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小厨师 >

第590章

北宋小厨师-第590章

小说: 北宋小厨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东如今是脖子都红透了,做不得声啊!
    欧阳澈欣喜道:“那这对百姓而言,特别是江南的百姓。那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啊。”
    陈东也一个劲的点头道:“不错,不错,这应奉局害人不浅,乃民间第一大祸害。”
    “你们能这样想。那就太好了。”李奇咳了一声,道:“我叫你们来的第一件事,就让你们两个立刻针对这事写几篇文章出来。记住,文章一定要围绕着太师、应奉局、百姓为中心去写,百姓,就是你们这次要面对的对象,你们要利用这应奉局来从侧面来歌颂太师的功德,当然,赞赏皇上,这是必须的,这我就不教你们了,听明白了吗?”
    “这…当初…。”
    “别跟我说当初,我说的是现在,难道一个应奉局还不足以令你们动笔夸赞下太师吗?你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为你写一年的文章那也行啊。”
    陈东、欧阳二人听罢,觉得也是,这的确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虽然这本来就是蔡京惹出来的,但是不管这么说,这都是功德一件。二人都点点头。
    “记住,要快,我要的是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李奇嘱咐了一句,又道::“至于第二件事么,说实话,我是反对的,但是太师执意如此,那我也只能从命了。自从方腊作乱以后,江南一直未能得到恢复,如今朝廷非常看重江南这一块,打算重点整治,而我的新法也要开始在江南那边施行,但是由于应苏州奉局的存在,导致江南官场日益**,所以皇上打算借着变法去整顿江南官场,这份差事也就落到我头上,而太师又亲自向皇上推举了你们二人,所以,我打算派你们两个去江南,至于任命相信很快就会下来的。”
    二人听罢,登时心花怒放,脸上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李奇笑道:“可是你们也别高兴太早,我前面就说了,我以为派你们去,等于是让你们去送死,江南官场那等同于龙潭虎穴,你们能否安然归来,我表示十分的怀疑。欧阳,你这人虽然也属于那种激进派,但是比陈东好一些,我劝你尽可能与他保持距离,可别让他连累了。”
    陈东被李奇连饭数落,郁闷的都快吐血了,不爽道:“副院长,你莫要瞧不起人。”
    “说起这当官,我还真瞧不起你。”李奇不屑一笑。
    陈东道:“那我们打个赌如何?”
    “赌什么?钱?你的钱还是我给的,命?你的命在我面前,还就是不值一文?这样吧,我不求你能做好,只要你能安然归来,我保证向你斟茶认错,升官这些,就更不在话下了。”
    “好。一言为定。”
    “你别忙嚷嚷。”李奇手一抬,道:“事情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整顿江南官场,这是你们这次去首要目的,但是其中还有很多利害关系,我也不好明说,简单来说,就是查你该查的人,不该你查的,你们千万别有任何想法。这样吧,待任命下来以后,你们就去商务局跟秦学正学习下。具体的他会告诉你们的,顺便让你们对江南的经济建设有个深入的了解。年后,你们就立刻动身去杭州,到了那里,一切都要听从郑逸,郑通判的。这对你们而言,算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做得好,飞黄腾达,做的不好。即便不为此丢掉性命,那仕途也会对你们永久的关上大门,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二人起身行礼道:“副院长请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希望如此,滚吧。”
    “啊?哦。”
    二人低眉偷偷看了对方一眼,丝毫不以为意,强行忍着笑意,又行了一礼,转背出去了。
    “这两个家伙。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哼,以后有你们好受的了,真不知道此举是帮了你们。还是害了你们啊!”李奇长叹一声,目光变得越发深邃。
    殊不知,他自己何尝又不是那初生的牛犊!
    陈东、欧阳二人离开不久,李奇也出了办公室。去到了体育园,但见教室里面没有人,心知牛皋他们肯定是有训练。又去到了种师道的办公室,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火炉旁专心致志的看书,就连他来了都不知道。
    “咚咚咚!”
    李奇礼貌性的敲了几下门板。
    种师道一怔,抬头一看,见是李奇,哈哈笑道:“你小子终于来了,老夫还准备去找你了,快快来坐。”
    李奇拱拱手,坐了下来,笑问道:“种公,近日身子还好吧?”
    种师中摇摇头道:“老了,身子自然是一天不如一天,谈不上好与坏。”
    李奇听得不禁有些黯然,对啊,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了。笑道:“不管怎么样,种公也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子啊。”
    种师道点点头,道:“最近几日,朝中可发生了不小的震动呀。”
    什么震动?简直就是山崩地裂呀。李奇呵呵笑了笑,道:“不知种公对此有何看法?”
    种师道摆摆手,谦虚道:“老夫若能参透其中道理,也至于沦落于此。”他现在是深刻的明白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过往的教训也让他不想再参与到这些事里面去。
    “种公过谦了。”李奇笑道:“其实太师原本想推举种公统领京畿路,但是因某些原因,可能还得让种公再等段日子。”
    “太师的好意,老夫心领。”种师道摇摇头道:“如今我大宋国泰民安,也用不着老夫,而且,老夫也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记得当初,你邀老夫来太师学院,老夫的确是抱有私心,但是经过这一年来,老夫觉得这对我而言,已经是上天的恩赐,岳飞那群小子也争气,和他们在一起老夫十分开心啊!对那戎马岁月,已经不再怀念了。”
    话虽如此,但是如今大宋还离不开你,终究有一日,你还是会披上战甲的,这种安逸的生活对于你我而言,恐怕都是一种奢侈。李奇笑了笑,没有做声。
    种师道忽然问道:“对了,有件事老夫想问问你。”
    “什么事?”
    “郓王他是不是不会再来了?”
    李奇一愣,点头道:“或许吧。”
    种师道捋了捋那把大胡子,叹道:“可惜,可惜了啊!殿下他天赋过人,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奇苦笑道:“对不起,是我让种公失去了一位爱徒。”
    种师道摇头道:“这怪不了你,天意如此吧。”
    。。。。。。
    。。。。。。
    古往今来,不管是任何一个决策,都不能令所有人收益,蔡京的第一天上朝不能说是完美,只能说他没有有负众人的期待,该做的都做了,仅仅那一连番的表演,就让众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第二日,废弃应奉局的消息就在京城内传开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百姓自然是最高兴的,毕竟他们都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这应奉局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激进一点的甚至还打鞭炮庆祝,家里是张灯结彩,请客宴席就更不在话下了。但是稍微保守一点的,还是对此持有观望的态度,因为当初方腊起义的时候,这应奉局也废弃过一段日子,但是很快又重开了。
    关键还是在于宋徽宗,其实要说起来。在这件事上面,宋徽宗绝对算是第二大受害者,宋徽宗喜欢什么,无非就是些什么花岗石呀,奇花异木等等,这些都得靠应奉局从全国各地给他搜刮而来。但是,他一想到自己得到的原来不过一成左右,其余的都被瓜分了,而且他的名誉还受到了严重侵犯,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去。而且这毕竟是蔡京出相的第一道奏章,他总得给点面子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李奇的那份军令状打动了他,出于种种考虑,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所以,那些保守百姓的忧虑,并非无理可循的,还是有他们一定的道理。其实就连李奇也没有十成的把握,这应奉局从此就作古了,只要宋徽宗在,那么应奉局就有死灰复燃的机会。但是,李奇此时真的不能想太远,他要趁着现在把事情做好。
    除了宋徽宗以外,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就是王黼了。
    对于王黼而言。这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工作刚刚丢了,如今就连聚宝盆也被人砸碎了。气得他是当场就晕厥过去了。
    他原本以为,即便自己的致仕了,但是只要应奉局在,他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因为应奉局完全是为了皇上个人服务,拍马屁的最佳法宝,而且应奉局上下又全是他的亲信,任谁也插不进去,他虽在家中,还是能够运筹帷幄。
    这下可好了,蔡京也不打你什么应奉局的主意,男人嘛,做事就得干脆一点,直接废了得了,甭想太多,想太多只会后患无穷,这下倒要看你还怎么东山再起。
    当然,蔡京自己的利益也受到了一些损害,毕竟苏州应奉局跟他有莫大的关系,但是在他的名垂千古计划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不过,由于王黼跟后宫也有莫大的关系,故此此举对于后宫某些人的损害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如今蔡京、李奇、太子的风头正劲,她们唯有选择避其锋芒,不敢在皇上面前乱言。
    大宋时代周刊也专门为了这事做了一个特辑,其中内容无疑是歌颂宋徽宗、蔡京的英明决断,从侧面贬的王黼和应奉局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这就跟当初蔡京致仕的情况一样,那时候王黼也是将蔡京往死里贬,恨不得把蔡京说成妖魔的化身,这也让王黼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封号“贤相”。
    蔡京只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不过他这次有李奇相助,宣传力度远胜王黼。
    由于前面的太师学院就已经开始转变蔡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再加上这一次李奇完美的包装,蔡京的形象得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百姓十分拥戴他,大街小巷都在谈论他,这也让蔡京尝到了甜头,对于自己的计划更加是坚定不移了。
    在同一时间,李奇的经济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撇开王黼这个最大的阻碍,朝廷彻彻底底与李奇站在同一条线上,李奇也终于开始发力了,首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裁减冗官,最先拿来开刀的就是御前那些使唤官,以及曾在应奉局就职的官员。
    这应奉局一废除,那些官员本就不知何去何从,而且应奉局本就是一个庞大的组织,大大小小的官吏是数不胜数,而且遍布全国,给朝廷带来的很沉重的负担,正好拿来杀鸡儆猴。
    可怜的王黼,在朝中所剩唯一的力量,也被斩草除根了。
    说来也巧,这些曾经隶属应奉局的官员个个都是肥差,经过这些年,每个人都捞了不少,即便被裁掉,那也不至于上街讨饭,但是他们又不像高俅那些大地主,躺着都能吃上十辈子,于是乎,都不要李奇忽悠,自个就乖乖投身到了商界来,前来商务局报道,希望商务局能够给他们好好谋划谋划,这对李奇而言,真是意外的惊喜。
    经过这两番大规模的裁员,也很好给一些官员提了个醒,知道这块天已经变了,又加上见到那些已经从商的官员们,如今生活都过的有滋有味,懒得等秦桧上门,开始自主往商务局跑,这大大的也减轻了秦桧的压力。
    秦桧如今也尝到甜头了,以前是他求人,现在是人求他,感觉真是爽yy。
    另外,随着陈过庭、张汝霖、陈东、欧阳澈的加盟,商务局是人才济济,终于成为了一个设备、人才齐全的部门,再也不是秦桧一手抓,屁大的事,都得他亲自去处理,但是这也分担了秦桧手中一部分权力,如今商务局乃是大宋最炙手可热的部门,虽然官不大,但是权力可是相当重的,若李奇不加以平衡,很可能以后会控制不住。
    王黼虽倒,但是增田税并未胎死腹中。清查土地开始进入了正式阶段,在这之前,宋徽宗听从了李奇的意见,又颁布出一道法令来,那就是土地实名制,凡是没有在商务局登记的土地,朝廷都将其视为不存在,既然你要隐瞒,干脆就隐瞒到底,也不许在买扑行里拍卖,但是究竟怎么处理,或者说是怎么惩罚,到底是收回,还是强行征收,朝廷对此只字不提。
    这些可不得了了,那些大地主个个是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实名制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去还是不去,那叫一个纠结呀。
    就在这法令颁布的第二天,李奇开始加强力度宣传增田税,此消息一传开,那些小农民自然是最最高兴的,天天盼这增田税早日施行。
    那些地主、豪强们虽早已经知道了,但那时候毕竟还没有正式宣布,眼见这增田税就要到来了,开始都坐不住了,可是他们又见不少大地主们都纷纷揣着地契往商务局跑,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开始四处打探消息。
    正当他们疑惑之际,李奇又放出风去,把工业园、农业园的消息放了出去,宋朝四京是作为首批实验地点,另外还有杭州、金陵、莱州、扬州等地。
    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