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纪元1912 >

第407章

新纪元1912-第407章

小说: 新纪元1912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默片刻,袁世凯却是吐出一个名字来。
    “蔡松坡……”
    在老爹沉吟时,袁克定顿时明白了,老爹想用蔡锷,但却又觉得蔡锷不是自己人,对他放心不下。蔡锷到京了,却并没有实权给他。
    袁克定像他的老爹了解他一样了解他老爹。知道他做梦都在想权,尤其想军权;做梦都怕丢权,尤其是怕丢军权。由临时总统向正式总统过渡期间,袁世凯便仿照清王朝建立禁卫军一样建立一支由他自己做团长的模范团,这个团一方面用北洋派二三流人物来主持工作,一方面挑选最忠于他的中、下级军官为兵士,以逐渐由这个团扩展开来,建立一支超乎北洋派的袁家军。
    而这个模范团。第一期是由袁世凯自任团长,第二期则是由蒋方震任团长,之所以任用蒋方震为团长。原因就是于蒋方震看来,建立国防才是最重要的,全无趁机建立私军的心思,而蔡松坡也是如此。
    不过,让他们练兵行,可若是要他们掌兵的话……大爷还是不放心啊!爹不放心,他袁克定可不也是不放心!
    “还是要把模范团办好。”
    袁克定这位却是说出了一句至理明言来:
    “大爷,把模范团办好了,即便是高层军官生了异心,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也不见得跟他们走。只要他们心里头记着国家,就不会跟别人走!”
    儿子这番话倒是让袁世凯点点头,这正是他办模范团的原因,在办模范团的时候,他不再像过去一样教导那些军官什么”吃大帅的饭”,而是”国家养兵”。什么是国家,只要他袁世凯是大总统,那他袁世凯就是国家!他们忠于国家,就是忠于他袁世凯!然后把话题转了。
    “记儿,别的事不说了,我只想问你一件事,你说说意见。”
    “大爷。”
    袁克定说,
    “啥事?”
    “芝泉太让人伤心了。“
    这时袁世凯终于还是剖明心思了。
    “这边远征军刚编成,那边他就授意陆军部打一份报告,要求提高远征军官兵的军饷,这不是收买人心嘛!”
    “大爷不是驳回他了吗,”
    袁克定说。
    “听说你批了十二个字:国局如此,稍有人心,当不出此!够严厉的了!”
    袁世凯叹了一声气,
    “唉……事情接二连三,只要他身边还有徐又铮在,这乱事总出在他身上。”
    “大爷,若不把徐又铮派到法国去?”
    袁克定说着便道出了一个主意。
    “这可不就如了他们的愿了!”
    袁世凯哼了一声,然后又把脸上一板:
    “芝泉之所以递那份报告,恐怕还是因为徐又铮的授意,若是我想解徐又铮的职,估计他又会以辞职相威胁,若想让他们分开,恐怕也就只有调派欧洲一途了!”
    “怎么了?大爷,把他调到欧洲,不正好分而治之吗?”
    看一眼儿子,袁世凯见儿子竟然还没想通那个环节,不禁升起些许恼意。
    “若是那样,这远征军可不就为徐又铮所掌握了!”
    袁克定一听这话,顿时明白了老爹的意思,看来这司令的人选,着实不好选啊。选谁都不合适,徐又铮对司令一职是志在必得,毕竟第一批远征军是以第一军为主力,而李致远那边,也有类似的要求,或许他们不寻求”司令”一职,但在司令部内,他们肯定要有发言权,否则,而地方上,同样也盯着这件事,想让他们派兵,就不能让他们看出来,是拿他们当炮灰,而这边,老爹对这些人却是没有一个能放心的。
    也确实,这些人,那有一个是让人省心的主,本就没什么主意的袁克定明白了老爹的意思之后,自然也说不出什么主意来。
    袁世凯没说话,只是沉默着,一时间这居仁堂内的书房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袁世凯端着茶杯,喝着茶,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他知道,现在,只待李致远把这”剿匪”一事梳理好,那边,远征军可就要派出了,而在派出之前,就必须要把司令人选一事给解决了!否则再拖下去,肯定会生出乱子来。
    在沉默良久之后,实在没有合适人选的袁世凯终于还是吐出了一个人名来,那位他从西南请回来的”昭威大将军”,思来想去,或许也只有他勉强算是合适人选了。
    “若是让蔡松坡,当这个远征军司令如何?”未完待续
第53章 试探 (求月票!)
    ~…~第53章试探(求月票!)
    北方的夜,月朗星稀,天却并不是很高。喧嚣了一整天的京城在经过一天的忙碌后也渐渐安静,城墙在远处勾勒出一线黑黛,依稀可以分辨城墙的形状,近处的街市灯火朦胧闪烁,隐约可见。
    突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这夜的静谧,在通往中南海其中一座后门的侧巷中,一个黑影在巷内急步快走着,在人影从阴暗的侧巷中走出来的时候,借着路灯的灯光,方能看到这是一个年青的青年军官,这位青年军官的步子很急,似乎有什么急事一般,在走过几条街口之后,他停了下来,然后从口袋中取出香烟,在点着一根香烟后,便把烟盒一揉扔到了一旁的垃圾桶内,随后便吸着烟,朝前走着,寒风人,却是无法让他的速度减慢。
    数分钟后,一位一身破烂的拾荒者,从远处走了过来,每走过一个垃圾桶时,他都会伸手进去探一下,然后取出一些废纸之类的东西,自从京中的街道添设垃圾桶后,对于这些乞丐来说,总算是又多了一个生计——拾破烂。
    又过了一会,这个乞丐离开了主路,没有人会去注意一个乞丐的动向。大约半小时后,一份从中南海送出的情报出现在特勤局的桌面上,因为情报是加急情报,情报首先送到了局长办公室,作为局长,李四勤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办公室为家,他一直都是在隔壁的休息室内休息,又过了十几分钟,带着一分文件的李四勤便离开并不怎么显眼的特勤局,驱车前往国务院。
    此刻的京城,还有一个人同样休息的很晚,在中国政界中,他的地位仅次于中南海居仁堂中的那位,在过去,或许那地位只限于名义上的,而现在在经历了“剿匪威逼”之后,已经没有任何人会怀疑他的权力和地位,而这位就是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李子诚。
    事实上,像这样灯火通明的夜晚,对于国务院来说,早已是常事,国务院的声望,从来不是平白建立的,依靠着大量的工作,而繁重的工作,不仅压在国务院雇员的身上,即便是作为总理,亦是如此。
    在李四勤进入总理办公室后,不过是三四分钟,两人便走进了办公室另一边的一个房间,那里在“临城劫车案”期间,曾是军事地图室,但是现在,却是一间小会议室,与其说其是小会议室,倒不如说,这里是一间举行隐密会议的地方。
    但没有永远不变的利益,随着国务院势力的增强,看似“默契”的府院双方的的矛盾也在加深。担任国务总理的李子诚不但对国务院直属五部,对于全国的许多事物亦也有统筹之权,尤其是现在,内务部通过对官员的考核,撤销的大量不称职的地方官员,推荐委任了上百名市县长,而且其又控制着对中国最为重要的两大税源——关税以及盐税,这一切,都使得国务院正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着,一个即将在中央、地方,与总统府分庭抗之的国务院,已经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这一切只导致一个局面产生,在未来“府院”必将分裂,而出于对袁世凯的防范,特勤局一直负责着对中南海以及府系官员的监视,正向此时,李四勤来此,正是来就一件事作着汇报,如果只是一件普通的情报,或许只需要办公室内作简单汇报,但这件事,对中国未来的政局,却有着超乎世人想象的影响,意识到严重性的李四勤在来国务院之前,特意取出了特勤局机要档案室中的档案。
    坐在沙发上,李子诚正仔细看着蔡锷在各个时期照片的幻灯片。
    蔡锷在湖南时期照片,与梁启超合影;蔡锷在日本士官学校与蒋百里等人照片;蔡锷在广西军校任教官的照片;蔡锷在云南“重九“起义时候的照片;蔡锷在云南讲武堂的照片;蔡锷与云南军官们的合影照片,蔡锷与袁世凯、与将军府诸人的合影,甚至还有和自己的合适……
    而李四勤则在对总理讲述着。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深受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成绩优秀,与蒋百里、张孝怀被誉为士官三杰。1904年回国,在江西、湖南军事学堂任教官,次年调广西,历任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陆军小学堂总办、新军协统等职。此人操兵练军,带兵领将很有些办法,深得下属拥戴。1911年调云南任37协协统。10月在昆明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一呼百应,并被推为总指挥,后就任云南都督。时年29岁,他主政云南两年,就把一团乱麻的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滇军也实力大增。仅举一例,云南的军工厂一天之内竟然可以生产两万颗子弹……”
    在听取着有着蔡锷的介绍时,李子诚仔细打量幻灯上蔡锷的影像,心中暗自掂量着蔡锷,对于这个人,他并不陌生,事实上,后人很多人或多或少的总会知道这会和袁世凯“斗法”的西南系将军,在后来有着“护国大将军”之称的人物,而就在十几分钟之前,阿四向自己报告刚刚得到的消息:
    “据总统府的消息,大总统已经决定任命蔡锷为远征军总司令官了。”
    任命蔡锷为远征军总司令官!
    听着这个汇报,李子诚却是把唇角微微一扬。,
    这时,站在墙边的李四勤走近总理说道:
    “大总统让蔡锷出任总司令官,是一石二鸟之计,一来可以阻止段徐两人借口的控制远征军,二来可以阻止我们插手其中,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报显示,大总统除任命蔡锷为远征军总司官之外,同时任命徐树铮为远征军参谋长,同时,远征军不设军级单位,只设师级单位……”
    听着汇报,李子诚冷冷一笑,拍了拍自己的座椅的扶手:
    “大总统打的好主意啊,这样就可以避免一家独大了,蔡锷、徐树铮相互制衡,各师互不辖属,远征军到最后,还不是成了他的袁家军!主意倒是个好主意……”
    此时那冷笑分明变成了冷嘲!
    这个主意看似是个好主意,可袁世凯却忘了蔡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熟悉民国初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袁世凯和蔡锷这两个人,前者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独裁四年半,称帝失败,在国人的唾骂声中气死;而后者正是他的掘墓人。在历史上,民国四年末,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为挽救民国作出巨大贡献。
    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的故事绝对精彩,而且值得玩味。
    这场双雄会是从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卸任进京开始的。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蔡锷奉调入京,由此被袁世凯夺去兵权,软禁起来。过去,李子诚对此可谓是深信不疑,毕竟这是历史书上写的,但是直到身处这个时代之后,才发现历史上书写的并不是一定是真实的,很多都是后世根据需要自己“编写的历史”。
    事实上,在民国建立之后,袁世凯即有心重整北洋,重建陆军,而在他心目中的军事新人物——陆军总长,却是以蔡松坡为最适宜,而蔡锷在云南做都督,袁世凯同样放心不下,若内调为军政首长,使他楚材晋用,无直接兵权而负建军之责,这样既可强化他私人的武力,又能派一名心腹做次长随时监视着他,那是再好也没有的,而蔡锷的心理与蒋方震的完全相同,建立国防是他们的第一义,无论内除国贼,外御强邻,必以练兵及训练军事人才为其。所以对此,也未加拒绝。
    蔡锷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却有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鉴别力,他何尝未看透袁世凯所欲建立的只是为个人争权位的军队而非为国家御侮的武力呢,但是他很想将计就计,假手袁世凯以完成现代化的国防。他认为家天下已非时代所许,新军人而施以精神教育,其思想及信仰必然和过去只知效忠个人的奴才式的军人不同,所以他很想吞下袁的香饵,进行其化私为公的建军工作。
    但北洋将领们不答应,即使袁世凯动用行政手段强行安置,同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