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152章

扬帆大明-第152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民间官员和百姓的住所又不一样,大志分为府、邸、宅。府:旧指大官、贵族的住宅,和谐年间指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贾府,后者如:总统府。邸:高级官员的住所,如:官邸;宅:就是普通老百姓住居住的地方了。
    而一般的府邸。宅院又有不少不同功能的结构,比如厢:正房两侧房屋,如:西厢房。宇:屋檐,后泛指房屋。《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句:各安其宇。
    其余还有牌坊、阙、塔、刹、寺、庙、祠、观、庵、陵、堡、亭、坛、、榭、阁、廊、轩等。
    朱显波看完奏章把它交给了工部官员,毫无疑问,吴保定的功底是扎实的,只要有明代老工匠加以辅佐,一定能担当改造京城的重任。
    于是吴保定再次有幸见到皇上,朱显波也没多说,只是照例叮嘱。
    “吴保定,朕命你主持改扩建京师,重点还是改与扩。京师现有的一些塔寺、牌等能不破坏原貌就不要去动,主要改造内城、外城的排水、供水系统。扩建主要是在城南修建商贸街和各工矿企业驻京办事处。你看有甚难度?”
    “微臣担心京师土地不够用,尤其是城南,多以民房散居为主,要修建成片的商贸区,必须拆除原址上的建筑。”
    “除了天坛与先农坛不能动,东西便门往南的大片区域,你都可以纳入规划。朕欲以工商兴国,京师的商贸区自然得讲究一番。原则上集中在南、北城与中城相包的区域内。”
    “微臣去现场看过,城南四个大致区域内北城有琉璃厂,占据着较大土地,东西城往外似乎又太偏,最合适的就是南城,前、后营往东,一直到中营参将处,北起崇文门,南至天坛。如果可以,甚至可以沿崇文门一直向东。只是。。。”
    “只是什么?”朱显波听得正当兴,吴保定却停了下来。
    “这一处原本就是京城繁华之地,改造费用可能会很高。而且如果一旦有住户和商户不肯搬迁,就很难形成统一规划。”
    朱显波本来还想说你仿效和谐年间进行回迁性拆迁啥的,又怕露陷,只得装深沉。
    “朕的本意是发展工商,惠及百姓,如果扩建工程扰民,那岂不是事与愿违?这样,你下去再做些详细的摸底,看看能不能先将沿街的商户、住户统计好,然后在修建阁式商铺,下层做商铺,上层住人;商铺往里的民房仍保持不动,翻修期间请这些人暂时到它处借宿,待商贸区完全修好,原有的商户还可以回迁。
    住户则可以选择继续回南城居住,只不过是朝廷统一配置的新房;或者朝廷将其原有住房买进,再由朝廷补助部分银元,去他处购置新房。”
    “皇上英明!”这不就是和谐年间的拆迁吗?吴保定当然知道,但是大明的皇帝能这么快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实属不易。
    “只是这样一来,朝廷可能会需要支付许多银两。”
    “这个就要你与工部共同想办法了,一来,新修建的商贸区,商铺必须原有的多,除了那些老商户回迁后,剩下的商铺以朝廷的名义或租或卖,商铺后修建的民房也是如此。说不定还能有盈余呢。”
    朱显波当然知道这拆迁的利润,尤其是京城重点打造的商贸区,估计将来连周围的商铺、房价都能翻数倍。和谐年间拆迁从来就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不知道这吴保定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为了不诱导人犯罪,还是先点破的好。
    “皇上真知灼见,微臣有点跟不上了。”吴保定本来想把困难说得大一些,这样工部的预算也许就会多一些,就算将来自己贪不了银子,起码能为朝廷省不少银子,也是大功一件,不了皇上居然也想拆迁赚钱。
    “好了,银子的事情不是重点,庞大人会派专门的官员会同工部一起核算工程费用。爱卿要做的就是如何体现我大明的威严而又不失繁华。另外除了这正阳门内的各部办公衙门,和各亲王府、各营、各寺庙等不得拆除之外,其他百姓住处也可以考虑为你的整体规划让步。
    朕还想在东城、西城两侧修建一些集中性住房。将来用来配给进京做官的外省人和各地方官员卸任后进京颐养天年用。总的一个原则:惠及百姓,包括排水、给水、车马出行等。所以你的前期工作还有很多,如果人手不够可以让工部加派人手。”
    “是!”
    “整个改建工程预计要多长完工。”
    “如果全部按皇上要求做,至少得两年。”
    “排水工程可以借鉴长安经验,时间上面要考虑密集施工期避开雨季。”
    “微臣明白。”
    吴保定继续下去做他的规划,关于给公务员配房的事情,朱显波还想提前跟徐光启和庞清广等人商量一下。在后世和谐年间生活过的朱显波当然知道一个厚重的公务员阶层对于自己的皇室统治的稳定有多么重要。一个对朝廷忠心的官员就可以带动一个家族甚至影响周围一大批人。
    在这个信息基本靠口口相传的年代,朝廷官员对百姓所施加的影响甚至比和谐年间的影响力要强大得多,朱显波想称霸全球,难免在国内政策上有过于强硬或者出格的地方,那么解释工作就要这批人去做了。
    “皇上,微臣听闻吴保定的京城改造规划将耗资上千万银元。我大明北疆新定,尚需大量钱财来确保按计划移民。如此一来国库将捉襟见肘。新商贸区的改建与朝廷官员的住房问题能否延后进行?”庞清逛担心国库也是有道理的。
    “朝廷既然决定要改造京城,自然要让京城符合我大明的实力与地位,如今我大明疆域前所未有之大。臣民安居乐业,朝廷欲发展工商业,京城的商贸区就是各行省、各州县的典范。自然马虎不得。
    朕自登基以来,朝中百官跟随朕东征西讨,抢险救灾,处处身先士卒。如今百姓稍微安定些了,朕怎么能忘了这些有功之臣?倘若如此,今后再有战事,或朕欲进行新的政令改革,还有谁来积极响应与推广呢?”
    朱显波只能跟他们讲台面上的道理,至于维稳方面,那是无形中的,也尽在无言中。
    ——————————————————
    兄弟姐妹们,朋友们给力支持下!收藏、红票!什么都行!
    你们的鼓励就是我码字的最大动力!
    魔力在这里拜谢了
第274章 远景规划
    ( )庞清广无奈的看着徐光启,想寻求帮助。这管账确实不好做,尤其是当皇帝的家,而朱显波偏偏还是个闲不住的主。前些年御驾亲征,满朝文武跟着转,好不容易出了几个能征善战的将军,陆地上不跑了,就喜欢出海。等待总算安生点了就要改制政体,改造京城。
    总之,一刻也闲不住,皇上有雄心壮志,对臣子和百姓也许是好事,但对于管家来说,却夜夜睡不好,整日为银子发愁。
    “皇上,庞大人所虑不无道理。这些年我大明虽然风调雨顺,但天灾不由人,朝廷总得预备点银两。”首相徐光启对于国库的事情也十分关心。朱显波也理解,俗话说的好,不能了好了伤疤忘了痛,在这个劳动生产率还是比较低的年代,真正就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两位爱卿啊,朕也不是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如今北方安定,俄罗斯公主不日将来京,朕决意与沙皇联盟。今后朝廷缺钱,我们就要从水师想办法,朝廷花费这么多银两打造的强队水师是时候收获了。还可以大力发展工矿长,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关于灾害预防,爱卿说得没错。
    朕也不希望看到当年朕登基之初饿殍遍野的场景。不过两位请放心,你们还记得意大利来的那位古步逸。今年他带人在辽东试种土豆,大获成功。朕已命人前往取种豆,分发到蒙古、河南、山西、陕西各省,明年开始就在一些不利于小麦、水稻生长的山地、坡地大量种植土豆。
    按照古步逸的说法,这土豆产量每亩能达千斤以上。只要明年各地方官员严格落实土豆的种植,就算南方天涝与北方天旱一起来,也绝对不会想当年一样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土豆这种东西,还耐储藏,如果遇到丰年,朕会让朝廷收购部分做余粮用。”
    “皇上,那古歩逸可靠吗?”庞清广听说过这事,没想到皇上如此重视。
    “他一个搞农业的科学家,难道不比京城那形形色色的传教士可靠?你看那约翰主教不是也跟朕带来了不少真材实料的科学家吗?他们追求的是个人理想的实现,在欧洲人才太多,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朕和大明给了他们平台。朕相信他们会全心全意的为朝廷服务。”
    “如此甚好,只是水师现在的海外贸易和各国政府的纳贡是定期定量的,而另一方面这些年百姓的生活日渐宽裕后,工矿场面临严重的用工短缺,如何增加收入还是个难题。”
    庞清广说的这些困难,朱显波听说过,在他曾经生活的和谐年间,那些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中等收入陷阱。建贞皇上自登基以来,剿灭高迎祥等农民起义军后,中原地区渐渐远离战乱。随着大明军队收台湾,攻陷日本和马尼拉,朝廷的赋税逐年降低。
    老百姓过上了日渐富裕的日子,想要增加朝廷收入,赋税方面作为不大。而工商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朱显波所依赖的工矿场,一方面面是日渐富裕的老百姓,另一方面却是劳动强度大,危险性较高,因此劳工短缺也是必然的过程。
    为此,朱显波想到了同样人口稠密的印度和广袤的非洲。
    “要解决这些难题还得靠水师!”
    “靠水师?”徐光启和庞清广一时不明白皇上想说什么。
    “对,靠水师。大明现在的海外贸易还局限在东亚,南亚、非洲甚至欧洲基本没有涉及。如果大明的水师能顺利控制印度洋和非洲沿岸,我大明不愁没生意做。你们知道吗?锦衣卫在情报中告诉朕:在印度有大量的贫民正在为吃穿发愁,而荷兰、英国等正在非洲大量贩卖奴隶为当地的农场主和工矿场劳动。
    试想下,如果大明能从非洲抢回所需要的奴隶,从印度招募大量的民夫回来,那现有的工矿场还愁没人干活吗?可以预想甚至连广袤的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甚至雅克茨克以东的无人区都不愁没人开垦。”
    “这。。。”两位大明政务院的重臣显然没有朱显波这种眼界,再说他们能想到从广州到雅克萨就不错了,至于外国,大部分是根据情报设置皇上的口传才有所了解。
    如果真如皇上所说的那样,发展水师确实有必要,甚至迫在眉切。
    “所以朕想在未来的五年内除了与西北方向的俄罗斯加强合作关系外,国内就是大力发展工商业,而与之相关联的就是大力发展水师,保障我大明的商贸区域和劳力供应。一切与这个方针相悖的事情都要让道与这个大政方针。
    所以接下来的几件重要事情还要请两位爱卿着手去安排,第一就是迎接俄罗斯公主伊琳娜,虽说公主有我大明军队一律相随,但为了体现大明合作诚意,朕决定派王承恩携礼部官员前往长安迎接。公主入京后,以他国元首礼遇。可能的话,年内要派出使节回访俄罗斯,答谢沙皇,并落实两国友好相处的各项事宜。
    第二就是必须尽快加大造船厂和各铸造所、造纸厂的投入,朕想在明年开春之后再组建一支舰队替换现有的远洋舰队驻守马六甲,远洋舰队将被派往印度洋与非洲沿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舰队。利益攸关,与欧洲列强难免一战。就算没有大规模的战斗,想要从欧洲列强中分得利益,必须展现我大明的力量才行。
    为了掩盖我大明朝廷的真实目的,京城的改造计划也必须尽快进行。规划预算方面可以做大一些,把新增的造船计划做进出,这是给百姓看,也是给外国细作看。另外锦衣卫与礼部的费用最近也可能有所增加,总之开销大也是为了收入更大。”
    “皇上今日所说之事确实非臣等预料之中,是不是请王相、李大人等商议下?”徐光启虽然是首相,但皇上谈起了朝廷未来五年的规划,确实很出乎他的意料。
    “具体事情少不了朝会讨论,朕今天跟两位爱卿说这些只是让两位在日常事务处理时分清轻重先后。当然在与西方列强发生摩擦之前,民生还是首位的,朕改造京城,修建新的商贸区和计划给外地进京朝廷官员与长期戌边的官员准备住房也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
    朕并非穷兵黩武,但是我等必须居安思危,前些年荷兰人之所以能占据台湾,葡萄牙人能攻陷马六甲和我们的疏忽是分不开的。现在我大明有实力了,就应该让战场远离国境,越远越好。为了大明的百姓不再受战火之苦,我们就必须时刻保持技术领先,大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