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纤手遮天 >

第16章

纤手遮天-第16章

小说: 纤手遮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民心算啥呢,那是要靠我们的笔墨来作为导向滴!
  读书人啪啪地一堆话压过去,差不多是说,严格的等级观念更能巩固统治,然后他又扯到周朝以礼治国的例子上,得,没人敢喷这个朝代啊。完胜。
  连辩过了几名同僚,说得兴起,这书生索性卷起讲稿,指天戳地,义愤慷慨地称述起当朝法令的残酷,居然连刺字等侮辱性的刑罚也要用到当官的人身上!
  瞧他激动得……仿佛明天他就能当大官似地。
  我正闲得没事,突然身边的人哗一声站了起来!
  东宫平伸左手,插言道:“且慢,虽说礼为有知制、刑为无知设,但如今这世道,乡野中知书达理者,如阁下,不在少数,而凭借蛮横打仗建立军功者不少,依靠女子裙带爬上高位者更是济济。你所述贵族,哪怕是当朝中人,真正懂礼并以此为训的,又有几个?”
  初听这话,堂里一片感慨,而后那书生一回味,觉得不对,叫起来:“以阁下之见,莫非朝中尽是无礼粗鄙之人,所以犯不着以礼相待?”
  哟,这个帽子扣得大,把满朝文武都骂到了。
  太子估计是没受过这种咄咄逼人的反问,他火气一上,就反驳道:“如果朝官懂礼,欺上瞒下的又是谁,长州劳工暴动,州府街道上尽是因建筑道路而受冻受饿的人!朝廷拨的银两,去了哪里?什么人应该担起侵吞工饷的罪过?在饿死的百姓眼中,罪人不仅应当重刑,更当千刀万剐。”
  说到现实的问题上,书生也不会忌口,跳起来道:“古书说过,即使是知礼的人,也会犯错,但是我们要维护高位者的尊严,即使论罪当斩,也应是赐死,不可当众处斩,更不可弃市或损伤遗体!”
  太子怒了:“所谓古代传下来的礼法,难道不是约束所有人的吗?难道你认为熟知刑律而故犯的官员,应当比布衣百姓受到更轻的处罚,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做之前就知道是错的?”
  知法犯法才是重罪的原因!
  可书生笑了笑,理所当然地道:“乌纱帽自然可以抵罪,否则寒窗苦读又是为了什么呢?阁下为什么总是站在无知庶人的立场上申辩?简直可笑!”
  他身边的几个人也跟着哧哧笑起来。
  东宫仿佛被那句“站在庶人的立场上”刺激到了,他打生下来起,就没听过这种话吧。
  “大夫与庶人有什么区别,识字不识字,懂礼不懂礼,不都是一颗首级双手双脚!”他气愤地一甩袖子。
  不行,他再这样气急败坏地说下去的话,就根本不是那位书生的对手了。
  唉,我本不打算参言,但看现在这形势,不说点什么恐怕太子以后会迁怒于我呢。
  ————————————————
  请赐收藏,如果有余票,也请顺手给一点,谢谢!
    正文 第二十六节 与师父唱对台戏?
     更新时间:2009…2…26 18:29:56 本章字数:2352
  唉,我本不打算参言,但看现在这形势,不说点什么恐怕太子以后会迁怒于我呢。
  站起来,我冲书生行了个礼,道:“这位兄台,请问,可曾听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是不是很耳熟?
  对了,就是我们都背诵过的那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孟子·告子》。
  见对方点头,我接着又说:“天子之位乃是天定,人臣之位,则是由天子决定。自古以来,无论天子、诸侯王者,启用庶人成为贵族的,不在少数,贬王孙贵族成为布衣或者奴隶的,更是众多。君不见改朝易代时,帝王将相转眼成为阶下囚?”
  谭解元保持着抱手的姿势,却微微地点了点头。
  书生还没反应过来,纳闷地顺着我的话头接了一句:“那又怎样,前朝贵族自然不适用本朝法令……”如果我是他,早就拍案而起,大吼“抗议!对方辩友在转移话题”了。
  “这当然有联系,”我笑笑,“世间万物并非静止不变,昨天的垂髫小儿,今天是风流少年,转瞬则年近迟暮。多少英雄来自草莽山林,多少贤臣出于布衣之家,凡有才者皆举之,也是本朝视人录用的准绳之一。如此一来——”
  我指向东宫,道:“——这位公子所说,士大夫与庶人没有本质区别,确有道理啊!”
  那书生懵了。估计他还没从我这三段论中间听出点啥来,怎么就见作出结论了?“……什么?”
  东宫瞥我一眼。
  以他的反应,不可能没想到:现在的侧重点已经由“贵族无法无天,就该有刑律限制,谈礼是行不通的”,转成了“贵族来自百姓,是百姓的一份子,所以刑律应当同样”。他的论点再被我重新阐述几次的话,简直会变得面目全非!
  ——可是明显,我的阐述比较能够混淆视听嘛……
  偷偷冲他眨眼,我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当然,虽然同样是要处以刑罚,本朝也给了乌纱帽一些好处不是吗?收受贿超过一千两者,处斩,但四品以上官员可享受多一领白布垫在首级之下的待遇——这不是很给面子么?”多亏江近海让我熟读刑律,这些东西我好歹还是知道的。
  “可是庶民贿赂的机会,比官员收贿的机会小得多呢!其实还是官员受刑的多啊?”有人问。
  我摇摇指头:“怎样避免贿赂就是技术问题了,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众人会意,哄堂大笑。
  我正准备坐下,突然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
  “且慢,你所说的古臣,确实来自庶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流人士都无礼可循!即使是被举至高位的庶人,也皆是因他有礼有德,才能够万古流芳。否则,不过弄臣而已!”
  ——直捣我故意模糊的薄弱之处!
  这个声音……
  我捂住嘴,看着另一个角落里站起来的人。
  一身蓑衣,摘下斗笠,露出沧桑睿智的双眼——我的老师姬山翁!
  老师就在面前,难道我还敢当众跟他争辩吗?别人不认识我,谭解元可知道我就是姬山翁的弟子啊!
  自己的门生居然跟自己意见相左,这多丢姬山翁的脸!
  我脸一红,行了个礼,盘腿坐下。
  谁知姬山翁大喝:“站起来,你还没有辩学完毕,想半途而废吗?”
  这……我不安地看了他一眼。
  他眼里的鼓励和赞许,我都看见了。一股斗志从脊背爬上来,我重新站起,说了声晚辈得罪,继续刚才的发言。
  “诚然,所举的臣子有贤有失,所贬的庶民也有冤枉之人,但那并不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东西。我们必须确认的仅有一处,那就是——自上而下的各层次人等,都是发展变动的,并非一成不变。”我解释道。
  以前我们就历史人物做分析的时候,姬山老师常常被我的先进用词难倒,现在也只有他能够把我这样现代化的理论听得明白了。
  他一捋胡子,便又从我的辩解中找到了破绽:“礼者上,鄙者下!所谓变动,只是寻求天道上的平衡罢了,并非全盘皆弃。历朝各国也并没有摒弃传统,古礼尚存,今日的官民同刑,实在是世风日下之相!”
  啊,真难缠!
  我又不能对着古人说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根本就认为不应该平等!
  人就是分三教九流的,人就是生来有富贵贫贱之别的,硬要放在同一条线上来规范言行,简直不可理喻!
  诶?等等,我有词儿了。
  “先生,”我行了个礼,对姬山翁道,“官民同刑,其实质并非将官与民这两个层级的人以同样的刑罚约束,而是将官中的劣者、与民中的劣者,以同等刑罚加以约束啊!”
  谭解元眉间一动,仿佛觉得有些趣味地捻着自己的胡子。见那个最初挑起话题的书生还想插嘴,他索性拿戒尺拍了拍对方,叫人家老实呆着。
  ——开玩笑,姬山老糊涂跟弟子内战耶,当然不能错过。(模仿谭解元的语调中。)
  而姬山翁微微一笑,做出“请讲”的手势,让我继续阐述下去。
  那我就不客气了!
  “诚然如先生所述,‘礼者上,鄙者下’,庶人中有礼者举为上,士大夫中粗鄙者贬为下,此为平衡之道。而负责这一上一下的,可不仅是民众与监察院的眼睛,更不能单凭天子慧眼啊,有法有度,白纸黑字才能有凭有据,此为官民同法的初衷。想来,先生也是这个意思吧?”
  嗯,必须给老师台阶,否则他认真辩起来那就是飞沙走石日月无光了……
    正文 第二十七节 找的就是你
     更新时间:2009…2…26 18:29:56 本章字数:2508
  我眨巴眨巴水汪汪的大眼睛,用眼神告诉姬山翁:师尊大人放过我吧,人家没有打算在这里出风头的,都是因为东宫逞能去跟人辩的关系啊!
  姬山翁仿佛接收到了我的信号,点了点头:“后生可畏,此言极是。看来你我已是达成一致,不必再论——本朝的律法,那本来也不是我们在这里吵吵嘴皮子就能修改的嘛!”
  言罢,众听者也都笑了起来。
  我抹一把虚汗,冲那个无辜的书生行礼“承让”,坐下。
  “哼,风头都让你出了,今天晚上要吃好的喔。”东宫不满地拿手肘撞了撞我。
  我根本就不想出这个风头好不好……
  姬山翁裹在蓑衣里,慢吞吞地作势解着系带,我知道他打心眼里没打算脱下来。但这个衣服跟他不配,真的……如果在他出来给别人看之前,我有那个闲心跟他提一次意见就好了。
  我继续瞄着老师的动作,直到他冲我招招手。
  “三公子你先听着,我出去一下。”我拍拍衣褶站起,想了想不放心,又给了东宫几个铜板,“这些钱你拿着,以防万一。”
  “哦。”
  出了大堂的门,我这才觉得纳闷:怎么又把东宫当小弟弟看待……可能照顾人真的会成为习惯哦!
  “娃娃来这边。”姬山翁在叫我了。
  站在他旁边的是一位白胡子老头,穿得跟个员外老爷似地,眉目间比姬山翁更加沉稳,唇角由于长期的习惯而深深地往下垂着,一看就是不好应付的硬角色。
  姬山翁扶着我的肩,对老人说:“这个娃娃,就是在下跟徐老说过的秦斯了。”
  徐老是谁?我心里纳闷,急忙行礼。
  “莫说姬山常提,就凭他敢与自己的尊师辩学,老夫也是激赏不已的!”徐老颔首。
  “娃娃没大没小,徐老见笑了。”
  姬山翁大咧咧地谦虚着,任谁一听也知道,他得意着呢!
  老人拱手:“不……这样的新秀实在太少,此刻,老夫是真心实意地,向姬山祝贺。”
  “徐老你……”
  这两位老人家打什么哑谜呢?
  “老夫也是时候回朝任职了,案上供着天子的诏书,已有三年了呢……”姓徐的老大爷还真的朝天一作揖,满脸严肃。
  啥米……诏书都当神仙供着……
  姬山翁了然地点头:“原来如此。那么,依徐老之见,这娃娃前途如何?”又把我给推到身前去,急于献宝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你也要理解本宝的心情啊!
  徐老眯起眼睛想了想,指点着我的足背说:“可为言官。”
  也就是品级较低的、时常编排大官们不是的那种小官了,特点就是要能骂,敢骂,别人不敢说的话全都说给皇帝听,这职位同时也相当得罪人。
  姬山翁摇摇头,道:“说实话,不止。”
  “那么我们就再看看吧!”老人家瞄着我。“唉,这孩子怎么脸红成这样了?”
  “咱们说得娃娃不好意思了吧!哇哈哈哈!”
  我低下头,在脑袋里面飞速搜索关于徐姓官员的信息。姬山翁并不向我灌输这一类朝官的咨询,实际上,我对前朝的各国官员座次都比当今的清楚。
  在本朝官员方面,我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江近海的笔记。
  他的笔记整理了天麟建国十几年以来的重要官员升迁贬谪线路,可惜我并没有很仔细地看。
  奇怪,现在想起来,不管他是要干什么,整理这样详尽的职官表,动机都是很可疑的。在他家出没的黑衣人也是,怎样看都古怪。他究竟牵涉在一个什么组织里面呢……
  唉,不想这么多了。
  我瞥向大开的学堂门内,只见东宫正在恭敬地(好难得看到他毕恭毕敬的样子)向谭解元请教问题,而谭解元指向我们这边。
  东宫望过来,似乎又听见谭解元说了些什么,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我。
  他快步从人群中走向我们,对姬山翁行礼,道:“请问这位可是姬山先生?”不是吧?他要找的人,原来就是我老师?
  “老夫正是。”老师有些得意地直了直他的胡子。
  “在下殷致。”东宫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