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108章

桓侯再生-第108章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周瑜又对自己的亲兵队副喝令道。
  “是,都督!”
  待传令的几人尽皆策马疾驰而去后,周瑜眉头紧锁,面色沉肃无比地凝望着已然火光冲天的北面军营。
  “好一个高明的对手,竟然为荆州军设计了这么一个连环‘声东击西’之计:故意明显地在江夏调动军马,做出要从江夏方面过来救援的假像,同时又较为隐秘地‘安排’细作从荆南来刺探情报,从而使自己得出‘江夏是虚,荆南是实’的结论,这是第一层的声东击西;然而,‘虚’与‘实’最终却又颠倒了过来————江夏方面才是真正的援军,荆南则是虚张声势的伪兵,这是第二层的声东击西。设此计之人智谋之深,难以预料……在刘表麾下群臣中恐怕没有谁有如此能耐……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极短的时间内,周瑜便已猜透敌方的诡计,但是……设出这个诡计的高明“对手”,却令周瑜感到莫测神秘……
  照这个情形,全歼蒯越军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只能留下多少是多少了!周瑜心中的无奈已经到了顶点,轻轻地摇了摇头,仰天怅然一声长叹。
  …………………………………………………。
  “老贼,现在怎么不猖狂了,有胆便停下与我文聘再战上几合!”先前领军袭击周瑜大营的那名荆州军年轻将领,一边策马紧追前面败退的黄盖,一边厉声怒喝道。
  黄盖将牙齿咬得“嘎渣”作响,但却不敢真的驻马回身与文聘交战————右肩处所中的一箭已让其战力几近全消。更让黄盖有些难以接受的是:不久之前,自己还在领军追击身后的小子;但不曾想,仅过不到一时三刻,追击者已成被追者,自己反倒被那小子追赶起来。
  直到现在,黄盖还是没能弄明白——原以为只是虚张声势的敌军,为什么竟然会安排兵马打自己一个“反埋伏”?搞得自己损兵折将不说,竟然还要落得被一个黄口小儿嘲笑的地步!
  “仲业(文聘的字),不要追了,接应蒯督要紧!”一名荆州军中年将领高声向文聘招呼道。
  “是,王校尉!”文聘勒转战马,立时停止了对黄盖的追击,随即策马与那名中年将领王威一道领军朝东面方向掩杀过去……
  “前面可是蒯督军马?”领军沿着周瑜军营一路朝东面冲杀,文聘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支服饰与自军相同的军马正自东往西突破过来,急忙大声询问道。
  “正是!”一名五十岁开外的荆州军将领高声应道,正是黄忠。
  回应了文聘之后,黄忠立即回身对不远处的蒯越说道,“蒯督,援军就在前方,末将先护送您突出周瑜军营!”
  “恩,有劳汉升了!”蒯越知道自己一介文士,在乱军之中实在是帮不了什么忙,立即点头应道。
  很快,两支荆州军即突破中间敌军的阻拦,合师一处。
  “末将参见蒯督!”王威与文聘垂下手中兵刃,恭敬地向蒯越微施一礼。
  “君治(王威)、仲业,有劳你们前来接应于我!”微微颔首,蒯越和声应道,“我兄长何在?”
  “别驾大人正领1000军马在敌营西10里处等候蒯督,请蒯督快些领军与别驾大人会合。这里就交给末将与仲业来应付!”王威迅速地回道。
  “好!”蒯越点了点头,但犹有些不放心地沉声吩咐道,“江东军主力虽被调开,但周瑜其人足智多谋,应该已经识破我军之计,想必此刻正在急调大军前来阻截。君治与仲业务必要小心谨慎。汉升!”
  “末将在!”黄忠朗声应道。
  “你领‘长沙营’留下,助君治、仲业一臂之力!”
  “但是蒯督……”黄忠不放心蒯越的安全,正要出声劝阻。
  “汉升不必担心,只要出得江东军营,我便可安然无事!”随即,蒯越顾望着王威、黄忠、文聘三人,语气恳切地说道,“务必要安然脱身,我会在江夏等候诸位归来!”
  “是!”三人同时躬身抱拳,齐声应道。
  “走~!”蒯越一挥手中帅旗,率领大军径直往江东军大营的西门方向疾行而走……
  ………………………………………………………。
  天色蒙蒙泛亮之时,延续近一夜的厮杀终于完全停歇了下来。
  “快走!”伴随着一声声的怒喝,一些垂头丧气的荆州兵在周围江东军士兵的押解之下,缓缓地向柴桑城的方向行进着。
  “参见都督!”十几匹战马从押解队伍的旁边经过,负责押解的江东军士兵一看清领头之人的模样,立即屈身行礼道。
  “恩~!”周瑜微微点头,轻应了一声,随即又继续策马缓缓前行。
  作为激战战场的江东军大营,此时已是狼藉一片——无数的营帐被烧毁,只留下了一些用来固定帐篷的焦黑木桩。地面上随处可见已经凝固的血迹,不少尚未被处理的尸体仍姿态各异地横陈于各处,一股浓烈的血腥气息弥漫在空气之中。
  “嗬~~!”周瑜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随即抬头朝西面方向深深凝望起来————那里是江夏所在的方位,也是蒯越撤退的方向。
  “滴答,滴答……”一阵清脆的马蹄迅速地朝周瑜这边接近过来。
  “参见周督!”徐盛策马来到周瑜身前,躬身行礼说道。
  “文乡,战果是否统计出来了?”周瑜摆了摆手,沉声说道。
  “已经有结果了——昨夜一战共击杀敌军18000余人,俘虏3000余人,我军伤亡7000余人!”徐盛迅速地回道。
  “哎~~!”听罢徐盛回报的战果,周瑜禁不住仰天一声长叹。
  “我军虽未能尽歼荆州军、击杀蒯越,但杀敌之数是我军伤亡之3倍,此战完全可称是大胜之役!都督为何仍然叹气?”徐盛略显不解地说道。
  “未能尽歼蒯越军,怎能称胜?而且我军的伤亡竟然还达7000之数!若非我失策,怎会落得如此田地……惜哉,惜哉!”周瑜面上的遗憾之色尽现。昨夜一战中,尽管太史慈和徐盛领军以最快速度绕行至军营西门外,但仍被泰半以上的荆州军安然逃出。随即,相继赶到的各路江东军对未及脱逃以及负责殿后的荆州军展开疯狂的围剿。最后,除了千余荆州军中的精锐奋勇突围成功外,其余被围荆州军被尽数歼灭。
  “都督……”徐盛张开了口,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周瑜。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东 第六十三章
     更新时间:2008…6…5 14:33:27 本章字数:4383
    建安六年八月初五未时,汇合了蒯良之后,逃脱生天的蒯越残军以惊人的速度疾行7个时辰,终于回到了江夏城。
    江夏,郡守府书房
    “大哥,这次真是要多谢你了!”满面憔悴之色的蒯越,和声向蒯良说道。
    “自家兄弟,谈这些做什么?”蒯良淡笑了笑回道。
    “嗬~~!”蒯越摇了摇头,轻叹了口气,面色一片黯然,“可惜数万荆州男儿葬身在柴桑城下,我却……”
    “胜败乃兵家常事,不需太过介怀!”打断了蒯越自叹的话语,蒯良淡然说道,“更何况,此次战事不谐,过并不在你!”
    “可恨蔡瑁竖子,以一己之私坏我荆州大事!若他能与协力作战,江东大事早定,何至于落得如此境地……”书房中只有蒯家两兄弟,蒯越也就毫无顾忌地说出对蔡瑁的怨愤。
    “蔡瑁的品性如何,你我也不是才知道一天两天……”蒯良也有些略显无奈地说道。
    “大哥,接应我撤退时所用的这条连环‘声东击西’之计,是由谁所设的?”忽然想到了什么,蒯越以既惊又叹的语气询问道。以蒯越对自己兄长的了解,知道这条出人意表的计策应该不是蒯良所想出的。
    “是孔明!”蒯良轻轻一笑说道,“若不是有他,恐怕我也无法如此轻易地将你接应出来!”
    “原来是他!”蒯越恍然地点点头,随即又稍有些疑惑地说道,“孔明已从德公(庞德公)那里出师了么?”
    “还没有!”蒯良摇了摇头,和声说道,“给我出了这条计策之后,他就返回鹿门书院了!”
    “这小子……”蒯越捋了一把颔下清须,怅然地说道,“若是他与士元二人愿意出仕荆州,我们的担子至少要轻上一半!”
    “呵……”蒯良无奈地苦笑了一声,“士元或许还有可能,孔明……已有相投刘备之心,要他出仕荆州,恐怕是没有希望了!”
    “刘备???”蒯越疑惑地出声说道……
    ………………………………………………。。
    八月初五傍晚时分,盛宇和沈、周两族的残余族人带着第一批物资以及800名私兵抵达吴城,并将人员、物资尽数交付我军,并承诺在此后两、三天之内将其余物资、人手送抵吴城。
    尽管人、财、物尽皆到手,我还是特地请全范暗地里(16K小说网手机站wap。16K。CN)探看了一番盛宇与沈、周两族族人的身份,以防其中万一有诈。经过全范的确认无误之后,我才真正地对盛宇放下心来,并任其为郡曹从事一职(郡守的属官之一,协助郡守处理郡中事务),同时又任命沈、周两族的新族长沈和、周昭二人为郡曹从事椽,担任盛宇的副贰。
    八月初六中午时分,全范第四子全承率领2000名族兵从钱溏赶到吴城,加入到我军军列。我当即任全承为都尉一职,由他与全琮两人各领其中1000人。
    吴城,郡守府议事厅
    “公华,可愿屈尊担任吴郡典学从事(注:典学从事负责总领一郡之学政)一职?”我和声对厅下的一名30岁上下的中年儒士说道。
    “既蒙张将军不弃,俊愿领此重任!”中年儒士正是陆族现任族长陆俊(字公华,前任族长陆康第三子)。
    “好!有全公与公华相助,安定吴郡郡治,恢复百姓安宁便指日可待了!”我朗声笑道。前晚,我与全范相携拜访了陆府,与陆族族长陆俊密谈近半个时辰后,最终成功将其说服——使其应允举族归顺大哥。在说服过程中,曾对陆族有过大恩的全范,可谓居功至伟。这令我不由得不感到庆幸——若不是机缘巧合之下,半“诈”半“吓”地劝降了全琮,我就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得到全氏一族的支持,而如果没有“老狐狸”全范的帮助,要让陆族归顺我军恐怕也是难以想象的。
    劝服了陆族之后,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居然没能见到陆逊(注:陆逊其时之名叫作“陆议”。史书记载,大约是在公元230年左右,陆逊才将自己的名字由“议”改成“逊”。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本书就直接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陆逊”。),这个陆氏族中最为杰出的人才,时年18岁的陆逊,由于父母早亡,自8岁起便跟从叔祖父陆康,在陆康死后,又随堂叔陆俊移居吴郡,一直与陆俊家人居住在一起。从陆俊的口中,我得知:一月前,因其父母的十年祭辰临近,陆逊便暂且告别族人,孤身一人前往庐江祭奠父母的坟墓去了。在如此乱世之中,陆逊一介文弱书生竟然敢独自前往“敌人”的治领之中,这份胆识就颇为令人惊叹了。有如此胆识,也难怪日后他能够成为威震三国一代儒将了。只可惜,我与他还是缘铿一见!
    “踏踏踏……”正当我与全范、陆俊、盛宇等人商谈如何尽快安定吴郡局势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议事厅外响起。
    “启禀将军,六百里加急!”廖化大步走进议事厅,躬身行礼后,双手捧着一个细小的竹筒呈到我的面前。
    “六百里加急?”我眉头微微一皱,上前接过竹筒,手指稍一用力将颇为坚实的竹筒捏裂,随即从里面取出一封绢书,迅速浏览了起来。
    议事厅中的一众人等皆凝神静气,直直地注视着我,脸面上明显地流露出一丝渴望知晓的神色。
    将绢书上的内容浏览了两遍之后,我轻轻地将绢书放置在身前桌案上,闭目思索了起来。
    “元俭,立即召集军中各校尉、都尉前来议事厅,参与议事!”小半晌后,我抬头睁开双眼,沉声对廖化说道。
    “是,末将告退!”廖化领命后立即大步离厅而去。
    “张将军,您要召开军议,我等还是暂且回避吧!”陆俊举步出列,谨慎地说道。
    “呵呵……”我微微一笑,朗声说道,“公华不必有所顾忌!你几位皆非外人,而且我此次军议内容还与诸位有关,就不必回避了!”
    “多谢张将军信任!”陆俊面上现出一丝感激之色,应声退回队列之中。
    不多时,廖化、林雪、关平、全琮等人陆续进到议事厅中,分军职高低在厅中左侧站列成队。
    “此次军议,乃是与适才所收到的六百里加急军情有关!”我拿起桌案上的绢书,轻扬了扬,沉声说道,“此封紧急军情乃是由水军横江校尉甘宁(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