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

第57章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57章

小说: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任何的有关德国实力变化的情报都要从猜测中获得。自从德军在非洲轻而易举的战败英国人之后,德国的战争实力早就是大家公认的不可力敌了。虽然同盟国三巨头,斯帝罗兰、邱胖子罗瘸子知道以三国之力硬吃德国还是行得通的,可问题是三国能够一直同心同德吗?德国的外援是否会越来越多呢?
    眼下苏联人感觉的到,德国人似乎已经加快了进攻苏联的准备。天上的飞机比以往多了不知凡几,后方的铁路线市时常处于被轰炸之中。物资运输已经是越来越困难,长此以往苏联将不战而败!这是一场极其高明的绞杀战啊!德国人占据着乌克兰粮仓,他们已经不虞口中食,可缺衣少食的苏联红军可不能天天靠着美国人的午餐肉过日子啊!好吃美味的午餐肉要是天天往嘴里塞的话也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填饱肚子才有力气打仗,一日无粮的红军面临的就是战败的命运。他们千万人马人吃马嚼每日所耗绝非小数,现在有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帮忙撑着千万士兵的肚子,尚不至于委屈。但是其中的关键是美国人能否一直这样的慷慨下去吗?
    把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手上不是强者所为,斯大林就是这样一个强者。他知道这样等待下去指不定等来的是什么样的命运,与其做好准备开打不如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试探一下德国人的想法,这样至少能在排兵布阵上获得一些有用的情报。
    不知道在哪里得来的消息,德军想要进攻莫斯科的情报不胫而走。整个克里姆林宫在谈论的正是此事。眼下,苏军大员们汇聚一堂簇拥着斯大林正热火朝天的商议防守还是进攻!
    与白起开的元帅级的军事会议不同,苏联人经常开的会意是军事委员会成员加上几个斯大林的左膀右臂。如果说朱可夫是其右臂的话,那么罗克索夫斯基就一定是左膀了。他们二人一直在充当着斯大林的军事专员,朱可夫更是有着救火队员的美誉。
    在莫斯科,战士们、市民们早就生活在备战之中。早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退守之初,莫斯科人就已经开始了防守的准备工作。不是未卜先知而是未雨绸缪。
    此刻的莫斯科更是早就开始了全城戒严!早在第一次莫斯科会战的时期,留守在莫斯科的市民们就组建了25个民兵营。兵力有12000人,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民兵营进一步增加到4个师,4万人的规模。此外,市民们还建立了200多个巷战小组,莫斯科工厂生产的修筑防御工事所必须的各种材料早就堆积成山了,45万人可以再一天之内完成动员,修建城区周围的防线,绝大多数是俄罗斯大娘们!她们的工作能力是很惊人的,让德国人很是佩服。每天必须的侦查显示了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建设进展迅速。妇女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凌烈的严寒艰苦工作。在城区附近和城内的各条防线上修建了200余公里的反坦克障碍,设置了160公里的防步兵障碍,锈住了4000多个火力点,制造了40000多个金属菱形拒马。埋下了数万颗地雷。
    实际上莫斯科早在中世纪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小的堡垒了。用高达的围墙围起来的克里姆林宫就是这座古城堡的中心地带。周围10条马路干线就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延伸开去,深入到广袤的俄罗斯大地远处。在距离克里姆林宫2英里外的地方那些马路被两圈环形大道连接在一起,在大道与马路的两旁建有4层高的公寓大楼。这些特别厚实的混凝土建筑正是为了战争而准备!除此之外,还有11条铁路线就像是树枝的分叉联系着全国的交通。这些铁路同样被环形大道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莫斯科市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
    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方便的交通能够让摩托化部队以40英里时速开进,而不必担心交通阻塞。方便的抵达市区的任何地点,这一座现代化的堡垒城市毫无疑问能够给予它保护的巨大兵力提供良好的机动空间!
    更有甚者,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资都能在市内生产制造。动力厂有就近的褐煤矿提供资源,飞机场位于市内和东郊,兵工厂有很多秘密据点。而克里姆林宫本身就是一座巨大堡垒和军火库!
    这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莫斯科的易守难攻!
    在会议之前,斯大林早就拿好了主意,他打算让前一次就莫斯科于水火的朱可夫继续担任防守莫斯科的重任。在他看来只要满足了朱可夫的要求,他指挥的战役还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呢!所以这一次也不会例外的。
    这次的会议是制定进攻计划的,斯大林知道只有在其他地方发起进攻才能打乱德军的部署。才能赢得战役主动。目前苏军兵力占优,同时选择三到五个战略进攻方向进行突击毫无问题!
    问题是主要的进攻方向需要好好研究一番!于是才有了这个会议。
战苏联第八节:朋友多了好打仗
    坦白说,白起比较倾向于古德里安的方案。在他看来德军必须集中兵力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击败毛子们。毛子在莫斯科周围的兵力部署不是很严密,在数量上也不算占据了优势。他们的战斗力比起德军是相差很大的,特别是目前的德军更是苏军不能望其项背。
    中央集团军群的元帅博克已经是第二次领兵作战了,在41年底的莫斯科之战失败之后,小希同志把布劳希奇与博克当作了替罪羊,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波兰总督汉斯则逍遥法外。白起主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汉斯当作了杀鸡骇猴的那只鸡,干净利落的把汉斯一伙连根拔起,震慑了企图趁着白起立足未稳想要浑水摸鱼的人。
    第一次的莫斯科之战带给德军很多惨重的教训,他们知道了老毛子的战斗力原来是这样的强大,一战时候那一只意志不坚的俄军早已不见,换来的是一支敢于拼命的强敌。老毛子山呼海啸的“乌拉”声一直萦绕在曾经参加过第一次莫斯科之战的老兵心头,变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苏联人还是仿照第一次莫斯科之战时候的军事部署,在莫斯科周围等等设防。依托坚固的工事逐步消弱德军的力量,在德军强弩之末的时候集中强大兵力反戈一击,乘势消灭德军的有生力量。
    可惜第一次莫斯科之战的红军猛将,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弗拉索夫现在已经是俄罗斯民族解放军的头了,他带领的部队正是为了消灭斯大林的政府而来!被斯大林成为俄奸的弗拉索夫心里明镜一般,他对于德国的现状比较了解。德国的政治先进性已经在他的心里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德国国防军的今非昔比的强大战斗力则给予他足够的信心,白起的承诺言犹在耳正是激励他前进的动力。他仿佛看见一个有他自己建立的俄罗斯正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弗拉索夫一开始孤身一人,心里怀着挑战斯大林政权的信念逐渐网罗了众多追随者。在数量巨大的苏军战俘之中,实际上有很多人是自愿投诚的。他们对于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心怀怨恨,迫切需要一个挑大旗的人来扛起反对斯大林统治的旗帜。这时候弗拉索夫闪亮登场了!先前艰苦的战俘营生活因为弗拉索夫的出现有了转机,很多对生存下去已经不抱希望的红军战士都在弗拉索夫的忽悠下加入了俄罗斯民族解放军的行列。
    在几百万的战俘中弗拉索夫顺利的招募到了40万人的兵力。其余的不愿意与同胞们自相残杀的战俘也因为这40万战友的反水得到了好很多的生活条件。他们对此是心存感激的,对于德国人的前倨后恭虽然报以蔑视。但是对于弗拉索夫的很多言论是赞同的。红军政委们的思想教育在弗拉索夫这个因素下裹足不前,很多人对于斯大林的领导第一次产生了质疑。
    40万人的俄军队装备的是经过改装的苏联武器,他们的对面之敌是在罗斯托夫与斯大林格勒一线的苏军重兵集团。可以说这支部队与乌克兰民族解放军一起担负着乌克兰的保卫工作。乌克兰在白起的支援下已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政权。在反对派领导人班德拉与白起达成协议之后,乌克兰人的独立之路开始步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小伙子拿起枪为保护乌克兰而战!
    当然白起为了说服班德拉付出了很多的军火物资,表现了很大的诚意。班德拉才勉强同意乌德两国的合作。德国人在乌克兰运走粮食、原料。运来弹药、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在这样的互助互利基础上,两国关系逐渐步入正轨。对共同的敌人苏联的作战立场就这样坚定下来。
    斯大林当然相处了应对之策,但是他的弱点在于囊中羞涩。他不具备掌握着整个欧洲的德国的物质优势。很多资源要依靠英美的苏联实在是无力支援乌克兰。虽然有一部分人站在斯大林一边,但是相比班德拉领导的旨在使乌克兰独立的民族解放军,力量是差了很多。
    白起为了乌克兰能够铁了心与德国站在一条战线生,在监狱里与班德拉彻夜长谈了整整一宿。班德拉终于为白起提出的宏伟蓝图所打动,但他表示还要在得到足够支援之后才能组织起力量。对于以后的战斗乌克兰民族解放军智能保护乌克兰的主权,对于协同德军进攻俄罗斯没有义务参与。对德国的支援乌克兰愿意用资源和粮食来补偿。白起答应了他的条件,承认乌克兰是一个主权国家,并立即着手安排支援乌克兰的事宜。最终班德拉才能够组织起来一直强大的军队。
    这支部队是苏军所忌惮的,相对欲杀之而后快的俄罗斯民族解放军,对于乌克兰民族解放军就并不是那么简单了。斯大林是巴不得班德拉尽快完蛋的,可对于他手里的乌克兰民族解放军优势有心招安的,毕竟他也害怕乌克兰的独立运动有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如果事实一味的派兵镇压可能会激起整个乌克兰人民的反对,投鼠忌器的斯大林对此很是苦恼。
    相比乌克兰的复杂局势,白俄罗斯那边倒是还说得过去。游击队一直在积极活动,想要掐断德军的补给线路。但是在德军的强力阻击下反而损兵折将,不得不转入地下。
    想要支援游击队作战的苏联红军面对德国国防军日益加大的压力,根本不能做到。白俄罗斯的游击队不得不面对日益艰苦的斗争。德军的后勤部队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一支很脆弱的易于袭击的运输队伍了。装备着全地形车的后勤运输部队有足够的火力击退敢于打他注意的敌人。武器站与防雷车还有细致全面的情报把游击队的活动空间压缩的很小很小。在中国战区获得了丰富游击经验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已经有了一套很有效的方法来对付游击队。
战苏联第九节:古德里安的计划
    脱胎换骨的德国国防军因为燃料的充足供应,得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机动能力。以前依靠骡马的运输方式现在都已经升级到了专用卡车。白起责令两个阿福设计的物流标准化设备很方便。德国人的短板终于进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后勤运输方式。
    美国人正在给苏联老毛子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虽然老毛子的巴库油田一直在全负荷运转,通过伏尔加河把这些资源运送到了苏联各地。但是他们落后的炼油技术决定了苏联人的很多燃料永远处在供给不足之中。汽车油料与飞机用的航空煤油就是这种情况,尤其是航空燃料,一直是在稀缺之中。
    这些客观事实决定了苏联人现在的机动能力远远落后于德国国防军。针对这个情况,坦克战大师与先驱古德里安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在军事会议上他提出的集中德军精锐一举拿下莫斯科的战役计划。
    他准备集中三个集团军群的装甲精锐,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包围并占领莫斯科。为了能尽快形成对莫斯科的战略包围,德军必须要拿下位于突出部的重要城市——图拉。
    图拉是苏联著名的军火工业重镇。图拉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化工和石化工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电力能源业、机械制造业、建材业、食品行业(包括奶类、肉类、面包类、酒类、蔬菜罐头类)。图拉州的工业具有多样性、多行业性,工业总产值占全州经济总值的70%。其中,国防企业占12%,化工行业占23%,黑色金属冶炼业占16%,剩余的由机械制造业、金属加工业、轻工业和燃料业、电力工业占据。州内的大型企业有:图拉市的“图拉煤炭厂”,有职工28000人;“康拜因厂”,有职工8500人;“图拉机械厂”,有职工16000人;“图拉武器厂”,有职工14000人;“斯坦普”机械制造厂,有职工10500人;图拉子弹厂,有职工8500人;新莫斯科斯克市的“氮”厂,有职工9500人。
    在莫斯科南面的莫斯克沃列茨科-奥卡河平原有一支很强的的部队正在集结,准备对图拉市实施突袭。这支部队就是古德里安麾下的第六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