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234章

桓侯再生-第234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二十三章(下)
     更新时间:2008…10…8 17:26:35 本章字数:3113
    二月初六,徐庶同窗好友崔宏来到寿春。军师将军府“元直师兄,你卖的什么关子?”崔宏被徐庶拉着直朝客厅方向走去,略有些好奇地询问道。
    今日师兄弟一见面,徐庶就道要给崔宏一个惊喜。崔宏疑惑非常,屡次询问究竟是何惊喜,徐庶却只是笑而不答。
    “呵呵……”
    徐庶头也不回,只是微笑回道,“你稍候便知!”
    不多时,两人已来到客厅,刚一跨入厅门,就听到两个迥然不同的声音几乎在同时响起,一显洪亮张扬,一显温和内敛。
    “州平,别来无恙!”
    崔宏蓦地抬头,导声看去,脸上瞬间挂了欣喜非常之色,大声说道:“孔明!士元!……你们居然都在这里?!!!”
    诸葛亮、庞统二人施施然来到崔宏身旁,笑着点了点头。这时,徐庶忽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诸葛亮、庞统、崔宏会意地相继将自己的右手叠于徐庶手上——这正是庞德公当年为教导弟子彼此间要珍惜同窗之情,而特意制定的鹿门学礼之一。
    “哈哈哈……”
    四人同时放声长笑起来,将平日里的礼数全部抛诸了脑后,一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同在鹿门求学的日子。入坐后,徐庶等三人与崔宏互问起了出师后的情况,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士元,一年多没有你消息,没想到你还是投到了刘皇叔麾下!”崔宏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嗬……!”庞统也想起了当年出师时与崔宏、孟建、石韬三人的戏言,笑着叹了口气。当时庞统信誓旦旦表示要投靠孙权,而后好与诸葛亮“斗”上一“斗”,比上一比。时过境迁后,再想起当时的话语,庞统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
    “州平,你与广元还真是耐得住性子,居然当真结庐隐居了一年多!”庞统捋了捋颔下短须。露出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
    “此次若非元直特意派人相邀,恐怕你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吧?”由于刘备麾下领地日广,需要补充大批人才。禀着内举不避亲的信条,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自己地另两位师弟——石韬和崔宏。从徐庶、诸葛亮、庞统的表现上。刘备已充分领教到鹿门学子的卓越才华。听得徐庶推荐另两位鹿门同窗,刘备当即应允。并特意亲自书信两封交于徐庶的使者,籍此表示自己的诚意。崔宏便是被徐庶、刘备的双重邀请所打动。遂出庐来到了寿春。
    “州平,广元为何未随你一同前来?”诸葛亮以其特有的温和语气询问道。
    徐庶、庞统同样关心这个问题,一齐看向崔宏。
    “广元他……已经去了许昌!”崔宏面色稍黯,叹了口气,缓缓回道。
    “他也和公威一般,去投曹操了?”庞统疑惑地追问道。
    “恩!”崔宏点了点头,怅然说道,“天子给广元下了征辟令,招其入朝为官!”
    “看来是公威的推荐……”
    只片刻间,诸葛亮便猜出了内中地原由,“州平,你也接到征辟令了吧!”
    崔宏点点头,勉强展颜一笑:“但当时我已接到元直和刘皇叔地手书,便借故推辞了!”崔宏是个重感情之人,一想到日后可能将与昔日同窗好友分立敌对两方,便觉心中黯然。
    “人各有志,勉强不得!”徐庶明了崔宏的心性,安慰说道。
    “州平,恩师他老人家近来怎样?”诸葛亮和声转移了话题,“前些日出使襄阳,居然未能拜见恩师,实在遗憾!”
    “恩师身体康健一如当年!”崔宏一扫阴翳,笑着说道,“天子前些日也曾下诏召恩师入朝任光禄大夫,但他老人家以‘楚龟’一说给回绝了!”(注:庄子曾将自己比做乌龟,表示不贪图荣华富贵,借以回绝楚王征召入朝的命令)顿了顿,崔宏继续说道:“恩师如今正在用心调教马谡那小家伙!这小家伙伶俐绝顶,只可惜有些虚浮,耐不下性子来就学!”
    “这小家伙……跟季常的性子倒是迥然不同,有意思!”
    庞统饶有兴致地笑道。
    “州平,你对荆北之势有何看法?”徐庶想向刚从荆北过来地崔宏身上征询些意见。
    “若不能尽快将马超逐出,荆北终将成为白骨遍地、千里无人之地!”崔宏异常肯定地说道……当日下午,徐庶引崔宏面见刘备。详谈半个时辰,刘备大叹崔宏之才,当即拜其为州典学从事。二月初八,刘琦使者南郡太守刘先赶到寿春。刘先此来,任务只有一个——将九江、豫章、庐陵三郡的太守印绶移交于大哥。印绶地移交,表明刘琦已彻底放弃了对九江等三郡的所有权。刘先还代刘琦转告大哥,荆州军已全面撤出九江等三郡,而陆逊地兵马也在同时接管地方治安防务。为保证能够迅速安定住这新得三郡的郡治局势,大哥暂且任命了三郡的代理太守——陆逊暂代九江太守;陈震暂代庐陵太守;顾雍暂代豫章太守:与此同时,诸葛瑾被任命为庐江郡丞,接替陈震留下的位置;虞翻被任命为九江代郡丞……其余郡县属吏,则由徐庶、诸葛亮、孙乾张懿等人协商后委派。去年秋后,大哥已在寿春举行过第一次面向庶族的“试举”(就是科举)选才。尽管此次“试举”还属于试运行,而且考虑到士族的感受。并未对外做大规模的宣传,范围也仅只局限在寿春、庐江二郡,但施行的效果却颇为理想。数十名空有才华、却因出身限制而得不到施展地庶族学子被破格录用,大大补充了大哥的人才库。此次需要大量的郡县属吏,正好可以将庶族学子派驻出去。这些人不但有才华,而且深知民间疾苦,更为关键的是,他们对大哥的忠诚度绝对可以得到保证。二月初十。马超信使赶到寿春。带来了一纸书信。信中,马超先是借其父马腾,与大哥攀上了关系。而后其巧舌如簧,将荆州的情势从另一个角度做了一番描述。在马超的描述中。荆州之乱完全是因为蔡瑁企图独占权柄的狼子野心而造成,刘琦、蒯越等人则是在一连窜地误会中。将局势搞得越来越僵,而他马超则是一个彻头彻尾地忠挚之士。一心一意为安定荆州、让百姓免遭战火而努力周旋着。马超向大哥表示,他将会全力辅佐刘琮,维持荆州往日的安宁稳定,希望大哥能够谅解,莫要与刘琦等人搅在一起。并想通过大哥来劝说刘琦等人消除误会和顾虑,返回襄阳,以解除荆南、荆北隔江对峙的局面。信的最后,马超特意提到他与曹操那切肤入髓地仇恨,表示希望能与大哥携手抗击曹操,以图日后能够再兴复汉室。
    “法正果然了得!”听徐庶将信中诵读完毕后,庞统忍不住笑“赞”道,“若不明情况,还当真会让人以为马超是周公、伊尹中人呢?能以一枝妙笔,将事实歪曲到如此程度,法正可称世之奇才!”
    听庞统这一说,厅中众人皆轰然失笑。
    但细想一下,庞统说的确实不错——这封所谓地“马超亲笔手书”绝对是由法正代笔完成的,依马超地头脑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样“精彩”的书信来。此信中的内容,八成为真,两成为假,但偏偏就这两成才是最关键的内容,令人看后难辨真伪。若非徐庶、庞统这两张缜密的细作网细致入微的探查,加上当时孙乾、诸葛亮亲身经历了荆州之乱,恐怕我们这里也很难如此轻易地看出其中破绽所在。
    “该如何回复马超呢?”笑过之后,孙乾提出了一个问题。
    “待荆南那里的消息过来后,再回复也不迟……”
    诸葛亮淡笑接口说道,“想必马超也会致函予荆南。一、两日,使者应该还是等得了的!”
    大哥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果如诸葛亮所料,两日后,刘琦信使携两封书信赶到寿春。其中一封是马超给予刘琦的,信中马超表示愿奉刘琦为荆州牧,并称将交还荆北军政大权,请刘琦、蒯越等人过江接收。另一封信则是刘琦写予大哥的,刘琦道他已识破马超欲诱其过江的阴谋,并表示他不会上当。蒯越已经想出了一条应对之策——让马超先将刘琮和荆州牧印绶全部送至荆南,并移交出手中军力,而后刘琦才会过江。只要马超一回绝,就证明其根本没有诚意。而马超回绝之日,就是起兵北伐之时。马超给大哥、刘琦的两封内容截然迥异的“手书”,完全将其两面三刀的本性暴露了出来。玩火者,必自焚。玩阴谋诡计者,亦必死于阴谋诡计之下!出兵之日已近在眼前,我也该返回丹阳了!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二十四章(上)
     更新时间:2008…10…8 17:26:43 本章字数:3036
    收到刘琦的书信之后,大哥即刻回书马超,希望其以抗击曹操的大局为重,放弃扶幼废长的计划,将荆北军政大权归还刘琦。大哥特别提及,一个稳定的荆州才能成为抗衡曹操的有力臂助。故而,无论为兴复社稷,还是为复仇血恨,马超都不应继续维持隔江而治的局面,更不可因此激起荆州的内战。这封回信,承载着和平解决荆州内乱的最后一丝希望,尽管这希望渺茫得可以!送走马超信使的同时,我军的战备事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二月十三,全琮领步卒万人赶到寿春,寿春的驻军也增加至五万余人。过去的一年里,由于有流民移入,加之二哥攻略汝南时迁入的百姓,而今寿春、庐江的人口已达到近五年来的颠峰。据孙乾、张懿等人的细心统计,寿春人口已达四十四万,庐江则达三十七万。
    有两郡八十余万的人丁作为保证,征募兵员自然也变得容易许多。二哥在过去一年里,从寿春、庐江一共征募了两万新兵。此外,赵云的风骑军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先前为向大哥请援,袁谭曾先后向我方提供了3000余匹战马。随后,袁谭丢失了大半个冀州后,仅凭幽州已无法支撑自军的粮草供应,不得不再向大哥求购粮食。大哥原先的治下五郡中,除人口最为稀少的会稽外,其余四郡都是产粮大郡,加之去年荆扬两州大丰收。目下粮食相当充裕。故而大哥也爽快地答应了袁谭的请求,经糜竺与郭图的协商,双方达成了以战马交换粮食地交易协议。经由海路,糜家商会的海船源源不断地将粮食运往幽州,又将战马和骑弓等重要战备物资运回寿春。战马得到保证,赵云在大哥、二哥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充风骑军。而今的风琦军,编制虽然仍为三曲。
    但每一曲辖下骑兵却已达到2000人。除却这6000编制成军的骑军外。还另有3000余新训骑军正在紧张操练之中。精通骑战的赵云所组建的是清一色的轻骑兵,完全禀承风骑营地营训——其疾如风,强调“远遁千里,一击而退”。力求以强大地机动力拖累、拖垮、拖毙敌军。可以想见,越来越强大的风骑军。在赵云这位骑战天才的手中,日后定可得到尽情施展的机会。而马超麾下地西凉铁骑。或许就是扩编后风骑军的第一个重要对手!就在全琮赶到寿春地同时,蒋钦、丁奉二人率领锦帆水军一部经濡须水——巢湖——淝水一路北上,于二月十四日抵达淮水,正式担任起巡防淮水的重任。
    此次北上锦帆水军虽都是蒙冲、走舸等中小战船,但近150艘战船、3800余身经百战地锦帆兵,加上蒋钦、丁奉这两位水上歧龙,却足以构建起一道牢固的水上长城。二月十五日,魏延领十余亲卫赶到寿春。自此,寿春的防卫事宜完全落实到位。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即便在二哥领军出击荆北之后,曹操也不敢轻觑寿春。翌日清早,告别蓉儿和两个孩子,在大哥、二哥的送行之下,我和庞统起程返回丹阳,准备筹划进行荆北战事。两日后,我回到丹阳,首先听取了张昭、简雍、陈到、关平等人的有关军、政方面事务的汇报。为应付荆北战事,丹阳、吴郡、会稽三郡的动员令已下达多日。
    在丹阳太守张昭、吴郡太守全范、会稽代太守廖化的相互协调之下,战略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丹阳。与此同时,接到我的命令,廖化和主掌吴郡兵事的安远中郎将金畴相继将会稽、吴郡的驻军向丹阳集结,这两郡只留下足以应付叛乱骚动的3、4000军而已。
    如今的丹阳,兵力也膨胀到空前的地步,达到近五万人,而这其中还不包括被全琮率领增援寿春的一万人,以及被陆逊率领前去接收九江、豫章、庐陵三郡的一万人。回到丹阳后的第二日,庞统便在我的指示下,开始派遣细作加强对荆北的渗透,并运用庞族在荆北的人脉关系,联络当地士族,以便在日后进兵时能够减少阻力。得知我返回丹阳主持军政事务的消息后,刘琦、蒯越也频繁派遣使者与我联络,互通消息!荆扬大地,已是剑拔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