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66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66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福晋尽量平和,但是话中对曹家诸人也多有指责。又是当着她这个岳母的面,说了她的女儿、女婿与亲家,很是失礼。
    若是单说她与曹颗,初瑜也就不多话了。毕竟八福晋是长辈。可是说到婆婆身上,她身为子媳,也不好干听着,便为李氏辩解道:“我家老太太是外命妇,没有宫中懿旨,连宫里都进不去,更不要说御前。”
    八福晋“哼”了一声,不以为然:“谁不知道,十六阿哥是你家的常客。若是李氏真有心为李家求情,岂会没有法子?”
    她向来傲气,丈夫死后,说话更无顾及。
    听初瑜维护婆母,她先前压抑的不忿。又涌了出来,语气就带了几分不客气。
    初瑜是晚辈,虽恼她的失礼。也不好与她拌嘴。
    七福晋见初瑜为难,挑眉道:“弟妹,还请慎言!就算你心里不痛快,也没有当着你侄女念叨亲家老太太不是的道理。若是有一言半语传出去,外头还以为是我们大格格不敬家姑
    八福晋晓得自己失言,讪讪道:“我又不是成心的,还不是为李家的事着急。不管曹家太夫人身份如何尊贵,明面上还是李家集来的姑奶奶。这个时候,她不帮李家,谁帮李家?。
    关于李家的事,七福晋只是听说两句,因此含糊着劝道:“弟妹既晓得这个道理,就该知道这个时候,心里最难过的还是亲家老太太。若不是担心李家,她也不会说病就病了这许久。既是关系到朝廷的事,就不是咱们女人当问的。弟妹也放宽心,你不过是心疼女儿女婿。侄女婿还,祖父办差不利,怎么也不会牵扯到孙子头上。”
    八福晋听了,哪里放心得下。嘟囔道:“皇上要杀鸡骇猴,这李煦的罪名能轻了?若是无人周旋,牵连到子孙头上也不稀奇。”
    七福晋道:“既是晓得皇上的意思,弟妹还要出面张罗,岂不是火上浇油?”
    八福晋闻言,顿时无语。
    这些厉害关系,她岂能不知。只是因牵挂养女,到底还是“不忍心。”才无法袖手旁观。
    初瑜见两人说到这里,也跟着说道:“是啊,八婶,我们老太太不敢轻动,也是顾及此处。皇上正对李家憋着火,这个时候实不宜横生枝节。李家有婶子的女儿、女婿,也有我们老太太的侄子侄孙子。谁会不拉扯一把呢?”
    八福晋被她们母女说得泄了气,不复之前的理直气壮,道:“如此,就真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她有些沮丧,没有心情闲话家常。
    七福晋见状,便告了个罪,携初瑜一道出了郡王府。
    “难得你出来一趟,跟我家里去坐坐。”七福晋携初瑜的手。道:“昨儿宫里召了我带你七妹妹进宫,想来不久,就有指婚的旨意。”
    说话间,她拉着初瑜,上了她的车架。
    “七妹妹明年才及并,现下议婚太早了吧?”初瑜想起自己这个异母妹妹,自己出阁前才出生,比妞妞才大一岁,道。
    “不早了,你当年也是十四岁指的婚。今年选定人家,明年出嫁,正是好年纪。现下皇上看重你阿玛,只盼着七格格有福气,指个京城的勋爵子弟,省得到蒙古吃苦七福晋道。
    自打五格格出嫁后,七福晋身边寂棠。就带了七格格在身边教养,所以对这个庶女,也有几分真心。
    初瑜想着自己出嫁的姊妹三人,两人留京,比照其他王府,已经幸运太多。七格格要是也留在京里,那就是无上恩典了”
    马车网进东江米巷,就见有管事迎上来,隔着帘子道:“福晋主子,宫里来人了,王爷让奴才来迎福晋回府
    七福晋听了,心中惊诧,转头对初瑜道:“莫非是七格格指婚的旨意下来了,怎么这么快,”
    王府前厅,陈福不见七福晋,笑着对七阿哥,道:“要不,王爷先接旨?。
    七阿哥道:“如此也好。”随即,就带着几个儿子跪接旨意。
    陈福正色宣旨:“封和硕淳亲王允佑女为郡主,婿三等公年羹尧子年熙为和硕额驸,钦此!”
    小声求月票。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势同水火
    奉七福晋与初瑜两个。乘坐马车到二门外下车。双双斟到时。陈福已经宣完圣旨走了。
    七阿哥的脸上不见喜色,使得弘曙兄弟几个也都惴惴不安。
    将众人都打发下去,弘曙方低声问道:“阿玛可是觉得年家太招摇了?”
    父子多年,对于七阿哥谨慎处世的性子,他这个长子也心知肚明。
    年家是外戚,又是正当红的显贵。与他们家结亲,不用送女儿去蒙古吃沙子,搁在其他王府,多半是觉得欢喜。
    然,七阿哥行事向来低调,倒未必乐意结这门亲。
    七阿哥抬起头,将四个字搁在肚子里,没有说出来,那就是“盛极必衰
    ,正泣比北
    五格格的婆家,也是满州勋爵,公爹早年为封疆大吏,现下又如何?越是惹眼的人家,起伏越大,家族兴衰,只是帝王喜怒之间。
    这会儿功夫。七福卑与初瑜到了。
    弘曙见状,忙躬身给嫡母见礼。初瑜跟在七福晋身后,也给七阿哥请安。
    七福晋叫他起了,视线却落在香案上的黄绫圣旨,带着几分激动问道:“王爷,可是七格格指额驸
    七阿哥点点头,道:“正是。封了郡主,指给年羹尧嫡长子年熙,”
    听到“年熙。时,七福晋与初瑜两个都诧异出声,皱起眉来。
    七阿哥见状,晓得有异,叫众人坐了。而后问道:“福晋,可是有什么不对?”
    七福晋犹豫一下,道:“有些内宅女眷里传的闲话,也不知是真是假,都说这年家大公子,八字极硬,幼年克母,少年时随父上任,克死了继母所出的小兄弟,还差点克死年羹尧,后来父子分开,才使得年羹尧逃过一劫;前几年说亲,都下了大定了,又克死了人家没过门姑娘
    对于八字什么,七阿哥是不信的。
    他在宫里长大,见过的鬼城勉翘多了。自不会像无知妇人那样迷信八字五行之说。
    不过无风不起浪。从这闲话中倒是能听说年羹尧与年熙父子关系不算相谐。就算是之前父子关系好。也有人希望他不好,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父子相克”这样的闲话出来。
    七阿哥的心,莫名安了许多。
    见初瑜也忧心碌碌的模样,七阿哥转过头。问道:“你也听过这些闲话?”
    “前几年听过一句,没有额娘听到的详细,还听说年羹尧继夫人与年熙关系有些疏离,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女儿担心的,是年熙这几年没有断药,前几日年家老太爷还从额驸这讨了虎骨过去。”初瑜说道。
    听了这话,不仅七福晋着急。连七阿哥与弘曙也都有些动容。
    可是圣旨已下。不管对方是否如何,谁敢违旨”
    气氛有些沉重,初瑜道:“具体如何,还不得知。许是年家老太爷疼惜孙子,比寻常人家娇贵一些也是有的。”
    不过是安慰的话罢了,七福晋见七阿哥不说话,对初瑜道:“回去跟额驸仔细打听打听,,若是”咱们也打听着,寻个好大夫是正经
    王府这边,除了安排七格格待嫁,能做的,也只有这个。
    初瑜点头应了,少不得又说了几句好话,宽慰七福晋几句。
    见七阿哥与七福晋都没精神,初瑜便没有多待,陪着说了几句话,就先起身出府了。
    曹府,兰院,上有
    曹颇穿着补服。坐在椅子上,跟李氏说了今儿封世爵之事。
    李氏听了,不胜欢喜,最开心的,不是家族中又多了一个子孙得以传承的爵位,而是儿子的善政,使得成千上万百姓避免流离失所。冻饿而死。
    “你父在时。就爱惜百姓。如今我儿青出于蓝。你父在九泉之下。亦会欣慰李氏想起亡夫,红着眼圈说道。
    曹颗见她清减许多,也走动容。道:“儿子不求飞黄腾达,只盼着能积几分福社,保佑母亲长命百岁,让儿子能孝顺母亲膝下。”
    李氏看着儿子担忧的眼神,颇为不忍,含泪点头道:“颗儿不用担心,我虽没什么大用,总算还能帮你与媳妇孙子。总要等到颐儿封阁拜相。长生、天佑他们几个娶妻生子,我才能安心。”
    说到这里。她泪眼朦胧。道:“这些日子,老想起你小时候。那时老太太与你父亲都在,你姐姐还是个黄毛丫头,我接了你到身边,使人送你去家学,没几日就中暑了”后来老太太接了你去,再后来,你被拐了,我的心肝都要碎了”,我知道这些年,这个家拖累了你。你本是喜欢自在的性子,却为家族的缘故小小年纪就进京当差,还要操心这一大家子人”我怎么舍得让我儿再受累”你只要好好的,保全自己个儿,就是对我最大的孝顺”
    “母亲还年轻,因何这般感伤?想想小弟,再想想天宝,哪个是能离得了母亲的?”曹颐劝慰道。
    母子两个正说着话,就听到廊下丫鬟的请安声,是初瑜回来了。
    李氏忙低下头,用明子一,畏角的泪。在抬头卜。脸!只剩下欢初瑜进了屋子,就觉得气氛有些沉重。但是婆母脸上又带着欢喜。
    她心里有些糊涂。面上不显,同婆母交代了与八福晋见面的情形,对于偶遇嫡母,回了趟娘家也提了一句。
    当然,像八福晋吃咕李氏不是、讥讽曹家母子的话,初瑜按下没说。只说八福晋为李家着急,没有头绪才四处撞钟。如今听了七福晋同她的劝告,已经答应暂时先不动。等江南那边的消息。
    李氏闻言,松了口气,道:“如此,甚好。她虽与李家有姻亲。毕竟是郡王福晋,这般大刺刺的为李家说项,还要使得你舅舅多了私结宗室的嫌疑话说出口,才想到八福晋如今寡居,说“私结。有些不对劲,忙改口道:“总之就是不妥当。
    都是自家人,曹颗与初瑜也不会多想什么。
    李氏不愿儿子、媳妇老想着李家的事。岔开话提及曹颐封爵之事。
    初瑜听了,亦是欢喜不已,心中想着不知道这些爵以后会落到恒生与天宝哪个头上。一个是她怀胎十月生的,一个是她长子被带走后的寄托了全部母爱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她笑眯眯地看着丈夫,心中生出几分骄傲。
    京城权贵人家的女眷,往寺庙里捐几个香火钱,腊月里施上半月粥。就觉得是做了大善事。她的丈夫,却是推行良种,活天下万千百姓。
    欢喜之下,七格格的事顾不得问。
    等夫妻两个陪着李氏用了晚饭,回到梧桐苑后,初瑜才说了七格格指婚年熙之事。
    曹腼听了,有些愣神。
    他毕竟不是清史专家,对于雍正朝的历史,只晓得几个显赫的人名罢了。对于年羹尧家族。也只是晓得皇上家恩过甚,过后又翻脸无情。
    至于年熙寿元几何,娶了谁家姑娘做嫡妻,曹颐怎么晓得。
    “上回去年家,只见到老爷子,没见到年熙。看着老爷子精神还好,想来年熙当无大碍。”曹颗想了想。道。
    他这回,却是失算。
    年遐龄人老成精。心中如何想,怎么会露在脸上。
    初瑜闻言,却是松了口气。抚着胸口道:“若真是如此,那真是菩萨保佑。这些年,朝廷推崇礼教,即便是宗室格格,也鲜少有再嫁的。若是指得额驸身子不好,七妹妹就要遭罪了。”
    现下看来,雍正与年羹尧这对君臣相得,也算是一段佳话。
    不仅年羹尧自己封公,又加恩他老父与长子身上,若说雍正是作态。也不像。
    只是这份真心实意,遇到什么变故,使得他改变心意,将年羹尧一贬到底,最后杀之。
    看来,这些上最不可信的。就是帝王的恩宠”
    雍正加恩臣下宗室的好心情,并没有延续几日。
    两日后,是仁寿皇太后圣寿节。
    按照规矩,有礼部安排王公贝勒、文武百官,到太后宫外行庆贺礼。
    慈宁宫虽已修络一新,先皇遗妃也相继安置,但是太后却不肯移宫。仍住在永和宫里。
    就是“仁寿”这个尊号。也是雍正自说自话地加到太后头上,她本不肯受。
    自打新皇登基礼前,母子两个撕破脸后,就再也没有相见过。
    雍正为显“孝心。”每日到永和宫请安,也是选了寅初凌晨三点过去。这个时候。太后尚未起身,雍正不过是在殿外行礼,走个过场。
    一来二去,也有些母子不合的闲话传出来。
    如今到了圣寿节,这宗室百官的朝见礼,却是免不了的。
    十三阿哥作为说客,前两日就到了永和宫,请太后给皇上留几分体面,接受宗室车官朝贺。
    太后这回,却是说什么也不肯再妥协。即便十三阿哥提及十四阿哥,也没能使得太后改变心意。
    “他若不怕身后骂名,尽管处置自己的亲弟弟。他不是只认隆科多为亲舅舅么,本宫哪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