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298章

桓侯再生-第298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牧(镇南大将军)印绶!”
    大哥起身,面色肃然地接过了两封印绶,谨慎地放在身前桌案之上。
    “拜见主公!”以蒯越、刘磐为首,厅内荆州群臣、各宗族族长,恭敬地屈身向大哥连施了三礼。领了印绶,接受群臣礼拜之后,大哥便算是正式成为荆州之主了。
    “诸公请起!”大哥轻轻抬手。待众人立定后,大哥正色恳切地说道:“蒙诸位荆襄贤达厚爱,刘备得领荆州,心中实是忐忑不已。但既领其位,便担其责,备虽不才,愿尽平生之力,内使荆州安定富庶,外不令仇寇掳掠侵入。还请诸公莫嫌刘备愚笨,悉心相助,备这里谢过诸公了!”
    说罢,大哥拱手屈身,深深地向厅下众人施了一礼。
    “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包括我、诸葛亮、庞统、赵云在内,厅中所有人整齐地躬身回礼应道。
    随即,蒯越将荆襄九郡的户籍文册全部交付于大哥,彻底完成了大权的交接。是夜,蒯越在州牧府内设盛宴,既为大哥接风,也为庆贺大哥接掌荆州。宴间,蒯越为大哥逐一引荐了列席的荆州臣僚和各大宗族的族长。诸葛亮信件中所提到与刘磐争夺州牧之位的治中刘先,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地没有出席宴会。宴散之后。已是深夜亥时。送别荆州群臣之后,大哥特意将我、诸葛亮、庞统留在了内厅中。赵云因为防范可能的变故,所以留在了风骑军中。
    “孔明,辛苦了!”大哥走到诸葛亮跟前,轻拍了拍他的肩,也没有多说什么,只一句“辛苦了”便道尽了所有意思。
    “为主公尽力,本就是亮之职责所在!”诸葛亮并无自得之色。温和淡定依然地笑道。
    “孔明。这次你风头出尽,让我好生羡慕啊!”庞统故作出一副懊恼之色,调侃说道。
    “谁叫你当时染疾在身呢!”诸葛亮轻笑着回了一句。看他二人“斗嘴”,我和大哥都露出会心地一笑。坐定之后。大哥询问起接掌荆州的后继事宜来。
    “主公若要在最短时间内稳定住荆州局势,最为紧要的就是‘安心’!”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道。
    “何为安心?”大哥接口问道。
    “所谓‘安心’。乃指安Y心、安民心、安荆州臣僚之心、安荆襄宗族之心四者。安此四心,荆州当可速定。”诸葛亮不紧不慢地回道。
    “安军心不难,荆州军中将士皆有向主公之意,加之有将军在此,更是可保无虞。将军威震华夏,又与荆州军中将领颇有几分交往,若由将军统领荆州十万大军,必无人有所异议。”
    “这安民心,就更加容易了!”庞统笑了笑,接着诸葛亮的话说道,“主公本就于荆襄子民有厚恩,加之主公的仁德名望,只需命各郡县张贴几张榜文,便可收取民心。”
    “恩!”大哥点了点头,“我意在荆北四郡今年赋税减半,以慰百姓去年所受战乱之苦!”
    “这便更加好了,亮代四郡百姓谢过主公!”诸葛亮欣慰笑道,“要安荆州臣僚之心,便是行封赏之策,并对其中深得名望之人予以重任。这里面,当以蒯异度、刘公权、黄汉升、文仲业等人为重。”
    “孔明,那刘先如何?”大哥忽然想到一人。
    “主公,刘先此人却不属‘安心’的范围之内……”诸葛亮笑了笑说道,“此人功利之心颇重,觊觎州牧之位甚切。此次争位失败,必然记恨主公,此间矛盾短时间内难以化解。但刘先本人志大才疏,倒是不足深虑。需要留意的,反倒是其子刘华。”
    “就是那位想用狗血破除孔明‘妖法’的刘华?”我好奇地询问道。
    关平为诸葛亮挡灾而被“狗血淋头”地事,我和大哥也已有所耳闻。
    “将军莫要小看此人!以亮看来,他恐怕是故意以此匪夷之举另有他图。”诸葛亮表情倒是很郑重。
    “假痴不癫?”我讶然说道。
    “恐怕是如此!”诸葛亮点点头“刘华此人少负才名,很有几分心机。他与乃父争位不成,必恐遭主公所算,行此假痴不癫之计,就可降低他人戒心。而他则可从中取事!”
    “不过,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庞统捻着颔下短须,沉吟说道,“此父子留在荆州终不是稳妥之策,说不定可将计就计将他们逼出荆州!”
    诸葛亮笑了笑,却没有说话。显然,他早有此意。
    “最后这安荆襄宗族之心,主要在察举出仕。主公可从荆襄各宗族中,多选拔有为之人出仕,如此就可将这各大宗族系于主公身后。当然,宣布出地人才,不一定非在荆州任职,可以转调扬州各郡,甚至是广陵郡任职。同时也可从扬州转调士子到荆州任职,不过这必须在荆州局势稳定之后才可施行。日后,便可形成官吏异地任职的传统,以防各宗族操纵地方政务。”诸葛亮继续说道。
    “此‘安心’之策甚妙!”大哥毫不犹豫地认同了诸葛亮的策略,“三弟、孔明、士元,你三人商议细致槽施,尽快施行!”
    “是!”
    “主公,另有一事于稳定荆州当也有不小帮助!”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
    “何事?”
    “祭拜刘景升、刘子仁(刘琦)!”诸葛亮笑着说道。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七十四章(上)
     更新时间:2008…10…8 17:46:14 本章字数:3017
    翌日正午时分,数十匹快马出襄阳城四门,各持一卷布告文书,分赴各郡县。大哥接掌荆州的消息,首先在荆北四郡传播开来,随即又在凌操水军的协助之下,迅速扩散到荆南四郡和江夏郡。虽然此前早已有大哥将要继任荆州之主的传言(有些传言是荆州官员和宗族彼此之间传播的,也有些传言则是由我方的细作散布的。),但当消息被官方证实之后,整个荆州还是陷入了一片沸腾之中。襄阳城的气氛更是热烈到了极点,城中百姓家家张灯结彩,鼓炮齐鸣,仿佛都想扫去月前刘琦去世所带来的阴翳。五月初七,大哥第一次以荆州之主的身份下达命令,宣布荆北四郡今年赋税减半,荆南四郡及江夏郡今年赋税减去三成。减税令一经发布,立时轰动全州,百姓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大哥的第二道政令,是宣布在近两月内将荆州大增察举,将新选拔五十名郡县官员,分赴荆、扬两州任职。在这时代,察举乃是士族子弟出仕上位的最佳途径,对于各士族豪门的延续发展可谓极为重要,简直可以说是他们的命脉所在。而察举,是有名额限制的,按照惯制,凡满20万人的郡国每年可举一人,不满20万人则每两年举一人,不满10万人则三年举一人。边境地区郡国人少,10万人以上则可以年举一人。故而,即便是荆州这样的人口大州,每年所能举荐的人才最多不过九人。大哥一次性地增举五十人,虽说有些逾矩,但对各宗族而言却是极为难得的机遇。五月初八。大哥设宴邀习勋、杨睿等十数位荆襄大族的族长。入主荆州的过程中,习勋、杨睿等人出力极大,大哥特意向这十几位族长表达了诚挚地谢意。经过数天的筹备,大哥于初十在襄阳城郊为刘表、刘琦父子举行了异常隆重的祭奠。五月十二日,大哥亲自宣读了对荆州群臣的封赏——原荆州牧别驾蒯越被授为荆州牧,同时大哥以皇叔身份代天子赏关内侯之爵;荆州典农从事韩嵩晋升荆州牧治中;典学从事王粲晋为荆州牧主薄;劝学从事傅干转典学从事;由于同时领有荆、扬两州,所以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大哥自己将不再担任某一州的州牧。而是征南将军衔。总督荆、扬两州军、政事务。荆州牧的重任,就被授予了荆州臣僚之首的蒯越。凭蒯越地名望、能力,加上大哥地拜授,应没有人会有所疑问。根据庞统的建议。原荆州牧治中刘先,则被晋升为征南将军府师友祭酒(开府将军的佐官。专事谋议,地位尊崇。与长史、司马相当,但实际上并无实权)。这样,便以明升暗降的办法,将刘先架空。安远将军刘磐晋升为平南将军,赏关内侯;中护军黄忠晋升为威远将军,赏关内侯;偏将军文聘晋升为镇远将军,赏关内侯;讨寇中郎将军王威晋升为裨将军;宣读完封赏之后,却发生了一点变故——蒯越态度坚决地向大哥推辞了荆州牧地任命。荆越言道,自去年刘表遇刺以来,他为荆州殚精竭虑,心力憔悴,身体状态已大不如前。而他蒯氏一族的男丁,似乎都不长寿。州牧需要统领一州军、政事务,事多责重,蒯越自认以其身体状况实在无法胜任。故而,再三向大哥推辞。虽然不知蒯越是真地不能胜任,还是故意推辞,但他既然以身体状况不佳委婉拒领荆州牧之位,大哥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仔细思索后,大哥应允了蒯越的请求,但同时诚恳地向他咨询能胜任荆州牧之位地适宜人选。沉吟半晌后,在议事厅中一众文武的关注之下,蒯越说出了他心中的人选。包括我在内,不少人都认为蒯越会在荆州群臣中选择一人,但出乎意料的是,他说出的人选居然是——我!蒯越对我作出了极高的评价,称我无论是胆略、智计、威望、胸襟等各方面,都完全可以胜任荆州牧之位。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与大哥之间的关系,由我出任荆州牧,可以保证荆州被大哥绝对掌控。刘磐、黄忠等人也相继出声赞同。大哥没有当场作出决定,暂且停止了议事。随后,大哥将我、诸葛亮、庞统、蒯越、刘磐、韩嵩,以及习、庞、黄、杨、向五家名望最重的宗族族长邀入内厅,商议州牧人选之事。内厅中面对大哥的询问,蒯越、刘磐等人仍力主由我出任荆州牧。
    “如诸公所说,以翼德之能,虽足以担当州柬重任,但荆州新附,民心未定,需有荆襄德高望重之人坐镇,方可保无虞!”大哥的目光在厅内十数人身上缓缓移动,令每一人都感觉自己正被注视。
    “主公勿须担忧!”蒯越郑重说道,“奉主公为主之事,荆州上下一心。右将军威震海内,又曾率虎贲之师解荆州于战乱之中。由右将军任州牧之职,正是顺应民心之举。若主公实在不放心,越与在座荆州诸公愿尽全力辅佐右将军!”
    “我等愿与蒯公一道,为主公分忧!”刘磐、韩嵩、习勋等人相继起身表态。
    “恩……”大哥轻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随即转头看向我这边,“三弟、孔明、士元,你们怎么看?”
    “听大哥的安排!”我很干脆地说道。
    对大哥的犹豫。我并不感到恼怒。刚刚接手荆州,就贸然任命一个“外人”掌控大权,确是容易引起内部纷争。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不由得大哥不慎重。
    “异度大人的话,也不无道理,主公不妨参考一番!”庞统明显是赞同由我出任荆州牧。
    “荆州是连接扬、益、豫、司四州的重要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公欲与国贼曹操逐鹿天下。荆州地兵势可谓极为重要。若为全局计。由君侯掌扬州军势,由将军掌荆州军势,乃是最佳配置。一待时机成熟,君候身率扬州之众出于青、徐。将军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如此双管齐下。必可使曹操首尾难以兼顾。诚如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诸葛亮轻摇着羽扇,和声分析道,“从此层面看,亮赞同异度大人之议。”
    诸葛亮的分析,已经超出眼前的思考,更加着眼将来。大哥深思良久后,缓缓点头。当日下午,大哥再次召集荆州群臣,任命我为荆州牧。第二日,大哥遣刚刚赶到襄阳的孙乾为使,前往许昌,向天子表奏自己受荆州士民之邀,接掌荆州牧和镇南大将军之职,并欲将征南将军和镇南大将军两衔合并,请授“征南大将军”。五月十六日,曹操自邺城返回许昌。自夏侯渊、夏侯淳的两路大军先后攻入渔阳郡后,隐忍(或者说是怯战)许久的袁谭终按捺不住,尽遣手中兵马,并向辽东的公孙度请援,准备与曹军在渔阳决一死战。为扭转实力上的劣势,袁谭还派出崔琰、田畴、李孚几人分别出使乌桓、鲜卑、匈奴三族,许以厚利,苦求三族出兵相助。如今地渔阳郡,曹、袁两家陈兵超过十五万人,大战一触即发。但就在这样紧要地时刻,曹操却不得不从河北返回许昌。根据荀或通报的消息,荆州的形势越来越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最让曹操担心地结果——荆州被刘备所得,很有可能会变成现实。仅占杨州的刘备,已经成为曹操难以消除地心腹大患,如果再让他得到荆州,其后果……想想都让曹操觉得头疼不已。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另一个更让曹操不得不返回许昌地原因是——郭嘉已到弥留之际。作为曹操最为倚重的智囊之一,精于奇谋、擅长军略的郭嘉献计无数,对曹操今时今日的庞大基业居功至伟。而且在一众谋士中,郭嘉的年龄也是最小的,曹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