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葬宋 >

第70章

葬宋-第70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都红了眼,拼命挥刀,咬牙痛骂。准备着最后一战。
    正在这时,侯强看见也不是办法,马上命令曾胡珂带领一片船队,拦住敌船,曾胡珂立时操起大斧,大声喊道!“弟兄们,拦住狗鞑子!为大宋尽忠,以死报国!”
    马上,有一队水兵舞着巨斧跳到水里去了。剩下的人则尽量的把战船横过来,最大限度的挡住元军船队的追击。
    下水的乡军也是比较聪明,专门挑拣一些轻便船只进行动作,不一会,只见不少轻便船只突然像冒了气似地瘫软了,速度明显变慢了。只听船上惊呼:“船穿孔了,冒水了……”
    曾胡珂带领着断后船队的厮杀,为侯强和陈龙所率船队创造了极好的进军条件,他们一路破浪而去,势不可挡地冲向了茫茫无际的海洋。
    当金色的曙光铺在蔚蓝的海面上时,侯强率领着剩余的船队在元军的追杀之下,终于遥遥的看见那高悬着“宋”字大旗的桅杆。
    开始姜明和陈宜中等人在极力的北望,焦急的等待着一次次快艇传来的消息,但是每次的回报总是让他们更加的心急如焚。为了安全起见,不为元军所发现,整个舰队驻留在距红海湾越一百五十里左右的海域,虽然心里着急,但是想着侯强他们也不会那么快的到达,心里也算有了少许安慰。
    他们心急,但是从表面上却看不出有什么,但是随之而来的疍民家人可是受不了那难耐的等待,尽管姜明依靠几位有声望的老者进行说服,但是还是有一艘艘的小船破浪而去。前去迎接他的家人,姜明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办法。
    终于看见远处升起的阵阵黑烟,那还是高扬着元军旗帜的战船慢慢的闯进视野,开始令人一阵紧张。还以为是此次全军覆没。元军又追了上来。各船马上戒备防范,随时准备迎敌。
    当斥候快艇传回来的消息使大家备受鼓舞,驶近后战船上宋、元两方英勇奋战的英姿。一时士气高昂,求战心切。姜明把握了这一时机,下令上前助战。侯强率领的船队,虽受百战之累,但一见援兵杀来,立时勇气倍增。在两支船队的联合拼杀下,终于将元军的追兵杀得大败而逃。
    眼见敌船溃逃,而侯强和上前助战的船队却是杀红了眼睛。又要衔尾急追。站在船头甲板上观战的陈宜中等人,惟恐再次陷入敌阵,忙令鸣金收兵。
    当两支宋军船队带着胜利的喜悦,缓缓地驶近钦差指挥座船,虽经一夜苦战,仍然意气昂扬的侯强,却是站立船头,四处船只上张望着。他在寻找他的父亲。一场血战结束了,胜利的目的达到了,多少的喜悦,多少的感叹,都比不上他对父亲的担心,在厮杀中,他彷佛听见父亲那充满期望和欣慰的笑声。
    可是船到齐了,人也到齐了,终于算是完成了任务。可就是不见他的父亲。在侯强焦急心情的感染下,后续船队的弟兄们也在寻找他们的寨主,那位身先士卒,挥动着斧头的寨主。他们都在询问,在呼唤,但始终不见侯天赐的踪影。
    这时,有人告诉侯强,已经接近了钦差大人的座船。这才使痴痴站立船头的他不得不慌忙回过神来,在几个手下的帮助下,登上了主船。
    姜明等人看见满身是血却安然无恙的他,喜不自禁地说:“侯大人,你没有事情吧,受伤了没有?令尊他们在那里?”
    侯强见姜明不问战况,却先问人有没有事情。十分感动,高声说道:“下官幸不辱命,谢谢钦差大人关心。至于伤亡情况,下官统计后再向大人禀报。”
    “啧啧,虎口夺食,侯大人辛苦了,你们这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硬是用血拼过来的啊!”陈宜中、吕师夔在一旁赞叹道。
    姜明扫视四周后,奇怪地问:“侯大人,怎不见你父亲?”
    这话刚落音,只看见侯强的双眼顿时红了起来:“我父亲!我的父亲……。”他的声音呜咽了起来:“我们出长沙湾的时候,鞑子居然在入口处横起用铁索连着的船只,我们眼看着冲不出来,要被鞑子包围起来,我父亲断后斩断铁索,有的人说他上船了,有的人说他率领着断后的人上山了,可是……。”
    侯强终于哭出声来,那表情催人泪下,也使人明白了些什么。
    吕师夔一旁劝道:“侯大人,别伤心了,打仗死人是免下了的。令尊大人死得英勇壮烈!是为我大宋尽忠殉国。大家都会记得他的。”
    “谁说我父亲死了?他是不会死的!”侯强陡然停住了哭,横眉怒目,恼怒地吼叫起来。
    好一条刚毅、烈性的汉子!陈宜中心里这么赞叹。以前怎么没有发现有这么一号人物呢?口里却安慰道:“侯大人,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现在着急、伤心都没用。我想,令尊没有跟上船,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士兵们只顾对敌,没有注意他以后上船没有。不过以令尊对周围地形的熟悉。脱身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想来不用多久,他就会去琉球找咱们的。”
    侯强听姜明说得在情在理,也就不再悲啼,忙安排人手协助救助伤员。在此地不敢久留,只能扬帆起锚,边走边清点人数和船只收获。
第一第四十三章 扬帆
    “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管子》
    ***************************************************************************************
    天已经近晚,火红的太阳在远处的海面上悬停着。好像随时要落下一样。不过早已经被抛在了身后。姜明默默走向船舷,凭栏远眺。只见茫茫大海,浪涛拍天。群群海鸥,忽高忽低,飞掠海面。引发了他的无限感叹。
    突然听见身后的脚步声,知道是同船的陈宜中。于是头也没有回的问道:“古人说的鸿鹄之志,指的是不是这种鸟呢?”说着指向在海面上时起时落的海鸥。
    “非也,非也。”果然是陈宜中,听到姜明如此的问道。陈宜中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回答道:“《管子》中道“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所以说鸿鹄应该是大雁尔。难道钦差大人想念自己的家乡了?”
    姜明落寞的摇摇头,心想道,我的家在那里呢?但是嘴里却说:“陈先生,我不喊你丞相大人,但关于钦差一说,以后也不要再提了!”
    “这是为何?我这丞相一职已有陆大人代替,再称谓已经是名不正言不顺,而钦差大人你则是正式的皇家册封,为何不用呢?”陈宜中有些讶然,但是眼角中却露出了阵阵笑意。特地又把“钦差大人”加重语气说了一遍。
    看到了陈宜中那有些调侃的眼神,姜明不由的眼睛里面露出冷意。道:“恐怕此次我不辞而别的琉球一行后,朝廷再也不会承认我这个钦差了吧。”
    “不错,我是不辞而别,但是不走又有什么办法呢?胜,则再接再厉,直至力疲。败,则是用不超生,耗尽手中兵力。早行朝做一个散职?这些陈先生都是知道的,为何还要调侃于我。”
    其实这些话平时都是心知肚明的,大家都知道,但是谁也不说出来,陈宜中见姜明现在却是毫无顾忌的说了出来,顿时收敛笑容,严肃起来。
    “那我以后该怎么相呼呢?”问道。
    听到陈宜中问。姜明也是颇感为难。他对这个时代还是不太熟悉。考虑了一会。怅然道:“对外还是称呼我为钦差吧。这样也可以让将士们多一些希望。至于私下。既称呼您为先生。自然是以晚辈之礼。至于先生怎么称呼我都行。”
    见姜明又把事情推给自己。陈宜中当下也不再纠缠。笑道:“那么老朽就斗胆称呼你为姜公子如何?”不待其反应过来。又问道:“此次扬帆远去琉球。千里之遥。下一步该如何图之?”
    “不知道。”姜明想了一下。又道:“我真地不知道。”
    陈宜中一时无语中。突然想起侯强所率领地那只水军。他对这支训练刻苦。治军严整地乡军很感兴趣。特别是从这支军队中看到了一个新地侯强。他真地想不透。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地反差。原来地默默无名。到现在地独挡一面。
    陈宜中从侯强身上看到许多禁军将军不曾具备地好品格。他不喜张扬。不屑逢迎。更没有奢侈糜烂地生活作风。他只是身先士卒地扎扎实实干。他想:像侯强这样地人。是真正不怕死地将军。为什么我和张世杰以前都没有看明白他。而张世杰还让一个武将做了广州知府?
    边想边趁着落日地余晖看了一下周围地海面。夕阳只剩下半张脸在海地边际摇曳着。大小上千艘船有条不紊地排着整齐地队伍正在向东前进。一只杂乱无章地队伍就这样被侯强轻易地整理好了。这种能力放到哪里也是一个将才啊。为什么我们都没有看到呢?
    正在思想间,突然听见姜明在一旁说道:“天色晚了,先生回去休息吧,路还很长,我已经吩咐下去,一路上大家好好休息,到了琉球找到文壁大人在集合众人,商议对策,毕竟此事不是我们二人能说了算的。”
    陈宜中点点头,刚要回去,却见姜明仍旧在那里站着,不由的问道:“你怎么不去进舱内休息呢?还在这里做什么?”
    “我睡不着,”姜明摇摇头说道:“每当我想起这次战死的将士,我都会难受,此次冒然进袭丽江浦,到底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这样想呢?”
    “若是错,我就真的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了,但若是对的,这次的损失真的很大,大的我都有些承受不了。”姜明比较落寞的说道。
    陈宜中一听,就知道是他那种患得患失的心里在作怪,这个姜公子,平日处事应变还算可以,但是一到紧要关头,总会显得有些犹豫,这个可是掌权之大忌,自己该用什么办法帮衬一下才好。
    已经入夜了,姜明还是在船舱里没有睡着,两眼看着舱顶一个劲的发呆。再也没有白天的从容,黑暗中却是露出惊恐的神情。眼睛都不敢闭上。
    又想起了白天侯强向自己禀报战况时的凄惨。
    这次偷袭,共计派遣由侯天赐为向导,苗成和许继荣率领的步军四千五百人,侯强带领的疍民水军三千五百人,船六百余艘。但是回来呢?
    步军几乎全军覆没。四千五百人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侯天赐寨主生死不明,同去的苗成、许继荣受伤,其中许继荣回来后就陷入了昏迷,一天都没有苏醒,疍民中倒是有几个土郎中,但是对于利器所伤也是无可奈何,只是把伤口清洗干净了事,剩下的只有听天命了。
    水军的六百余艘小船换成了近一百二十艘大船,还算可以接受,小船利用其进行偷袭还可以,到时间进行正规的水上作战,还是需要船越大越好。六百余艘换成一百二十艘基本上还是赚了,但是三千五百人回来只剩下一千九百人左右,损失近一半。随之而去的陈龙和曾胡珂,只有陈龙回来了,曾胡珂在截击元水军的追杀中失去下落。想来也不会生还了。
    去时八千人,回来了只有三千左右,而且基本身上都是伤痕累累。这么大的损失是姜明所不能承受的,白天看着疍民将死去的亲人哭泣着洗净身子。裹上白布放入海中。姜明知道那是海葬,但是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而死,听着船队到处的哭声,他的心都快要碎了。
    唯一好一点的消息。就是在抢船的过程中。在船舱内歇息的有近千人的熟练船工也被带了出来,对于在台湾发展还是好处的。
    但是到了台湾要如何发展,就这么不到三万人。其中一半还是不能上战场的工人或者疍民亲属。姜明想起来就感到一阵的头痛,万恶的官僚主义,万恶的党争。万恶的利益为上。否则自己就可以带更多的人去台湾发展。
    再回过头想想,其实陈宜中说的没有错,只有绝对的权力才能造就一个自己的理想,张世杰如此,陈宜中曾经也是如此,文天祥可能也是如此吧,历朝历代的名臣义士那个不是这样。否则,像是商鞅、王安石等等都是那么惨淡的下场,而皇帝进行改革就没有什么大的风险。那不就是有了绝对的权利吗?
    想到皇帝,姜明的脑子一动,要是我做皇帝,我就会把这场危机化解的更好。但是马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还皇帝呢?恐怕刚刚说出来,陈宜中和侯强等人就把自己的反给造了。自己差点没有忘记宋朝是一个最不容易造反成功的朝代。
    打消掉自己的做皇帝的美梦,就要想想现实中的问题了,台湾距崖山一千五百余里,按现在的航行速度,就算是顺风顺水、日夜兼程,也要七天左右,这个是听那些熟练的船工说的,对于船速现在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文化不普及,认识字的人都不多,更不要说被视为贱民的疍民了。字都不认识,谁还会计算船的速度呢?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