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304章

魂断大明-第304章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来的有些慢,先前被工作所耽搁,为了让各位书友们能看到今日的更新,小景似乎卯足了劲,将工作做好,便匆匆忙忙的赶回来,开始了码字,经过这么几个小时,终于码好了今日要更新的字数,依旧是万字更新,所以各位书友们可以放心,明日又是一个假期,各位书友们可以一边做着电脑旁看小景的文字,一边泡上一杯好茶,慢慢的欣赏,当然了看到了精彩处,别忘了订阅哦!
第16卷 720章:比较
    “想不到这耿炳文的两个儿子还有些见底!”萧琴躲在匾额下,望着二人渐渐走近的身影笑声的嘀咕了声。
    只听的那耿瓛继续道:“爹爹虽是两朝老将,文才武功也不再他人之下,但比之燕王却差了那么一点。若硬要给二人做个比较,以小弟看,若说燕王是秦之王翦,爹爹便是赵之李牧。
    想当年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派李信及蒙武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蒙恬攻寝丘,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分,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
    秦始皇二十三年王翦领兵伐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斩杀将军项燕,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小弟纵观王翦一生,这一场仗可谓打得让人闻风丧胆,尤其是起攻伐迅速,以不变应万变,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实乃大将之中的上将,燕王戍守边关多年,其用兵谋略,与之秦之王翦实乃如出一辙。“
    说道这儿,耿瓛听了片刻,望了望长生殿,这时长生殿门口门庭若市,耿瓛皱了皱眉头,继续说道:“反观之李牧。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此后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就出兵交战。出兵交战,屡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放牧。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赵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已经逃到魏国之后,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克了武遂、方城。过了两年,庞煖打败燕军,杀死剧辛。又过了七年,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斩杀赵军十万。赵国便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大败秦军,赶走秦将桓齮。李牧被封为武安君。又过三年,秦军进攻番吾,李牧击败秦军,又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秦军。秦国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贿赂很多金钱,让他施行反间计,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暗中乘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并撤了司马尚的官职。三个月之后,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俘虏了赵王迁和他的将军颜聚,终于灭了赵国。
    萧琴听了半响,却听了这二人在谈论王翦、李牧的故事,心中大感疑『惑』,心道:“爷爷的,老子是来刺探军情的,又不是来听故事的!“
    正发着牢『骚』,且听耿瓛叹了声道:“李牧用兵攻是步步紧『逼』,守是滴水不漏,这点倒是爹爹极为相似,只不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晚就这么多了,太晚了,明日一早还有工作要做了!
第16卷 721章:消息
    “只不过李牧最终被昏庸的赵迁王所害,赵国也在李牧死后,迅速被秦国吞并,如今的陛下虽不至于赵迁王昏庸,但骨子里少了信任,爹爹虽南征北战多年,但说到打仗,还是防守为主,这与当初李牧对秦国一般无二,想当初李牧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 的方针,拒不出战。只可惜,大将桓齮却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桓齮仅率少量亲随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桓齮虽不懂战场上,有时候要避其锋芒,坚守不出,但他兵败后,好歹可以逃至魏国,爹爹这次奉命擒获燕王,朝廷动用三十万大军,派遣诸多大将协助,一旦兵败,只怕……?“耿璇叹了声,语气颇带忧『色』。
    “大哥言之有理,如今朝廷虽命爹爹为破燕大将军,率领兵马三十万,但陛下却不了解爹爹的意图,以爹爹看看,这燕王就如昔日强秦一般,只可避其锋芒,只需坚守不攻,燕王兵卒虽多,但多为北方人士,加上奉天靖难,多少根基不稳,我等只需利用真定坚守不出,战局一旦拖下去,燕王虽英勇善战,但终究是一个死局!“耿瓛接过话头道。
    耿璇点了点头道:“瓛弟所言有理,只不过陛下虽能用人,却不知如何善用,如今的朝廷被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人保持,黄子澄对李景隆厚爱有加,这次我听闻本想依他取代爹爹,若非齐尚书多次推荐,加上当年太祖皇帝的告诫,陛下定不会用爹爹,现下虽说用了爹爹做了大将军,却让爹爹摒弃最擅长的守伐,出动出击攻伐燕王!这如同李牧有何区别,我真担心爹爹重蹈李牧的覆辙。“
    二人想来是担心耿炳文,一时没再说话,朝长生堂走了去。
    躲在匾额后的萧琴,心中一动心道:“原来建文帝虽用了耿炳文,但还是听信了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言语,让其对燕王速战速决,如此一来,耿炳文必须得抛弃自己最擅长防守的作战方法,改为进攻,但进攻并非他所长,难怪这两个小哥这么担忧!”萧琴点了点头又心想:“据历史所载,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杀戮功臣太甚,导致继任的明惠帝手下缺乏将才可用,而耿炳文是少数幸存者之一。建文元年七月爆发靖难之役时,朝廷仅能派六十五岁的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佩征北 大将军印,号称三十万万人。炳文军十三万万人在八月到达真定,徐凯率兵驻河间,潘忠、杨松率兵驻啵荩韵确婢徘司菔匦巯亍Q嗑弥星镏雇幌巯兀只靼芰嗽酥摇⒀钏杀恢矗嗑ハ萼|州。炳文在移动部队渡过滹沱河时被燕军攻击,部将李坚、甯忠、顾成被执,斩首三万余级。炳文与残军十万人退入真定城,坚守不出。耿炳文拙于攻略,长于守城,故能固守长兴达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没有攻下,于是对诸将说:“攻城下策,徒旷时日,钝我士气。”遂解围而去。但此时建文帝接受黄子澄的建议,撤换耿炳文,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接任,齐泰坚决反对,但建文帝不听,由景隆调兵五十万伐燕,战事遂不可为。看来历史当真没有糊弄人,既如此,这个便是一个好消息,可以告知燕王了!“
    想到此出,萧琴自匾额下,走了出来,街头张望了一阵,像是在寻找什么,片刻之后似无所获,嘴里嬉笑了两声,抱着一包草『药』,看着二人的背影,面『色』阴沉,若有所思,便在这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轻笑一声,道:“咦,这不是萧公子么?怎么,今天又去长生殿,莫不是又得了什么稀罕的草『药』?”
    萧琴正想着心事,没料到有人问话,吓了一大跳,急忙转头一看,只见身后不远处站着一个人,那人看上去二十五六岁的年纪,方脸、剑眉鄂下不知何时长了几根漆黑的胡须,随风飘扬,远远看上去,神情颇为儒雅,此刻他手中捏着一柄纸扇轻轻敲打着手心,正微笑着看着自己。
    萧琴看了他一眼,嘴角便浮现出一丝笑意,转过身来,笑道:“原来是纪公子啊。”
第16卷 722章:密探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那一日在农家庄说书的纪纲,自燕王奉天靖难后,他便时刻关注着时局,这些时日来,燕王连克怀里、松亭关让这位一心想建立功名的书生,心中很是向往,一番思索后便决定来真定瞧瞧,说不定能碰上点运气建立一番功业也说不定,他将心中的想法告知了一同游玩的高贤宁,岂料高贤宁自幼熟读儒家诗书,对忠君爱国最为看重,听纪纲要赶往真定投奔燕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