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250章

扬帆大明-第250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六支庞大的海外舰队的供给和忠诚度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如何能够确保尤其是常年驻外舰队指挥官的忠臣度和清廉呢?”
    “清廉方面只是相对而言,对于那些在本土布政司或者京城做官的管理们来说,清廉比恩嫔和忠诚更重要,对于那些长期在海外漂泊的将士来说,他们能够换来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在保障大明商贸畅通的同时,攻伐他国港口、城镇所得,应该适当的给予奖励。
    只有有利可图,才能保障国内民众对于参加海军的热情。也只有让舰队指挥官有一定的回旋空间,才能让整个舰队依靠在大明这棵大树发挥主观能动性。”
    “儿臣似乎明白了。”
    “朕这次回京,打算大幅度提高朝廷文武百官,包括各地方那些衙门衙役、办事、录事人员的俸禄,这些人是我大明治国之本,不指望高薪养廉,最起码让他们能略微高于国内百姓的生活水平的增长。你这段时间和户部、吏部沟通下,拟定个加薪方案出来,要形成制度。”
    接下的几日,朱显波经常和儿子同塌而眠,朱朝阳对于每次父皇的见面和讨论都很期待,因为朱显波给他的感觉总是有新奇的东西,那种尊敬也是法子内心的。
    朱显波也觉得自己这些年来对于儿女们有所亏欠,甚至抽空又和朱朝阳练气了易筋经。慢慢的,朱显波发现,这个长子其实也不完全是一介武夫,只是年少时好武而已。这倒是给了他一副好身板,只有这样的储君才能真正为君分忧啊。
    朱显波开始有点庆幸自己的选择了,如果将来哪天自己撒手西去,或者退位让贤,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机器,落在一个文质彬彬的人手里,只怕是没有经历对付。更不用谈替自己继续称霸五湖四海了。
    而就在这段深入简出的日子里,朱显波还是了解到了一些不愿意看到的消息。那就是吴宝定和孙晓跟在这半年里失踪了,据家中仆人说是得了急病而亡,但官府前往吊唁时却又没有发现尸首。
    按照这两人的性格,和现在朝廷对他们的重用程度,没有道理叛国,而且京城的改扩建两人是十分尽心尽力。包括长安水路改造和加尔各答的规划,每一件事情都是只得表彰的,按理这次朱显波回京就是两人得到大力提拔的最佳时机。
    不想两人却在这大明朝失踪了。
    这样的失踪,对于文武百官来说也算平常,毕竟两人官阶有限,而且结交不深,但是对于宫中三位娘娘和新近有孕在身的柳春燕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朱显波远在波斯,没有嫌疑,但这两人的失踪确实太蹊跷了。朱显波的理解是他们回到和谐后世去了。当然还有一个人活得更加心惊肉跳。
    这个人就是邢强,本来朱朝阳主政,他邢强就是小心翼翼。只是没想到孙晓跟和吴宝定居然会力气失踪,下一个是不是轮到自己,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朱显波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一来邢强再出意外,四女那里无法交代,二来朱朝阳将来是要继承大位的,如果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谈何威仪天下。
    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给邢强升官,并且远放。
    当朱显波的甚至抵达邢强府中时,邢强还是不敢相信,直接升为从三品,冠名为马六甲总督贸易参赞。专门负责东南亚的贸易往来和税赋征收事宜。
    这样,邢强就暂时的离开了京城,离开百官的视线,就算真的是宿命,要回到和谐后失去,也不至于让朱朝阳蒙受什么损失。
    安排好邢强,朱显波又挨个向宫中四女解释,朱显波觉得这样的解释可有可无,完全凭朱丹等人的心里状态。毕竟朱朝阳已经贵为储君,不管朱显波如何做,朱丹是会支持他的。周涛的冷静也让她明白,朱显波不是小人,现在也不是处理三人的时候。
    至少目前局面没有失控,孙晓跟和吴宝定也没有表露出**和野心。
    张蕾倒是一如既往的急躁,虽然她也不相信是朱显波所谓,但朱显波给她一分析,说是可能两人回到和谐后世去了,她还真的询问朱显波是否知道回去的办法。
    朱显波哭笑不得,不是自己贪恋权力,如今这种局面回去和谐后世?
    当然对于张蕾而言,对于大明的热情,在从海盗归来之后,基本就已经耗尽。相夫教子的生活过于平淡。宫中美女如云,自己的儿子又太小,无论大的小的,她都没有什么机会。能有机会回去,估计她还是第一个跳出来的。朱显波别无他法,只得允许张蕾前往庐山探访。
    柳春燕又是另外一种矛盾的心态,毕竟自己很快就要生产,朱显波适时的回来让她很是兴奋。没有什么比一个即将做目前更令女人幸福了。
    朱显波煞有其事的吩咐宫人为柳春燕母子进行表演,美其名曰为胎教,其实也就是为了分散柳春燕的注意力。一个孕妇整天想着回去和谐后世的事情总不是那么回事。
    当然朱显波这些动作在宫人太监们看来实属平常。皇出宫半年,回来后频繁出现在几位正宫府邸太正常了。
    其实夜深人静的,朱显波也在思考,孙晓跟和吴宝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除了私底下安排锦衣卫调查之外,朱显波也别无他法。
    唯一不能放松的就是对朝政的处理和对朱朝阳的培养。照着孙晓跟和吴宝定这种去法,说不定哪一天就轮到自己,一袭白光,就穿越回去了。
    越是这样,朱显波越发感到时光的紧迫。
    改革势在必行,黄种人要超越白人、黑人和其他人种,就在未来几十年和百年内。
    不求给后人留下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给后人留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超越白人的实力。
    在朱显波回京后一个月,新的俸禄表总算出炉,从无品、九品到朝中一品大员,俸禄度有所增加,其中七品到四品官员之间的俸禄增加幅度最高。平均每个官员的俸禄一次性增加百分之十五,并规定今后五年内,如果各项政绩达标,每年还能获得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俸禄增加。
    朱显波知道改革需要人来做,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无疑是最最重要的,只要国库还有盈余,给这些公务员们家电薪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老百姓的生活这几年提高得也很快。
    不是所有的基层官员、办事员都靠贿赂,这样的涨薪幅度应该大大缓解一些基层公务员的生活窘态,也能提高他们对朝廷的认可度。
    当然下一步,朱显波要做的事情,或许会让文武百官们想不到,但是有一条是千古不变的,利益面前,能驱动一切力量。
    可能有些官员还趋于保守,但这么多次,这么多年一来,朱显波对于他们的待遇只在提高,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将来就算有反对意见,也不至于十分激烈。这一招,虽然很粗暴,但是很实用啊,很快也得到了证明。只要国库有银元,考百姓才不来操心官员是不是加薪了,是不是多了很多收入,他们更关心朝廷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
    涨薪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讨论新年的预算,和对于修建链接各行省的大道和海军开支的问题。
第413章 平稳过渡
    第七部 称霸五洲'第413章 平稳过渡
    ………………………………
    对于皇上每次回京之后都会有新动作,朝中文武百官也早已习惯。加上回京以后,朱朝阳就从朱显bō那里领到了任务,各部尚书也大致了解到皇上记下来要干什么。
    对于继续修建链接各行省之间的大道,在京的官员们基本上和地方官员达成了以一致,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官道对于沿途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当然也有人看到了修建大道对于朝廷掌控地方的微妙作用。
    而对于海军预算,大部分人只是提倡例行节约,毕竟目前国库收入有一般分就是靠海外贸易所的,没有海军的强大,这些收入在以前是不能的。
    但是在bō斯和澳洲的援助问题上,朝中官员还是暴lù;了他们的局限xì;ng。
    毕竟bō斯是异族,澳洲就更加无利可图。
    “朕亲自去过这两个地方,bō斯地处亚欧大陆之间,如果大明能和bō斯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今后bō斯就会成为大明与欧洲人争斗的最前线。而且印度大陆还有莫卧儿在,奥朗则布也不是善类。因此扶持bō斯十分必要。可能我们会损失一些银两,但可能得到的是当地民众和官员的拥护。
    将来发生战事,说不定大明还能实现就地征兵,补给。这样的买卖一定不会亏。而且我们投资的大部分区域只是停留在沿海贸易港口附近,发展了当地经济,对我们的饿贸易量也会增加。
    澳洲则是一块待开发的地区,这块大陆的跨度很大,和大明能够形成互补,将来我们甚至可以在那里设置行省,遇到灾害年份,对于那些流离失所的民众,一个建设好的澳洲无疑是最好的去处。当然还有一个值得大明投资的问题就是,澳洲的锑矿资源可能比大明大明本土还要丰富。
    在这些利益面前,朕相信诸位一定会有思考。总之大力发展海军是既定目标,但对于本土以外的援助肯定还是要有选择xì;ng的,目前看来bō斯和澳洲是值得的,不过朕今天不想就定下啦援助额度。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朕希望礼部、户部和兵部都派员参加两地的考察,回国后拟定一个长期的援助方案出来。”
    对于这样的决定,文武百官也不好反对,皇上说他自己去过,觉得很有必要,还要继续派人去考察,必要不必要还是等回来的人再说。
    “另外,鉴于目前大明控制的海域不断增加,朕决定成立专mé;n的海外通商贸易部,独立于先前各部委。→郑泰担任尚书一职,下设三个贸易队,分别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代表朝廷从事贸易活动。
    贸易队的规模每支贸易队不得低于一万料的排水量,贸易船只可以先行使用以前的贸易队船只,新型的贸易商船安排在广州生产,每船配备一mé;n武装大炮和十杆步枪。每个舰队配锦衣卫五名、监察御史台御史三名。
    今后贸易队的数量和编制由海贸部拟定。务必发挥资金和船只优势,增加朝廷收入。真正的靠海养海的目的能不能实现,贸易队的成绩只得期待。”
    对于成立专mé;n的贸易部mé;n,其实朱显bō早就跟这些警官们打过招呼,成立东印度公司当初的想法就是利用公司模式大力发展该区域的贸易,如今南亚海域基本平定,组建三支差不多分量的贸易队,相当于国家投资三个公司运作。
    当然组建一个新的部mé;n和选出三个贸易队的指挥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一次,朱显bō让大家感到了意外,因为每一个舰队的总指挥都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久经海là;ng的海军将才,而是朱朝阳推荐的三名大太监。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朱显bō意识到,虽然历朝历代有无数阉党luà;n政,但是总体上,其实阉党对于皇室的忠诚度最高。因为他们没有家族背景的支持,要依附皇权之上,因此阉党可能会luà;n政,但是绝对不会反政,这也许就是先祖们信任郑和的原因所在吧。
    对于这样一个安排,郑泰心中其实也深感安慰,等于郑氏对明廷的效忠得到了认可。自己贵为一部长官,自然要更加努力替君分忧。
    当然朱显bō也不担心这些太监的控制能力,在后宫这个大染缸出来的人才,对付几个渔民和海军将士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有郑泰能够摆平他那些部下,三支、五支贸易队都会陆续建立起来。
    当然朱显bō最主要的不是担心这些贸易队赚不到钱,而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清一sè;的外行领导内行,刚开始是会有问题,但是随着队伍的磨合,这样的队伍内部集体腐化的可能xì;ng也许是最低的。
    尤其是三个指挥官,他们需要的财富远没有普通的家族人家出身的官员需要的多。喂饱一头羊比一头象,剩下的东西肯定有区别。
    当然朱显bō还有另外一个意图,就是希望文武百官们知道政局的平衡xì;ng。不管你什么流派,也不管改革进行到哪一步,皇室维持权力的均衡贯穿始终。
    而朱朝阳在文武百官中的地位又得到了巩固,当然今后宫中的宫nv和太监们看他的颜sè;可能都会两样了。
    安排好外贸部的事情,朱显bō又将工商司从户部独立,成立专mé;n类似于工商税务一体化的专业部mé;n,专mé;n负责管辖本土各类工矿企业和贸易船队的登记、管理和缴税事宜。
    总之一切都以发展经济和完善制度为基础。
    一个月后工商部也正式成立,肩负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和赋税的征收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