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万历十八年 >

第93章

万历十八年-第93章

小说: 万历十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有言在先,若是不听调令,抑或不奋勇作战的,本府事后觉不姑息。这里最重要的便是防守右屯的魏大人,鞑子这次可是联合了插汉部,朵颜三卫这边的的鞑子可能不会从右屯那边进犯,但是保不准插汉部就不会从你那里进犯。记住刚才董总兵做的部署,魏大人曾经在朝鲜履立战功,这次防守这右屯,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好了,诸位,本府言尽于此,剩下的就看诸位行事了。”
    董一元讲完了后,这李化龙来了个总结。不过下边的军将们都是能从他这话中听出些什么。特别是魏刚和孙守廉,因为这些话明显的就是针对他们俩来说的。之前那尤总兵出边墙作战,其中的失败,固然有那尤总兵无能的一面,但也未必没有李家人在其中捣蛋抑或是之后再背后使绊子的结果。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都是能看出来的。李化龙在最后还特意吩咐了魏刚一遍,特意提起了在朝鲜魏刚的功绩。这就是在提醒魏刚,莫要玩什么花样,老实的做好防守。
    众人自然是点头称是,然后纷纷出了营帐。魏刚先出了营帐,还没等走多远,后边就有人喊起他来。他回头一看,却是孙守廉。
    “我说和尚,这李某人也真是的,这不是拿话颠颠你吗。谁听不出来这其中的调调,这就是看着咱们不顺眼啊。哎,和尚,你命苦,原本啊,我听说那董总兵是要把这差事交给我做的,可是后来那李巡抚却把你推了。老哥我现下只是跟着大队人马去就行了,你还得自己领着人去右屯那边做好防卫。怎么样,和尚,若是人手缺了,便跟老哥说一声。”
    孙守廉这人魏刚也是面熟,在李家,在朝鲜都是见过面,彼此之间也都打过招呼。当然,魏刚和他的关系也仅限于彼此之间打个招呼。现下要说起来,对于李家这些家丁亲兵一级的军将,魏刚也就和查大受能熟悉一些。毕竟,那查勇也是跟他喝过酒的。其余的,则是差了些。他要算起来,该是李如梅的亲兵,而不是李成梁的。
    孙守廉这不阴不阳的说那么两句,魏刚也是能听出其中的意思的。这家伙也是在挑拨,外带显摆,最后说借人那就是客套了。李成梁这些亲兵,打仗的能耐魏刚还真是没怎么看到,但是这做买卖和结交人到都是各有一套。眼下这孙守廉明显的不是在结交他,而是在给他下套子。若是他是个莽汉一般的人,怕是就要嫉恨那李巡抚了。或者就会在那右屯的防务松散一些。毕竟,自己可是李家的人,出了事,李家会给自己担保。
    可是魏刚知道,若自己这样做了,而且最后出了事,那极有可能李家会那自己当弃子。孙守廉这是想排挤自己,若是真要了他的人,估计去了好作用也起不到。这些个老兵油子,玩人的心思实在是太多,看着魏刚挺年轻,大概能着了他的道。
    可惜,魏刚不是一般的年轻人,一般的年轻人会冲动,会鲁莽,对事情可能不会做深刻的分析。可是魏刚却不会,那个时空,打从十几岁就开始的训练可不是白训的。一个特工,身手是一方面,脑子也是一方面。若是如此轻松的就被人挑拨离间,那他还当个什么特工。
    “呵呵,有劳孙大人挂念,人就不用了,不过俺记得三少爷临走跟俺说了,说让俺听李巡抚的吩咐,所以啊,俺到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再说了,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为了不让俺们边墙里边的百姓遭罪。呵呵,行了,俺告辞了,孙大人一路保重。”魏刚自然是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憨厚的军将模样,然后装成没心没肺,对于孙守廉的挑拨自然是装成不明就里,而且还搬出来李如梅。
    孙守廉一见这傻小子竟然不道,只得算自己自讨没趣了。于是乐呵呵的说道:“行,那和尚你自己小心啦,老哥我走了。”
    魏刚看着孙守廉的背影,忽然想起来了孤山堡子里那最初的孙百户好像和这孙守廉是有亲戚的,该不是这家伙想替那死了的孙百户报仇什么的,可是那也不对啊,那孙百户可是自己在战阵死的,自己回去可是好生安顿了那孙百户的孤儿寡母啊。
    摇了摇头,他索性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领着自己的人做好右屯的防务。军议说,鞑子可能从镇武堡那边进犯,而右屯就在这镇武堡右边,和那朵颜三卫联合起来的插汉部人马,极有可能从这右屯进犯。看来自己的任务倒是不轻,需要好好算计一番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防御战
    右屯城外的开阔地上,此时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挖坑运动。准确的说,这是魏刚组织民夫和自己的家丁亲兵在挖战壕。
    他接到的任务是在右屯进行防御。可是当他带着人马来到右屯的时候,发现这座小城和孤山堡子差不多。城墙也就三、四米高,而且有些年久失修的样子,很多处夯土都是松懈,若是敌人真的有什么攻城器械的话,这座小城压根起不到多大的防御作用。好在,他现下的对手是插汉部的鞑子,蒙古人对于攻城,还真是差了许多。
    尽管如此,魏刚也不会轻视他的任何一个对手。在战场上,对自己敌人的轻视,意味着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为了这种轻视而付出牺牲。为将者若是如此,那便是一个庸才了。
    其实说起来,魏刚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这种毫无主动性的防御作战。这不符合他的习惯,他更习惯自己独立指挥整个作战,习惯于主动出击。若是别的辽镇军将接了魏刚这个任务,大概也就是中规中矩的在城墙上做文章,顶多把城墙加高,在城墙上多准备一些防御用的器械。石块转头抑或是火油什么的,仅此而已。辽镇的军将和大明其他各处军将比起来,对于这战事,更多的都是倾向于进攻,而少有这种被动的防御。
    可是魏刚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他来自另一个时空,对于这阵地防御,他可是知道的太多。其实那个时空很多人,即便是没有当过兵,便是看上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大概便能想出现下魏刚用的这些招数。
    当日魏刚来到这右屯的时候,看着那残破的城墙,心忖用水泥和钢筋加固看来是来不及了,那就直接在城外做文章吧。于是就有了现下城外的一幕。
    魏刚自己这次可是把能带的人都带来了,他自己新组建的那一千亲兵,还有郑奎带来的那个营、董大郎的那个营,两千人而已,姜辉还要驻防牛毛寨,李虎远在金州,现下都是用不上。不过除了这两千人外,他还可以用这右屯里的军户。辽镇当初设立的时候,就全都是军户,为的就是应对边墙之外的鞑子。可是几百年下来,军户们早就不能适应正常的作战了,反倒是成了农夫。所以辽镇军将,真正打仗的时候,都是靠着自己出钱养的家丁亲兵。这样的事情,不光是辽镇如此,大明各处现下也都是这个情况。要不然,当年戚继光也不会特意不用沿海卫所的官兵,而反倒跑到义乌去从那些挖矿的矿工里选兵,然后才有了后来所谓的百战精锐戚家军。说白了,大明打从太祖皇帝起设立的军户制度,现下就是个摆设了。
    军户们被魏刚麾下的军将组织起来在城内和城外分别挖起了战壕来。鞑子们都是骑兵,战壕起码能缓冲鞑子们的冲击。由此可以看出,魏刚是不打算保守的在城上守着的,他自然是要出城跟鞑子碰上一碰的。
    至于城内,他现下倒是想起那些矬子来。当时祖承训不就是在平壤城内吃了那些堡垒的亏了吗,后来李如松攻破了平壤城,明军进到城里边,不也一样吃了倭寇们的地堡战术的亏吗。所以,现下这城里,也是因陋就简的在改造。时间紧迫,魏刚就连城里的女人老人和孩子都用上了,都是出来帮着玩坑。当然,这都是有人指挥的。
    三天后,探马从西边传来了战报,说鞑子果然开始进犯镇武堡了,辽镇总兵董一元现下和那李巡抚正在准备应敌呢。
    魏刚一听到这个消息,知道自己这边随时也都有可能碰上鞑子的进犯了。看来那董总兵预测的还是比较准确的,城外应该收一收了。
    又过了一日,探马又来报,说是那边打了个胜仗,那董总兵用的是伏击战,竟然还真是把鞑子吸引到了那包围圈里,鞑子这一仗算是吃了大亏,当场就被斩杀了五百多人,还扔下两千多匹驮马,不过可惜那叫巴图鲁的泰宁卫首领还是跑了。
    魏刚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倒是惊奇了一番。他原以为这董总兵和那尤总兵一样了,却是没想到这一仗倒是打的干净漂亮。辽镇之中,各色军将他这几年也是都了解了,在他看来,这战术素养稍微高一些的,也就是李如松吧,其余的,他看不出这些军将会什么。能做的都是循规蹈矩。至于李成梁,他也就是听说,还真是没看到这老头子领着人马出去打仗。这也难怪,李成梁现下都已经退居二线,魏刚自然是没有机会看到李成梁的作战水平了。而这董一元,经过这一仗后,看来是要比辽镇军将高明一些了。
    李如松打仗,习惯于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强调一个快字,这一点在朝鲜那边的战阵之上,魏刚就能看出来。可惜,他过于轻敌,导致他在汉城碧蹄驿那边吃了亏。即便如此,当日辽镇兵马也是没让倭寇占到多大便宜,四千多的辽镇兵马,竟然硬生生的抗住了好几万倭寇的轮番进攻。可见辽镇兵马的战力还是很强的。李如松这套若是用在草原上,那便是很有用武之地。魏刚在后来的训练中,还特意把明军在朝鲜的战例拿出来让下边的军将分析。
    而这董一元,现下看来,用兵的方法倒是和李如松不一样许多,知道敌人的弱点,并善于运用敌人的弱点。若是李如松打这一仗,魏刚估计大概早就领着人马悄悄出去,不是在半道伏击鞑子人马,便是趁着夜色偷袭,哪里会让鞑子人马进犯到边墙这边。
    既然这董总兵判断出了鞑子会从镇武堡进犯,然后另一路插汉部会从右屯这边进犯,那么现下看来,这判断应该是准确的了。也就是说,那插汉部极有可能在这几日来到魏刚驻守的右屯。镇武堡那边虽然打了胜仗,但只是斩首五百来人,对于那些进犯的鞑子来说,根本就不伤元气。他们能跑出去,就能再次打回来。若是自己这边出了漏洞,就会牵扯到镇武堡那边,那边兵马一调动,那边的鞑子就可能跟进。看来鞑子到也不是没有脑袋的蠢蛋,也是知道怎么打仗的。
    第三天,一早上天刚亮的时候,守城的军士便敲起了铜锣。不用说,这肯定是敌人出现了。
    魏刚领着一众军将来到城头,用望远镜看向远方。只见远处小山上不时的冒出人马来,无边无际,天地相接处,仿佛到处都是蒙古人的骑兵。这架势,少说都有三四万,他带给人的视觉冲击,那绝对是震撼的。
    三四万骑兵,这要是在草原上对战,自己这两千来人,怕是真不够人家一次冲锋的。好在这是防御战,自己这边还有所依托。
    打从魏刚来到这个时空起,经历的大小战阵,他都是扮演着一个从暗中偷袭对方的角色,便是在朝鲜那边,也是如此。不然,他也不可能领着几千人马,愣是吞掉了加藤清正以及锅岛直茂那两万多人马,还有大友义统以及小西行长的部众。可是这次,他却是要跟对方来一个堂堂正正的对战了。优势,在魏刚这边,几乎没有多少。唯一的优势,便是他是防守的一方,依托这城池,而对方,没有多少攻城器材。可是,天知道这些蒙古鞑子会不会伐木然后建造简单的梯子,要知道这右屯小城城墙也就四米来高,撑死三个人的高度,对于这么多蒙古鞑子来说,攀上城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击鼓,让火铳队出城,奎子,你和大朗带着骑兵也出城,不能就这么守着。”魏刚果断的下达了出城迎敌的命令。而郑奎和董大郎也是欣然领命。他们此时倒是不怎么害怕,毕竟,跟着魏刚在朝鲜也是见识多了,现下他们就是防守,大不了,就在这城上跟鞑子死磕。而且让他们很有信心的另一个原因,是魏刚那一千人都是用火铳的,而且城上还有炮。
    更多到,地址
第一百三十九章 壕沟
    “呼、呼”,风起来了,从南向北刮去,吹着高高擎起的大旗哗哗直响。
    旗子下边的是如海一样的骑兵,被他们围在中心的是插汉部的大汗伯言台周。
    能带着部落里大部分的壮丁来到这东边,伯言汗也是有想法的。若是以往李成梁镇守辽镇,那他决计是不敢这样做的。这些年,草原上被这李成梁打死的人可不再少数,他们蒙古人在大明的军队身上基本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好在大明的人不稀罕他们草原里的东西,还没想着把他们灭了。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拉一个,打一个。对于这样的手段,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