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志乱 >

第142章

三国志乱-第142章

小说: 三国志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⒘偎匕牍⒊荚菩鹿⑷缋幢袄牍⒊酵勘袄牍⒁荒压⒐忿晒⒉辉乒⒉凰節逍肮㈦汲毓⑶砉⒊牍参迨殴4蠊蜮偶遥」Ъ遥苁磐蚧А3酵踔卧轮Ч3贾腔蚣佑藕舫荚魄仓Пò残佰q支濆臣离兒不例拘邪秦支廉之号。”
    ps:详见《三国志第30文魏书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
    一种谋臣武将听得目瞪口呆,这么多国家才十余万户,这也太惨点儿了吧。我们发这么多兵过来是不是有点儿大材小用了。
    于禁看看我,接着说:“这些马韩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心眼不是很好,喜欢掠夺奴隶买卖。其中有一百济国为甚,也就是您说的南夫余。南夫余有六城其地界东极新罗,北接高句丽,西南俱限大海。东西四百五十里,南北九百余里。治固麻城。其外更有五方中方:曰古沙城,东方曰得安城,南方曰久知下城,西方曰刀先城,北方曰熊津城。其民刁蛮,喜征杀,与高句丽与辰汉都有交战。”
    “而且我还知道一个您可能没想到果的情况。”于禁颇为神秘的说。
    我们一听这话都来了兴趣,郭嘉小孩子心性,催着于禁说:“文则兄,别掉我们的胃口,赶紧说。”
    于禁笑眯眯的说:“这里有倭人。”
    “而且就在辰韩国,是由辰韩六个部落推举的国王(当时叫居西干),称国号为徐那伐。最初是由朴氏为王族,最近几年刚刚更换了国王,这个国王据说就是从倭国过来的,是第四代国君,名字好像叫昔脱解,来自于倭国东北的多婆那国。”
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一场
    我知道于禁说的那个国家就是新罗,也知道他们有过昔氏王朝时代,但是没想到这个昔氏居然是日本人。
    吕布听说有倭人存在哈哈大笑:“那这个国王应该很矮吧,这次咱们就在三韩先弄几个较小的倭国美女得了。”
    关羽和许褚自然是食髓知味,跟着一起淫笑。
    张飞故作高雅的样子,叹息了一声:“唉,我身边怎么会有这么一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啊!”
    吕布照着张飞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这几天没收拾你,敢上房揭瓦了是不是。”说着冲关羽几个人一努嘴:“来个几个灌死他,看他还嚣张。”
    张飞打了个冷战,可是还没等他缓过神来,许褚已经把酒杯端起来了:“咱们兄弟也是好久没喝了,我知道你女人少,看着我们哥几个眼热。来,干了这杯,别说兄弟们不给你机会,只要你能比我们三个喝得多,我们拿军功给你换,你看上哪个,我们给你换哪个。”
    张飞知道躲不过去,也就积极应战。别说成绩还不错,在我们把张飞抬走的时候,许褚也倒下了,不过关羽和吕布好像除了舌头大点儿,还没有太大的问题。
    从于禁得到的情报分析,这场战争我们绝对是属于欺负人了。将近十万大军欺负一个人口不到六十万的三韩,确实是有点儿大材小用。于是我们不得不继续分兵,以期达到快速解决战斗,尽量减少物资消耗,来降低成本。
    孝灵皇帝下初平元年二月,我们再次分兵,吕布和张辽贾诩率领三万骑兵突入濊貊,寻求战机,希望将濊貊人一举击垮。夺取整个濊貊的实际控制权,把不耐城再次控制在大汉的手上。
    而剩下的部队分兵两路,由关羽,张飞和郭嘉率领三万人马进攻辰韩,而我和许褚,太史慈加上原来留守在乐浪的鲁肃,则带领三万五千人进攻马韩。
    我们的几万大军是最后出动的,一万骑兵由我亲自率领,许褚的一万枪戟兵是攻城的主要力量,太史慈的弓弩兵一万五千人,则是最大的辅助力量,专门对付敌人的弓箭。
    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百济,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做破城,建得没多高不说,连起码的粘合都做得不是很好,基本上就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但是就这样的石头圈子,在三韩已经能被称为城了。
    里面的百济人好像根本没见过这么多的人马,居然有不少人跑到城头来参观,那感觉就像农村人爬到高处,来看城里人过来表演一样。不过当我们用高句丽语要求他们投降的时候,他们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那么多人一下子就消失在了石头城上。
    这种战争按照许褚的话来讲就是屠杀,弓弩兵的强力压制让百济人根本不敢露头,破烂的木头城门也根本抵挡不住冲车的肆虐,只撞了两下就魂飞魄散了。
    青州的战士们呼叫着冲了进去,骑兵的劈砍,和枪戟兵的冲杀让这些武器落后的百济人吃足了苦头,断臂,残肢扑撒了一地,到处都是鲜血。
    百济人也有骑兵,但是马匹很小,有的甚至是果下马(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故谓之果下。见博物志、魏都赋。)。这么瘦小的马拿来玩耍是不错,可是用于战争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跟我们的战马差了好几个档次。其结果就是,让我们的骑兵一个冲锋就把这只百济骑兵彻底的销毁了。
    步兵作战一样惨烈,高句丽人几乎伤不了我们那些穿着钢甲的士卒,但是我们的枪戟确是一下一个,决不留情。巨大的反差和人数上的劣势,在几分钟之内就摧毁了百济人的斗志。
    于是我们仅用了伤四十的微小代价,就取得了进攻三韩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第三百六十五章 挹娄
    第一场仗打得如此顺利,让我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但事实是摆在你面前,不容你有任何的质疑。三韩确实很弱,弱到了我想象不到的地步,就连拿下百济人的都城尉礼城都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那个在战前被我一通渲染,称之为野心勃勃的肖古王,也一样没有多少的抵抗能力。百济国的陷落仅仅让我们付出了几十条人命的代价,而肖古王现在就跪在我的面前等候我的处置。
    不可思议,对我来讲,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没有使用任何计策,完全是军队之间实力的比拼,竟然差这么多。差距大的我都提不起打仗的兴趣,而敌人也一样提不起抵抗的兴致。
    所以当我们轻松消灭百济以后,我的军队完全处在摆设状态,邻近的那些氏族小国开始投降,而且是彻彻底底的投降,根本就不抵抗我们,如果我想杀他们的国王,他们的国王都会自己脖子伸出来的。
    不过随着这些小国的投降,我也算搞明白了一件事,这些国家很多还处于未开化阶段,说白了就是原始社会。里面发达程度最高的,也就是百济,也不过是奴隶社会初期,同样进入奴隶社会的还有月氏国等一些小国,但是实力实在是太差。而且它们现在是部落联盟,这种联盟的形式又极其松散,彼此间很少协同作战,所以根本就没法抵抗我们的进攻。
    就算他们真的是统一的群体也无法抵抗,何况现在这种形式呢。我现在终于有点儿明白为什么希腊人抵御不了罗马人的进攻了,他们的城邦制虽然在一开始确定了很大的优势,但是那只是攻击性强,防守的时候就容易漏洞百出,因为彼此不相统属,造成的防御缺口太大。
    不到一个月,我们就完全占领了马韩及其周边的弁韩,辰韩的一些小国,而关羽,张飞他们也占领了辰韩。不过他们好像赢得更轻松,昔解脱居然派出全国兵马和关羽会战,想要一举打败侵略者,但是遭到了关羽和张飞的迎头痛击。
    昔解脱的部队要比肖古王的部队多不少,据说达到了上万人,而且悍不畏死。但是,光有精神是没有用的,面对军事实力明显高于他们几个档次的队伍,他们连还手的力量都没有。正面抵挡骑兵的冲锋,步兵的抵抗是无力的,尤其是这些刚刚还在地里抡锄头的农民军,他们的抵抗并不比黄巾军的乌合之众强。
    所以当张飞的队伍冲到这些所谓的三韩强力部队面前时,昔解脱的新罗军已经剩下不足三分之一了,面对强横的冲击力和钢质战刀的劈砍,这只小小的抵抗势力迅速被瓦解了,昔解脱也毫无悬念的被俘虏了。
    三韩的战斗解决得如此容易,使我们节约出了大量的时间,得以面对其他的北方民族。本来我们还想着帮吕布,张辽一把,但是从吕布那里传过来的消息却让我们大失所望。不耐城主,也就是那个濊貊王,在吕布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居然根本就没有打算反抗,而是直接率领王公大臣出门献城投降。
    他的这种举动让吕布郁闷得要死,所以吕布和张辽,贾诩就打算密谋屠杀沃沮,来过过瘾。
    但是令吕布和贾诩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打过去,沃沮人就送上门来了。但是他们并不是来打仗,而是来请降的。他们不仅非常驯服,还主动邀请吕布他们去沃沮城。到了沃沮城吕布他们才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些沃沮人也是有求于他们,他们希望吕布保护他们的部族不受挹娄人的侵害。
    而其中受挹娄伤害最深的是北沃沮,又称之为沟娄。因为挹娄的侵扰,他们一到了夏天,就只能放弃原来的居所,躲进山洞里避难。因此迫切需要大汉对他们的保护。
    ps:又有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皆与南同。界南接挹娄。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辄臧于岩,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后汉书第85文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第三百六十六章 增加
    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前后约有六百余年(汉至晋)。公元五世纪后,改号勿吉。
    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一到二世纪时(西汉),挹娄一词,含义有两说:一,音近通古斯语“鹿”,为鹿之意;二,与满语“叶鲁”音近,为岩之的意思。《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挹娄人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又从“常居”分析,后说是比较可信的。挹娄用作族称,即“居人”的意思。挹娄称号本是他称,久之成为族称,然直到公元五百五十四年(北齐天保五年),他们向中原王朝纳贡还自称肃慎。挹娄源于肃慎,参稽诸史,有明确记载,是可信的。
    单说挹娄族,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也没人相信他们会给后世的汉人带来多大的灾难。但是身为女真人,也就是满族人的祖先,这个民族给汉人带来的伤害,我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个民族还真是厉害,在我们消灭高句丽的时候,他们还是原始社会呢。相比于三韩来讲,他们更不开化,但是他们的作战能力却比三韩人强劲不少。
    他们附属于夫余族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们的人口不多,根本打不过夫余。但是高句丽人压迫夫余,夫余就压迫挹娄。而且夫余对他们的压迫又过重,不断的要求他们进贡,所以他们就利用乘船方便和弓弩的优势出来劫掠,玩命的抢劫周边的民族。北沃沮就是最经典的例子,甚至被他们抢得只有在冬天,挹娄人不出门找他们麻烦的时候,才敢回家。
    这种模式简直就是以民族为单位的阶级压迫,一环套一环的最后把苦难加诸到最弱的北沃沮人身上。弱肉强食在这个时代就是这么的大行其道,孱弱的民族就只有灭亡一徒。而所有的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一条,生存。
    赵云的部队对夫余王采取的是包夹战术。他的三万人马加上梁口城里的一万高句丽军和灌伊手下的一万水军,肯定能把尉仇台吃得死死的。
    但是这一战术的主要执行者还是城里的灌伊,他才是这一战术得以实施的最大功臣。他彻彻底底的执行了郭嘉的计策,把尉仇台玩弄于股掌之间。
    尉仇台很可怜,他完全是中计了。郭嘉的计策非常毒辣,挑起尉仇台的火气,让他进攻梁口城并不是最阴险的地方。把尉仇台拖在城下,让他走不了,才是这条计策最可怕的地方。
    尉仇台只有一万兵马,武器粮草还严重不足,而且打的是梁口这个现在属于汉人的城市,士气也不高,很多人都有一种畏惧心理。再加上冲锋的时候根本挡不住汉人的弓箭手,所以几次攻城都是一触即溃,扔下一些满地翻滚的夫余伤兵逃回大营。
    这样一支军队是根本不可能打下梁口城的,不仅汉军知道,连尉仇台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服气,他不满意,所以他要向汉军显示他的不满,他要发发火。
    不过战况会这么被动,尉仇台还真没想到。可是不进攻尉仇台又拿不到粮草,进攻了两次之后,觉得粮草不足的尉仇台开始在周围打猎。但是冬天能打到的东西并不多,根本解决不了所有人的吃饭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饥一顿饱一顿的在城下待着。
    就在尉仇台想要离开的时候,汉人居然做出了一些友善的举动,从城上扔下来一些粮草。尉仇台的人本来还不敢去拿,但是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机饿,就有人过去搬运粮草了。这次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