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帝 >

第206章

明帝-第206章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十四卷:风卷残云之第九章:少数民族政策(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39 本章字数:3018
    宗羲一路过来车马劳顿,人早已疲惫不堪,正想休息 再去总督衙门去见熊廷弼,却不想熊廷弼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见他了。 
  熊廷弼正一筹莫展,虽说他手握大军,强行镇压也没有多大困难,只不过可能要多废一些时日,而且他不清楚皇上究竟有什么意图,如果出兵镇压的话,如果与皇上本意背道而驰的话,岂不办了一件错事,因此一听到属下禀告黄宗羲已到武昌,立刻就让帐下亲兵去请人来他的总督府了。 
  黄宗羲刚到官驿,茶水还没喝上一口,虽说不是第一次坐船渡江,但脑子里还有些晕乎乎的,屁股还没坐热的工夫,就接到了熊廷弼的驾帖,请他到总督府一趟。 
  黄宗羲寻模着走路和骑马都不行了,还好,能坐轿,于是劳烦驿丞给他雇了顶软轿,驿丞不过九品芝麻大的官,黄宗羲本身就高他好几 级,一到武昌,总督大人就派人亲自来请,那还得了,麻利的给上街雇了一顶软轿,恭敬的送黄宗羲上了轿,急匆匆的赶往总督府衙门。 
  见到黄宗羲,熊廷弼紧蹙的眉毛稍微舒展不少,被阉党迫害过的大臣之后中,就属史可法和黄宗羲两人他是最为看中的,认为两人必将大有前途,熊廷弼虽与黄尊素交情不算太深厚,但都是当今皇上潜邸里的人,黄宗羲见到熊廷弼都是唤上一声“熊伯伯”的。 
  黄宗羲混迹官场也有些时日,并非那种初入官场的愣头青了,尤其是察言观色这种做官必备技能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从一开始见到熊廷 弼,他就观察到了这位湖广总督眉角笑容背后似乎隐藏着深深的担忧,联想到他一到武昌。就被急召过来,恐怕是与自己此行有关,黄宗羲不禁心中一突,一股不祥的预感涌向心头。 
  官场些许礼节之后,熊廷弼直截了当地将左良玉的战报递给了黄宗羲,他是苗务大臣,现在苗民起义造反,自然是他应该管的事情。 
  黄宗羲只浏览了一遍,就觉得浑身上下透心的冰凉,想不到会突然发生这样的剧变。一时之间,揣着皇上秘密锦囊,怀着雄心壮志来的黄宗羲乱了方寸,什么疲劳都已经忘到脑后了。 
  “发生这样的巨变,本督也有责任。”熊廷弼颇为后悔道,虽然苗人起义早有预谋,但是如果不是自己派了左良玉率领西路大军,本来是想锉磨他一下的,却想不到皇上想到了前面,命令大军不得对苗人采取过激的举动。正是由于这道圣旨来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吴黑苗地率领起义的大军虽然与左良玉在对峙,因为被左良玉抓去的几个土司和苗民还没有遇害。所以双方虽然剑拔弩张,但还保持一定的克制。
  黄宗羲冷静下来道:“熊伯伯,宗羲是辰州监察御史又是苗务大 臣,所以宗羲想明天就启程与左良玉将会汇合。” 
  “你此去将如何处置?”熊廷弼询问道。 
  “皇上给我三条朝廷对少数民族新的政策。第一,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大明的百姓子民。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包括教育、科举等等。第三,各民族都必须履行朝廷规定相应的赋税和兵役。凭借这三条。应该可以劝说那吴黑苗放下刀枪,接受朝廷的统治。”黄尊素虽然是这么说,但心里也没底。 
  熊廷弼听了之后,沉默了许久,这三条不是不好,但如果这个吴黑苗没有起事,或许抛出这三条,还有成功的希望,但现在形式不同了,吴黑苗既然起兵了,那他绝对不会屈居与人下了,而皇上提出地这三 条,估计朝廷中同意的大臣也屈指可数,苗人历来被汉人视为蛮夷,试问等级观念至深的儒家士大夫们怎么会容忍自己跟一个蛮夷总族平等 呢,当初若不是朝中大臣被魏忠贤裹挟一空,皇上乾纲独断之下,才与后金议 
   现在那份议和书还为天下的士大夫们诟病呢,只是碍 签订,无人出来反对罢了,如果再搞出一个各民族平等地国策来,那将掀起多大的风雨,难以想象,熊廷弼眉头蹙的更紧了。 
  黄宗羲在朱影龙的影响之下,对封建等级观念地看法不是很重,尤其他本身就有着平等的思想,所以他对于朱影龙提出“各民族平等”这个概念非常的赞同,正是因为这个,他才对自己湘西之行充满了信心,谁知刚到武昌就接到了这个晴天霹雳一般地消息,心神骤乱。 
  “这三条内阁几位大臣知道吗?”熊廷弼抬起头来问道。 
  黄宗羲摇了摇头道:“皇上私下跟宗羲说地,皇上知道,如果正式提出来,必定有人反对,而且反对地声音不可能小,皇上的意思是,把事情做成了,做实了,到时候就算再反对也无济于事了。” 
  朱影龙这么做也是煞费苦心,原因是自己是皇帝,如果自上而下地改革的话,朝堂之上必然整天吵闹,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尤其自己还没有一个威望足以帮自己撑住朝堂的丞相,所以,自下而上,就成了他无可奈何的选择,他把接受了自己新思想,新思维的人都派到州县去任 职,做父母官,让他们可以放手去干,他在上面照应着,这样一来,矛盾就不会集中在庙堂之中,而到了地方,比如朱影龙将魏学廉派到河间府做知府,他就可以悄悄的兴办教育,搞基础建设,鼓励经商,兴修水利等等,一系列的东西,然后别的府县百姓看到了河间府的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必然向往,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智慧也是无穷的,必然有的真正为民的好官也跟着学,这样一来,带动一片地方的发展,然后朝廷再以此树立榜样,推广,还有这样可以积累改革经验。朱影龙让黄宗羲去湘西也是这个目的,在大明的国土上不只是生活着汉族一个民族,还有其他许多民族,如何这个民族平等的国策能够推行下去,这对以后的扩张是有巨大的好处的,汉族的同化能力太强了,它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足以融化掉一切可融化的东西,朱影龙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也不可能把一个地球都统一过来,他的野心小一点,那就是凡是黄皮肤、黑眼圈的人都将他们变成一个国家的人,亚洲应该是华夏民族的亚洲,什么大东亚共荣圈,小日本矮子能成什么事? 
  不过这些人都将要冒一定的风险,说不定就被食古不化的御史言官和其他嫉妒的官员弹劾和参奏,可能会贬官或者坐牢发配边疆,什么篡改朝廷法度,违背礼法纲常,与民争利等等罪名会接踵而至,只要这些罪名都是分散开来的都可以轻松化解,朱影龙也能从反对的声音当中判断出守旧势力的大小,不时的调整自己的改革步骤,朱影龙不想急改,一来,自己还年轻,时间还来得及,二来,急改固然快刀斩乱麻,更容易让敌人有机可乘,遭罪的还是普通百姓,本就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到现在陕西零星的起义的火已经扑灭,百姓也逐渐对朝廷产生了信心,朱影龙决定了,前半生做守成之君,中半生开拓之君,后半生养 老,要做一个守成之君,最要紧的就是学会一个“忍”字。 
  就好各级官员的最高任职年限一样,就这一条,让许许多多希望一辈子在官场上“鞠躬尽瘁”的士大夫们撵回家中,又一招退休银子年年给,激发了许多有心为国家做事的官员的拳拳之心,别看这两个小小的改革,吏治改革就从这样小小的一两个改革开始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慢慢的,十几年后,所有的官员都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与十几年前  然不同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2。,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十四卷:风卷残云之第九章:少数民族政策(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40 本章字数:3093
    廷弼无意中看了满面疲倦的黄宗羲一眼,满心愧疚, 忘了,他一路上车马劳顿,刚到武昌还没来得及歇一下,自己就把人给叫了过来,想到此处,心中更过意不去的是,如果不是自己麾下将领左良玉桶出这么大的娄子,虽然责任也不全在左良玉,但至少也在黄宗羲到达湘西之前,那个自立苗王的吴黑苗没有起兵造反,只要他没有起兵造反,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现在不但己方士兵死了三十个,苗人的几个土司和附近的苗民也被扣在左良玉的军中,情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熊伯伯,宗羲想明天就出发去  陵。”黄宗羲义无反顾道,眼神中射出坚毅的光芒,想起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还有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这一切促使他不能有任何的退缩。 
  熊廷弼愣了一下,随即露出赞许的目光,道:“湖广地面上还不平静,本督派一千兵马保护你前去,如何?” 
  黄宗羲心中大喜,抱拳大谢道:“宗羲多谢伯伯了。” 
  “客气什么,我与你父亲一殿为臣,若是你出了什么事,本督怎么向你爹交代,怎么向皇上交代?”熊廷弼突转严肃道:“左良玉心高气傲,轻易不服人,宗羲此去可要谨慎行事呀!” 
  “宗羲多谢伯伯指点,一定会妥善处理好与左良玉将军的关系。”黄宗羲感激道。 
  熊廷弼命人拿自己的令牌将京营宿将黄得功召来,命令他率领一千骑兵护送黄宗羲前往  陵,并且暂且听命与黄宗羲,直到协助黄宗羲平息苗人叛乱为止。 
  黄得功,又名黄闯子,在熊廷弼军中。与贺人龙贺疯子齐名,贺人龙臂力惊人,武艺也在军中数一数二的,一上战场,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往往敌军一看到他冲到了前面,就不战溃,野战中难的的勇将,而黄得功虽然武艺也不差,但他善于攻坚。也是冲锋在前地将军,只是他比贺人龙要多一些谋略,因此熊廷弼把黄得功留在自己身边,而把贺人龙调出去打仗了,兼而黄得功出自京营,熊廷弼将来是要回去统领京营的,所以对黄得功这样的人才也是格外的器重,这一次把他调黄宗羲,足见对其的有多重视了。 
  黄得功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六尺高。脸色有些蜡黄,颧骨略高,眉毛粗长,黄宗羲在打量这他这位五百年曾是一家的本家。而黄得功也在打量着这位素有才子之名的吏部尚书的大公子,黄得功也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不过他更加懂得收敛罢了,所以第一眼看上去。人还是很随和的,虽然熊廷弼让他听黄宗羲一个不及弱冠地毛头小孩指挥有些不情愿,但军令如山。纵有不快。也不能表现在脸上。痛痛快快的接了军令,下去做准备去了。 
  熊廷弼留下黄宗羲吃了吨便饭。主要是向黄宗羲了解一下女儿熊瑚的情况,当黄宗羲说到贵妃娘娘即将生产之时,熊廷弼顿时紧张的不得了,生男生女都不要紧,主要的是他快要做外公了,这份喜悦冲淡了苗疆叛乱带来的愁困不少。 
  左良玉的大营驻扎在  陵城外的大小酉山,叛逆吴黑苗给左良玉送来最后通牒,五天之内释放所有被抓的土司和苗人,否则兵戎相见。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四天了,就算总督大人做出回应决定,一来一回也需要十日光景,打,左良玉到不怕,他还没有把一群手握锄头、钉耙的乌合之众放在眼里。 
  “大人,这帮苗蛮子杀了朝廷地士兵,公然起兵造反,我们绝对不能对这些不服从王化的蛮子手软!”曹虎在奇袭岳州的时候立下战功,在左良玉的极力保举下升了千总,自是对左良玉死心塌地。 
  “曹千总,你说地是不能手软,是怎么个不能手软法?”左良玉脸上古井不波,倒是他的副将,原宜都参将郑南生出口发问道。 
   杀了那些土司苗人,然后大军平叛。”曹虎拳头攥   出仇恨的光芒,被杀的斥候是他地部下,叫他焉能不恨,到现在那些人还不肯交出杀人的凶手,曹虎已经失去了耐心了,他要报复,报复这些狗娘养的苗蛮子! 
  “曹千总,你怕是想杀了那些人泄私愤吧?”郑南生鄙夷地看了曹虎一眼,什么样人带什么样地兵,什么事情都靠杀来解决,还要大明律法何用? 
  “郑大人,这些苗蛮子死活不肯招出谁是杀人凶手,这说明他们自己就是帮凶,杀之有什么不对!”曹虎仗着有左良玉撑腰,对郑南生说话也不那么客气了。 
  “苗人十万之众,你以为那李黑苗是说着玩地?”郑南生了解这块土地,苗人造反是迟早的事情,身为宜都参将,他还有一个任务在身,就是搜集湖广境内各地地动向,苗王吴黑苗蓄谋造反已经好几年了,没有绝对的把握,吴黑苗会在这个时候起兵吗?不是自己找死吗? 
  “郑大人莫不是被苗蛮子的最后通牒吓怕了吧?”曹虎不为讽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