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葬宋 >

第48章

葬宋-第48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供两千左右人食用一年,如果是这样的话。只一个粮食问题就会让钓鱼城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
    决议得到了众将的拥护,但是实施下去却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听说征兵。应征者,家属可留,无兵可征着。劝解出城。这些消息之后,众位乡亲纷纷赶来应征,无论年老年幼,或者有的女人也要求入伍当兵,确实难煞了执行命令的官兵。
    只听见哀鸿遍地,众人来到钓鱼城就是为了要寻求庇护,说什么也不肯走,有的甚至喊着“就是死,也要死在城内”之类的话。确实让人心酸难奈。
    结果忙碌了一天,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只有少数不过千人无奈的离开钓鱼城,但是仍然在城外徘徊。
    忙碌了一天,王立拖着沉重的身子,脸色灰暗的回到了家中,牛夫人随即迎了出来,看见魂不守舍的王立,知道这是他有心事,每当王立拿不定主意时,都是这种神情,一年来已经是他的一种习惯,于是她装着不知道的样子也不说出来。
    其实这个牛夫人就是姜明口中所说的熊耳夫人。从泸州被王立带到钓鱼城,名义上虽是以兄妹相称,实际上被王立当美妾宠养在府中。虽然她也强颜欢笑,和王立形同鱼水,却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
    她也试图拒绝和阻止王立对她的亲热,但每次都是显得那么的无力。她也感受到王立对她的爱是出自真心,能够这样真情相爱让她无法拒绝。若离若合的这种关系反而让王立欲罢不能,成为相互生命的依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从去年泸州被收复以后,那些留在泸州城内的元军将领家眷后来没有一个活着出来,王立收留自己也是她的救命恩人。熊耳夫人一年来始终就是处于这样一种矛盾复杂的情感中,在又爱又恨中以身相许。
    看着王立那么疲惫的模样,熊耳夫人还是关切的说道:“你也太累了,去歇息了吧”。
    王立转过身来呆呆地望着她,像从来不认识她似的。熊耳夫人发现这是王立素来不曾有过的表情,在全城军民的生死关头,他心情的痛苦是必然的,以前常常看见开朗豪爽的王立今天像是变了一个人,白天的沉着冷静看来都是装出来的,现在的王立面对着城内无数哀求的灾民,他真的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第一第十三章 熊耳夫人(下)
    熊耳夫人不是一个罪人,她只是做了一件当时那个礼教时代,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事,但是她没有错,也仅仅是对于她本人而言,对于国家呢?对于民族呢?——《论熊耳夫人书》
    ****************************************************************************
    看着王立这种表情望着自己,熊耳夫人不由的有些不适应,慢慢的走到他的身边,想帮他褪去身上的盔甲,并轻声的劝慰着这个他又爱又恨的人。
    王立好像半天才也没有听见熊耳夫人在对自己说话,发现她靠近自己,并且想帮自己褪去盔甲的时候,猛的一愣神,下意识的将熊耳夫人推在一边,撞到了墙上。
    可能没有想到王立会如此的对待自己,熊耳夫人惊愕了一下,便伏在桌案上抽抽噎噎的哭起来。
    看见伏在桌上抽噎痛哭的熊耳夫人,王立有些清醒了,反而有些不知所措。
    自从进入钓鱼城后,今天还是第一次在他面前哭泣。反而让王立唤起了一个男儿的气概。他用手轻轻拍着她的背说道:“算了,我只是心里有些烦躁,不需要你帮我什么忙了,你一个女人家,也不能帮我什么忙,快别哭了”。
    熊耳夫人抬起头擦干眼泪,望着安慰自己的王立,似乎要下定什么决心似的。犹豫了半天。才抬头问道:
    “你认为我不能为你做什么吗?”停顿一下,站起来对他又问王立:“你知道我姓什么”?
    “你不是姓王吗?”王立稍微有些讶然的问道。
    熊耳夫人突然的微笑一下说:“今天我就实话告诉你,我本不姓王,我姓宗,是安西王相的表妹”。
    她地话王立大吃一惊。顿时清醒了过来。他相信这个时候她不会对他乱说。他不敢相信这个让自己魂不守舍地人竟然是李德辉地表妹。王立感觉自己已经出一身冷汗。突然感到有一种从未有过地羞辱和愤怒。强忍住自己地情绪要熊耳夫人一一对他说清楚。
    熊耳夫人看见了王立情绪地变化。不为所动从容地对他说道:“我本来想把自己永远隐藏下去。但是我为了你。也为了钓鱼城地百姓。我豁出去了。把自己地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你。等我说完后。要杀要剐随你便。”
    接着。熊耳夫人先向王立诉说了她和李德辉地关系和过去地一些事情。
    然后话题一转她又说道:“我是一个妇道人家。不懂国家大事。但是我自从到了钓鱼城。我很敬佩城里地你们这些英雄。也痛恨元军地杀戮。如果钓鱼城破。我同样不能幸免。但是现在我们在钓鱼城地抵抗已经没有多少意义。我看只有归顺一条路可以走。过去常常听见表哥向我们讲他如何劝说安西王放弃屠城。以德服人。虽然我不太懂这其中地道理。但是我知道我表哥绝对不是一个乱杀戮地人。”
    说着熊耳夫人用她地双手抓住王立地一只手说道:“你可以派人与我表哥联系。如果他能够保证全城地人不受到杀戮。我们就向他投降好吗?如果不能得到保证。我们就誓死抵抗。到那时。我会与你一起战死在钓鱼城”。
    王立凝重地脸逐渐舒缓下来。今天白天夜晚发生地事情让他感受到无比地沉重。熊耳夫人地故事更让他不知所措。他狠狠地抛开她抓住自己地那双手。一言不发地冲出去了。
    一夜无眠。辗转反侧。
    天一亮。就回到房中找到了和他一样无眠的熊耳夫人。看着有些显得憔悴的脸。半晌不语。
    “我昨天说要找表哥的事情,你觉得怎么样啊?”看着气氛有些尴尬,熊耳夫人还是忍不住的问道。
    用一种说不清的眼神望着熊耳夫人,王立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毕竟是自己中意的女人啊,伸手替他抚平了蜷曲的头发,叹息了一声道:“这些话,就烂在自己的肚子里面吧!以后不要再说了。”
    “为什么,为什么还要打仗,我们不要打仗了好吗?为了百姓也好,为了我们也好!”熊耳夫人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你知道昨天招待的人是谁吗?”王立声音发涩的问道。
    “不知道。你那么早的把我赶回来。”语气中无不带着一丝幽怨。
    王立优势叹了一口气,道:“昨天那位就是我们的大帅。所以这些话以后不要再说了,让他知道了,你一定会死的。”
    说完,就留下了熊耳夫人,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往武道衙门而去,那里有他的大帅。尽管脚步有些蹒跚,但是仍然是坚定不移。、
    待到王立走出门去,脚步渐渐的远去,熊耳夫人还是在那里呆立着。心里乱成一团,原来昨天见到的那个须髯皆白的老者竟然是张钰,前一段不是听王立说重庆失守,战死了吗?怎么又出现在钓鱼城?
    安西王相李德辉的母亲姓宗,熊耳夫人是李德辉舅父的女儿,从小就长得乖巧美丽,跟着表哥也学得识文断字,在安西王府中受到大家的喜欢,连安西王忙哥刺也喜欢她。后来作媒将自己身边最信任的卫士熊耳介绍给她作丈夫,熊耳出王府单独带兵打仗,被赐为千户,成为泸州城的副将,不料却丢掉性命。
    自从来到钓鱼城,王立名义上以兄妹待她,实际上自己则成为他的姘妇。虽然无奈下也虚与委蛇,却并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尤其是丈夫熊耳时常会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彷佛会听见丈夫的声音一直在自己耳边徘徊:“你不能同杀死你丈夫的人苟合在一起”。
    每每想到这里就总想为丈夫做些什么,能不流血的把钓鱼城拿下来,在熊耳夫人心里是送给自己死去的丈夫和一直都很照顾自己的表哥一件最好的礼物。以前总是不敢说,总算是得到了重庆被攻破,张钰生死不知。
    原以为现在说是最好的时机,谁知道张钰却没有死,又来到了钓鱼城,难道老天爷都要为难我吗?熊耳夫人紧紧的咬住自己的下唇,像是要把它咬穿一样,心里狂喊道:“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用钓鱼城来祭奠我死去的丈夫。”
    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慢慢的梳洗起来。完后,走出门去。彷佛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一样。但她不知道,有两双眼睛,在牢牢的盯住他,随他向武道衙门走去。
    其实现在钓鱼城内的状况与原来发生很大的改变,齐心协力共同抗元已经变成一种无奈的抵抗,与元军多年的宿怨,只有选择拼死抵抗一条路,投降是死,不投降总还可以求得暂时的自保。
    但是城内也混入一些不良之徒,其中还有不少元军的奸细,经常在人群中散布悲观情绪和投降言论,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城内民众的情绪越来越混乱。在这种状况下,熊耳夫人来到钓鱼城后很快的就找到了帮手,目前在王立的手下就有两个人是坚决的熊耳夫人的拥护者。他们是李兴、张鸽二人,都是王立手下的心腹部将。这次,熊耳夫人就是来找他们商议。
    武道衙门几乎没有人,人都去那里了呢?
    张钰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十几万的百姓拥挤在钓鱼城,不要说守了,就是吃也能吃垮一个城,就算是为了坚持,也要把多余的人清除出去。何况听说里面混杂的还有元军的奸细,于是命令“募兵置籍,强梁亡赖者悉拘于军,余不从者逐之。来历不明者逐之。家无兵者逐之。”开始强行清点人口。一时间钓鱼城内鸡飞狗跳,一片狼藉。
    百姓选长者来与之理论,道:“我们也是大宋之民,何故逐之,这不是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吗?”
    张钰大声说道:“本官深受国恩,已经做好以死报国的准备,但是我不能只顾自己而置国家于不顾,元军恨的是我们钓鱼城,留在城中,万一城破,恐怕还是会殃及池鱼,玉石俱焚。再则,城中无粮,大家在一起只会一起被饿死,因此我请求大家处变勿惊,顾及大局为重,请你们相信。只要我们钓鱼城存在,大家才会有希望,大宋也才会有希望。”
    说到最后,他哽咽的落下几滴泪水,张钰的一席话赢得了大多数守城军民的信赖,他们明明知道随时都会风云突变,出城说不定就是血肉横飞,但是已经有人在慢慢的朝城外一动,边走边回头,流着眼泪相互奔走询问着逃命的方向。
    张钰长在插旗山顶,望着百姓慢慢的离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就算是百姓十分配合,此次的遣散还是花费了十余天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张钰基本上没有下山,都是在插旗山点将台度过的,每日看着百姓拖家带口,一望三回头的离去,他的心里也想针扎的一样。痛的难以自己
    只有在夜里,默默的朝着东南的方向,喃喃自语。谁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只是张钰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在说什么。他是在心里问:“国师,你在潮州怎么样?和文大人见面了吗?见到皇上了吗?我这样驱逐大宋的子民到底对不对?”
    就这样一边一边的问着自己。一边等待直至天明。
第一第十四章 等待
    我们一直在等待;不管我们在不在意;等待已经跟着我们生命的脚步在走——记得在那儿见过,还是忘了。
    *******************************************************************************
    六月初九,晴天,万里无云,微风吹在海面上,一荡一荡的,令站在岸边的人觉得自己彷佛在船上一般。
    姜明和文天祥此刻就站在崖山之上,望着西边的汤瓶山,两山之脉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这里的人都称之为崖门。
    崖门之口,阔仅仅一里多,门外有一条长逾百丈的石矶,叫门限石。每当风起的时候,海潮初涨,巨浪汹涌奔向崖门为门限石所阻,激起浪花飞溅高达数丈,声如巨雷,甚是动人心魄。
    “姜贤弟,现在我们已经扣留了几拨朝廷的探子了?”文天祥看着浪起潮落,头也不回的问姜明道。在姜明的极力要求下,文天祥终于不在称呼他为“国师”了。但是对于姜明说要于子侄之称相交,却是再也不肯,只在私下称呼为“姜贤弟”。但是在公众面前还是称呼为“国师”。
    虽然文天祥只是表面上让了一小步,但是姜明的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这总算是撬动了文天祥那种迂腐文人之气的界限。对于下一步的行动又是方便了许多,果然是这样的,在姜明的提议下,沿海周围三十里的范围内,广泛的撒除了斥候,除了观察有无元军的动向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如果发现朝廷派遣的探子,则就地扣押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