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348章

桓侯再生-第348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机看了看周遭的百姓,谨慎地再次低声劝谏道。
    “不妨事……”我轻轻抬手,阻止了张机劝说,毫不犹豫地踏入了这座被用来隔离感染疫病者的院落。这座规模不小的院落本是宜城县内一名士绅的避暑偏院,因其位置偏僻,远离人家聚集之地,因此被临时征用。宜城县内总共百余名感染疫病者都被隔离在此。或许是因为没怎么经历过隔离之事,不少百姓难免产生怀疑,认为被隔离者都已被秘密处死。由此,也给地方官吏的瘟疫防治产生了不小困扰。我此次特地亲至隔离之处探望,正是为了消除百姓的疑虑。也不知被谁透露了消息,竟然从四乡八里聚集了千多名百姓前来观望。早知我将会探望,负责治疗的大夫和看顾病人的青壮百姓,早已躬候在前院中,一见我进来,立即下跪行礼。
    “诸位都是于我荆州有莫大功绩之人,不必如此多礼,快快请起!”我上前将一名须发花白的大夫轻轻扶起,随即和声对其余众人招呼道。
    “谢大人!”
    详细地了解了诊治情况后,我微微地出了口气。应该说,就目前情况来看,治疗的情况还算不错。除几位年事过高的老人,因身体实在虚弱没能熬过去外,大部分病人都被控制住了病情。随即,不顾张机的劝说,我亲自进房入舍,逐一看望了数十名疫情有所好转的病人。半个时辰后,当我怀抱一名疫情本就较轻、如今差不多行将痊愈的五岁男童出现在院落门口时,两千余名聚集在外的百姓(逐渐聚集过来的)立时沸腾了起来。所有的疑虑,在这一刻尽数消去。由男童的父母起头,两千余名百姓跪成一片……八月中下之交,严重的瘟疫自豫州汝南郡起,迅速席卷中原大地。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一十章(下)
     更新时间:2008…10…8 17:58:39 本章字数:3343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中原大地上,一片凄惨景象“嗡……嗡……!”厌人的嗡鸣声中,无数飞蝇盘旋飞舞,贪婪地盯食着一具具尸体,有人,有畜……多半的尸体都是刚刚死去不久,还未来得及掩埋处置,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无人科理业已腐烂的尸体。腐臭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令人闻而欲吐。辽阔的大地上,放眼望去,是一片死样的空寂。阵阵凄凉的哀哭声,随着潮湿的暖风,回荡在悲伤的平原中,久久不散……身为帝都的许昌,同样也被瘟疫的阴影所笼罩,城中的官员百姓若非有迫不得已的需要,只愿躲在家中,根本不敢外出。往日繁华的街市,变得冷冷清清,偶尔见着行人,也是步履匆匆。丞相府,议事厅中“汝现、……”这十一郡,瘟疫已经相当严重,每日皆有不下千人疫发而死。其余各郡县虽然已调动兵马封锁郡县边境,以染疫之人四处流动,但收效并不明显,疫情仍在不停蔓延,恐怕到九月下来,青、徐、兖、豫、司五州之中,无一郡县能够幸免。只希望不要再扩散到河北三州和雍州地界。”尚书令荀或一改往日的从容不迫,面色肃然,甚至有些哀戚地向曹操禀报着各州郡的疫情。
    “军中也多有将士感染瘟疫,已经有千余人只能自行照料了……”曹仁颇显无奈地接口说道。所谓“自行照料”,其实也就是被抬到野外荒地,给予一定的食物。而后放任染疫者自生自灭。在通常情况下,等待这些人的命运,只能是死亡,“瘟疫若是再持续一、两月,恐怕青、徐、兖、豫、司诸州就再无可御敌之兵了……”
    曹操以手托额,眉头深皱沉默不语,鬓角间的白发似乎也多了不少。在无情地天灾面前,曹操也生出前所未有的无奈感。
    “此外。由于今年这五州粮食绝收已成定局。加之在涝灾中百姓家中存粮损失严重,已有数县出现饿殍,而且为数不少。其余郡县情况虽然稍好,暂时还能开设粥场赈济百姓。但恐怕不能维持多久。”
    “冀、幽、并三州还能调出多少粮食来?”打断了荀或的话,曹操沉声询问道。
    “这三州原本的存粮本已不多。而今年的收成情况看来也算不上好,除了需要征调上来的军粮外。估计余粮也只能勉强三州自身的供用,无法对其他州郡提供多少粮食。”荀或的眉头几乎已经扭成了几字形。
    “无论如何,让河北三州和雍州挤出些粮食来,以赈济青、徐等五州地百姓。再想办法,向益州刘璋求购些粮食。”
    曹操以指节轻敲身前桌案,缓缓对荀或吩咐道。点了点头,荀或继续说道:“另据满太守和李太守传来地消息,南阳、汝南二郡已经出现百姓南逃荆州的迹象……”
    “荆州那边是何反应?接纳还是驱逐?”曹操眉心一挑,沉声问道。
    “似乎是接纳了。也因此,南逃的百姓人数正在增加……”
    “张飞居然敢接纳?难道荆州就没有出现瘟疫?”许攸大感诧异地说道。南阳和汝南都是瘟疫的重灾区,南逃地百姓中难保不会有人身染疫病。就算此前荆州没有出现瘟疫,贸然地接受这些可能身染瘟疫的难民,也绝非是一个明智地决定。而且,同样是受到洪涝天灾祸害,中原五州会出现瘟疫肆虐,照理说荆州也不可能脱免。非但许攸,厅内的其余文武也同样存在疑惑,甚至连曹操都是如此。
    “文和,可探出荆州地情况?”曹操转头看向贾诩,略显疑惑地问道。
    “洪水未退,细作的情报搜集受了些影响,目前只探到些只鳞片爪的消息……”贾诩不紧不慢地说道,“但就已知情报来看,荆州似乎相当安定,并没有瘟疫出现时的慌乱景象。以诩猜测,就算荆州发生了瘟疫,恐怕范围也很小,或许还得到了控制!”
    “控制住瘟疫?”厅中有数人同时惊叹出声。自古以来,瘟疫就如同山崩海啸,狂风暴雨一般,令世人对其望而生畏。更有人杜撰出所谓的“瘟疫之神”,认为每当世人向恶违善时,上天就会降下瘟疫以示惩罚。尽管也有人试图寻出办法控制瘟疫,但往往都是收效甚微。所以,当贾诩猜测荆州能够控制住瘟疫时,自然让众人惊愕莫名。
    “这如何可能?”议郎王朗连连摇头,表示无法相信。
    “另据细作的回报,扬州方面似乎也没有出现应有的慌乱……”面对质疑,贾诩并不为所动,仍是平静无波地禀报道。虽然贾诩没有直接挑明,但曹操、荀或等人已经明了他的意思。如果仅是荆州还说明不了问题,再加上一个扬州,就不得不令人直面一个问题……刘备方或许真有了控制瘟疫传播的手段。
    “不妙……”许攸突然惊呼起来,立时吸引了其余文武的注意力。
    “子远,怎么了?”曹操拧眉问道。
    “丞相可还记得先前民间流传的谶语……”许攸没有留意到曹操变冷的面色和荀或的轻咳,自顾自地说道,“我青、徐诸州先遭大涝,死伤无数,而今又出现大疫;而刘备庄下荆、扬两州竟能从瘟疫中脱免。如此一来,那谶语无形中便为刘备长了势头。于丞相却大大不利啊……”
    见许攸带着卖弄意味地侃侃而谈,荀或心中暗叹了口气。其实,曹操如何不记得这谶语之事,像荀或自己、荀攸、贾诩等人对此也清楚的很,但在此时的特殊情况下,妄谈谶语很有动摇人心的意思。可能在场地不少人起先还没记起这码事,但许攸这一提,却正是让所有人都恍然过来。在最需要人心安定的时候。提及这种容易动摇人心的事情。如何能不激怒曹操?“文和,你即刻加大对荆扬两州的打探力度,务必在短时间内模清刘备是如何控制瘟疫的?”果然,不待许攸说完。曹操就接过了话头,分别对贾诩和刘晔吩咐道。
    “子杨,你即刻遣使至扬州。传我的意思……请刘备以天下苍生为念,若当真有控制瘟疫的办法,务必不吝传授,他要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这事一定要快,此外派出使者时,可以适当将消息散布出去,好叫世人知晓。刘备此人极好名声,如此一来或许能对他有所逼迫。”
    “领命!”贾诩、刘晔同时应声。
    “丞相,若荆、扬两州在瘟疫中损失不大,恐怕最迟到明年开春,战事又得重起了,需得有所提防啊……”荀攸语调沉重地提醒道。
    “嗬……!”曹操神色复杂地轻叹了口气……至九月下时,荆州的疫情基本被控制住。由于预防、治疗等一应措施实施得力,各郡县地染疫人数被控制在了最低限度,除了最早出现疫情地人外,后继再被感染的人已是相当的少。而染疫者,在隔离后的精心治疗下,虽然也出现了部分死亡,但多半人还是逐渐地好转了起来。扬州方面,情况虽然比荆州稍严重些,但比之往年里瘟疫出现时所造成地损伤破坏,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随着疫情的缓和好转,荆、扬两州地民情高涨至沸腾地步。在适当宣传的推波助澜下,大哥地名望飙升至当世无二。民间传出的一些流言,已将大哥称为是由上天所派拯救苍生的“圣人”
    出于躲避瘟疫、饿殍等种种的原因,豫、兖、徐三州都出现了南逃的难民潮。无数心惊胆寒,面有菜色的百姓,不顾艰难险阻拖家带口逃入荆、扬两州。最令人瞠目的是,兖、徐两州的百姓为能逃入扬州,不少人甚至涉险泅渡暴涨后的淮水,仅淹死的就不下数百人,一时间淮河水面尽是浮尸。若非大哥及时得到消息,传令锦帆水军搭载难民渡河,也不知会死上多少人。至十月初时,仅逃入荆州的难民,就达到了五万余人。若在往日,能有北民南迁入荆州,我是求之不得,但在这特殊的情况下,大量南迁的难民,给荆州带来了许多问题。五万多张嘴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但最要命的,还是在瘟疫的防治问题上。来自重疫区的难民,几乎每一人都有可能身染疫病,稍不谨慎就有可能造成瘟疫的大量蔓延。十月二十四日,两个多月的秋后回暑天气恢复了正常,气温开始迅速下降。短短三天的时间,天气似乎就由残夏进入初冬。天气的变冷,让猖獗肆虐两月有余的瘟疫杀手逐渐“老实”了下来。至十一月中,入冬的第一场大雪后,中原诸州终于彻底摆脱了瘟疫之苦。虽然在瘟疫肆虐的后期,大哥不计与曹操的嫌隙,应其请求提供了大量的药材以为治疗之用,但青、徐、兖、豫、司五州在这场浩劫式的瘟疫中,死亡的人数不下30万人。此外,还另有超过8万人南逃入荆、扬两州。而荆、扬两州,也在瘟疫中付出了三千余人的死亡,其中多半是老人和孩童。这一年,对大汉子民绝对是不堪回首的一年,但却又是带来转折契机的一年……章和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大哥亲草檄文,声讨曹操倒行逆施、无纲无常,以至激得上天震怒,连降天灾,使得社稷蒙难,生灵涂炭。为正天理纲常,为救社稷生灵,大哥传檄天下,决意起兵北伐,号召天下士民响应王师。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一十一章(上)
     更新时间:2008…10…8 17:58:46 本章字数:3247
    章和二年正月初五虽然已是新年的第五天,但庐江城中的百姓仍然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停业了数天的商铺重新开门迎客,街市上小商小贩云集,杂耍艺人翻腾跳跃,不时勾惹起阵阵欢声笑语。自去年八月突降暴雨开始,直至十二月初,整整四月的时间百姓们都在恐慌心惊的环境下度过。
    一些阅历广博的老人介绍道,若在往年里遇到这样规模的大涝、以及随后产生的瘟疫,一城人能活下七成已是万万之幸,一个不好,十去其七、八都有可能。而在今年,像庐江这样的大城,十多万人居然只死了不到百人,简直是不敢想的事,这都是亏得“有皇叔庇佑”!相比之下,北边死得人就多了……在死亡的威胁下艰难地度过了几个月后,让百姓们更加感受到安居乐业的可贵,也因此,这个新年似乎变得格外热闹。与外面的热闹不同,庐江大将军府内的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除了二哥和我之外,刘磐、赵云、黄忠、魏延、陆逊、甘宁……荆、扬、交三州的主要将领全部云集在了庐江,这在近年来可说是非常罕见。尤其是陆逊,远涉八百余里,搭乘快船也走了近十天才赶到得庐江。说起来,我与陆逊也已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了。独立统掌交州军务几年后,陆逊明显成熟了许多。但儒雅谦和的性格却是丝毫没变。这一次,大哥大费周章地聚集各部重将于庐江,正是为了商议安排今年开春时的北伐战。成功地渡过了瘟疫危机之后,正如先前庞统对我分析的一般,一个绝好的战机已经出现在眼前,各方面地条件都对我军极为有利……人心向背上:刘、曹双方在涝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