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

第237章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237章

小说: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夫岗上的德军炮兵至关重要。朱可夫早就想过这一点的,他集合数百架轰炸机曾经做过一次尝试,结果自然是铩羽而归。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空军力量短期内不能改变,里希特霍芬的天空不容侵犯!
    铁毡需要稳固,高高扬起的六个铁锤才能够使得上力气。德军六个装甲纵队都成功的抵达预定区域,他们携带的步兵也都完成了阵地建设,一道又一道的战壕和掩体准备好了。来援的伞兵型突击炮作为主力支撑着六个防御阵地。他们需要在未来的一天一夜之内不眠不休。死死地抗击着苏军有可能的突击。这期间信天翁和容克大妈始终不断的支援他们,并且在4个小时之后会有伞兵部队来援。他们是白起手中所有能够拿得出来的伞兵部队了,这一次为了歼灭苏联千方百计搜集的大军他也把压箱底的力量都拿了出来。
    转身又一次突进去的六只装甲纵队轻车熟路,他们这一次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歼灭苏军有生力量。因此不同于刚刚全力以赴求突破的战斗,他们这一次张开了大嘴,把尖利的獠牙露了出来。准备择人而噬!
    就像是白起和曼陀菲尔预计的那样,大多数的纵队打的很顺畅。他们在激战2个小时之后按照计划靠近了城市。接应他们的冲击桥立刻开过来横在伏尔加河上。鱼贯而入的坦克加快速度冲到马马耶夫岗下面的军火库去补充武器弹药和油料,准备又一次出击!遇到一点困难的是经验不足的弗拉索夫两个师。他们进攻的地点是苏军兵力最薄弱的城市东南,这里本来是罗克索夫斯基的部队协防的区域,前天他被打的不轻省,因此在此固守的力量不足。正好适合于弗拉索夫两个师冲刺一下。奈何也许是因为兵力不足,为了加强反坦克能力,苏毛子在这里挖了很多反坦克壕。经验不足的弗拉索夫部队很多坦克就陷入了其中,费尽了力气才救出来一些。这一下耽误了很多时间,也差一点让行进中作战的部队陷于停顿。如果不是伞兵弯刀师去接应,维京师的老虎和突击炮接连击溃苏军步兵的围剿,弗拉索夫的士兵必定会蒙受惨重损失。
    一进一出,所有的六只装甲纵队花费了6个小时。他们的战果自然是收获颇丰。趁乱出击的德军坦克从伏尔加河上跨过,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出人意料的突袭。再加上蓄谋已久,德军的进攻收到了奇效!苏军一百余万陷入混乱的部队经此一战竟然有将近40多个步兵师丧失了战斗力!
八十三节:一进一出
    在德军六支装甲纵队肆虐战场的时候,苏毛子的坦克军竟然没有反应过来。('')从而失去了跟德军坦克死掐最好的时机。大概是德国飞机的轰炸让他们还未清醒过来;数不清的攻击机实在是不堪其扰。这导致大部分余地苏军跟德军战车作战的时候都依靠步兵。他们的步兵反坦克手段实在是很低微的,尤其是部队陷入混乱之中的时刻,他们的反坦克能力发挥出来的还不到平时的十之一二!
    照理说,苏毛子不会这般脆弱的。因为苏军是世界上第一批拥有现代坦克作战理论和实践为数不多的国家。二战开打之前,毛子们在哈桑湖地域、哈勒欣地域,及其西班牙内战期间,对于坦克作战和反坦克作战都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苏军令人奇怪的没有采取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的作战理论和方式。并将许多成建制的装甲部队改编并配置在步兵师内。这实在是一种返古行为,先进战术退化到了英法这种老迂腐的水平,本来在各次战斗中取得的先进经验都随之付诸东流了!但波兰战役和法兰西战役中德国装甲集群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和极高的战斗效率。显然震惊了克里姆林宫内以斯大林为首的军事领袖们。他们立刻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不然的话落后就意味着挨打。于是他们立刻就开始实践华夏文化的古老成语亡羊补牢。虽然时机有些晚了,但是他们还做了2件有重要意义的决定。
    一:大规模重新编制装甲集群、组建了很多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虽然他们的坦克质量不好,但胜在生产简便,工艺简单。大规模生产的时候能够保证数量。更多的85炮被安装到t34坦克上面,美国人援助的很多90毫米高平两用炮和数量巨大的钨合金穿甲弹极大的提高了苏毛子反坦克的作战能力。
    二:大规模编组反坦克炮兵部队,以及在步兵师加强反坦克炮兵的配置。这一点斯大林做的很糟糕,这也是德军坦克纵队能够顺利的冲出去的原因之一。当初战争爆发时,苏军根本就没有完全实现其装备计划,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反坦克炮兵对德国装甲集群的反坦克作战的效能远远大于苏联装甲部队,可以说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反坦克炮兵部队对德国装甲集群的反坦克作战是稳定防御战线的唯一有效办法。随着德军新式坦克的普遍装备、空军主力战斗机的大规模换装、苏毛子步兵师的很多反坦克武器基本失去了其原有的作战效能。当德军熟悉掌握了新武器之后。新的战术在战斗中也摸索了出来。当德军入丝入扣的情报工作顺畅之后,多种多样的手段让他们始终掌握着比对手多太多的信息。这场战争在情报信息方面演化成为一场不对称战争,苏军有新的反坦克手段自德军看来完全是很容易就能制约的。因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德国人的装甲师战斗力提高了很多。相对来说,他们的对手战斗力却没有增长相应的幅度。
    在战斗中德军装甲部队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苏军陷入恐慌,敌人进攻的速度和选择的方位出人意料。以致于苏军步兵的反坦克手段根本不能顺利实施。这些步兵师往往没有充分进行部队的战役、战术展开,就已经暴露在德军的突击和火力打击范围内,所以损失巨大。
    其实朱可夫早就料到了德国装甲兵可能实施的集中突击作战,他在围城之初就已经督促各部队建立起梯次配置具有有效反坦克突击能力的防线。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德国人居然会选择宽阔的伏尔加河作为出发阵地,他大概认为德国人的技术手段不能在5分钟之内就能够搭建16座跨河大桥吧!
    在苏军反坦克力量最强的区域。德军坦克采用的是从背后打进来的战术。德军装甲部队避实击虚,成功的进行了穿刺作战之后。在苏军防线的最外围又杀了一个回马枪,这一次他们选择的却是那些个苏军实力较雄厚的区域。这种地方自然也遭到了德国空军高密度的攻击,苏军地面部队因为组织良好,混乱的情况稍稍差一点。可是容克大妈的重磅炸弹也不是闹着玩的,一炸一大片的火箭弹炸开之后人们也会本能的躲避其高温高热扩散的区域。再加上德国人的攻击机上下翻飞不断的攻击苏毛子的防空阵地和反坦克阵地,这一切都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混乱。苏军刚刚在空袭中缓过神来,尚未理清头绪。浓密的硝烟之中德军坦克就已经从背后杀至!
    苏毛子的反坦克阵地主要有三种形式构成。第一种是阵地与反坦克雷区相结合:在防御正面的反坦克阵地前,布设300—500米纵深的反坦克雷区地雷是极容易生产的武器,成本较低,训练、布设也很方便。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对于军工生产部门来讲。生产大量的地雷和反坦克炮比生产t—34要容易的多。阵地与反坦克雷区相结合,达到延缓敌人装甲部队前进速度的目的。
    第二种是阵地与步兵封锁火力相结合:苏联步兵在防御阵地前用机枪和狙击步枪封锁反坦克雷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阻止德国步兵和工兵排雷。只是多次战争的经验告诫苏毛子。这样做不保险滴!于是他们搞出来很多花样,帽子的战争智慧也不是只有一点半点。比如反坦克与反步兵火力相结合,正射、侧射、斜射、反射火力相结合。天然障碍物与工程障碍物相结合,爆炸性障碍物与非爆炸性障碍物相结合等等手段他们全部都是因地制宜,在战争中给德军用上了。
    第三种可以说是对德军坦克威胁最大的组合方式了步兵部队与反坦克部队相结合:步兵防守部队依托反坦克支撑点,沿防御阵地展开,并肩卡口!7690毫米反坦克炮部队在有天然障碍物或工程障碍物掩护的反坦克支撑点中配合两侧作战,根据预定射击诸元,既可以一帮二,也可二打一。
    只可惜这些个威力不小的反坦克阵地都是面对斯大林格勒方向的,他们没想到的德国人居然会在他们的阵地后面杀过来。很多的防御手段因此失效,德军坦克疯狂的碾压攻击居然轻易的扫除了这些阵地!
    危机之中调转炮口作战的苏毛反坦克步兵准头不高,况且能够做到调转炮口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更难能可贵的是。苏军步兵拼死抵挡德军坦克的时间居然让毛子们埋设了一些反坦克地雷!他们的工兵往往刚刚把地雷安置好就被密集的火力打成了筛子!随后德军的铁脚板就碾压过来,地雷的剧烈爆炸把工兵的尸体就地处理掉,坦克的高锰钢履带被炸的脱落。德军坦克兵紧急联系同伴,让他们组成防御车阵保护他们把脱落的履带装好!
    战友们为了保证进攻的速度,索性用两条钢索交叉拖着受损坦克行进。动力很强大的豹三即使是拖着一辆战车也拥有很好的速度,他们就像是一连串的蚂蚱。在往来突击的战车阵中很是显眼!
    第一次突击作战相对顺利很多,但第二次就不会这么顺利了。剩余的苏毛子士兵在飞机的密集轰炸中多少有了一点秩序他么开始部署部队,组织剩余的高炮反击。苏毛子的战斗机也杀了出来,他们虽然不敌数量众多的德军同行,但是却试图杀开一条血路。让轰炸机挤进去炸掉马马耶夫岗上的德军炮兵阵地!
    苏毛子这一招是朱可夫早就安排好的,本来他想趁着步兵给德国人制造强大压力的时候在实施,可惜德国空军一条狂轰滥炸直接就把他的设想打没了。连他自己也被炮弹命中,生死未卜!
    蛇无头不行,像是他这样坚定果决的指挥官苏联再也拿不出第二个了。号称是吕端大事不糊涂的罗克索夫斯基没有朱可夫这样的能力,他擅长的是处变不惊,却正好可以维持眼下如此混乱的局面。只是名不正言不顺,斯大林并没有及时的而富于他这样的权力。这是眼下百万苏军的悲哀。也是罗克索夫斯基的悲哀。德国人对整个战场进行了无线电干扰。功率强大的干扰源来自战场上各个地域。苏毛子的电报通讯已经瘫痪,电话线也有十之**被炸断!
    他们各自派出去的通讯兵闷着头慢慢寻找,怀里揣着的命令指不定早已过时,苏军各部队一直在试图建立通讯体系。部队的混乱需要制止,不然的话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德国人杀过来了。
    这个时候,第二次突击即将进行。出发点依然是伏尔加河东岸!
    冲击桥的长度并不足以保证部队能够找到合适的渡河点。狭窄的地方是很少的。这次要想找到不一样的渡河地点几乎不可能!于是,建设一座足够宽度的浮桥势在必行!
    德军工程部队事先秘密的在河道里铺设了60多个混凝土墩子。第一次突击的时候就是依靠着这些墩子,冲击桥才能快速架桥让装甲部队冲过河去。而今为了继续保持进攻的突然性。需要选择一个让苏军出其不意的地方。
    白起甚至很想请一个类似于左冷禅这样的高手,对着伏尔加河发上几十记寒冰掌把河面冻住,让自己的坦克踏冰而去!
    舟桥部队已经抵达斯大林格勒,分成数十架飞机运输的舟桥部队可以在半小时内形成一座通行能力很可观的长桥,地点选择在了伏尔加河的弯曲部位,这里的河道被位于河中的岛子分开,有利于德军步兵防守。万一这座舟桥被苏毛子发现,那么他们肯定会一窝蜂的前来攻击。以后德军装甲部队就失去了一条很好的通道。
    德军伞兵的一直精锐部队潜伏在河对岸,他们都随身携带着潜水装备,在比较寒冷的河水里面能够呆上6个小时也不至于失去体温。他们在河边的杂草丛中执勤,守卫着这段河岸,以防苏军步兵发现这里德军冲击桥能够快速建设过河通道。
    德军大肆在河湾部位建设舟桥桥墩,河中之洲也有很多人在那里处理松软的土壤,他们用砖石瓦砾铺就一条道路,作为装甲部队前进的坦途。这么大规模的建设是藏不住的,苏毛子会发现几乎是必然。因此在暗地里白起还是准备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那六十余个水泥墩子组成的水下暗桩。在冲击桥准备敷设通道的时候,它们提供一个稳固隐蔽的支点。在德军装甲部队快速过桥之后。冲击桥可以在5分钟之内快速收回,这样收放自如的快速通道很方便,很适合德军突袭战术的实施。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