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魂断大明 >

第278章

魂断大明-第278章

小说: 魂断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卷 667章:祸水
    “切!” 见建文一副道貌岸然之态,徐妙锦丝毫不放在眼里,当即把嘴一噘道:“皇帝素来以仁孝注称赞,天下百姓有口皆碑,又岂会是商纣王,锦儿只不过是替妲己那个女子不值而已!”
    建文帝一愣,嘴唇一动道:“不值!”
    “不值!“徐妙锦小嘴一厥,冷蹦蹦的蹦出了一句,只把一旁的马皇后看得心惊胆战,只捏了一把冷汗
    “胡说八道!”建文愕然道:“妲己乃是天下第一妖妃,『迷』『惑』纣王,弄得天下百姓怨声载道,终于做了一个亡国之君,此等妖妃人人得而诛之,何来不值之说?”
    徐妙锦用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盯着建文帝,建文帝被她看得心中直发怵,好一会儿才道:“你给朕说说看,那妖妃『迷』『惑』纣王,祸害百姓,怎么不值?”
    徐妙锦见建文帝一脸的正经,噗嗤一笑,方才盯着建文帝的脸一板一眼的道:“若是那纣王当真是位雄主,不贪恋美『色』,就算那妲己长得再好看,也『迷』『惑』不了他。将一个国家的灭亡和一个女子联系在一起,世人都骂妲己红颜祸水,误了大周江山,若是那商纣王实乃一个雄主,一个小女子又做了了点什么呢?皇帝哥哥可见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太祖皇帝被一个女子所『迷』『惑』?”
    建文帝一愣,正想反驳两句。
    却听得徐妙锦,继续道:“人人都说杨贵妃断送了大唐,依锦儿看,若非那唐玄宗不是见『色』而忘了国事,又岂会又安史之『乱』呢?安史之『乱』一发生,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及其堂妹杨贵妃。最后贵妃被缢死於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这岂能一概而论!”建文帝虎着脸道:“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我太祖洪武皇帝,乃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岂能是商纣王、唐玄宗那般昏庸的帝王所能比拟的,那杨贵妃若不是以美『色』『迷』『惑』唐玄宗,使唐玄宗重用杨国忠、安禄山、史明思等一干『奸』佞小人,又岂能有安史之『乱』!“
    “咿呀,你这就大错特错了哩!”徐妙锦头双手叉腰,作一副教训人状道:“杨玉环乃是李瑁的妻子,想当初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听闻二人婚后幸福美满,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后来,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就这样,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进入了皇宫,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做了祸国殃民的牺牲品,世人都骂她是祸水,但谁又知道她们的心里的苦,作为帝王的妃子,她们本身就毫无选择的余地,一旦国破家亡,作为帝王妃子的她们,便被后世的男人钉在了祸国殃民的字眼上,世人那里知晓,她们一个女子,又有什么能为,是好是歹,全是你们男子的事情,那大军千军万马的从杀进来,岂能是一个女子能抵挡的,偏偏你们这些臭男子杀了她来做失败的藉口,还被定上祸国殃民的史书上,被后人唾骂!敢问皇帝哥哥,这个作何道理?“
    建文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丫头片子嘴巴竟厉害至此!明明毫无道理之举,但在他一番强词夺理后,倒让人觉得真是那么回事儿似的。回过味来后,建文帝哭笑不得。看着徐妙锦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建文一股气上来,却也发作不得。
第15卷 668章:奉天靖难
    燕王府的暖阁,朱棣居中耳中,两侧的一时吵吵嚷嚷的,一干武将大表决心。一时暖阁人声鼎沸,道衍瞧这干武将越说越不像话,眼下举兵事宜尚未落实,若是被有心人抓到了把柄,以此作为削藩的借口,想到这里不由得暗自皱眉,他向一旁的一言不发的金忠往去,金忠和他心意想通,正好这时也将目光移了过来,二人四目一对,两人顿时心神交会。金忠微微点了点头,道衍会意,自座位上站起来,微微合着双手,念了声佛号,奏道:“如今朝廷执意削藩,殿下乃是诸王之首,朝廷定不会放过,事已至此,殿下如今已是退无可退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蛊『惑』陛下,谋害擒王,按照太祖《祖训》中规定:‘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现在殿下被『奸』臣加害,为求生存,实在是迫不得已。殿下申明大义,欲与朝中『奸』恶不共戴天,遵奉天命,前往征讨,『荡』平朝中『奸』佞,辅佐圣上!”
    听得道衍之意,朱棣心中顿时大喜,当即朗声道:“军师所言句句在理!“本王虽不愿意削藩,但若是贸然出兵,天下悠悠众口本王难以对付,所以本王这次的起兵的名义,只能靖难,而不是造反,正是朝中又了『奸』佞之臣,而不是皇帝本人,故而这次发兵,若是没一个道义的理由,贸然出兵,以臣反君,有违纲常,必然会招致天下唾骂;只有打出清君侧旗号,方能占据道义,师出有名!”这正是朱棣担忧的事情,此刻听道衍的一番话语登时心中大喜,随即慷慨激昂地对将士们说:“我乃是高皇御封燕王,陛下至亲,受封一来,唯知循法受法,如今建文帝当立,听信了『奸』佞小人之意,残害宗藩,当年《祖训》中规定:‘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现在本王被『奸』臣加害,今祸迫于躬,实欲求生,不得已者,欲与朝中『奸』恶不共戴天,遵奉天命,前往征讨,保护社稷安全。天地神明,昭鉴我心。”一干将士本是忠心之人,这会儿听朱棣奉天靖难,顿时人人欢喜,纷纷吆喝。
    朱棣的这番话,除了激励将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自己奉天靖难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首先他乃是朱元璋的四子,诸王之首,有责任和保护朝廷社稷的安定,其次,他引用了《祖训》中的规定,只要“朝无正臣,内有『奸』恶”,藩王就可举兵。
    实际上这是朱棣断章取义,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按照《皇明祖训》的原文是:“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祖训》中说得很明白,藩王出兵要有“天子密诏”,除掉『奸』恶之后,要收兵而还。但是燕王既无“天子密诏”,又没打算除『奸』后返回封国。所以此番出兵只能算谋反。
    就在朱棣密谋的三天,郑和终于自张信手里得知了北平府外张谢二人的布置。
    原来,张昺与谢贵终于动手:城外,开平宋忠,蓟州马宣已调集兵马,正向北平进发;城内,都指挥使余瑱率都指挥同知李濬、陈恭统兵一部,将燕山三护卫困于军营内。张昺、谢贵亲率两万大军,与张信一起,将燕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燕王府的体仁、端礼、遵义、广智四大门前均被木栅栏堵住出路,着实将燕王府围地结结实实的,在万事俱备后,张昺命人将逮捕燕府官属的敕旨用箭『射』进府内,明朝有个惯例,亲王犯了错误,有时要处罚王府官属,借以惩戒,因为亲王的行为不端是王府官属的辅导不正。张谢二人不不断的命人望府里『射』箭。顿时偌大的燕王府羽箭漫天飞。
    “『奶』『奶』的,府外的那帮王八羔子,胆敢『射』箭,若是让我出去,我还不宰了那帮兔崽子!“朱高熙挥舞着方天画戟,劈落了几只羽箭,咬牙切齿的说。
    “父王这如何是好!“三子朱高燧这会儿也慌了,扭过脸冲着朱棣问。
    朱棣脸上风平浪静,实乃心中已是万分紧张。他虽带兵多年,见惯风浪,却从未遭遇如此险情。以前他是一方藩王,统率河北诸军,每次出塞都有几十万人跟着。那时候打仗,自己怎么说也万军统帅,手中兵马数十万,鞑子纵然凶狠,论实力却远不如己。可如今张昺大兵压境,而自己府内只有朱能临时调入的八百勇士,强弱之比太过悬殊,这不能不让朱棣提心吊胆。眼下瞧此情景一时也失去了往日的镇定。
    他目光斜倚落在了道衍的脸上,道:“军师眼下如何是好?如今朝廷大军满街都是,亦然将王府团团包围,府上区区八百余人,力量悬殊,该如何是好?”
    不待道衍答话,一旁的朱能哈哈一笑道:“王爷忘了,我们府外还有张信,况且府外的各个将校,平日受王爷大恩,早已真心投靠,若是我等利用此机会诛杀谢贵、张昺,将帅一除,府外群龙无首,以王爷的威望,和各位将校的暗中支持,料来也追随王爷,如此一来,王府之危可解!”
    “不错,朱将军此法子甚是妙,眼下除掉张、谢,官军群龙无首,可不战自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五一到了,小景祝各位书友们五一节日快乐,希望各位书友们玩得开心,玩得乐意!
第15卷 669章:为师废了你
    逍遥谷,竹林深处。
    “混账东西,你知道你这是干嘛,你这时往火坑里跳,那朝廷不日便要削藩,那燕王虽英勇善战,但以区区千余兵卫,岂能和朝廷百万大军想抗衡?”
    “万事无绝对师傅,想当年项羽百万雄师最终不是败给了刘邦,最后落得乌江自刎,曹『操』雄狮百万,最终又如何,赤壁一战,落荒而逃。苻坚亦是雄师百万,肥水一战,身死国灭。可见并非兵多便是最后的胜利!“萧琴一动不动的盯着谢逸缓缓说道:”不错,眼下燕王可用之兵不过区区府上千余护卫,但燕王雄才大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师傅何以如此肯定燕王会输呢?兵不在多,在于精。燕王府兵马虽少,但精兵简政,以燕王雄才大略……?“
    “哼,就算如此,为师也绝不会看着你做出这等不忠不孝的事情来,若是你心中有半分念及师傅平日对不薄的情分上,莫要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留在山上便是!” 萧琴脸上苍白如雪,但是他迎着谢逸的目光,竟没有丝毫的犹豫,半响才正声:“师父,你收留了我,教我武功,待弟子恩重如山。弟子不孝,令师傅动怒伤心,罪该万死……”。
    谢逸目光如火般盯着萧琴一动不动,众人一阵沉默,紧张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彼此起伏,谢逸缓缓的缓过身来,目光再一次地回到了萧琴的身上。萧琴被谢逸的目光看得一颗心紧张起来,不知道接下来的会发生什么。他默默的跪在地上,一旁的谢逸脸上忧『色』越来越重,似乎想做什么决定,终究是没狠下心来。许久长叹了声,摇了摇头,默默的走到了萧琴的身旁。
    萧琴心中暗暗紧张, 忽然,谢逸开口了,“为师在问你最后一次,你到底留不留在山上?“
    萧琴有些紧张,虽说他来自二十一世纪,精忠报国之心,并非那么强烈,但谢逸这么生气他还是头一次见,就连上一次他抗婚,也没见谢逸如此生气,不由得心头一沉。
    谢逸眼看着萧琴听的自己的话后,脸上虽阴晴不定,却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话,心中一股压制多年的怒火慢慢的升起。眼神里仿佛看到了萧琴帮助朱棣残杀朝廷忠良将士一般,双眼几乎冒出了火。
    许久,  “好!”谢逸一声暴喝。
    萧琴吓了一大跳,脸『色』微微一变。
    谢逸心中的无名怒火终于慢慢的燃烧了起来,手指个萧琴,厉声道:“你个混账东西,当年我见你资质奇佳这才好心收留于你,想不到居然养出了一个叛逆之徒!好……好……算我谢逸瞎了双眼……哈哈……?”
    萧琴身子怔了怔,似乎感觉事情的严重『性』,但他毕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察言观『色』是他的强项,这会儿见谢逸满脸怒『色』,心知这个时代忠君爱国的力量果然强大,他身子摇了一摇,抬起头来,张大了嘴,似乎问些什么。但谢逸的吼声快速而至,寒声道:“今日你既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他日指不定做出什么欺师灭祖的事情来?”
    萧琴一愣,心道:“哇,你这不是明显的诽谤么,我最多是帮助朱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