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

第201章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第201章

小说: 第三帝国之未来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让苏毛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千万别小看德国人的地雷,保不齐那就是德国空军攻击机确定目标的一种手段哪!
    起起落落的德军飞机在此地盘旋了足足一个小时,之后所有的飞行员都驾着飞机心满意足的走了。他们得到了休假,当然要见好就收!
    苏军丧失了一个有力的武器,他们准备许久的攻城槌被德国空军硬生生的打折了。只是知难而退从来就不是苏毛的作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是这些拼命三郎的本色。乌压压一股脑的前去送死是他们一贯战术。没了几辆炮车算什么,没啥子大不了的!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当年莫斯科城下没有喀秋莎的帮助照样撵的德国鬼子狼狈逃窜。现在手里的武器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拼起命来照样能把德军揍得找不着北!
    往前看找不着头,往后看找不着尾的苏军队伍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只是因为天色已晚才准备扎营安寨生火做饭。苏毛子这是铁了心要跟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死磕到底了,二十几辆火箭炮的损失只当做是一个顺手的武器暂时找不到了而已。
    继续进攻的勇气出来不曾有丝毫减弱,苏军每个士兵都经过了苏军宣传机器的洗脑式教育,他们每个人都迫切的想要用各种方式杀死德国人。他们的指挥官很聪明,他不希望自己的战士在毫无意义的冲锋之中死去,他让他的每一个部下都发誓在杀死3个德国人之前不要轻率的丢掉性命!
四十三节:围城开始
    苏毛子这种武器跟德军装备的对空射击武器“飞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苏毛子根据缴获的飞拳仿制的,单凭他们的技术能力还不足以制造出具有足够作战效能的武器,他们不得不借鉴美军的反坦克火箭筒巴祖卡。用美国人的技术最后制造而成的武器近乎一个怪胎,其对空射程只有短短的120米,还不具备良好的穿甲能力,只能对德军的飞机具有一点点的威慑力。至少到目前为止,苏毛的对空火箭筒还没能击落一架德军飞机。美国人通过三**事技术交流知道这件事以后很快就意识到苏毛的设计初衷是很有价值的,毕竟一旦实现他们的初始设计意图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加强反德同盟步兵的防空能力。美国人的技术水平不是苏毛子可以相比的,于是他们集中人力物力制造出了sky巴祖卡!他们也是仿照德军的飞拳,只不过在重量上超出了很多,足足比德军的重量增加了2倍有余,达到6公斤左右!德军的飞拳可以击中空中500米处的飞机,美国人的则是300米左右,而且再次装填也是很费事,根本比不得德军不到一秒钟就能再次做好再一次发射准备的飞拳!
    苏毛子步兵当中扛着sky巴祖卡的很多,他们饱受德国空军摧残之苦,现在他们试图用这款武器狠狠的报复一下德国人。二战后的历史上美军曾经支援当年的阿富汗人无数的毒刺,阿富汗民兵就是凭借这种便携导弹打下了无以计数的苏军飞机。而今,他们支援苏毛子数以万计的sky巴祖卡,就是希望德国人能栽在这种武器上面!
    另外,他们的超级巴祖卡也在试验之中,战争的压力迫使他们把所有的能耐都投入在武器的改进上面,在非洲之战吃足了苦头的美国大兵无一不在抱怨自己手中的所有武器都跟德军的没法比。为了解决眼前的这件大事,罗瘸子痛下狠心,放了狠话,他跟军火商们表示如果美军士兵因为手中的武器性能不佳而送了命,那他就不得不追究造成这种后果的嗜血商人们的责任!心狠手辣的政客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军火商大鳄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总统似乎要择人而噬的目光,他们不得不跟着总统的节奏尽可能快的拿出能够跟德军武器抗衡的装备。美国的强力部门都在加紧搜寻比较好的武器设计,前一段时间美国步兵装备的射速1300每分钟的机枪就是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下士,他看到废弃不用的鱼雷机上面的勃朗宁机枪射速惊人,于是就萌发了拆下来加个枪托扳机动作冲锋武器的念头。经过试验他取得了成功,在跟日本鬼子进行跳岛战斗的时候这种机枪表现很好。下士奥尼尔魁梧的身躯身上带着2000发子弹,就算是以他的身强力壮也是步履瞒珊。中士汉密尔顿射击技术优秀,他拿着加了枪托的勃朗宁航空机枪打的日本鬼子抬不起头来,每一次搂火就有20余发子弹自枪口喷射而出,火力的密集程度让鬼子们叫苦连连!他们两人相得益彰,配合良好。弹药手跟射手一起打开了冲锋道路上的胜利之门!美国人的小聪明表现多种多样,他们是一个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的国家。在这个过度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情景,所有的工厂都在开足马力生产物资,这些物资源源不断的流入苏联和英国,流入世界各地的盟军战场,美国人强大的工业能力就是这一次世界大战的支柱!
    现在,苏毛子步兵手里有了两种不同功用的巴祖卡,纷纷想要在战场上拿德军来祭一祭新武器!
    虽然斯大林并不怎么指望美国人提供的武器打出什么战果来,可他的步兵却因为有了一种可以反击德国空军的武器而高兴。他们有了这一点小小的屏障感到了有了一点点底气。
    进攻速度很快的苏毛子不多时就突入到了斯大林格勒城市前沿,他们在德军修筑的防线上狠狠的碰了一个头破血流之后。只能选择围着城市迂回,试图找一个突破口。
    这段时间里,苏军各路兵马都已经杀到。他们云集在斯大林格勒外围安营扎寨,挖战壕修工事,试图把阵地巩固的结结实实。准备一点点的蚕食德军的势力范围。
    此时叶廖缅科集团军的残部已经理顺了力气,他们在德国人的装甲大军的打击下早就丧失了再战的勇气。作为一个失败者,叶廖缅科知道自己没资格说些什么,可一向实实在在为了真理不要命的他根本就不会顾及这些了。在他看来他的命运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苏军能不能吸收教训,在德军装甲战车的铁桶阵面前能不能找到行之可靠的战术。叶廖缅科很希望自己的经验教训能够倒豆子一样倒给的给罗克索夫斯基或者是朱可夫,希望他们这两个能力远在他之上的指挥官可以总结出克敌制胜的办法。
    这个工作朱可夫早就在做了,他跟很多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苏军将领都深入的谈过。他知道了德军战术的基本原则,也明白那个时候苏军的确没有很好地办法抵挡住德军的攻击。他想起了在那个小镇,他指挥三个步兵师跟德军装甲部队死磕的情景,他的士兵们抱着大口径舰炮的炮弹守株待兔,拿着数十公斤的炸药包跟德军坦克同归于尽!所有这些拼命的英雄壮举成就了那一战的辉煌!一个德军装甲师自此凋零,他们的损失十有七八。他也知道自己的三个步兵师也是名存实亡,九成的阵亡率而且剩下的一成还是人人带伤!由此不难推断,准备良久来势汹汹的德军十数个精锐装甲师的确不是斯大林格勒的两个集团军能够挡住的。如果说真的要找一个为此负责的替罪羊的话,朱可夫在良心上还是真的一个也找不出来,从上到下,每一个苏军成员都尽力了。
四十二节:sky巴祖卡
    36辆喀秋莎被德军攻击机一股脑的击毁了其中的28辆,其余几辆也因为惊吓过度早早的把火箭弹摘了下来,用木板箱子固定好了准备等着进攻的时候安装上去。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遭受德军的空中打击形成二次损伤了。苏军战略层面的打击利器因此不完善了,8辆喀秋莎只能够封锁区区百十米的区域,根本不能形成一个很有效的面杀伤打击能力。
    盖德不知道,自己提供的情报让12名德国空军攻击机飞行员得到了不止一天的休假。他知道的是,苏联人遭到了德国空军大打击,但他不能确定到底是苏军的神马东东被毁灭了。飞行员们真应该好好的感谢盖德,当他们在窗明几净的空军营房里面推杯换盏喝香槟庆祝的时候,盖德却在阴暗狭小的地下暗室里面冷冷清清的观察敌情!
    白起坐在曼陀菲尔的作战室里面,他的面前是一个巨大的沙盘,手中拿着的是攻击机击毁喀秋莎的几十张确认战果的照片。果不其然,苏军的火箭炮发展在经过德军远程火箭炮的刺激之后有了极大的进步。看到照片中爆发的火球,白起估计这种武器如果在人堆里面爆炸的话那么附近50米之内是不会留下全尸的!曼陀菲尔也拿着同样的照片,心里面在盘算着他的防线是否能够承受住这种武器的打击。他从好几个方面推断的结果都是不乐观的,看来无论如何被动防御总是不可取的。他准备用这个当做理由来说服目前的战区总指挥—德国元首白起,以便继续推行自己的弹性防御策略。
    白起知道了斯大林手中一张可堪大用的牌,那就是喀秋莎火箭炮。他相信斯大林手里这种犀利的武器数量必定会很多的,甚至足够他组成30个以上的炮兵师了。早在41年末,苏军的火箭炮就已经走出了图纸阶段,准备投入批量生产了。在42年的上半年这种武器就已经开始遍布东线战场,伤亡在此炮下的德军士兵不计其数,此后每逢大战必有其身影,这次大战也必定会集中使用的。在盖德负责的区域发现了喀秋莎,那就说明在其他地区肯定也是会有的,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发现罢了。
    一个防守强大的城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的攻破的,起初曼陀菲尔和贝克在一月之内拿下整个城市其实是占了苏军准备不足的光。历史上斯大林格勒战役打成了添油战术,最终演变成为苏德两国国家实力的竞争。在英美两国的强力支援之下,未能很完善的控制整个欧洲的德国人最终元气大伤。他们损失的力量知道战争结束都没有机会恢复过来。而今的这场战役跟历史上那一次有了根本性的区别,第一点是德军的远程炮火有效的封锁了伏尔加河上的苏军支援路线,迫使守军力量只能在德军的打击下越来越微弱。第二点是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术对头,在技术上城市战坦克厚厚的装甲和360°全方位没死角的观察和火力的确犀利无比;身经百战的伞兵弟兄们巷战战术世界老大的地位无可撼动!第三点是空军的支援的确给力!且不说大妈机群十数次威力惊人的长途奔袭,单单是陆航大队的秃鹫们就把整个斯大林格勒的防空力量给消灭殆尽了!苏军根本没有跟德军飞机相抗衡的能力,这就导致了他们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德军攻击机肆虐当前,而自己毫无办法,只能无奈的接受步兵弟兄们被火力强大的空中武器击倒在地。有这三条堪称是逆天的优势,德军攻城部队还是伤亡惨重,尤其是白起百般疼爱的伞兵们的伤亡数字居然达到了十分之一!这不得不归功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和他们相当高的战争智慧。
    而今攻守异位,进攻者换成了苏毛子。这一座早就在德军百十万吨的炸弹轰击下熬过来的城市已不复当年之勇。整个城市早就找不出一座完整的房屋,德军分割包围火力优先的巷战方式给城市建筑造成了最大限度的毁坏,居民楼和公共建筑的损毁程度分不出两样来,基本上都是砖石瓦砾成堆、残垣断壁林立的状态。
    德国守军看起来根本不能在这样状态的城市中据守,他们只能另外的修筑工事。苏联人以为他们的工作速度是世界第一的,被德军攻击机屡屡打断的铁路往往在十几分钟之内就能修好通车,一座碉堡一天就能建造完毕,一条又长又深的反坦克壕沟在众人的双手努力下几天即可了事。他们估计德**人没有这么多的老百姓帮忙,防御工事最快也要一月有余才能初具雏形。
    事实证明任何低估德军能力的部队都会倒霉运,苏毛子这一次也不例外!苏毛的一股步兵运气很好,一路上他们没有遇到德军的阻击也没有踩上地雷。他们得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抵达了战斗区域,当苏毛子们看都斯大林格勒的城市残骸之时,愤怒在剧烈的燃烧,把他们的分寸打乱了。于是一次近乎发泄一样的进攻仓促之间开始了!
    迎接他们的是数不清的暗堡,分辨不出方位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火力
    立刻就把苏军步兵阻挡在原地动弹不得。四面八方都有子弹飞来的感觉让他们根本就不能从容的观察敌情,他们只能乱纷纷的寻找隐蔽地形,可惜在几乎垂直的炮击跑火力覆盖下能有多少可以提供保护的隐蔽物呢?于是在遭遇的一瞬间苏毛步兵就伤亡惨重。这是因为德军开火的突然性和苏毛对于危险的认识不足造成的。
    这些家伙是探路的炮灰,这一点根本就毋庸置疑。因为德军前线指挥官看到了装备精良的苏军步兵露出了头。他们三五成群,其中必有一人身背比美军的巴祖卡要粗大很多的火箭筒。德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