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163章

桓侯再生-第163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诸葛亮淡淡一笑说道。“若将这‘代’换成‘辅’。未必不可行!”
    “辟举为主,试举为辅!”徐庶眼睛一亮,拍案叫绝说道。“此法颇妙,既可任寒门学子为用,又不太损士族门阀之利,实是一举两得!孔明,你这一来,便为皇叔解一难题啊……呵呵!”
    “……”诸葛亮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随即略显疑惑地说道,“从这位张懿大人为刘皇叔所提的‘增丁’之策看来,实是一位料事周全、颇有远见之人,为何他竟会献出这般‘绝计’?”
    “……”徐庶知道诸葛亮并没有嘲笑谁的意思。仔细地思索了一番后,出声说道,“或许是智者有失见……
    结束谈论后,徐庶先命府中仆婢为诸葛亮安排膳食和住处,自己则乘车急往郡守府求见刘备。
    郡守府书房,刘备正独自一人察看这几日徐、兖二州传回的战报,突见徐庶深夜来访,不禁惊异地说道:“元直,你不是有故友来访么?怎有空深夜来此?”
    “主公。庶有要事禀报,不敢耽误!”根据今日议事时的情形,徐庶已知刘备对“试举法”很感兴趣,甚至还特地在议事后将张懿留下。
    “莫非是云长和子龙战况有异?”刘备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前方战情。
    “并非此事……”徐庶摇了摇头说道,“主公,是与张仲司的‘试举选才法’有关……”
    “哦~?”刘备疑惑地说道,“元直以为此法不好么?”
    “好是极好,但眼下却不可行……”徐庶详细地将诸葛亮的分析对刘备一一道来。
    刘备由起先的惊讶,逐渐变成了认可,不住地颔首称是。当听到诸葛亮所提的以新旧两法相辅相承的解决方案后,更是不禁拍案叫绝,欣喜地说道:“元直所思果然周全!我先前倒也是有些急于求成了……有元直相助于我,何愁大事不成?”
    “谢主公夸奖…………”徐庶笑着说道,“但此法却并非由庶所出!”
    “哦~~?”刘备更显惊讶,急声追问道,“不是元直,却是何人?”
    “乃是庶之鹿门学弟——诸葛孔明所出!”
    “就是元直那位今日来访的故友?”刘备略一思索说道。
    “正是!”徐庶点头说道,“孔明乃是我恩师门下才智最佳者,月前才刚刚下山出师……”
    “比之元直如何?”听徐庶话中意思,这“孔明”竟似才能尚在他自己之上,不禁让刘备惊讶中带着几分不信。
    “孔明之才,倍于徐庶!”
    “倍于元直???”刘备至今足迹已遍布大汉半壁江山,见识奇才杰士无数,但他相信——才如徐庶者,天下绝对已是罕有,曹操麾下的“鬼才”郭嘉、“鬼狐”贾诩、二荀等人,至多也就与徐庶相当。但现在徐庶却说有人的才能倍于他自己,实在让刘备感觉难以置信,“世间竟有如此奇才?元直,可否领我拜见这位诸葛先生!”
    “庶深夜前来,一者为说那‘试举’之事,另外一事正是欲请主公见见庶这位师弟!”徐庶笑着说道。
    “既如此,不必迟疑了!元直,我们即刻动身……”刘备兴奋异常,立即起身,也不更衣,拉上徐庶直接朝房外走去……
    本作品16k小说网独家文字版首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www。16k。cn!
    军师中郎将府,会客厅
    “……德公座下,高弟何其多也!记得翼德曾对我言——鹿门学子藏龙卧虎,才高者可安天下,稍次者亦可为州郡大吏。其实我尚有些不信。以为如元直者已是天下罕有,属凤毛麟角之辈,不想今日居然又见才智与元直在伯仲之间的诸葛先生,方始信然!”与诸葛亮一番详谈后,刘备不禁叹服不已,同时亦明了——这位最多20出头的的年轻人,无论在战略眼光,还是在智谋、政务等诸方面,的确拥有可比肩徐庶的才能。
    “皇叔过奖了!”诸葛亮淡淡一笑说道,“元直师兄是恩师门下佼佼之人。亮之才实不足挂齿!”
    “先生高才。勿庸置疑!鸣于天下,于先生而言,只在返掌之间耳!”诸葛亮的谦逊,更让刘备好感倍增。几乎是毫不犹豫,刘备立起身形,长身朝诸葛亮行一大礼,恳切地说道,“备虽有心安定社稷,抚慰黎民,但只恨自身无德无才,与关、张二弟辗转多年也未有所成。后幸得元直相助,才侥幸得如今局面。由此,备更感如元直、先生般大才是何其重要!今日。刘备恬颜,恳请诸葛先生襄助!”
    “……”诸葛亮眼中也不禁流露出感动之色——以刘备皇叔之尊,左将军、豫州牧之职、且拥四郡之力,能够对自己一介白身之人恭敬如此,天下间绝对罕有!
    “皇叔请起!”诸葛亮先将刘备扶起,随即躬身回礼说道,“亮有一事,请询皇叔!”
    “先生请讲!”刘备急切说道。
    “亮请闻皇叔之志?”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自量力。欲以信为本,以仁为基,揽四方英杰,伸大义于天下。上安社稷,下慰黎民!”刘备略一思索,肯定地说道。
    “皇叔若不相弃,亮愿效犬马之劳!”诸葛亮微微颔首,再不推委,躬身行礼说道。
    “先生请起!先生请起!”刘备大喜过望,急将诸葛亮扶起,欣喜地连声说道。
    “恭贺主公又得贤才,如龙飞天!恭贺孔明师弟得逢英主,才得所用!”徐庶在旁笑着说道。其实,诸葛亮的归降早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元直,多谢了!”刘备也向徐庶施了一礼,“若非有你相荐,我难得孔明先生相助!”
    翌日,刘备召集文武议事,当众任命诸葛亮为左将军府参军,协助徐庶参谋军略机务。
    与此同时,刘备宣布——日后选拔人才,仍以“辟举法”为主,但辅之以“试举之法”,予寒门子弟入仕机会。但具体如何操作,将由徐庶、孙乾、张懿、诸葛亮几人共同协商决定。
    刘备这一决定,并未伤及士族最根本利益,厅中出身士族的官吏仔细思索后,也觉可以接受。与此同时,出身寒门的文武将官也是身同感受,欣喜不已。
    “……”张懿面呈欣喜,但眼中却带着一丝异色扫向徐庶、和厅下略显神秘的诸葛亮。
    恰好诸葛亮也在留意张懿,两人目光一交,同时产生一种莫名的感觉。
    诸葛亮面上异色一闪而过,随即展颜微笑,朝张懿微微颔首。
    张懿颔首回礼后,掉转目光,眉心不为人察地微微一皱——不知为何,诸葛亮那和煦如阳光般的微笑,始终让张懿心中有种堵堵的感觉。
    十月初五,经过几个辗转后,曹操的急书幸运地未遭遇赵云风骑军的阻截,传至彭城。
    曹仁、臧霸、吕虔阅信之后,稍一商议,决定立即按照曹操信中方法驱逐敌骑军。而曹操退敌方法中的第一步——“坚壁”,其实已经开始执行。而第二步——探敌,也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另一方面,赵云在察觉到泗水易渡处皆已有敌军斥候把守探察,知道再行渡河骚扰,将有可能被曹军堵在泗水之东,遂果断地放弃再袭下邳的打算。
    曹军始终坚守不出,也让赵云有些无可奈何。而且增援的青州援军中,有千余轻骑,对风骑也已构成很大威胁。与赵影、华扬(风骑第二曲都尉)、张翔(风骑第三曲都尉)及各屯军司马仔细商议之后,赵云决定领军奔袭淮阴,再调曹军出城救援。
    鹿门山脚,四名鹿门学子回首顾望着山上的书院,显得颇为留恋。
    “嗬……”石韬叹了口气,收回顾望书院的目光,转头对另外三人说道,“士元,公威,广元!你们将欲何往?”就在昨日,庞德公突将庞统、孟建、石韬、崔宏四人招至静舍之中,告诉他们已可出师,日后究竟选择走何道路皆由四人自行决定。
    “我欲先往襄阳,再往江东一行!”庞统以其特有的洪亮声音说道,大而有神的双眼中不可遏制地流露出兴奋地光芒。
    “……”崔宏摇了摇头,无奈地笑道,“士元,你当真要与孔明、元直一比高下?”
    “哈哈……”庞统朗声笑道,“若无可称的对手,此生有何意思?你们几个呢?”
    “我去许昌!”孟建毫不犹豫地说道。
    “我将先观天下之势,再做决定!”石韬笑笑说道。
    “我与广元之意相同!”崔宏也笑着说道。
    “日后纵各为其主,亦是鹿门同窗!”庞统探出右手,沉声说道。
    “永是鹿门同窗!”孟建、石韬、崔宏同探右手,与庞统之手叠加一处,齐声说道。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东 第一二六章
     更新时间:2008…10…8 16:54:20 本章字数:5391
    冀州,渤海郡城
    夏侯敦大军的逼压之下,战争阴云笼罩全城。城中百姓也兴不起外出的念头,街市之上冷冷清清,除却巡逻的兵卒外,难见行人。河北经年累月的征伐,已让百姓对杀戮、流血感到麻木。
    议事厅中
    “主公,据细作回报,青州方面有较大规模兵马调动……”
    “什么?”还未等审配禀报完毕,袁谭面现惊恐之色,急声打断说道,“难道曹操还要增兵冀州??”真定、河间方面屡有不利战报,渤海方面又被夏侯敦大军重兵弹压,令袁谭已成惊弓之鸟。
    “主公勿忧,青州兵马似乎并非向冀州调动……”审配无声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多日来,审配既要为河北战事操劳,又要提防曹操的阴谋渗透,甚至还要应付郭图等人不识时务的内斗,精力消耗极大,额间的皱纹比之月前已增加了两道。
    “嗬~~!”袁谭放下了心,长出口气问道,“军师,那青州兵马究竟向何处调动了?”
    “南下徐州!而且似乎还是青州刺史臧霸亲自领军……”青、冀二州本是袁家势力最根深蒂固之处,如今青州虽归曹操治下,但袁家的影响力还是难以消除的,要获得青州方面的情报对审配而言,并非难事。
    “难道……刘备已攻进徐州了?”郭图微捋颔下清须,接口说道。
    “应当如此,而且徐州曹军恐怕已岌岌可危了,故而曹操才不得不急调臧霸增援……”根据已有的部分情报,审配敏锐地分析出了徐州的战况。
    “果真如此??”袁谭乍惊还喜地说道,“这么说来,曹操岂不是将要撤军了?”
    “这倒未必!还需看刘备究竟是徉攻,还是实取徐州。若是实取,曹操就不得不撤军了。但以配之见,却是佯攻的可能性居多……”审配摇头说道,“但无论如何,刘备骚扰不停,曹操就绝不敢稍有懈怠,加之西凉马腾也已应邀出兵长安。主公,只要我等能够坚守冀州两、三月。曹操久而无功,必然自退!”审配不忘以此来鼓励袁谭的抗战之心。
    “军师所言在理,我誓与曹操老贼死战到底!”袁谭的胆气也被鼓动起来,慨然说道。
    “主公,配仍有一事禀报!”审配乘热打铁说道,“而今无论真定、河间,还是渤海,若仅是据守,守卫兵力已足,根本勿需幽、并两州再行增援。况且并州需要抗击司州曹军。幽州也临北方乌桓、鲜卑诸异族和辽东公孙康的威胁。以配之见,不如令袁刺史(袁熙)和高刺史(幽州刺史高柔)暂停增援!”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审配没有说出口——审配深知。幽、并两州无论由谁领军增援,在野战中都不可能是曹操对手。而曹操却极有可能以真定、河间为饵施“围点打援”之策。
    “审军师之言,图不敢芶同!”郭图反驳说道,“若无幽、并援军,岂能坚定冀州将士抗击之志……”
    郭图话尚未说完,就被厅外忽然传来的声音打断。
    “报~!真定急报!”
    审配眉头一皱,心里忽地产生很不妙地感觉,沉声说道:“快些进来禀报!”
    一名风尘仆仆的士兵进到厅中,单膝跪地,掏出一封锦囊双手奉上:“大将军。牵郎将急报!”
    亲兵急从锦囊取出一封绢书,交予袁谭。看不片刻,袁谭面色剧变,身体一软几乎瘫倒在座位上,绢书也从手中轻轻滑落。
    “主公,究竟何事?”审配情知事有不谐,急出声问道。但袁谭却几如木偶般,在位上动也不动。
    审配自行从桌案上取过绢书,迅速阅览起来。片刻后。连审配自己也不禁面色大变。牵招书中禀报——七日前,曹操一面命曹洪、李典盯防真定袁军,一面亲自领军对驻扎于获鹿的并州援军发起突袭。在曹军猛烈的进攻之下,并州军难以抵抗,只得向乐平退却。但在半路却又遭遇夏侯渊的突然截击,遂由退变溃。最大的噩梦还在后面,狼奔豕突的并州军将至乐平时,徐晃骑军出现,发起了最致命的一击。最后,4万余并州军非死即降,逃出者察寥。牵招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