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1076章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1076章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人来人往
    上房正堂,挂起了祖谱,摆上各种贡品。
    曹颇带着长生、天佑等小李氏带着媳妇、孙女,在祖谱前祭拜,完成了简便的祭祖仪式。
    而后众人转移到李氏房中,用团圆饭。
    女眷一桌,男人们一桌。就连年纪最小的天宝,也由天估与恒生照看着。上了桌。
    高太君与李氏毕竟上了年岁,不耐烦大鱼大肉,看着半桌子各色食蔬,胃口都好了不少。
    其中有两道菜,是妞妞与天慧亲手做的。一道虾仁油菜,一道酱油瓜片。虽比不得大厨的手艺。也有几分模样。
    大家用了,少不得又赞他们姑侄两句。
    男人那边,曹颗看着半桌子少年,颇为欣慰。
    用了团圆饭,曹颐带着几个孩子去院子里放烟花,都准备是彩花,看的大家目不转睛。
    放完烟花,高太君东迈,先回去休息,剩下的人在李氏这边守岁。
    曹颐、初瑜带着孩子们。给李氏磕头拜年。
    李氏早已预备好压岁钱,一人一个荷包,里面装着小金镍子。
    孩子们又请曹颐与初瑜上座,磕头拜年。
    拜了一圈,大家伙才散去休息。
    次日一早,便是大年初一。旁人还好说,曹颐却是早起,在官邸接待来前来拜年的地方官员。
    清苑城中,能同总督府往来相交的,除了寅宾馆的十阿哥,就只有朱家,所以孩子们需要走动拜年的地方,只有这两处。
    朱府这边,对于总督府几位少爷,都是相熟的。自然招待殷勤;对于头一次进门的恒生,还格外热络几分。
    寅宾馆中,初瑜年前就送了两匣子银锁子过去,给十阿哥赏人使。宴席、新衣也都齐全,使得十阿哥看起来,少了几分寂寥与寒碜。
    去完这两处拜年,孩子们就松快下来,逛了清苑城里的几处庙会。买回来不少小玩意儿,在的李氏与初瑜跟前献宝。平添了不少孩气……
    江宁城,总兵府。
    只跟着长子一家过年,兆佳氏察觉了冷清。即便顶着总兵府太夫人的名号,可到了年节,也是关门自家的事儿。
    她有些想念京城的日子,尤为挂念远在山西当官的幼子。
    等到幼子来家书,提及小儿媳妇有孕后。兆佳氏满心牵挂就化为喜悦。
    因儿子“雄风不振”使得她这些年来在小儿媳妇面前,都缺了底气。生怕媳妇闹出来,使得儿子丢了颜面。
    对于贤惠的大媳妇,她时不时还挑剔一回;对于性子清冷的小儿媳妇,她却只有客客气气的。
    没想到这回外放,幼子那边竟有了转机。
    她欢喜不已,亲自张罗着。预备了两车东西,使人往山西送。
    原本她还兴致勃勃地挑了两个丫鬟,想要随东西送过去,省得素芯怀孕,儿子身边没人侍候。
    想了想,她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欢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
    上书房正月十六就开课,桓生不能在清苑过十五。
    拖到正月初十,他将启程回京。
    随着他上京的,还有左住兄弟,他们也要赶在十五前,去宁家与马俊、永庆这几家拜年。
    旁人还好说,天结与天慧同恒生关系最好,很是舍不得他。
    天结拉着他念叨好几遭,让他同四阿哥、五阿哥相处,留些心眼,要是受委屈,千万别忍着。要是在京里受欺负了,来不及联系这边。寻不找旁人做主,就去寻三姑姑。
    恒生笑着听了,如今大了,他也明白亲戚待自己与兄长不同的缘故。
    换做旁人,许是会心生不平,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世人多重视血脉,像父亲、母亲这样,能将养子视为亲生的,又有几个?
    亲戚本就是血脉牵系,他们待自己疏离。也没什么可挑剔的。
    爱屋及乌,真心视他为晚辈的,他也拇心里感激。
    恒生向来最疼天慧,天慧也亲近这个哥哥。
    见他连元宵节都不能同家人一起过,天慧觉得二哥很可怜,去厨房亲手包了几十个元宵冻好,装起来让恒生带到京中去。
    等恒生与左住兄弟一走,府里一下子冷清下来。
    初瑜都有些蔫蔫的,只说落下这个,落下这个,生怕给恒生带的东西不周全。
    曹颇见状,就将喀尔喀要来人接恒生的事情隐下,左右还有几个月的功夫,到时候再说。
    不止是初瑜舍不得,曹颇也有些舍不得。却不仅仅是对恒生。还有左住兄弟与妞妞。
    若无意外,今年曹颗的总督也要卸任回京。
    孩子们的婚期就定在今年年底,到时候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都要离开曹府,自立门户。
    用不了几年
    曹颇觉得自己的心境苍老,生出几分寂寞。
    可眼下,实没功夫感慨这些小因为衙门一开印,又开始忙起来。
    曹颇要给自己的总督任期画个满意的句号,要留下些余地,让皇上斥不足;还要杜绝那些弊端。省得自己卸任后,也清算到自己头上。
    元宵节刚过没几日,户部就有公文下来。地方粮仓仓储粮食种类,可以根据地方作物不同,进行调整。
    曹颇见状。对十三阿哥办事的效率很是称赞。更欣喜的。则是主管民生的布政使唐执玉。
    他早就想整顿地方粮仓。一直寻不到契机。如今正好有这个公文下来,他正好可以使人摸清地方官仓底细。
    直隶大力发展农业,增加了赋税,藩库中有银子,官仓中有余粮。
    即便直隶再受早灾困扰,不用朝廷赈济。直隶也能自己解决。前提是,藩库中的银子没用被挪用,官仓中的粮食没有被腾空。
    对于唐执玉的作为,曹颐只有支持的。
    曹腼同唐执玉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每次唐执玉过来总督府,曹颇就拉着他站在直隶地图前,将发展直隶的细则补充了又补充。
    教育、交通、招商、农业”曹颗将后世见闻的一些发展地方经济的法子,都一一讲述。
    唐执冉开始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不解好奇之处,也像个学生似的。虚心请教。
    听到后来。他却觉得不对劲。
    “大人,您这是”他带了几分犹疑问道:“要教导卑职,并不急于一时。卑职有什么不懂的,以后来请问大人便是。”
    两人同僚多年,曹颗也不瞒他,直言道:“我总要回京的,直隶这边的经营,还是要靠益功费心。这些都是利国利民之大事,要是半途而废,岂不是使人叹惋?”
    唐执玉听了,转念一想小明白曹颐这般说的缘故。
    直隶总督,鲜少有做长的。
    唐执玉向来勤勉爱民。听了曹颐这些话,少不得生出一段心事。
    要是换了总督,直隶还能保持这种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么?
    他越发拿定主意。不敢有丝毫懈怠,下定决心要在曹颗调离前,做出一番好成绩。
    同十三阿哥相比,讷尔苏的效率也不低。
    正月底,恒生的家书上,便提及平亲王请封世子之事。王府嫡长子福彭,已经正式册封为的亲王世子。还提起平亲王将带福晋前往盛京祭祖。
    曹颐见状。心中松了口气。
    远离朝局也好,有福彰在京中,就算讷尔苏隐退,也不会有人敢欺负。
    没几日,讷尔苏与曹佳氏的家书也到了。两人的信中,除了问候李氏与曹颐夫妇外,剩下的都是好话,就像他们夫妻只是单纯出关祭祖一般。
    曹颇没时间去分辨姐姐、姐夫说的是真话、假话,因为总督府来了两位贵客。
    五阿哥弘昼,还有平亲王世子福彰。
    两人奉了秘旨,过来接十阿哥回京。
    这真是意外之极,虽说曹颗也盼着府中这尊“大佛”早点离去。可之前半点皇上要放人的消息都没有。这突如其来的好事,使得曹颊摸不着头脑,觉得心里不踏实。
    可一个皇子,一个世子,手中拿着又是明晃晃地圣旨,还能有假?
    曹颐寻了机会,私下问了福彭:“之前并没有听到相关的动静,皇上怎么会想起突然吩咐接人?”
    攒彭道:“舅舅。我也不知,三日前,皇上使人传我觐见,五叔也在那里,而后皇上便将差事交代下来。出了宫,便往清苑来,连王府那边都没回。”
    事情不会这么简单,曹颐皱眉问道:“你出京前,宫里可有什么动静或是传言?”
    “宫里,”福彭想了想。道:“福惠阿哥又病了”皇上给年老太爷赐了人参”还有就是有传言,说十四贝子回京了”
    这是处置完外臣。要整肃宗室?
    曹颇又寻机会问了弘昼两句,弘昼也是不知。
    他们两个小就在清苑待了一晚,次日一早。便“护送”十阿哥回京。
    倒是初瑜,想得简单些,认为皇上能使一个皇子、一个世子带了旨意过来接,也是给十阿哥体面。
    曹颐晓得,这旨意与密旨差了一字小含义却不相同。
    过了没几日,曹颗便知道皇上使人接十阿哥回京的用意。
    九阿哥来了,从西宁押回。要安置在清苑这边。
    即便是已经落败的敌人,皇上也不希望两位阿哥碰到一块儿,可见忌惮之深”
    分类第八,泪啊,拜求月票。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劝善
    十阿哥到清苑时,名义上是“路过”,曹颛这个总督亲自咽面,安置十阿哥在总督府内招待贵客的寅宾馆“暂住”0九阿哥就没有这个好待遇,他是以“僭妄非礼”草了黄带子,除宗籍,从西宁押回来,已经是阶下囚的身份。
    曹颛能做的,就是按照旨意,在总督府寻了个偏僻地院子,安置九阿哥与随行护军。
    因为一个“囚”字,九阿哥即便没有枷锁加身,活动范围也限定在两间打通的屋子里。吃喝拉撒,都从留着的一个窗口递送。
    十阿哥离开,九阿哥到来,最懵懂的就是初瑜。
    “老爷,皇上此举到鹿,何意?既已经草了九叔黄带子,为何还让他滞留在清苑?”初瑜道。
    曹颛摇头道:“圣心难测,许是皇上另有安排,只需静观其变就好。
    虽说是“幽禁”,可曹颛也没有使人在饮食上为难九阿哥,只是不如十阿哥在时那般照顾是真,九阿哥到清苑没几日,曹颛收到十六阿哥的信,才晓得九阿哥被除宗籍的缘故。
    他在西宁虽被监视,可还有些行动自由。他过去后,曾于西宁城里几位传教士有所往来。
    开始还没有什么,后来他往京城的家信,被人发现是用洋文、满文混合起来密信,引起宫里的关注。
    去年朝廷与俄罗斯在北疆谈判时,…)抓到一个从西宁回来的探子,身上带的就是同九阿哥那边如出一辙的密信。
    虽说无法确认密信上的内容是什么,可这个“里通外国”的嫌疑却落到九阿哥身上。
    这罪名落实了,就是“叛国”、“谋逆”大罪,还不知要会牵扯进多少人。
    一个“僭妄非礼”,将罪名定在九阿哥一个人身上,也算是快刀斩乱麻。
    当然,是“快刀斩乱麻”,还是“欲加之罪“就只有老天爷晓得。
    进了二月,天气渐渐暖和起来。
    总督府众人各司其职,曹颛这个总督,每日里用半天功夫在官邸见客,批公文,竟还能腾出半日的闲功夫。
    曹颛便时而换了常服,同蒋坚与宋厚两个出总督府去转转,关注米粮价格什么的。
    苞谷已经成为粮店所售的粗粮之一,小麦的价格也比去年降了些。
    柳树发芽,春风送暖,阳光明媚,使得人的心情也好几分。
    街上往来的士绅百姓,面上也多带了愉悦。
    按照书上常见的戏码,街上最常见的就是“卖身葬父”或是“调戏美人”的戏码。在清苑,这两个都不会出现。
    后者是因为朱之琏这个油盐不进的知府在,“卖身”戏码不出现,则是同曹颛这位总督大人有关系。
    曹颛前年到清苑后,就使人留心了普济堂与育婴堂。朱之琏这个知府做得还算不错,这两处都好完善,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形同虚设。
    只是因每年拨的银子有限,这两处地方都不大。以清苑省府的身份来说,有些不匹配。因这个缘故,能收容的人也有限。
    曹颛晓得后,便从总督府拨了一笔银子扩建这两处。扩建后,就需要人手办差。
    曹颛与朱之琏商议后,这两处除了管事,由地方耆老担任,下边当差的,都是地方上贫苦百姓。
    清苑城里,这两年也就不复出现“卖身葬父”的戏码。
    城里百姓都晓得,若是因家贫无法营葬双亲,可以前往普济堂求助。只要有人担保,就能提前支取些银钱料理丧事,过后做工顶账即可。
    因这个缘故,普济堂向来不缺人手。
    扩建这两处后,普济堂就不只收异乡孤寡,本地孤苦无依的老者,也可以入普济堂;育婴堂门口,隔三差五就能发现弃婴。
    从去年年初开始,清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