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革明 >

第45章

革明-第45章

小说: 革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含意已经很明显,若是他孙传庭再不全力出击的话,如今已经逮拿进京,流配三千里至云南金齿卫充军的吴某便是他的榜样。
    在这样的局面下,孙传庭麾下十余万精锐的陕军,出关了。
    这也是叶风没有立即给他胡兴汉正面答复的一个原因之一了。因为他晓得历史,孙传庭不出潼关,恐怕李自成还能难办,但一旦出关,面对生正欲振奋颓势的李自成,只怕他就要完蛋了。所以,他很怀疑李自成如今这一手是不是要腾出一个时间差来,去集中全力先把孙传庭收拾掉。孙传庭出关对于他来说,是个坏消息。但何尝又不是个好消息?!
    有这么个担心在,所以他也没有立即否决胡兴汉的提议。如今变局就在眼前,而自己无从判断李自成的真实想法——打完孙传庭后,他是直接东进北京呢?还是回师南下来廓清长江流域?若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就现在趁他病,要他命!
    这是个极大的抉择,所以他才不能立刻做一个决定,而要听一听这几个军师的看法,甚至要等上一两天,等汪兆麟还有几个儿子特别是李定国从荆州回来。
    似乎今后十几二十年的走势,就要看自己这个决定了。
第五十八章 阅兵
    “来的是姓顾的,不是姓宋的,大王,只怕这里头大有文章啊。wWW。”客馆中晤过顾君恩回来,徐以显先不谈顾君恩所说的条条款款,却没来由的这么一句感叹。
    其实叶风心中也一直有这么个疑心。李自成若是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没道理派姓顾的这么一个在他帐下尚无十分重要地位的谋士前来的,虽说他顾君恩如今随吏政府颠倒乾坤郎喻某办事,但却只是个主事头衔,别说是距第一军师宋献策距离遥远,甚至离中层决策层尚有一定的距离。从他的年纪也可以看出,李自成第一次安排他来送那份书信,未必是安了什么好心的。此人性格有点直,虽说有些头脑,但也免不了有些文人固有的执拗和自矜,这样的人在这样敏感的时刻来执行如此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其中有极大的疑问。
    徐以显这么一说,便把叶风这一头的疑心勾了起来。沉着脸嗯了一声,略定了定道:“顾某在彼处,人缘如何?”
    “只与吏政府同僚杨承裕交好,大王——”徐以显点了点头道:“回想起上回他来,像是有人要他顾某性命呢。如今虽说真假难辨,但预先有个准备也是好的。大王所虑甚是。”
    叶风想象着如顾君恩这样孤芳自赏的人,确实是很容易叫身边的人生出坏心来。点头一笑道:“嗯,如今咱们武昌城里也有十来万人马,他要一口吃掉也非是那么容易。借着这个机会,顺便便做一趟功夫吧,给朝廷看看,给他拓跋鸿基看看,也给东边左昆山看看嘛。徐军师,你安排一下,知会各营头领,三五日内武昌城里走一走兵。”
    还有个对象他还没说,这是要跟潘独鳌商议商议的。对于湖广境内其他地方官府,乃至吉王,桂王诸府,显示一下实力也正是时候了。不管李自成此次是真是假,酝酿了许久的向南用兵也要开始了,这么个阅兵的仪式走下来,派人过去说合说合,恐怕能少打不少仗。
    再一个也是能叫武昌府已经基本归顺了的人心更加的坚定下来,这样兵源才能更多,守家保土的人会越来越多的加入到队伍中来,这种观念自然要比以往那种加入大西军烧杀抢掠的想法要好一些,自是也有助于自己一直进行着的对这支队伍的改造。
    因为预备着要将李干德的人头送往南京,更加坚定朝廷方面对李自成的进剿决心,这一路东下的水路控制在左良玉手里,顺带着便想到马进忠死在自己手中的事情,加上大西军很快可能就要成为南京方面节制左良玉的一枚棋子,所以,这场阅兵自然少不了这两家看客。
    随后,徐以显才谈到顾君恩所提到的具体条目,根据顾的说法,李自成的要求有三,双方以长江划界,大西军全体退回江南——包括放弃荆州。这一条已经叫叶风皱眉了,这第二条更加的有些过分,那便是自己需去大西王尊号,接受李自成册封的名号——辅义保靖大将军。在与朝廷关系即将要走上一条自己设计好的良性线路的时候,接受他的这个名号,那简直是将自己绑上他那一条死路——须知那邸抄上,崇祯帝只是要求进剿李自成,并为他开出一万两白金的赏格,却只字未提破武昌城的张献忠!
    尽管朝廷的心思并不能完全掌握,尽管也有可能如今是利用李张矛盾,但这毕竟也给自己留下了极大的腾挪空间——起码左良玉就没有压力去全力对付自己了!但一旦接受李自成的这个条件,那么这条路立刻就将被封死。按照崇祯的性格,他只会认为张献忠在愚弄他,左良玉不受到空前压力才怪。
    倒是顾君恩所说的第三条,叫人听了稍稍舒心了一些——李自成想问己方借粮。每岁五十万石。虽然没说名目,但看得出来,这相当于一个藩属对宗主的进贡。
    “呵,这第三条,只怕他是来安咱们的心的。”叶风略带些讥讽的笑容仍在脸上,踱步来去道:“呵,听了这三条,徐军师,只怕对面是真的下了狠心啊!”
    “大王说的甚是,是以咱们要收束一下兵力,他若来犯,叫他得不了便宜!”
    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潘独鳌去了南方,带了通山城外的两营八千余人先去了西南方的岳州城。孙可望马上就要回武昌,岳州城的局面要控制一下,灃州城里没见踪影的老回回,也要再寻一寻,随后他便要独力去负责吃掉南方的几个大城。按照了解的情况来看,湖广境内已经没有什么可用之兵了,据说长沙城里连三千兵力都凑不起来,每天还有若干的逃兵脱伍。
    而阅兵的事情一定,顾君恩便暂且被晾了下来,偶尔几次派人去见他,也只是以言语点一点他是否被宋献策算计了。外面上还好,只是内部倒出了些问题,这阅兵主事之权,胡兴汉却旁侧里杀了出来要来抢。各营头领都是老人,徐以显的威望不足,只好让了出来。只是在叶风耳边推销着他的小营制。
    所谓小营制,便是把如今控制在以四义子为高层,四义子旗下大将为中层,每营统带三五千人不等的局面,改为设五百人为一小营,十营左右为一大营的新编制,这样大营格局基本维持不动,仍是十二营的大营配置,只是多设了一百三四十个小营,多了一百多个小营头领罢了。
    当然,这所说的自然是核心部队,也就是张献忠最核心的三五万人,未把蕲水蕲州黄州等地新入伙的新营计算在内,原有的这些营统称某地新营,比如出了个反骨李人会的黄州新营,就有将近两万人。李人会反水之后,算上蕲州蕲水,加上如今武昌,汉阳的新营,这些次一级的非主力部队人数已经达到了近十万。按照徐以显的算法,这些新营也要重新编制成这种小营制,从优秀的老营将领中选拔统领,分派领新营兵力。
    这样的话,大西军如今是十五六万人的兵力,统计要设立三十六个大营,就要新增二十四个大营头领,二百多名小营头领。这么一改下来,中层将领数目将迅速增加。
    这是一个正规化改造的建议,但叶风却是来这世界一来一直就看着他跟胡兴汉明争暗斗的,自然知晓他背后的心思,所谓将领选拔,自然要从他的学堂学兵法的那些学生中来选拔,这样一来的话,用不了几年,各营头领都要尊他一个老师,有起事来在争夺军队将领支持方面,他就不用再吃胡兴汉的亏了。
    这一条再加上他一直在负责的恩科事宜,将来统治区域内几乎所有的地方派选官员,也都是他的门生。如今胡兴汉说不定还能在他面前充充老资格,但几年之后,老胡不认清形势的话,只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一时之间叶风也不想看底下闹内斗,他这个建议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叶风仍是没有给明确的答复,只是有意无意的点了他两句。徐以显也算乖觉,呈递了一个方案上来之后,便不再追逼着改小营制了。对于他来说,大营小营制都没有太大的干系,重要的是将来,等着他那个兵法科的那些学生们一个个的立了战功,形势自然会不同。
    当然,他这么一说,叶风心里或多或少也会想这方面的问题。如今的军制,孙可望和刘文秀的兵权实在是太大,因为他们两年纪比李定国和艾能奇长,加之孙可望对张献忠又有过救命之恩的关系,所以他麾下的大营头领也是最多的。
    但孙可望毕竟是性格有些嫉贤妒能,见不得别人强,所以近年来,刘文秀的实力膨胀的远超过了孙可望。
    像自己近来颇有留意的那些中坚将领,诸如张先壁,高承恩,祈三升,狄三品,杨威,贺天云,郑守豹之辈,都算是刘文秀麾下的大营将领。而孙可望麾下,大营将领数目只有三人,冯双礼,白文选,再加上一个因为鸭蛋洲登陆战中跟孙可望已经有了言语冲突的马元利。
    反观李定国和艾能奇,麾下一个大营将领都没有。从长远来说,自己也是要均衡一下四个义子的实力的,比如李定国是重点培养对象,总不能老叫他这么光杆子下去。
    所以,这一趟阅兵的时候,叶风也准备就这次北上和西进的军事得失,以及几个军师进来的表现,做一个人事调整。顺便报一个职衔表给朝廷,看看崇祯老子到底对自己是个什么态度。
    三天后,武昌府万人空巷,数十万平民百姓们拥挤在街道两侧,观看近来名声大好的大西军走兵仪程。
    何腾蛟作为朝廷代表,张国柱作为左良玉的代表,与这支军队的主人叶风一起,并排坐在武昌府的地主楚王朱华奎以下,观看各营头领率领着各自操练已久的士兵们从东门入城,直到城西南黄鹤楼下的走兵仪式。
    顾君恩作为李自成的代表,自然不能公开在这样的场合出现,他穿着一身文士衣衫,与诚邀士子们站在一起。一面观看走兵,一面听着周围士子们应景和诗。
    从荆州回来的孙可望一直说是生病,今日自然没来。领头的是一脸骄气的刘文秀,身后紧跟着的是他的副手,亲卫骑兵副统领刘进忠,率领着两千精骑开道,随后是两门土炮,步兵队,火铳队,弓箭手队人人耀武扬威,一队队的一直走到黄鹤楼下,跪地高呼千岁。
    虽说走的并不齐整,但胜在气势轩昂,且人人一脸兴奋无所畏惧的模样,一望而知非是一支可欺之师。何腾蛟等人各怀心事,保持着矜持的笑容。
    楚王朱华奎端坐在上,似乎并没有听到一般。
第五十九章 拉拢
    何腾蛟文臣出身,宦海生涯多年。wWw、有些事情不用挑明了说他心中也会有数,张国柱的人马在光复黄州之时兵锋的异常动向,恰好他正接到武昌方
    面的观兵邀请,兀自自觉没面子不肯去的时候,是贺天云几乎是硬架着将他绑到了武昌。而事后他当然能得到消息——他手底下从南京一路带过来的
    亲兵中的大半,都与那一股地主练兵一同死在了与张国柱营的火拼之中了。
    到了武昌之后,他即便是不说,叶风也能感觉到他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第一次见面时一定要分排个你上我下来,到如今一同并居于楚王朱
    华奎以下,观看着不久前还属于贼兵一系的走兵仪式,对于他这样一个忠诚于朝廷的官员来说,已经是个很不容易的变化了。
    特别是仪程结束之后,各营兵马除了悍守城防的部分之外,其余大部均退回城外大营,真正做到了不扰民,到武昌以来一直见到的是安居乐业的
    和平景象的何腾蛟脸上也不由得泛起笑容,晚间在楚王宫内会宴的时候,叶风便享受到了他伸手请进的殊礼。
    晚宴之后,张国柱似乎情绪不太高,说是黄州那边局面未稳,准备明天一早便走,提前说要辞行。张国柱外表粗豪,很有叶风麾下艾能奇的风范
    ,说话做事也透着一股憨气,很容易得人的喜欢。叶风看得出来,他是把心中的不爽摆在了明面上,心道这便好。
    朝边上面无表情的何腾蛟一拱手,将张国柱送出了门外。一面走着,一面解说道:“咱老张晓得本家你心里定有些埋怨,但他娘的这事可真是冤
    枉,本家兄弟你要是信得过咱的话,就痛痛快快咱们把话讲说开来,这么着大伙儿心里憋着个事,将来办起事来难免就有个磕磕绊绊,伤了你我本家
    ,以及咱们与左大帅的情面。”、
    张国柱喘着粗气,回头瞪着叶风道:“大王您既是这么说,那他娘的国柱也不客气,姓何的这事儿你就说一说嘛,说的不好听点,咱张国柱脑袋
    掉了不过碗大个疤,但万一这姓何的弄个什么上去,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