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节度天下 >

第91章

节度天下-第91章

小说: 节度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大封裔干笑两声,开口说道:“这本来就是上国的土地,上国直接管辖也没有什么的。呵呵!”
    李存焕露出一抹得色,开口说道:“另外渤海国作为大唐的附属国,也应该进贡,以往都是没有规定,这无疑是对大唐的一种不尊重,喜欢就进贡,不喜欢就不进贡,而且定额都由你们这些下国决定。这更是对大唐的一种亵渎!所以我现在明确要求,若果渤海国继续如此作为大唐的附属国,那么就要明确贡品数量和品种,否则这就是对大唐的亵渎。只要大唐的军队只有一个人,都会向亵渎了大唐的渤海国发起进攻!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说到这里,李存焕顿了顿,从一侧的文中抽出一份文,并递过去,接着道:“这是天子的圣旨,另外我需要说一说,如无意外,卢龙在今年冬季过去之前,将会调集五万重兵进入辽东,其中包括一万平卢兵!”
    平卢一直都是渤海国贸易的主要对象,这个和卢龙的地理位置和卢龙统治者对待渤海国的态度有关系,不过无论这么说,平卢军也是渤海国在大唐的一个盟友。
    大封裔在来之前,甚至已经想好,若果李存焕不答应要求,那么他就会搬出平卢节度使这尊盟友出来,南北夹击,无疑会让李存焕焦头烂额。不过他却不知道,在今年年底,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就已经被李存焕收复了。现在平卢虽然保持独立性,但每年他都会向卢龙进贡三十万石粮食,而换到的则是卢龙每年三百匹骏马的赠送。双方的价值根本就不成对比,三十万石粮食,按照最高零售价五十文可以卖到十五万贯,平均下来一匹骏马则是五百贯!而当时在北方边境一带一匹成年的突厥马一般为二十四贯左右一匹。这还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在天宝年间不过是十贯钱到九贯钱之间罢了,可见双方从属关系。
    “那么,大将军认为什么价格为好呢?”大封裔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问道。他知道,自己没有李存焕办法了,最后的杀手锏也被李存焕出手破解了。而且不承认大唐宗主国这个地位,恐怕不说国内不少贵族会反对,而且这不是等于撕破脸皮吗?这不是等于宣战吗?
    “每年十万匹布帛!一万匹丝绸!马三千匹!牛羊各万头!”李存焕索性狮子开大口,一张口可是将大封裔惊的脸色发青。
    “不可能!”大封裔一口就回绝了李存焕的要求。倒不是渤海国拿不出这么多贡品,而是拿得出和拿出来是两回事。就好像你一个月有一万块,但要你每个月拿出七八千块来送给人,这就让你接受不了。这是一个同样的性质。
    何况一个国家有很多开支,比如军费这一项就足够让人咂舌了,拿出这么多钱来,以后渤海国也别想快速发展了,财政就不是一般的窘迫了。
    '  '
第195章 进贡【下】
    第195章进贡【下】
    “最多每年进贡一万匹布帛,一千匹丝绸!马三百匹,牛羊各五百头!”大封裔更是厉害,直接将李存焕的开价,削减到一成不到的地步。
    李存焕自然是不答应了,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李存焕强硬的要求每年进贡布帛五万匹,丝绸八千匹,马五百匹,牛羊李存焕也不要了。
    不过大封裔给出的最高进贡数量则是,布帛四万匹,丝绸五千匹,马五百匹,牛羊各一千头,另外还有一些长白山人参五十斤、虎皮五张、貂皮二十张等等少量奢侈品的贡品。如果是喜欢享乐的统治者,大概就会接受了大封裔的要求。但李存焕却不是,所以双方无奈僵持着。特别是其中一万匹布帛的差价。
    现在在卢龙一匹生绢可以换十六斗小麦,一斗小麦约为四十文钱。等于一匹绢六百四十钱。(注:布帛是一种概括性的称呼,主要是指丝织品,而进贡的布帛一般多为平民用是生绢,当然其中也会夹杂一些高档的丝织品。)
    所以一万匹布帛最少也价值六千四百贯。而现在卢龙更是比较缺乏丝织品,因为丝织品不是短期可以发展起来的,比如养蚕、亚麻等,都需要费时间和经验,不是种下来就可以的。很简单一件事情,李存焕就上辈子就看过这样一件新闻,一个农民种菜,因为价格太低,亏本了,改去养殖山羊,但因为首次养殖,很多都不熟悉,结果所有山羊都染上疾病死去,农民因为没有钱还债,为此上吊自杀,轰动一时。
    所以很多事情,并非说你想去做,就一定做的好。就仿佛上述的,养山羊,大家肯定以为,只要给点草他吃吃,平时放到外面走走,这样就可以了。但很多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正如那名农民一般,因为不会养殖而导致血本无归。
    因为谈判僵持,双方都决定第二天再继续,给一晚的时间双方好好考虑考虑。
    第二天,大封裔再次来了,不过这次身边多了一个人,经过大封裔介绍,李存焕知道这个人叫乌华盖。李存焕心头一动,笑着对乌华盖问道:“阁下就是小鬼谷先生的弟子?”
    鬼谷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代奇人宗师,教出来的徒弟一个顶一个。而渤海国的第一智者因为崇尚汉文化和鬼谷子,于是自号小鬼谷先生,以示自己不如鬼谷子,自己是小的,但自己也非常聪明。
    乌华盖虽然笑眯眯,但眼中闪过的惊讶却没有瞒过李存焕,李存焕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缠,笑嘻嘻的说道:“那么乌副使这次来,我想应该想好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了吧?”
    “大将军英明!”乌华盖微微奉承了李存焕一句,组织一下语言,开口说道:“大将军,每年布帛四万匹,丝绸五千匹,马五百匹,牛羊这些我想大将军也不怎么需要。”
    “嗯!你说的没有错,现在我有营州、建安州、辽东城、北武州这些关外州县作为牧场,我还真瞧不起那千头牛羊的贡品。”李存焕毫不客气的说道。
    “呵呵!”在一边的大封裔干笑两声,看样子被李存焕讽刺得他气得不轻。不过不好发作,唯有靠干笑来到掩饰自己的愤怒。
    相比大封裔,乌华盖明显大度了很多,沉吟片刻,微笑着开口说道:“大将军富有四海,自然不在乎这些了,听闻大将军缺铜。不知道是否有这回事情呢?”
    “没错!”这个事情李存焕倒不怕认了,这事情在卢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不过实际上也谈不上缺铜,因为飞钱的出现,铜钱荒受到一定的压制。不过因为缺少铜,铸造铜钱数量一向都不多,约束着卢龙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我渤海国一直盛产熟铜,渤海愿意向大唐进贡二万斤!”乌华盖轻声说道。
    李存焕也不顾忌,从身边拿出一张纸张出来,拿起鹅毛笔计算,唐朝一斤十六两,积十文钱为一两。从这里开始,单位重量开始出现了钱这个质量单位,就是从这里衍变出来的。
    每一枚铜钱当中加入一成半的铅、一成加入少量的锡和铁,剩下的七成半才会加入铜。不过融铜当中,都会有铜气化的,李存焕按八成的铜计算。理论上可以得到四百万枚铜钱,而铜不用钱,铅、铁、锡之类的价格更是比较便宜,李存焕估计,这四百万钱,所有的成本不过是二百贯左右,太过暴利了。当然,这主要是因为里面价格最昂贵的铜不用自己出钱。
    “五十万斤,并且每年向卢龙出售不下三百万斤的黄铜!”李存焕非常认真的说道,二万斤黄铜不过是铸造出四百万钱,听起来好像很多,其实不过是四千贯,换成购买唐刀,不过是购买一千多把罢了。
    “而且我还需要稻米!每年进贡稻米二十万石!”李存焕这次说话的口气非常的坚定,一点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大封裔沉吟良久,说道:“可以!不过我希望大将军允许我渤海与卢龙进行贸易,互相开设边市!而且允许我渤海国的商人到达泊?城贸易,并且免除一切关税!”
    “可以!”李存焕答应道,“我甚至可以免除渤海商人从鸭绿府到大行城(鸭绿江出海口的一座城池)的水路关税,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增加五万斤黄铜贡品!”
    大封裔闻言露出一抹激动的笑容,他道李存焕完全不明白渤海从大唐贸易得到的利益。五万斤黄铜就可以得到渤海国商人一年在鸭绿江行走的免税权。这省下来的钱财可不止五万斤黄铜。签订下这个协议,他大封裔更可以得到国内的贵族的好感。为什么不是商人呢?其实那些商人大部分都不过是那些贵族的走狗罢了!
    “好!”大封裔连忙应道。在一边的乌华盖眼中透着疑惑的仔细打量着李存焕,不知道心中想着些什么事情。
    '  '
第196章 平壤
    第196章平壤
    在双方达成共同意向后,协议自然就很简单完成了。每年渤海国向大唐进贡若干贡品,渤海国承认鸭绿州、长岭州、南海州为大唐国土。双方互设边市,双方不得怂恿士兵进行挑拨,双方和平共处等等。
    称之为鸭绿江和议,卢龙和渤海的战争也告一段落了。按道理所有人都认为,李存焕应该打道回幽州了吧!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该调的兵,还是调,还运送的粮食,还是运送。而李存焕本人则是从鸭绿府回到泊?城就驻足不前,于是有人说,李存焕可能等到冬季过去了,开春的时候坐船回到幽州,但又有人说李存焕图谋什么。
    “大将军,冯保都带到了!”沙桉克在外面,隔着木门禀报道。
    “让他进来吧!”在房间里面的李存焕开口说道。
    沙桉克应道:“是!”
    没有多久,外面就传来一阵脚步声,房门打开,一股寒风吹入房间中,将李存焕的衣袖吹的飘动起来。一身锦袍包裹的冯保都连忙将房门关上,冯保都搓了搓被冻的有些通红的双手,将锦袍解下来,挂到一边的衣架上。
    忽然仔细打量了周围一番,有些愕然的说道:“大将军,怎么不上炭火?可别冻坏了身自,现在大将军你可是身系河北数百万百姓!”
    李存焕笑了笑,“冰寒饥饿能够强人体魄,坚人心智。至于如果我这么点寒冷就病了,那么你也太过小看我了!我交代你的事情办的如何?”
    冯保都忍不住眼中流露出一抹钦佩,走到李存焕身边,先是毕恭毕敬的行礼道:“锦衣卫左镇抚司千户冯保都见过大将军!”
    这才接着回答起李存焕的问话:“回大将军的话,平壤城中只有五千高句丽土兵,他们的战斗力虽然不太过清楚,不过从他们的装备就可见一斑了。一名普通的士兵并没有护甲,只有他身上穿着的麻布衣,甚至冬季士兵只有一件单薄的麻衣作为冬衣,他们的武器是一根约莫一丈(三米三)长的长矛,而且矛杆的材料是用竹子制作的,在战斗的时候很容易折断,实在太难想象了!一支军队的装备居然是如此的糟糕!”
    “哦?难道这就是弓裔的军队?也太弱了吧?”李存焕皱着眉头,有些疑惑的说道。朝鲜的军队就算是再弱也罢,但他一直以来都能够在强大的中原朝廷下保持独立,军队肯定也有可取之处的。
    “我当时也是这样认为,后来经过详细调查,这才发现,这些军队不过是平壤城主的军队。”冯保都说道。
    “这有什么区别吗?”李存焕疑惑的问道。
    “高句丽,不!应该是说新罗和百济那边也是如此,他们的贵族势力很大的,大贵族拥有自己的城池,在自己的领土上,他们的自主权很大,军队是自己拥有的,赋税也是自己拥有的,官员的任命也是城主拥有的权力。不过每年要上调一部分供奉,另外如果需要作战,大贵族要按照自己的领土大小,提供兵马为国作战!而那些高句丽土兵,大部分不过是刚刚武装了的农夫罢了。”冯保都一脸不屑的说道。
    “这么说来弓裔手中应该有一支精锐兵马了?”李存焕问道。
    “是的!”冯保都应道,“弓裔手中有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骑兵,都是弓裔的族人为军官,从女真人那里招募骑兵,每人都装备上盔甲,而且据说还装备了五百套我们卖过去的新式明光甲和一千把唐刀。不过他们现在在南部和百济对敌。”
    “这么说来,平壤很容易就可以收复了,是吧?”李存焕敲动着身边的木椅,轻声道。
    “是的大将军!据我所知是如此,而且平壤城中还有不少昔日大唐遗民和因为战乱而迁移到平壤的唐民,这是最好的统治基础!”冯保都有些兴奋的说道。
    “嗯,你先出去、!”李存焕不置可否的点下头,旋即抬起头,对外面呼喊道:“有人在外面吗?”
    “小的在,不知道大将军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吗?”一名铁鹰都士兵略微打开房门,探了半个头进来,毕恭毕敬的开口问道。
    “派人叫周德威节度使、符存审节度使、杨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