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62章

桓侯再生-第62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罔殆草堂的东北角处,一位年龄不超过20,眉清目秀、气宇非凡、身袭白色布衫的青年文士独自盘膝而坐在一张几案前,神态怡然自若,看不出任何的喜怒哀乐之色,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一般。庞统所唤的“孔明”就是他,此人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表字孔明。
  “士元,以你的嗓门,我坐在哪里还不是一样能够听到?休要再卖关子了!”诸葛亮淡然一笑说道。
  “孔明,你还真那么‘无趣’!”庞统笑骂了一声,开始说了起来:“此次曹刘之战,双方各胜一仗——刘备丢却了汝南,已然撤往寿春;但曹操也没讨得什么好去,且不说攻汝南时折损了不少军马,另有奔袭寿春的一万多军马几乎被刘备军全歼,统军大将张辽更是战死当场。”
  “什么?竟然会这样?”孟建神色讶然,有些不敢置信地说道:“以刘备之能,居然可与曹操大军战成这近似不胜不败之局?奇哉,奇哉!”
  远处的诸葛亮听罢,眼中隐隐地闪过一道异样的光芒,随即若有所思地出神起来。
  “………确有些奇怪,难道是……刘备新得了什么奇才相助不成?”石韬略一思索后,出声向庞统问道。
  “哈哈哈……”庞统纵声长笑说道:“不错!刘备的确是得到一人之臂助,而且此人你我都还认识!”
  “我们都认识???”崔宏沉吟小片刻后,忽地出声说道:“难道是……元直?”
  “正是元直!元直约在两月前投效了刘备,如今已然被拜为军师中郎将一职!刘备军寿春大败曹军一役,正是由元直一手筹划!”庞统朗声说道。
  徐庶!官拜军师中郎将?!!!!听得这个消息,草堂中的一众青年学子讶然中还略带三分羡慕——徐庶不过刚刚投效刘备不到两月时间,竟然就被拜为军师中郎将这样重要的职位。看来这个刘备还真是求贤若渴!
  “士元,快将你知道的都告诉我们!”孟建急声对庞统说道。
  “呵呵……那我就把两军此战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你们……”
  不多时,庞统竟然比较完整地将曹刘汝南、寿春之战的经过都讲了出来。一众学子个个听听的兴味盎然。
  “曹操此战的谋略策划不可谓不完善——先以一个调虎离山之计袭取汝南,再欲以另一个调虎离山之计袭寿春,其间又欲以被围的刘备为饵,围点打援击张飞的援军。一整套计策环环相扣,近乎完美,竟然因遇到元直相阻而至功败垂成!可惜,可惜!”孟建怅然说道。
  “我倒是以为曹操连环计策不成,最关键处并非在元直!”庞统笑着说道。
  “那是何人?”孟建疑惑地问道。
  “是张飞!”诸葛亮清朗的声音传了过来。
  “为何是他?”石韬有些不解地问道。
  庞统举目朝诸葛亮的所在看了一眼,露出了赞许的神色,朗声说道:“孔明所言正合我意,这最为关键之人就是张飞!想那张飞与刘备桃园结义之事名闻天下,世人皆知刘、关、张兄弟情谊深厚。刘备遇险被围,张飞怎么可能不尽全力相救?曹操也定然是如此以为,只料张飞必会尽引寿春军马回援汝南刘备,如此一来寿春兵力必然空虚,届时纵然有元直在,恐怕也守寿春不住,就更休说尽歼来犯曹军了。却不曾想,那张飞居然临危不乱,识破曹操之计,出人意表地只率少数精兵3日急行400余里返回汝南,避开曹操所设埋伏,先袭回汝南,继而伪装成曹军兵进险着救出刘备,安然脱身。也正是由于张飞只率少数精兵回援,而将大半军马留在寿春,元直才可从容不迫地筹谋破敌。所以,此战刘备能够挽回这个几乎不可收拾败局,最为关键之人还是张飞!”
  石韬、崔宏等人略一思索,皆点头表示赞同。孟建仍有些疑惑地说道:“如此看来,这张飞倒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只是不知刘备此前数次惨败之时,为何不见他显露如此才能?”
  “若要知道原因,除非公威你你亲去问他了!呵呵……”石韬笑笑说道:“无论如何,此战过后,元直当可名闻于世了!”
  “名闻于世!……对元直却未必是件好事……”诸葛亮幽然叹道。
  “孔明,此事倒是不必你担心了!”庞统笑着回道。
  “哦~?!!!”诸葛亮明亮有神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神色,淡然说道:“如此便好!”
  “你们二人究竟在做何哑谜?”崔宏奇道。
  “孔明所担心的是元直的老母!一旦曹操知晓是元直为刘备筹谋,必然会以老母逼元直离刘备而投他!不过刘备似乎已将元直老母接回寿春了!”庞统笑着解释道。
  “士元,你是如何知道得如此详细的?”诸葛亮突然向庞统问道。
  “适才刘备臣属简雍前来拜访我叔父,意欲请叔父帮忙促进刘备与刘表结盟一事。这些事情便是由那简雍所说!”庞统沉声回道。
  与刘表结盟????恐怕不仅仅为了防范曹操!诸葛亮凝神思索起来,迅速眉心一展,似有所悟——刘备应该是想图谋……
  虽然不是不可能,但难度也绝对小不了!诸葛亮淡笑着摇了摇头,眼前却逐渐恍惚了起来,一时间似乎又回到了八年前——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为父仇,率大军杀向徐州。曹军所下郡县尽皆屠城,只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其时,尚居于徐州琅邪郡阳都县的诸葛亮三兄弟惟恐遭曹军所害,便连夜南逃,意欲投奔叔父诸葛玄。途中恰逢了一支赶往徐州救援的军马。诸葛兄弟与其他百姓皆误以为被曹军追上,正待等死之际,却不曾想那支军马非但没有屠杀他们,而且还留下一些食物给予逃亡的百姓。事后诸葛亮才听旁人说起:统率那支人数不多救援军的首领正是时任平原令的——刘备刘玄德!
  有机会真想再去见识见识这位刘皇叔!诸葛亮轻笑着叹了口气。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东 第五章
     更新时间:2008…6…5 14:32:33 本章字数:3742
  时光如白驹过昔,似乎只是转眼之间,一个多月便已过去。残冬消逝,春风逐渐吹绿淮楚大地。
  寿春郡治下各县各地,随处可见从事农耕的百姓。这一月多来,在孙乾、陈震、糜竺等通擅政务的良吏不辞劳苦、亲力亲为的四处奔走下,寿春的农耕、商务逐渐走上了正轨。由于大哥一惯勤政爱民的好名声,附近州郡的一些流民纷纷归附过来,大大地缓解了寿春地广而人口相对稀少的难题,许多原本因无人耕作了荒芜的土地被重新开发了起来。
  但是流民的涌入也带来另外一个不好的问题——曹操、孙权甚至包括刘表,纷纷派遣了为数不少的细作混在流民之中进入寿春。陈到的巡城军曾在一日之内捕获六名行为可疑、似乎有意刺探我军情报的男子,经由徐庶和陈到亲自讯问,查明其中一人来自荆州刘表处,一人来自江东孙权处,其余四人皆由曹操军中主管刺探各方情报的贾诩所派出。
  这些近乎无孔不入的细作,仅仅依靠军士来查巡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颇为令人犯难。在几经商议之后,由徐庶提出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重新实行前时的“亭里之法”,并稍做变通。(注:“亭里之法”是从东汉时期开始实行的一种基层民众管理制度,具体内容为:每五户百姓为一“伍”,伍有伍长,主五家以相检察;“伍”之上有“什”,什有什长,主十家事;“什”之上设“里”,里置里魁,掌一里百家;“里”之上置“亭”,亭有亭长,主求捕盗贼;亭再往上便是县。另大县之下还设有“乡”,界于“县”“亭”之间。“亭里之法”就相当于后世的保甲制度!)由于寿春累年战乱,百姓时而逃亡,时而迁进,原本的亭、里、什、伍几乎已经被废弃。现在徐庶提出恢复“亭里之法”,将寿春全郡的百姓重新登记入籍,重置亭、里、什、伍,安排德高望重的乡老任里、什、伍之长;亭长则由县尉(注:县尉是县令的佐官,主管一县兵事)派遣军中勇悍军士担任,每亭可征募乡兵10名,由县里配备兵刃,负责缉拿盗贼。凡新入寿春的流民皆须由县吏登记入籍,规排进“亭”、“里”之后,方可分配到荒芜土地进行耕作,安居入户。百姓之间的邻里纠纷皆由里、什、伍之长逐层调解;若有大股盗匪劫掠百姓之事,亭长及乡兵无法抵挡,可直接向县尉求援。百姓若是发现附近有疑似敌方细作之人,可通报于里、什、伍之长,若是查证属实,举报人可获钱粮之奖赏,但却禁止以举报为名行挟私报复之实,违者必责。
  改良后的“亭里之法”经大哥同意之后正式推行到寿春郡下各县,但由于时日尚短,具体效果如何,暂时还未能显现出来。但这一制度既然能够自汉代以后延续了一千多年,自然应有其可取之处!
  在军事上,这一月多来我军总体形势还算风平浪静。曹操军忙于长安和河北战事,无暇南顾,暂时与我军倒是相安无事。寿春方面,由于我仍在养伤,操练整军之事便由二哥一手操办,赵云、陈到等人从旁协助。痛心于汝南之战中我军与曹军战力的差距,二哥下了大力气亲自操练军卒,日日不停。新近归降的1800骑曹军精锐轻骑已被一并归入了风骑营,尽管起初不少人对投降之事仍心有不甘。但赵云却在与他们见面之初,就给了这些骑兵一个下马威————貌似文弱的赵云以单人独骑挑战其中最为强悍的100名骑兵。结果完全出乎这些骑兵意料之外,不到两盏茶的工夫,100名骑兵无一例外,尽数被赵云击落马下。若非使用的仅是无枪头的木棍,恐怕无人可以逃脱死伤的命运。经此一战,所有归降的曹军骑兵都认识到——新东家的这位新统领,仅论武勇绝对不在张辽将军之下。随后,在赵云巨大的人格魅力之下,这些骑兵从惧到敬,从敬到服,逐渐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合肥方面,在魏延的鼎力相助之下,甘宁正式将他的水军营组建了起来。甘宁从供他挑选的3000人中又精心选拔出了近1400人,加上了原先自己的300多“锦帆兵”,以及从江淮附近新近招募的500多名“江贼”、“湖贼”,组成了拥有2300人的“锦帆营”。其余被淘汰的军卒在魏延的统领下,与“虎枪营”、“熊枪营”、“狼牙营”一起,跟随“锦帆营”进行最基本的水战操练。据魏延回报,甘宁担保可在三月之内,将“锦帆营”练成一支不输于江东水军和荆州水军的水上强军。比较遗憾的是,由于财力、时间、船工等问题,水军还是缺乏大型的战舰。但糜竺已经想尽办法从江东和荆州召募熟练的造船工人,准备在巢湖建造艨艟斗舰,以备水军之用。
  在结交外援方面,简雍费尽了心力,终于帮大哥与刘表结成攻守同盟——防守上,一旦曹操、孙权攻击寿春或是荆州,另一方需得提供军力相助援救;进攻上,双方约定同取伐孙权,日后平分江东六郡。荆州势力极大的两大豪族对结盟之事态度不一,蔡氏一族以蔡瑁为首竭力反对,蒯氏一族以蒯越为首则不置可否,但隐然间有些支持,而刘表本人则是有些犹豫不决。但见得简雍献上的庞德公书信时,对庞德公的为人以及才华见识一向敬服不已的刘表才下定了决心与我军结盟。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天下发生了两件大事,对我军而言算是一好一坏————好事是袁谭终于止住了败势,抵挡住了曹军的进攻。在曹军大将夏侯敦的猛烈进攻之下,袁谭军相继丢失了广平、清河、平原、信都等地,最后连南皮也被攻陷,一直退却到了渤海郡。渤海郡是当初袁绍的发家之地,袁家势力根深蒂固,郡城中囤积了大量的军需粮草,而且渤海城池经袁绍前后几次修建,称得上是固若金汤。而袁潭本人也在生死危急关头,抛却了前嫌,将以前一直支持袁尚的审配拜为军师。在审配的调度之下,聚拢在渤海的袁军与夏侯敦军展开激战,成功地将曹军阻于渤海城下。尽管夏侯敦在程昱的筹谋之下,以各种方法攻展开攻城,但均被审配化解。而另一路进攻真定的曹军偏师,遭遇了袁军大将田豫3000轻骑的奇袭,大败而回,5000人马仅逃出1000余人,统军将领夏候德更是险些被擒。在损兵折将无数、渤海却岿然不动的情况下,又得到夏侯德战败的消息,夏侯敦无奈之下率军退回南皮。自此,曹袁两军僵持于渤海——博陵——真定一线。
  坏消息则是——马腾军战败退回西凉。马腾虽然指挥西凉大军强行攻克长安,但却被长安太守成功逃脱。随后,意图继续向东进攻的马腾,却被及时赶到的徐晃军死死钉在了潼关,寸步不得前进。数日后,曹操亲领大军赶到潼关。在见识到西凉军强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