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万历十八年 >

第75章

万历十八年-第75章

小说: 万历十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了平壤城下的时候,魏刚看到前边大队人马已经开始安营扎寨了。等到了李如梅那里,他才算知道闹了半天这之前明军已经和这些倭寇接上了火。还别提,还真是用那沈惟敬骗住了那些倭寇。听传令的兵卒说这些倭寇还真是被沈惟敬给忽悠住了,以为明军是过来和谈的,那小西行长还派出了人马过来到明军先锋的大营里谈判,结果明军先锋便是辽镇的兵马,他们见到这些矬子这么傻,真的过来和谈了,立马在对方喝的五迷三道的时候派出伏兵,把这一干和谈人等给宰杀个干净。听说还抓了两个活的。现下大军已经把这平壤城包围了起来,就等着明天发起总攻了。
    魏刚听到这里,心里也是纳闷。这小西行长看来还真是二胡啊,真以为明朝会和他们那倭国和谈啊。他若是早一些撤离,估计他还能捡回一条命,现下看来,他能不能活着都是两说了。
    不过他的死活跟自己是没有什么关系了,自己现下要做的就是跟在大军后头,叫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二天,天色刚亮,明军就已经做好了对这平壤城进攻的准备。原本就不算怎么大的平壤城,一下子被四万多的明军包围了,突然之间有种汪洋中的孤岛一般的感觉。
    魏刚并没有参与主攻,所以他也靠不到前边去,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整个战场的观察,因为他有望远镜。李如梅把他完全的放到了后边,和辎重营混在了一起。此时魏刚身边到处都是收拾锅碗的辎重营军士,当然还有的就是正在准备午饭的军士。按照李如松的算计,这到了中午,就应该攻下这平壤城了,这时候,将士们正好用饭。
    魏刚带着几个亲卫,来到战场外围,站在马背顶上,用望远镜看着整个战场。虽然他看不全,但是局部还是能看清楚的。
    要说起来,这个时候的明军,还真是一支多兵种混合型的部队。别看倭国的武士们有火铳,但是他们没有炮。而明军最多的便是火炮。从最小的虎尊炮到最大的佛朗机,还真是五花八门,式样齐全。火炮打起来那声势肯定是要比火铳厉害的多了。魏刚此时仿佛是在看一场电影,只不过这电影并不是虚构的,而是正在发生的,实实在在的。明军的火炮打到了平壤城墙上,立刻溅起很多碎石子,把守在城墙上的倭国武士们崩死一片。这样一来,倭国武士竟然不敢在这城墙上露头了。明军倒是挺谙熟这火器的使用,竟然还知道这炮火准备。
    炮声渐熄后,明军的步卒们开始准备攻城了。云梯什么的都是不缺,只见步卒们扛着云梯便向那城墙靠过去。不过那些倭寇也是顽强,顶住了最初的炮击后竟然还能向这攻城的明军步卒还击。
    就冲这一点来看,这些倭国的武士们也算的上是精锐的。只有精锐,才能在火炮的覆盖下还能继续战斗。毕竟,这可不是十九、二十世纪,这是十六世纪末。魏刚一边看,一边在心中评论攻守双方的战力。
    守城的倭国武士明显不是嫩茬子,见到明军围上来后,马上各种守城手段都用了出来。往下边浇开水、开火铳、放箭、扔石头和横木等等。反正能用上的手段都是用了,不过他们这些手段并不能阻挡住明军的攻势。虽然明军一度有的部队想要后退,但是在李如松当场斩杀一名后退的明军士卒后,大家又都开始往前冲。李如松还派人大声喊话,说是先冲上城头的赏银五千两。
    魏刚看到这里,还真是对这李如松佩服起来,看来这家伙能平复宁夏,还是有些本事的。杀伐果决,这是一个大将必备的素质,所谓慈不掌兵,便是如此了。战场上,怜悯是要不得的,那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很快,明军就攻破了小西门,然后其他各处明军也相继冲上城头,魏刚不再看了,他知道,这平壤城里的小西行长算是完了。
第一百零九章 建言
    一早上开始进攻,还没到中午的时候,明军就攻破了平壤各处的城门。这仗打得实在是没什么悬念。
    其实这也是明军真实实力的体现,有了火炮,这个时代的任何坚城,估计都不能称之为坚城了。若是没有这些火炮,怕是明军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即便以现下的四万对那些倭国武士的一万多,也是丝毫不占便宜的。
    要是在完全的冷兵器时代,李如松带着的这些人马,要想攻下小西行长守着的这平壤城,怎么样也要付出相当多的代价的。若是没有计划好的话,有可能还要载在这城下。毕竟,孙子兵法有云,十倍才围之的。由此可以看出,冷兵器时代,攻城战对于进攻一方来说,是何等的残酷。要想攻下坚城,那基本上要付出很大的伤亡才能完成的。这样的战斗对于一般的军将来说那就是在考验他的神经,毕竟,那是要看着自己的人不断的死去,才能获得的结果。一将功成万骨枯,便是如此了。
    但是现下大明军队内部已经有了火器,而且还不落后于这个时代,所以这攻城战便变得容易很多。大明的士大夫们虽然大多数都是只顾着自己家里那点利益,但是还是有开明的,他们时刻注意着这个世界,对于外来的事物,只要是有利于大明的,他们还是很愿意接受的。这一点可是要比魏刚来的那个时空的所谓满清强的太多了。便是此时大明军将们用的火炮,在魏刚那个时空,一直都用到了满清末年。洪秀全因为屡试不第,蛊惑广西烧炭工们起来造反的时候,还用过被吴三桂埋在地里的火炮呢。同样是在魏刚的那个时空,历史教科说都说那个硝烟的林则徐和他的好友魏源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个中国人,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其实在这大明末世,早就有一大批人注意这个世界的发展了。那个被很多所谓的史学家称之为康乾盛世的时代,那两个年号被带进这个时代的两个皇帝,正是他们,一手促成了汉人的闭塞,汉人的愚昧。至于为什么,答案当然很简单了,一群蛮族想要统治一个文化先进的民族,只有不断的愚弄对方,才能很好的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如同奴隶主对于奴隶一样,不但要用皮鞭,还要用谎话以及封闭的环境。
    李如松自然是心里有数,他虽然更习惯于率领骑兵冲阵,但是对于这攻城战,现下有火炮,那自然是不用白不用。李如梅更是当着众人的面玩了一个花式。骑着马在城下往城上射箭,而且连中十发。还别说,他这箭术也这是过得去,加上临战之前这烟土抽得也是足,精神头特别的旺盛。
    魏刚此时已经回了营地里头,他现下还真是没有什么事了,只能看着辎重营做饭了。到了中午,这顿饭大概要放到平壤城中吃了。
    不过事情却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明军攻进城后,虽然把倭寇从这平壤城中一下子横截为两段,但是倭寇也颇为顽强,竟然躲到了民房和他们自己建好的土窟里头,从留好的射击孔开始往外边射击。这下子明军开始有些束手无策了。很多攻到这城里的明军被倭寇这暗处射来的弹丸或是羽箭给打伤了,有的则是直接被打死。
    自然是有人把这事情告诉了李如松,李如松倒是反应快,直接让下边人放火烧那些民房,至于土窟,则是要求明军将士离得远一些,先形成包围。
    这样一来,这中午就攻下这平壤城的打算便落了空,不过好歹明军现在是控制住了这平壤城,城中四处现下已经冒起了火,那是明军在焚烧房屋。反正那些倭寇藏在民房中,不出来那就直接烧死。不过平壤城中仅有的一些朝鲜民众可是倒了霉。他们有的直接跟着这些倭寇被烧死了,一时间这城中四处不但飘出了烟,还飘出了一股肉味。若是不知道底细的,怕是会对这肉香感兴趣。可是明军将士都是知道,这可是烤人肉的滋味。也是他们见惯了生死,若非如此,那恐怕此刻早就吐出来了。
    这边出了事,那边自然有人打马回营报告。魏刚一听到倭寇躲在了土窟里,便马上想到了一条应对的计策。
    这要说起来,还要归于他曾经看到过的所谓纪录片。生活在魏刚那个时空的许多中国人都知道,那便是地道战。
    当然,此时此刻,明军是在地上,而那些日本鬼子的祖先,变成了藏在地道里的人了。
    当时日本鬼子对付这地道战也是有一套的,放水、放烟熏,好在这边有应对的措施,但是那可是提前想好了的,现想办法,那肯定是不行的。
    现下这些矬子,肯定不会想到竟然可以用这些法子对付藏在地洞里的他们。魏刚于是带着自己的亲卫,打马出了大营,找李如梅去了。
    不管怎么说,他现下也是这东征大军中的一员,此乃国战,便是李家再怎么防着他,他也不能因为这些就放弃这折磨这些矬子的机会。
    李如松和李如梅倒是没有撤出来,就在平壤城中搭建起了临时的指挥所在。李如松都没有下马,一直就在这马上呆着。等魏刚好容易来到这里后,他立马跑到李如梅眼前。
    “哎,和尚,你不好好的在外边呆着,来到这里做什么?”李如梅自然是颇为奇怪的问起来。
    “少帅,属下听说这些矬子龟缩在了这些地堡和民房中,不好对付,所以属下特意来跟您献上一计,定可叫这些倭寇乖乖的自己出来投降。”魏刚马上抢白道。
    “哦,闹了半天你是过来帮着出主意的。哎,和尚,看来你还是闲不住啊。好吧,既然来了,你就说说,现下怎么对付这些像耗子似的矬子,竟然窝到这些地窟里,干打不出来。”李如梅经过简单盘问后便直接把这问题抛了出来。
    “少帅,这事倒是简单一些,只要先让军卒们看着这些矬子,让他们不从土窟里跑出来,那就简单多了。”
    “你光说简单,倒是说说这法子,外围自然是要有军将领着兵来看着的。”
    “少帅,可以让士卒们找来秸秆或是有些湿了的柴火,这样烧起来便有烟,让人把这烟送到这些地窟里,那里面躲着的倭寇便要难受了,他们倒是候怕是不出来也要出来了。
    “烟熏,嗯这主意不错,嘿嘿,和尚,还真是想不到你能有这样的想法。行,你等着,我这就和我大哥说去。”李如梅说完兴奋的奔他大哥而去。
    李如松听完李如梅所说的后,回头看了看魏刚,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然后就安排人按照魏刚说的去做了。
    不大一会儿后,这朝鲜城中又四处飘起了浓烟。这一招还真管用,马上就有扛不住熏的倭寇从地窟里便跑了出来。外边守着的明军就像抓老鼠一样把这些倭寇给逮住了。不过这些矬子们也有精明的,竟然把烟引导另外一处出口,而他们自己则是爬到里地上,让烟从他们头上经过。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明军已经抓了不少倭寇的士卒,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士卒窝在那地窟里,一看这个样子,就知道这些倭寇早就做好了这坚守的打算了。这些地窟绝不是最近才挖好的。
    等中午饭吃完后,李如松这边竟然看到了打着白旗出来的倭国武士。魏刚就在李如梅身边,看到这白旗,还真是纳闷,心说这些倭国武士此时就知道这白旗是什么意思了。
    自然有人把这些倭国武士带到李如松面前。当然,那武士身边还跟着一个翻译,竟然还是个朝鲜人。也幸亏那朝鲜人嘴里喊着他们是使者,不然,怕是早就被明军射杀了。
    一经审问,李如松才知道,闹了半天这些矬子要投降了。但是他们却又希望自己能够体面的投降,而且还想带着自己的武器撤离平壤。李如松听完好一顿笑,就连旁边围着的各路将官也都是笑,他们还真是没见过像倭寇这样脸皮厚的。
    也即是须臾的功夫,魏刚听完后,马上想到了可以借此机会扩大战果。而作为东征大军的主帅李如松,也是想出了应对这些矬子的法子,只不过这两个人想的不一样罢了。
第一百一十章 向东而去
    “大少爷,现下这些矬子竟然要投降,要是我看,干脆不理那使者,宰了了事。现下这平壤城虽然咱们还不能完全拿下,但是这些矬子怎么说也是被咱们赶到了地底下,一个个像耗子似的,咱们还怕他个球。若是按照俺老查的意思,那就继续用烟熏,不能用烟熏的就用和尚说的那法子,用水淹,反正现下是冬天,等到那地窟里都冻上冰,我看这些矬子还怎么办。嘿嘿,难不成他们能像耗子一样,继续的往地底下挖?”
    说这话的是查大受,也是李成梁曾经的亲兵,和那死了的祖承训一样。正因为是李家的亲信,所以他才敢和李如松如此说话,当然,这称呼也就是他们李家嫡系才能叫的,其他明军将领却是不会称呼李如松为大少爷的。
    “嘿嘿,老查,倒是没想到,你倒是想的明白。呵呵,若是按照你这法子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