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帝 >

第109章

明帝-第109章

小说: 明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福王被养成了三百多斤胖子,自己原来所知的历史里被闯王李自成给活活的煮了,吃了。
    漕运、各地的税监更是牢牢的掌握在宦官手中,每年的利润朝廷只能得到很可怜的一部份,还有织造司、市舶司、惜薪司等凡是能赚钱的衙门都被阉党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魏忠贤提督的宝和三店更是日进斗金,魏忠贤的个人财产估计能比得上大明朝一年的税收,各式珍宝古玩不计其数,还有番国使臣进献的各种珍贵稀罕的物件,皇宫大内没有的,魏忠贤的府中都有。
    总之一句话,阉党和权贵还有宗室皇亲控制了整个大明的经济命脉,他们以各种手段,掠夺式的压榨和攫取普通百姓和各行各业商人创造出来的财富,尤其是皇帝为最,这天下本来就是皇帝的,他还这么爱财,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可笑的问题,但问题是,明朝的皇帝好色和爱财是有名的,他大概知道没一个朝代不是能千秋万代的下去,所以拼命的积蓄财富,等自己被人推下去之后,可以继续享受吧?
    难怪有后世的学者认为就算没有清朝入主中原,中国也不会进入资本主义,因为这个萌芽,并不是满人入主中原的倒退,而是满人入主中原之后,行的跟明朝几乎相同的政策,真正扼杀资本主义萌芽的正是我们汉人自己。
    商人和新兴的大型作坊紧紧靠着微薄的利润在维持,他们不是为自己创造财富,也不是给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他们是给皇帝,给宦官,给朝廷那些权贵还有社会的寄生虫创造财富,有谁会愿意为别人创造财富,还要不断被盘剥欺压,无处申冤,正是因为这种包括皇权在内的权力经济形态葬送了中国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最有利的机会,回首那不堪屈辱的百年,我们的民族走了多少弯路才醒悟过来了。
    军事上就不必说了,军队腐败,克扣军饷,军队哗变的事情时有发生,指望这样的军队打胜仗,就如同指望一只蚂蚁踩死一只大象那样来的可笑。
    第八卷:孤注一掷 第八章:缓缓徐图(二)
     更新时间:2008…8…22 21:00:47 本章字数:2802
    权力经济还有一个巨大的弊端,就是恶性垄断,这并不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经济垄断,这是一种恶性的权力垄断,这对国家整个经济体系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在这种权力经济下,国家和百姓的收到的损害是最大的,各种各样的商业犯罪就不断涌现,走私是其中最大的一种,这就直接导致税收严重缩水,从嘉靖年间的四千多万两到现在只有两千多万两每年,除去自然灾害和不可抗拒的原因,经济上如此大踏步的倒退,不能不说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大怪圈,因为每个封建王朝似乎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从乱到治,从治再到乱,周而复始,好像很有规律似的。
    信王协理政务这道圣旨对两个人冲击最大,一个是被朱影龙强行带回开封的孙慎行,当孙承宗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孙慎行居然原地愣了近一个使臣,动都没动,人推都没有用,像他这样在朝堂滚打的数十年的人,看不到这其中蕴藏这什么东西那是不可能的,另外一个就是在辽东陷入和谈僵局的袁崇焕,当他见到这份从京城发过来的抵报,整个人都呆住了,虽然他的政治敏感不如军事敏感,但从这份抵报上他已经嗅出些味道来了,朝廷阉党把持朝政,天启帝虽然下旨斩了魏良卿,但对魏忠贤还是信任有加,这个时候信王突然协理朝政,而且还是在万寿节的寿宴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了出来,这里面蕴含的含义耐人寻味呀,他不禁又想起那没有动用的五十万两银子来,自己该怎么办,辽东本就苦寒之地,朝廷又不给自己拨钱,怎么才能完成这个巨大的防御计划,皇太极和谈的要价那么高,朝廷已经开始对自己不满了,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御史参奏自己图谋不轨,天启帝甚至给他下了“边疆以防御为正,款事不可轻议”,和谈陷入了僵局。
    周王朱恭枵原以为朱影龙设下圈套斩了魏良卿之后,魏忠贤必会疯狂的报复,到时候自己也趁机落井下石,报被朱影龙讹诈二百万两银子还有侵吞了本来属于他的宝藏之仇,谁知道信王协理政务消息传来,顿时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把恨暂时吞进了肚子,那半条街的店铺原本装修的快差不多了,挖不到宝藏,也不能就这么闲着,他就按照原来朱影龙的想法开门做起了生意,虽然经营的方法比不上朱影龙计划中所写的那样,但生意还算不错,毕竟在开封,谁不买他周王朱恭枵的面子。
    当然了,朱影龙并没有打算放弃这个餐饮娱乐一条龙计划,化了那么多时间,人力、物力,不做实在太可惜了,虽然又可能也被打成权贵经营,但朱影龙并没有打算搞成一个巨大的商业航母似的,他做这些都是对明朝原始的商品经济的一个引导。
    做大并不是他的目的,明朝之所以出现“权力经济这个怪圈”,问题最大的是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督制度,都察院本来应该是承担这个责任的,但皇帝并不相信自己手下的官员,又重复设立的东厂监查百官,而东厂和宦官是不分家的,自家人怎么跟自家经营的东西过不去呢,这就是引发他们贪婪腐败,而且还没人管的根源,在利益的驱使了,他们还不想尽了办法贪污盘剥,一层一层下来,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就如同人身上的一颗毒瘤,本来病发之初是可以用中药调理一下就能治好的,现在越来越大,病情越来越严重,恐怕只能动用外科手术,用刀把它剜去才能根治。
    不用朱影龙自己提出来,田淑兰这个小妮子已经在行动了,对于在开封的事情,这妮子一直耿耿在怀,交给她的计划最后能完成,还惹了那么多的麻烦,差点让心上人损失了近百万的银子,所以她接手暗影的经营处之后,便再一次启动了这个计划,而且把地点都找到了,选在了西南城,那里是全北京城最大的销金窝,有名的“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
    田淑兰将新店选在那里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她计划中定位的客人是三教九流都有,如果把店开在内城,光顾的多是权贵官员,而且地皮也贵,在京城开店的成本比在开封长了三层不止,而且京城是寸土寸金,所以田淑兰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外城,外城放在何处呢?人流量最大的就属于前门大街了,八大胡同就紧挨这前门大街,一到晚上,更是整个北京城最热闹的时候,田淑兰纯粹是以商业的眼光将地址选在了跟八大胡同毗邻的地方,它的左面是前门大街,前面也是一条主干大街,人流川流不息,是开店的理想所在。
    权贵姻亲开店做生意这已经是常事了,原来大明律里面凡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准经商的律条已经成为了废纸一张,汉族这个明族的凝聚力为什么那么强,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原本一点都不相识的人,经过这么一转,忽然都能发现两人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民族的融合就是那么奇妙,朱影龙也知道要杜绝官商基本是不可能的,皇帝都带头做了,下面的官员怎么想呢?既然不能杜绝,那只有在监督上下功夫了,其实只要他们守法经营,对国家、社会还是有巨大的贡献的,既然把权交给了田淑兰,怎么搞就是她的事情了。
    短期内朱影龙不会搞什么拉帮结派的事情,每天按是去应卯,该看的看,该说的说,什么喝酒应酬一概全免,然后就带着史可法在大街上闲逛溜达,遇到不平的事情也伸手管一管,基本上是一个标准不管正事的协理政务,当然闲逛也是有目的的,接触到低层百姓越多,越是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而且经常与百姓们接触,有的时候顺手帮他们管管他们不平的事情,渐渐大家都知道京城里有一个爱管闲事的王爷,大家有什么冤屈,只要遇到了他保管能申冤得雪,因此半月下来,朱影龙居然在民间博得一个“贤王”的名声,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自己原来那个时空,他也是一个很平凡的小民,平日里眼见到一些不平的事情,他也想管,但他没有这个能力,现在有了这个能力,既能争取到民心,又能享受那种帮人的那种快乐,真的是非常的好。当然他也不是什么都能帮的上,凡是碰到东厂涉及到皇家的事情他就尽量少管或者委婉说出自己没有能力管,他不能给魏忠贤有借口针对自己,这也不是怕不怕的问题,现在对上了很容易让魏忠贤认为自己混迹市井是故意找他麻烦的,魏忠贤要报复自己是肯定的,但是绝对不能给他以借口,不然对自己眼下的部署很不利,因为这段时间,他正在观察几个正直的官员,并且暗中悄悄探过口风,通过其中一两个人联络一些靠得住的正直的官员,为了不让魏忠贤和东厂的人发现,现在的这个掩护无疑是最好的。
    天启帝对朱影龙整日混在市井之中有些微词,但朱影龙还是乐此不疲,更是将市井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一一给天启帝像说书般的讲出来,每每都让天启帝这个根本没什么机会出宫的皇帝逗的十分的开心,口才一般的朱影龙加上后世那些摩登的词句俨然成了天启帝笑容的钥匙,对此魏忠贤妒忌的要命,天启帝对他混迹市井的微词也就不了了之了。
    有时候朱影龙自己都觉得自己有做奸臣的潜质。
    魏忠贤对朱影龙整日里尽管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渐渐失去了戒心,派人跟踪的也不那么严密了,朱影龙也在京城过了一段最开心最轻松最惬意的日子。
    第八卷:孤注一掷 第九章:风生水起(一)
     更新时间:2008…8…24 22:30:43 本章字数:2369
    转眼进入了十二月,北京城连续下了几场大雪,愈发的寒冷了,朱影龙由于担了协理政务的职务,已经不可能再回开封了,这几天叶涟漪和田淑兰吵着要把开封的三位姐姐接过来,朱影龙慎重的考虑了一下,如莹怀有身孕,行动肯定不方便,更不用说出远门了;周滢宁更是走不开,开封必须要有个人看着,唯一能进京的就只有田淑英了,但路途这么远,加上天寒地冻的,路上还不太平,还是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把她们接到京城来吧。
    现在朱影龙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自己恐怕亲眼看到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他觉得很对不起徐如莹,只有在将来的日子多多补偿她了。
    令朱影龙高兴的是,紫荷照顾史可法,两人居然日久生情,虽然两人在朱影龙面前总是刻意的回避,但是还是瞒不过他这个过来人的眼睛,紫荷虽然出身卑微,以前的事情早就成过去式了,她也是身不由己,好在她还良心未泯,改正过来,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姑娘,还会体贴照顾人,模样自然也不差,史可法长相也是仪表堂堂,很是般配,不过好像让史可法娶紫荷为原配恐怕有点难度,毕竟这个时代最讲究的就是门当户对,史可法有功名在身,紫荷出身贫寒,怕就怕史可法的家人不同意这桩婚事,看来还是要靠自己帮他们俩一把了。
    朱影龙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熊瑚,立刻得到了熊瑚的大力支持,于是在熊瑚就收了紫荷做干妹妹,然后把俩人的关系给挑破了,朱影龙做了回媒人,撮合二人就这么睡到同一张床上了,先上车后补票,等把父母接到京城来再拜堂成亲,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自从紫荷跟了史可法之后,史可法越发变的沉稳起来,做起事情来思虑更加周详,越来越能独当一面了,看来男人第一次之后的变化还是蛮大的。
    朱影龙手头上有三个人选,想以他们为点,暗中在京城的文官武将中培植自己的班底,排在第一的是右副都御史杨鹤,这个人是个干才,素有清望,萨尔浒大败后,杨鹤曾说:“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其子杨嗣昌也是一个难得人才,被阉党排挤,先称病辞职赋闲在家。第二位的便是翰林院编修、经筵展书官黄道周,黄道周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就有“闽海才子”之誉。二十五岁建漳浦东皋书舍,从事讲学著作。三十八岁中进士,这个人朱影龙还是有些印象的,原来的那个朱由检登基为帝后,中后金的反间计,处死抗战名将袁崇焕,重惩辅臣钱龙锡等。朝中无人敢言是非。黄道周激于义愤,连奏三疏。刚愎自用的崇桢见疏大怒,将其降三级调用。道周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