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婿 >

第534章

帝婿-第534章

小说: 帝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念及此,余长宁顿时觉得自己这个想法真是大妙,不仅是珠算,还可以发明出阿拉伯数字、乘法口诀、计算公式等等,一经推广,必定可以为算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余长宁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制作算盘,待到陈长青宣布考试结束方才恍然回神。
    见余长宁坐在案前含笑不语,庆和立即走上前来拱手问道:“大人,算学季考已经结束,学子们聆听你的训示。”
    “训示不敢当,今日本官想与算学院的各位学子们交流一下算学心得。”余长宁含笑站了起来,望着学子们盈盈的目光开口问道:“本官在这里想问一句,什么叫做算学?不知有谁可以回答?”
    话音落点,台下顿时一阵轻轻的骚动,学子们显然都没意料到余长宁竟会问出这个问题,就连庆和与陈长青两位博士,也露出了微微错愕之色。
    就在厅内轻轻议论之际,谁也没注意到一道曼妙的身影突然走入了门槛,正是负责巡考的杜禹英。
    刚才走入院中,杜禹英已是隐隐约约听到了余长宁的声音,待到听明白他问的问题后,杜禹英不由加快了脚步,因为余长宁的一席话同样也勾起了她的好奇之心,她想听听,究竟他会说出什么新颖的看法。
    大厅中良久无人应答鸦雀无声,半响之后,终于有一个青年站了起来拱手一礼道:“启禀祭酒大人,算学乃是通过数字间的排列计算,把数和数的性质、数和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在应用过程中的经验累积起来,并加以整理的学问。”
    余长宁微笑说道:“你的勇气不错,但是回答却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在本官看来,算学乃是世界上最奇妙的科学,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等等儒家经典,大家能够成为算学院的学子,一定要觉得荣幸。”
   

第935章 速算法
    一言方罢满堂哗然,众学子怎么也没料到,新任的祭酒大人竟将历来不受读书人所重视的算学抬高到了儒学的位置,站在门槛边默默倾听的杜禹英更是震惊莫名,暗暗一叹道:“如此离经叛道的说法,这小贼还是与以前那样口没遮拦,什么话都敢说,这番言论传到国之学那些儒家卫道士耳中,只怕又会有大麻烦了。( )”
    眼见众人如此神情,余长宁继续说道:“学问可以分很多种,儒学使人明智,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机智,算学使人精细,任何学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就算学而言,小到农民种田,大到治国领政,都离不开算学的帮助,而我们对外界事务的认识,若没有算学作为支撑,也都是不可靠的,如大军点卯缺少算学,根本不知几人之数,将军便没有办法领军征战,如储粮纳税不懂算学,就不能掌握国之经济,即便是尧舜禹汤,也不能治国理政,可以说,算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席话落点,不少人已是连连点头,炯炯的目光望着余长宁丝毫没有移开。
    余长宁淡淡一笑,举步绕过长案开口道:“现在算学经过前人的总结,已有不少名著理论问世,如《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邱建》、《夏候阳》、《周髀》、《五经算》,但是就是而论,这些学问对算学的理解还是比较粗浅。
    如果说余长宁起先的话引起了不小的骚动,那么现在这番言论却使得大厅鸦雀无声,众人惊得眼睛都差点凸出来,气氛也是瞬间冰点。75
    “这个混蛋,当真是什么都该说!!!”杜禹英听他将算学的经典书籍说成浮浅,不禁暗暗攥紧了粉拳。
    面对无数质疑的眼神,余长宁从容笑道:“由于算学太过深奥,现在说来恐怕大家也听不懂,要不这样,本官今天给大家演示一套速算方法,即不动用筹算,就计算出数字相加、相乘、相除等等。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发问。”
    余长宁说罢,众学子面面相觑了半响,突然有学子站起拱手道:“敢问大人,二十一乘四十一等于几多?”
    余长宁略一思忖,回答道:”八百六十一。”
    话音落点,厅内响起了一片拨打筹算的声音,不消片刻,学子们立即惊叹道:“咦,果然如此,大人计算速度真是太快了。”
    余长宁笑道:”本官运用的是速算之法,自然快捷,你们还可以问问。”
    “敢问大人,十二乘以十四等于多少?”
    “一百六十八。”
    “十一乘以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五等于多少?”
    这道乘法题有点复杂,但余长宁也只是沉吟了小片刻,便回答道:“等于二十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五。”
    学子们用筹算计算了半响,这才得出了与余长宁一样的答案,全都露出了惊讶莫名之色,显然不知道为何余长宁连筹算都不用,也计算得如此准确。
    庆和教授算学已有数十年,这样的事情也是第一次看见,他好奇不已地问道:“大人,你究竟是怎么计算的?”
    余长宁微微一笑说出了答案:“刚才二十一乘四十一,计算口诀为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用零占位。二乘二得八,二加四得六,一乘一得一,加起来就是八百六十一。而十二乘以十四,口诀为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用零占位。得出一百六十八。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接着又说道:“至于十一乘以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五,口诀为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二加三得五,三加一得四,一加二得三,二加五得七,二和五分别在首位,得出二十五万四千三百七十五。”
    众人照着余长宁说的默默计算了一番,果然答案如此,一时间,学子们全都为之哄动了,因为余长宁这样简单的计算方法可以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庆和激动得脸膛通红,颤声问道:“敢问大人,你这速算口诀,不知是针对某数对某数,还是所有数字都可以通用?”
    余长宁笑道:“虽然不能所有数字通用,但也不是那么复杂,本官现在就抄写一份口诀,让你们学习一二。”说罢,坐回了长案前。
    庆和早就没有了起先彬彬有礼的风范,连连挥手催促道:“快快快,将笔墨纸砚取来送给大人!”
    话音落点,立即有学子将自己的笔墨纸砚送了上来,余长宁提笔思忖了一番,顿在宣纸上写了起来。
    杜禹英面色复杂地看了余长宁一眼后,略一思忖,转身悄悄离去。
    余长宁将自己所有能想到的速算口诀写完之后,已是过了小半个时辰,他长吁一声放下了手中的毛笔,将写满口诀的宣纸递给庆和笑道:“大概就是这些,你们两个博士先运算一下,若是没有差错,便教授给学子们。”
    庆和小心翼翼地接过宣纸,视若珍宝地端详了良久,这才感激淋涕地开口道:“多谢大人对吾等的指点,我们一定努力参详其中奥妙,争取早日将这样简便的计算方式教授给学子们。”
    余长宁微笑颔首,继而又皱眉说道:“大家用的筹算太过复杂,等几天本官交给你们一种更为简单便利的计算器具,必定可以大大提高计算速度。”
    “多谢大人。”庆和又是兴奋地躬身一礼,对余长宁不由大是敬佩。
    在算学院博士学子们的殷情相送下,余长宁走出了院子,他谢绝了庆和的相送,沿着刚才之路缓步离开。
    边走边思忖,走得没多远,余长宁突然看见一个身着白袍的年轻女子正站在前面的树林之中。
    女子身形曼妙秀美,一头长发盘成一个高高的发髻,中间横插一支碧绿的玉簪,恍若士子头上刚刚加冠,透出一种高雅的书卷气息,美艳得令人难以迫视的秀目宛如一湖秋水,配上细长入鬓的秀眉,如玉似雪的肌肤,风资绰约的姿态,当真是绝色天成。
    没想到竟在这里遇到了杜禹英,余长宁不由惊讶地停下了脚步,想及两人从漠南回来一直在斗气之中,一时间不知道是该进还是该退了。
   

第936章 军师计
    “怎么,堂堂的祭酒大人,难道见到下属也是裹足不前?”杜禹英露出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笑意。 。
    余长宁闻言微微一愣,突然加快脚步走上前来笑道:“啊呀呀,这不是杜军师么?几日不见军师越发漂亮了,看得本官的小心肝噗通噗通直跳个不停。”
    “少在这里贫嘴。”杜禹英早就已经了解余长宁的性格,闻言倒也不恼,淡淡道,“刚才你在算学院发表的那番言论很精彩啊,掌握了区区几种速算的方法,便视算学典籍为无物,实在了不得。”
    听她语带揶揄,余长宁微笑道:“原来刚才军师也在,不知为何却不当面斥责我的荒谬言论,反要偷偷摸摸地守在这里等我?”
    杜禹英轻哼一声道:“余长宁,虽然你现在担任国子监祭酒,但并不代表国子监的官员吏员博士助教就会对你服膺,在国子监内若你没有真才实学,那一定会被所有的人瞧不起,你不妨想想看,国子监前任祭酒乃是大名鼎鼎的孔颖达,他乃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为当今天子所御封的十八学士之一,更被士林誉为关西孔子所疏以及正义的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等等,有如此学问高深的儒家鸿儒当作榜样,你余长宁在国子监许多人眼中不过是一个有些小聪明的纨绔子弟而已,你何能统领国子监?”
    余长宁一番沉默后,顿时意识到杜禹英是在关心自己,轻轻一叹口气也为之舒缓平和:“杜姑娘,其实我这人生平并没有伟大的理想,只要能够娶几房漂亮的妻妾,每天有酒有肉就可,若能携鹰犬带走狗招摇过市偶尔调戏调戏良家妇女,那就更好不过,但是自从当上了天子帝婿,很多事情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不由己,以前陛下曾带我到凌云阁瞻仰二十四功臣风采,告诉我说人的才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扎扎实实任事博取功绩,一种是负有急智,关键的时候能够用得上,而在陛下眼中,余某便是第二种才能,如今陛下让我担任国子监,不管如何我都不能打退堂鼓,必须坚持下去,并得到国子监全体人员的承认,这样才不辜负陛下恩典。”
    一股敬佩的感觉突然从杜禹英心里升起,她沉吟了一阵,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国子监官员们之间也并非铁板一般,只要祭酒大人懂得分化收买,用多数人来反对少数人,站稳脚跟也并非难事。”
    余长宁听杜禹英如此提醒,顿时知道她是站在自己的这一边,不由笑道:“那敢问军师有何妙计呢?”
    杜禹英促狭笑道:“昔日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态度真诚不惜三顾茅庐,难道余大人求助他人的时候,不知敬贤之道?”
    余长宁恍然醒悟了过来,笑嘻嘻地开口道:“那好,刘备三顾茅庐,那么在下也来个长宁夜探禹英闺房,不知军师意下如何?”
    听这厮口气轻佻,杜禹英俏脸上浮起了淡淡的红晕,冷哼一声道:“你若不愿意听,那就算了。”说罢右手拂袖,便要转身离去。
    余长宁突然上前拦住了她,作揖道:“还望军师不吝赐教。”
    见他虽是在作揖行礼,但脸上没有半分正经之色,杜禹英好气又是好笑,轻轻说道:“自从孔颖达升任太子少傅之后,国子司业罗东梨和王正奇为夺取祭酒之位,一直明争暗斗不休,然而没想到的是陛下却让你来担任祭酒,致使他俩恼羞成怒,所以才准备一致对外将你赶走,这两位司业在国子监耕耘数十年,关系盘根错节,皆拥有属于自己的亲信,若他们共同对付你,实在非常棘手,为今之计,当坐山观虎斗,让他俩拼得你死我活,然后你再坐收渔人之利。”
    余长宁听得不明不白,疑惑问道:“既然现在罗东梨和王正奇两只老虎都是针对的我,如何能让他们自相争斗呢?”
    杜禹英淡淡笑道:“很简单,你扔出一块让他们垂涎不已的肉便可。”
    “扔……肉?”余长宁瞪圆了双目,略微思忖,顿时明白了过来,佩服拱手道,“军师果然高见,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杜禹英含笑点头,继而又皱眉提醒道:“还有,在国子监内可得谨言慎行,你可知道刚才你将算学提到与儒学同样的位置,一定会惹来许多卫道士的不满,这些人别的不会做,口诛笔伐却是犀利非凡,一番说辞便能让你成为众矢之的,吃不了兜着走。”
    余长宁有些郁闷地挠了挠头道:“听你这么说,我感觉这国子监突然变成了龙潭虎穴一般。”
    杜禹英微笑道:“不论治水还是调粮,余大人都能想到办法化险为夷,我相信这次也能一样。”言罢,她又是一笑,这才袅袅婷婷地离去。
    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