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婿 >

第577章

帝婿-第577章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仁贵犹豫了一下,对着余长宁点点头,才翻上马背跟随前来传话的骑士去了。
    飞驰登上一处山岗,穿过护卫将士列成的军阵,薛仁贵立即就看见一个四十来岁的男子正高坐骏马之上。
    他头戴一顶没有流苏的平天冠,一领紫色的披风罩着古铜色的软甲,脸上三绺长须迎风飘拂,此刻锐利的双目直勾勾地盯来,自有一股摄人的风采。
    心知此人便是当今天子,薛仁贵急忙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拱手道:“岐州折冲府果毅都尉薛仁贵,参见陛下。”
    李世民虚手一扶,笑道:“薛爱卿起身便是。”
    “谢陛下。”薛仁贵领命起身肃然而立,挺拔的身材犹如一棵傲立风雪的苍松。
    李世民见他虎背熊腰,高大威猛,气度更是沉雄淡定,丝毫没有许多大臣第一次觐见天颜的惶恐,心里不由大是满意,笑问道:“不知爱卿乃何处人士?从军几年?”
    薛仁贵如实回答道:“启禀陛下,臣乃河东道绛州人士,从前耕耘为生并非府兵,四年前余长宁驸马奉命处理胡人叛乱路过绛州,因觉得臣略通武艺所以留在身边作护卫,其后臣跟随余驸马平定叛乱,因功进入军职。”
    旁边的长孙无忌恍然醒悟,问道:“薛校尉莫非便是卫国公的关门弟子?”
    薛仁贵点头道:“下官的确曾跟随卫国公学习兵法韬略,幸得卫国公倾囊相授,现在略有小成。”
    李世民听闻他竟是李靖的弟子,不由感叹道:“如此勇士埋没于折冲府实在太可惜了,薛仁贵,朕之百骑正缺少一名火长,不知你是否愿意屈就?”
    百骑乃天子禁军,即便是一个统领十人的火长也比折冲府的果毅都尉威风许多,不料薛仁贵却暗暗皱了皱眉头,沉声禀告道:“陛下,臣之所以从军,乃是为了戎马边疆征讨四夷,百骑火长虽然可贵,然却驻守宫廷不得离守,实在非臣之所愿。”
    闻言,李世民有些不悦地说道:“薛仁贵,难道你认为百骑还比不上折冲府么?”
    薛仁贵拱手坦陈回答道:“非也,百骑乃天子亲军,与府军犹如霄壤之别。”
    李世民长吁一口气道:“昔日朕征战王世充之时,选精锐骑兵千人,皆衣玄甲白色骏马,号为玄甲军,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玄甲铁骑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大唐立国之后玄甲军不再保留编制,唯有最精锐一旅成为驻守玄武门的百骑,可以说,百骑乃是大唐骑兵最为精锐的力量,也是朕戎马多年的心血,今日见卿武艺了得,加之又是卫国公弟子,所以朕才出言想邀让卿加入百骑,这样才不让为之明珠蒙尘。即便是驻守宫闱,那也是为大唐效力,、。”
    薛仁贵听得心头振奋不已,急忙深深一躬道:“微臣浅薄愚钝,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好,好。”李世民拊掌大笑,虚手一扶示意薛仁贵起身,满是感叹地说道,“百骑驻守玄武门责任重大,百骑安则皇宫安,望爱卿谨记。”
    “遵命。”薛仁贵立即抱拳应命。
    李世民笑道:“既然如此,那你现在就去百骑上任吧。”
    薛仁贵点点头,犹豫了一下开口道:“启禀陛下,由于微臣此番是跟随余长宁驸马而来,在上任之前,能否回去向余驸马禀告一声?”
    李世民淡淡笑道:“准,快去快回便是。”
    望着薛仁贵离开的背影,长孙无忌轻轻地皱起了眉头,疑惑问道:“百骑虽只有百人,然而却是陛下之心腹,为何陛下却让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校尉进入百骑呢?”
    李世民头也不回地说道:“茫茫中国代有良才,民间乡野多有雄奇,英雄又何论出身?薛仁贵虽然籍籍无名官阶低微,但朕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看错,此人以后必定会成为我大唐新一代的名将。”
    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多年,自然知晓他的认人识才能力,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
    薛仁贵回去对余长宁禀明一切后,余长宁立即大喜过望,打心眼里为他感到高兴。
    再得知薛仁贵要立即前去百骑赴任之后,余长宁哈哈大笑同意道:“好,薛大哥你快去便是。”
   

第1012章 兵变之前
    
    薛仁贵笑叹道:“但是这一次我可是为了帮你狩猎而来,如今还未狩到多少猎物就离开,实在问心有愧啊!”
    旁边的罗瑜笑道:“即便薛大哥离开,不是还有我么?放心,比起弓马我可是不逊于你,区区猎物还不是手到擒来?”
    余长宁颔首道:“瑜弟说得不错,狩猎之事你就不用担心了,快去吧。
    薛仁贵深深地看了两人一眼,对着余长宁拱手一拜,这才头也也不会地去了。
    夕阳西下时分,狩猎的王公贵族返回了大营,无数的猎物被剥皮洗净,放在铁架上烧烤了起来,不消片刻,整片大营都升腾起了袅袅炊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世民吩咐内侍向所有大营恩赐御酒,犒赏狩猎的王公大臣,当夜晚群星璀璨之时,所有大帐全都篝火连绵,酒肉飘香,大臣们或饮酒作乐、或吟诗而歌、或载歌载舞,一片热闹喜悦。
    这时,离狩猎大营五里之外,一队骑兵正在小心翼翼地前行着。
    这支骑兵百来人上下,黑色皮甲黑皮帽胄,人人腰间一口环首大刀,背负强弓长箭,战马衔枚裹足轻快疾行,犹如黑暗中的利箭一般朝着狩猎大营而去。
    渐行渐近,当大营篝火已是隐隐在望之时,前方老将大手一挥示意马队停下,他自己则翻下马背登上一处高石望,半响之后冷笑道:“歌舞升平饮酒为欢,长期安逸的生活只怕已经让你得意忘形,哼哼!李世民!今夜老夫就要来取你的性命,以报屈辱之仇,你就等着吧!”
    朦胧的黑夜中,一名从大营方向而来的骑士到得这支神秘的队伍前,对着老将轻声地耳语了几句,老将微微颔首,带领骑队跟随骑士向着大营而去。
    太子营帐中,李承乾正在向一名须发皆白的矍铄老者叙说今晚行动过程,及至听完,那名矍铄老者方才一叹道:“承乾,今晚乃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之战,你本是太子,虽然不得陛下喜爱,但也未必不能登上帝位,干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事,是否有些太过轻率了?”
    李承乾捏紧拳头恨恨道:“岳父,父皇偏爱李泰乃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年来一直暗中支持李泰向我逼宫,我与李泰明争暗斗多年,他是什么为人心里非常清楚,若他即位为帝,必定没有我李承乾的活路,所以这次是困兽犹斗不得不战。”
    矍铄老者怅然一叹,捋须道:“皇位争斗血腥无情,老夫昔日与高祖皇帝交好,然而在玄武门之变时,也爱莫能助,见多了见惯了也就明白了,你乃老夫之婿,整个公羊世家都贴上了太~子~党的标签,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李承乾振奋道:“所以说,今夜乃是我们生死攸关的时刻,不知岳父带来了多少高手?”
    矍铄老者双目一闪,沉声道:“武功高强的弟子基本都来了,足足有百余人之多,即便是面对李世民的百骑以及千牛备身,也有一战之力。”
    李承乾点头道:“不过在发动兵变之变,还请岳父先将李泰那厮擒来,毕竟我们得让他背黑锅。”
    正在此时,一名甲士入内禀告道:“殿下,侯将军来了。”
    李承乾立即惊喜不已地站了起来:“哦,快请将军进来。”
    帐帘一动,浑身甲胄的侯君集已是昂昂而入,拱手道:“臣侯君集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脚步蹒跚地上前扶了他一把,道:“将军幸苦了,不知那百余死士可有安排妥当?”
    侯君集正色道:“殿下放心,死士们已经跟随臣进入了营中,待到抓住李泰,便可以与公羊世家的高手们一并袭杀李世民。”
    李承乾满意点头,随即执着侯君集的手将他带到了矍铄老者处,笑道:“侯将军,本太子替你引荐一下,这一位便是吾之岳父,公羊世家门主公羊朽。”
    侯君集古铜色的脸膛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抱拳道:“君集久闻家主之名,今日得见不胜荣幸。”
    公羊朽起身笑道:“陈国公扫灭高昌声威卓著,倒是老朽得见不胜荣幸才是。”
    侯君集郁郁一叹道:“扫灭高昌又能如何?还不是被当今天子兔死狗烹,如今的侯君集只是一个落魄人而已。”
    李承乾拍着胸脯说道:“将军放心,事成之后本太子登上皇位,准备在十二卫大将军之上设立镇国大元帅,此职非将军莫属。”
    侯君集深深一躬道:“多谢殿下赏识,侯君集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李承乾微笑点头,继而又收敛笑容正色道:“现在离三更还有一会儿,我们再商量一下兵变的具体步骤。”
    公羊朽和侯君集点点头,喁喁的低声在帐内久久回荡。
    此刻,天子行辕内高歌曼舞,钟鸣乐动,一场晚宴正在酣处。
    今日长乐公主府猎得猛虎进献天子,李世民自然是龙颜大悦,召集长乐公主府众人前来天子行辕参见圣颜,并恩赐御酒进行晚宴。
    李世民大手一抚酒爵,笑着说道:“这次狩猎虽然所获甚多,但朕最高兴的还是能够得到薛校尉这样的人才,余卿,你引荐得力,实在功不可没啊。”
    余长宁拱手笑道:“启禀陛下,以前臣初识薛仁贵便觉得他武艺了得,其后经过卫国公的着力栽培,薛校尉的文韬武略更胜一筹,如今他能立下功绩被陛下赏识,实乃他的福气。”
    李世民捋须笑道:“不仅是薛校尉的服气,也是朕和大唐的福气,薛校尉,你说对吗?”
    薛仁贵起身拱手道:“能为陛下效忠,臣必定肝脑涂地,报效皇恩。”
    “好,”李世民颔首一笑,又望着瑶瑶道,“没想到汉和公主也是弓马了得,今日竟引弓射中麋鹿,实在令朕大开眼界,高句丽王有如此英女,足可以老怀大慰了。”
    瑶瑶嫣然笑道:“高句丽地处辽东一隅之地,虽然严寒贫瘠,但是一直仰慕中原风华,王室贵胄也喜爱猎场狩猎,并引以为风雅,汉和小的时候,便有专门的老师负责传授射艺,也算略有小成,所以今日才在各位大唐俊杰面前班门弄斧。”
   

第1013章 秋之变(一)
    
    李世民哈哈笑道:“朕与高句丽王虽然从未相见,但是却神交久矣,若是以后能有机会,希望能与高句丽王一道会猎辽东,共建和睦之邦
    瑶瑶谦谦一礼道:“汉和会将陛下之言转告父王,父王知道了一定非常高兴。”
    长乐公主微笑道:“以前中原与高句丽一直是兵戈不断,现在汉和能够来到长安成为驸马之妻,实乃两国百姓的福气,但愿两国以后能够和睦相处,化解恩怨。”
    李世民颔首道:“长乐说的不错,然而高句丽大对卢渊盖苏文过于强势,对于新罗一直虎视眈眈,高句丽王尚不能掌握国中局势,不免受制于权臣,汉和,你替朕带一句话给你父王,若他需要大唐帮助稳定国中形势,朕一定义不容辞。”
    瑶瑶眼波一闪,点头道:“汉和领命。”
    余长宁知道李世民现在心头最大的两个强敌便是突厥和高句丽,如今大唐和突厥签订了罢兵协议,李世民的目光自然转向了高句丽,如果高句丽王不能稳定国中局势求助大唐,那么李世民便有兴兵东征的借口,为天可汗光环在添加一笔鼎盛武功,一洗隋朝兵败高句丽之耻。
    想到这里,余长宁不禁暗暗一叹,也不知战事何时才能终结。
    ……
    魏王李泰的营帐位于天子行辕左侧,一只烤制得金黄油亮的麋鹿在翻腾的篝火上滋滋飘香,魏王李泰与几个府中门客盘坐在篝火旁,饮酒为乐说笑不断,喝到三更时分,李泰已经脚步虚浮,醉意醺然了。
    在侍婢的搀扶下进入营帐,李泰倒在了软塌上喘着粗气,醉眼朦胧的望着侍女正在替自己脱鞋脱袜,曼妙的身材在摇曳的光晕下一览无余,李泰只觉一股火热的感觉从腹升起,不禁让他有些口干舌燥了。
    这名侍女乃是魏王妃的贴身侍婢,因为王妃此番不能前来,所以专程派她来照顾魏王,既然是照顾,那么其中自然包括了侍寝。
    看着侍女那动人的美姿,李泰头晕心热情迷神乱,眼眸中满是熊熊欲~~~~火,他突然直起身子将侍女拉上了床榻,侍女一声惊呼还未落点,已是倒在了他的怀里。
    李泰哈哈一笑,将美艳侍女拥入怀中一阵狎弄挑逗,又三两下将她剥得精光,压在身下狠狠地蹂躏,一阵剧烈地喘息躁动之后,累得不轻的李泰抱着那具光滑鲜嫩的**发出了沉重悠长的鼾声。
    夜,还是如此的静,营帐内人影一闪,一个蒙面黑衣人已是站在了床榻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