等,以及对外政策,船队实力等。同时要加强与礼部的合作,在外交使团中,或者各国驻地使节中药派遣一定力量的锦衣卫,对 于各国政府的政权组成和外交倾向等要详加分析。”
“微臣明白。”朱显波之所以把锦衣卫放在第一位讲,也是要朝廷这些大臣们明白情报工作得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最主要的要让锦衣卫进入各部、各国做事。
“而我大明内部的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应逐步由方便刑部接管,各地驻军可以逐步分离,边防和公共安全要分开运作。律法的修订、案件审理和审判执行等也要逐步独立出各自部门。防止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等泛滥。”
钱嘉征不懂什么叫三权分立,朱显波只能慢慢灌输了,当然碍事要主导军权神授。刑部要负责的只是部分司法权。必须公安和法院分立,不过一旦这样衙门机构将不可避免的臃肿庞大,开销也会随之俱增,朱显波也很纠结,还是盼望老百姓好好过日子少惹事吧。
“户 部对于收税的缴纳和分配也要出台相应办法,成立专门的应税收部门管理给地税赋和粮食能的催缴好分派工作。对于全年、半年的收入要做到心中有数,各项开支要 建立预决算制度。事前预算一定要严谨,大明帝国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时候决算要有刑部的参与,对于贪污行为绝对不能姑息。还有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成的问 题也要考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朕打算在全国大兴商贸,到时候税收也许能加不少,对于各行省的可能发生灾情要有充分的预算准备。总之想办法开源节 流。”
“微臣领旨。”张瑞图这个户部尚书,抠门倒是出了名的,但是开源功夫还有待加强。要想办法加强税收的执行度,不怕税赋低,就怕偷税漏税,导致社会更加不平等,矛盾激化。
“科 技部的任务十分艰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武器装备水平要同等重视,在火炮、造船等研究上要优先,不要舍不得花钱,也要多参考和学习西洋人的经验。总 之,朕不希望将来输在战舰上,不希望输早火炮上。徐大人,你要把工作重心放在管理上,多发掘、提携年轻人,要将在平时的研究开发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由专 人记录下来便于推广。这样我们的科研工作才能维继。当然科技文献工作得保密工作也要做好,严令将本部门、本矿所的技术外泄,科技不要加强预防,一旦出现泄 漏事件要像发生社会恶性时事件一样及时报告刑部。”
对于科技部,朱显波无话可说,或者说有千言万语说不尽,甚至恨不得自己分身参与到其中去,还好徐光启给力,不过众人拾柴,火焰才会高。我大明不缺人才,就缺伯乐,徐光启要做好伯乐才行。
“工 部要继续加大各织造局,贸易局,陶瓷局以及各矿场的生产规模,努力满足国内外贸易需求,今后除了海外贸易,对蒙古和新疆的内陆贸易也要强化,要让少数民族 离不开我大明。往西俄罗斯,东欧等国也可以开放贸易,重振丝绸之路也是有可能的。对于罗马以及更远的地方,有条件得就在新疆等地设立大型中转站等。确保我 大明的特产能输出去,赚回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河工、漕运已经两条矿道建设。另外还要配合科技部搞好各项试验工作,提供足够可靠的资源保障。”
朱显波的工部涵盖了建设部、水利部、铁道部、交通部、发改委等等部门,是大明朝看着不起眼其实最繁忙的衙门,部门长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有机会还是要拆分拆分,没过15个部呢,日本还有20来个呢,大明帝国设置十来个部门不过分,也是必须的。当然这些是后话。
“礼部,对于各国的外交和遣使工作要常态化,当然也要好锦衣卫紧密合作,在于友邦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也要找机会学习当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当然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向外国推销我华夏文明,比如汉字、戏曲等,要配合兵部的武力占领提前文化渗透或者战后重建工作。”
“微臣领旨。”王诚恩掌管礼部,朱显波也不好在朝堂上提很多要求,有些事情私下再沟通,尤其像文化输出,以及各友邦派遣使者的问题确实是个庞大的工程。
“吏 部相对其他各部看起工作要轻松点,其实不然,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不是战船也不是黄金,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往往直接决定着 我大明朝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如何将那些金子般的人才选出来再用在刀刃上,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希望吏部在完善科举的同时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各部门同 时也要配合好吏部工作,将自己部门未来几年需要的那些方面的专业人才提早报备吏部,吏部再进行量才施教,量才任用。”
怎么说吏部好呢,朱显波希望他是教育部更是组织部,黄埔军校也好、中央党校也好,只要吏部能担负的重任,今后还是要陆续交给衙门自己去办理,朱显波最多只提供些资料和先进理念。再没日没夜,手把手的教徐光启那样,不但人要累死,只怕也会荒废其他政务。
“兵 部要分几大块,一是各行省的驻防视刑部公共安全的部署力量而逐步调整,不要浪费人力物力在重复岗位上,对于北方和西北要加大垦荒力度和边镇建设。海洋方面 战船到位后要尽快组织训练水师,形成战斗力的舰队要规划在三到四个。要敢想敢打,做到保障有力,首战必胜,无论是蒙古或远方的俄罗斯也许是我们的假想敌, 荷兰、日本、英格兰说不定那天就开战了,趁着现在和平期间做好各种预案工作。”
朱显波没好意思当着满朝文武说自己要征服全球,估计这些人也一时半会接受不了,慢慢灌输吧,省得被批穷兵黩武。到时候再被悲情点讲讲敌人如何狡猾,如何的心怀鬼胎才好,还好荷兰人和日本人已经有先例了,只要充分利用舆论,朱显波有信心掌控朝局。
一 口气讲完各部门的大概纲要,朱显波意犹未尽,今后还是挨个找各部尚书、侍郎谈话吧,尽可能的周到想尽。朝堂之上各部官员对于皇上的缜密思维也大为钦佩,暗 自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要是在万历晚期,就算你有满腔抱负也不一定能施展啊,现在倒好,皇上拿着鞭子在后面赶大家了,看起来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情啊。
“各部门这段时间要集思广益,把规划尽量做到详尽完善。但又一个要求,量力而为,正在做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写进规划里去,做不到不能放空炮,将来可能能做到的就放在后面做一个远景畅想。有些把握不定的就找薛相,或者直接来找朕。”
“臣等明白。”
第一三六章 五年规划(3)
    ( )对于朝中这些大臣来说,编织未来五年的规划确实是个新鲜,以前都是混日子。。NIUBB.net 只有出来事情了大家才聚拢来灭火,至于今年走到哪一步,明年是不是能持续,好像不多,可能河工漕运还有个计划,或者兵部剿灭或者抵御外敌的时候想的长远些。
    朱显波也打算不为难他们,只要把自己所讲的一些事情有个罗列也算初稿,自己和两个贵妃审核审核再修改,说不定就还真能成为未来五年大明朝廷的行动纲领。朱显波最关心的还是税收,这些是他实现伟大梦想的根基,就目前户部掌握的情况来看很难支持四个舰队常年在外征战,必须大力发展对内对外贸易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中央各部的规划书陆续通过薛递到了朱显波手里,朱显波初略看了看,大部分都是按照自己在朝堂上布置的展开来。于是把周涛和朱丹找来,毕竟谈古论今,不是不相信古代人的智商,而是现代人占了知识的便宜,很多知识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实践、沉淀而来,而他们几位从小学大学读的每一本书有可能是古代一个知识分子一辈子都做不完的学问。既然是五年规划就必须慎重。
    “两位美女,说说你们的意见。”
    “我以为户部应该设立民政部门,专门负责救灾和各地孤寡老人、残疾孤儿等人生活照顾问题。”朱丹自从当了母亲以后特别有爱心。
    “说点宏观的,这是五年行动纲领。”朱显波在表示理解的同时还是要努力把会议内容设定在可控的范围内。“先说内政,除了,疏浚河道,修筑宽敞的管道到湖广之外。还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吗?”
    “户部的开源节流除了有基本赋税和贸易税收外,应该还要想办法加大蒙古地区的纳贡力度。国防有大明替他们保障,养马就可以大量进贡给大明朝廷。将来如果能占领安南和日本,应该也要加大赋税,至少比大明内地高一些。”周涛娓娓道来。朱显波没想到这个女人很快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自己建立舰队对外都是宣传海防,但周涛要打日本了。
    “那不是成殖民地了吗?”朱丹不确定的问道。
    “对,增加殖民地的数量也许是解决收入问题最好最直接的办法,也能间接减轻我大明子民的负担。”三人小组会议,朱显波不想隐瞒自己的雄心。
    “这工部这么多事情要做,能完成吗?有这么多钱支撑这么多项目吗?'
    “这礼部向各友邦派齐大使居然要五年,也太慢了。”
    。。。。。。
    朱显波等三个人的头脑风暴进行了几天,总算把各部递交上来的规划研究了个透彻,朱显波在规划上上想尽表明需要修改和增加的部分,发回各部继续修改充实。同时一方面找各部尚书、侍郎谈话。
    朱显波让薛贞将各部的预算简单加了下,好家伙,如果按照各部门的规划去执行的话,户部至少缺三千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恢复生息的政权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张瑞图听到这个数字也十分为难,没有钱将来各部执行不到位,皇上和各部还得怪自己。朱显波又不能打击各部的积极性,看起来大家的规划书里事情都要做的,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预算难免有点松。自己只能再紧紧,但是缺口还有两千多万。
    没办法又找来各部商量是不是有更多的开源办法,商量的结果并不令朱显波满意。目前这种状况下如果再增加赋税,只怕老百姓难以承担,而朱显波是想建立一个帝国,国内子民的支持是基础。万一逼反几个省,那再派兵镇压的话损失更大。只能先按照规划去做,剩下的户部想办法补齐,离皇上登基之初向各地商人借贷还贷完毕已经过去四年了,也许能凑上一些,另外的只能靠贸易来解决了。
    在朱显波的首肯之下,很快大明朝廷各部的五年规划陆续敲定,朱显波安排下去,将各部规划抄出四份,自己留一份,另外三分分发费薛贞和周涛、朱丹,让大家一起来监督实施并不断完善这个规划。
    其余各部,凡属涉及到各行省和边镇的一律发文落实,说实话,朱显波也担心实现不了,摊子铺开了等努力去执行才是最关键。其他的还可以缓缓,户部和科技部、兵部的几项事情,自己要盯紧才行。尤其是兵部,确实是个花钱大户,水师更是重灾区,将来应该利用舰队打击东亚各地海盗,顺便赚点银两抵消开支才行。
    朱显波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登基当皇帝后第七个年头开始实施,他带着自己的团队正逐步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为了顺利完成这个梦想,朱显波又开始重用第三次科考的进士们。
    由于工部的工作实在太多,一个增加相应职能部门的年头不断涌现在朱显波脑海当中,于是朱显波让薛贞着手去办理这个大事。提出主要针将造船、铸造所和各个为贸易提供商品的各局拆分,或单独成立部门,或划归其他部门。工部将重点工作放在基础建设上来。
    当然朱显波另外一个牵肠挂肚的事情就是那两千多万的窟窿,要是能开修改器就好了。这两千多万的缺口还可能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增加,历史经验就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