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386章

辽东钉子户-第386章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怀疑吗?”
    卢象升此话一出,王大宁仿佛被雷击中一般,吓得浑身哆嗦,冷汗不停流淌下来,嘴唇哆嗦着说道:“小的,小的自然知道,只是,只是不知道安东王能发多长时间的食盐,小的多存一些,若是王爷不发了,我们也好最快补上。”
    王大宁还在死抗,可是张宗衡却听出了门道。
    说实话,晋商向草原走私,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而食盐也是重要的一项。以往王大宁的声望很不错。张宗衡还以为他不会搀和这种腌臜的生意,此时总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知人知面不知心。
    以往的和善面孔都是装出来的,这家伙分明就是个笑面虎,事到如今,还敢装蒜,简直可杀不可留!
    与此同时,张宗衡心中更是升起一股强烈的寒意。
    自己当官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而张恪到了大同不到一个月,竟然揪出了王大宁。手段高下,立见分晓。
    甚至说免费发放食盐,除了稳定民心之外,还有另一层的作用,就是找出谁在进行走私,若是那样,张恪就太厉害了!
    简直羚羊挂角,天外飞仙,算无遗策!
    如此看来。张恪不光有难以抗衡的强悍实力,更有精妙到了极点的算计,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别有深意。
    张宗衡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越想对张恪就越是叹服。
    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再不巴结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部堂大人王大宁显然在说谎,卑职不才,斗胆请令去严查王家。还请大人准许。”
    “王家?怎么,他的背后还有什么家族吗?”卢象升故意问道。
    张宗衡急忙回答道:“启禀大人,王大宁的兄长叫王大宇。乃是山西有名的商户,经营食盐生意,家财巨万,依卑职看,他们王家定然和蒙古人脱不了干系。”
    他正说着,跪在地上的王大宁突然受不了了,神色狰狞,就要往起蹿,恨不得要吃人的样子。
    “张宗衡,你敢落井下石,你可别忘了,我们给了你多少银子!别以为攀上了高枝儿,有人庇护,就能逃过去,你等着死吧!”
    被王大宁破口大骂,张宗衡的脸色也是一阵红一阵白,他真恨不得立刻宰了这个大嘴巴的。如果是以前他还心存一丝宽容,此刻对王家只有无穷的恨意。
    “部堂大人,别要听他胡说八道,下官绝对没有收不义之财。”
    卢象升丝毫没有在乎,微微一笑:“张中丞,闲言碎语有什么好在乎的,就算真是收了银子又如何?王爷讲究唯才是举,只要张大人能把事情办得让王爷满意,自然能保你安然无恙。”
    跟着张恪这么多年,卢象升从最初的修建辽东直道,到彻底消灭建奴,经历了多少大事。卢象升也从一个愣头愣脑的进士官,变成了精明睿智的封疆大吏。
    用人唯贤,用循吏,不用清流。德才兼备固然好,可是天下千千万万官吏,哪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是圣贤!
    张宗衡官声不差,又久在山西。正好此时张恪手上又没有合用的人才,连一个朱传志都接纳了,更何况一个巡抚大人。
    卢象升冷笑着走到了王大宁的面前,猛地抬起一脚,把他踹出了一溜滚儿!
    “本官告诉你,安东王想庇护谁就庇护谁!知道崔呈秀么,他为魏忠贤的干儿子又如何,不一样做着经略吗。”
    这话可是说到了张宗衡的心坎里,他双膝一曲。跪在了地上。
    “卢大人,请您转告王爷,张宗衡效忠王爷,绝无二志,倘若口不对心,天诛地灭!”
    卢象升笑着走过来,扶起了张宗衡,笑道:“张大人,王爷欣赏的是能办事的人物,眼下的案子你准备怎么办?”
    张宗衡平复了心绪,想了半晌,羞愧地说道:“启禀部堂大人,刚刚卑职建议查抄王家,此议有些莽撞,卑职以为应该以清查王大宁为主,拿到了铁证之后,再顺藤摸瓜,切不可操之过急。毕竟这些商人掌控着大同,乃至山西的命脉,一旦激怒所有商人,怕是会把问题变得复杂。”
    呵呵,卢象升脸上露出了笑容,张宗衡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
    “那好,一切就劳烦张中丞了,另外王爷特别交代,要让百姓知道这些商人的嘴脸,把他们虚伪的画皮戳穿!”
    张宗衡悚然一惊,急忙点头照办。
    ……
    拿下了王大宁之后,先是查封所有百利商号的铺面和仓库,然后将商号的伙计,账房,马夫,保镖全都抓起来,挨个审讯。
    常在江边走,哪有不湿鞋。晋商虽然买卖做的谨慎,可是还有蛛丝马迹。在王大宁的一处别院就搜到了一批和蒙古人的书信。另外在两处秘密仓库还找到了一批铁器,和金银珠宝,明显是王大宁要送给蒙古王公的礼物。
    张宗衡按照张恪的意思,他即刻下令到处张贴告示,晓瑜所有百姓。
    “大家伙看看吧,这帮人平时修桥补路,开粥厂,舍衣服。背地里却和蒙古人勾结,抢咱们的粮食,烧咱们的房子,杀咱们的孩子……无耻之尤!”
    当装载着查获赃物的马车走过大街之时,百姓全都沸腾,怒骂声,哭喊声,响彻云霄,也让一群人从心里往外胆寒。(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三章 林丹汗
    大街的中央,摆着成堆的丝绸,金银细软,各种值钱的物品。
    一个三十出头的小吏指着这些东西,对着围拢过来的百姓讲解。
    “大家想必糊涂着,不知道这些东西从哪来的,我可以告诉大家,根据清查,其中一大半就是咱们大同右卫的。我怎么敢确定呢,请看这些官银,上面有文字,大家都看看吧!”
    说着举起来,在场百姓都围了过来,伸长脖子一看,果然如此。
    小吏道:“在去年大同右卫被蒙古鞑子攻破,把东西都抢走了,可是又怎么会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呢?是不是大明的将士杀进了大漠,把东西抢回来了?不是,这些东西都是在王大宁家中搜出来的!”
    啊!
    在场所有百姓都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模好样,蒙古人抢走了东西,怎么会给王大宁呢,这不是开玩笑吗?
    没有一个百姓愿意相信,议论纷纷,甚至觉得是朝廷在忽悠大家伙。王大善人多好的一个人,他怎么会做违法的事情?
    相比恶名昭著,信用全无的朝廷,大家伙宁愿意相信同为老乡的王大宁。
    看着大家伙群情激奋的模样,小吏暗暗一笑,别看他官职不大,可是经验丰富。他就是张恪第一批在东南招募的书生,如今已经是八品官。
    别看只有八品,但是他原本可是考了十年,连个童生都没有考上,根本没有当官的资格。到了辽东之后,凭着工作踏实认真,几年时间,爬到了八品官,如今义州兵掌控了宣大,如果做得好。完全能冲到县令一级。
    安东王早就说了,唯才是举,考中进士又如何,王爷要的都是能干事的人!
    小吏信心十足,等着大家吵了半天,才缓缓笑道:“大家伙可能不相信,其实我也不信堂堂大明,竟会出现勾结鞑虏,残害同胞的丧心病狂之徒,可是我仔细想了想。却又不能不信。”
    “大家请听我说,草原之上,鞑虏除了牛羊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物产。他们频频抢掠,甚至只是为了锅碗瓢盆,被褥衣服,想必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那他们抢到手的金银细软有什么用吗?不能吃不能喝,除了少数被鞑虏的贵胄拿去享用,其他的都是一堆废物。如果我是鞑子会怎么办呢。很简单,就是把这些东西交给某些商人,让他们带到大明,换成粮食物资。在运回来……”
    小吏口齿清晰,言语直白,大家渐渐听懂了。也陷入了沉思,难道真有大明的商人会利欲熏心。帮着蒙古人销赃?
    大家还有些不信,这时候小吏一摆手,有士兵捧过来几个箱子。放在了大家的面前。
    “大家伙都看看吧,这是我们在王大宁家中搜到的往来书信。”
    一听这话,众人吃惊非小,有几个识字的书生挤到前面,拿起书信,看着看着,竟然读了出来。
    “……前番货物已经运至江南,出售后得银一万三千两,为台吉购置锦缎一百匹,官窑瓷器二百件,令奉送美女一名……”
    “……今有军粮二万石,送至平虏卫,台吉可择机动手,抢到之时,还请支付白银三千两……”
    ……
    翻开这些书信,无一例外,不是向蒙古人出卖情报,就是帮着蒙古人销赃购买物资,一直盘旋在大家心中的疑惑终于渐渐解开了。
    蒙古人也不是神仙下凡,为什么他们能一抓一个准儿,每次抢劫都满载而归。以往只知道是朝廷无能,官兵饭桶。如今再一看,竟然是有人暗中通风报信,把情报出卖给了鞑子!
    不光出卖给鞑子,甚至帮着鞑子销赃,把抢掠的金银财宝变成粮食、食盐、兵器,再卖给蒙古人,支持他们继续抢掠。
    这生意做得值啊,每一次至少几千两,上万两的赚头,可是在白花花的银子背后,是多少人的血泪,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花这样的钱,难道夜里不会吓醒吗?
    怪不得王大宁四处施舍,修桥补路,积累了好名声,感情他是怕下地狱吧!
    最可恨的就是大家伙,怎么就瞎了眼睛,竟然相信他是一个大善人,实在是太讽刺了!
    “杀!”
    “杀!”
    “杀!”
    一个百姓带头喊起来,其他人都跟着,大家神情狰狞,目露凶光,恨不得把王大宁抓到眼前,生吞活嚼了。
    “乡亲们,大家请想想,做这种缺德生意,挣丧尽天良的昧心钱,难道只是王大宁一个人吗?我以为不然,如今安东王和卢总督,还有张中丞都下了严令,要顺藤摸瓜,查清楚究竟还有多少人牵连其中。”
    “在此,正好提醒大家伙,你们凡是能提供不法商人的线索,朝廷都会厚赏大家伙。另外找出这样的商人,也是帮咱们自己,谁知道什么时候鞑子又会杀来,到时候倒霉的可能就是在场的诸位,大家都要想清楚,都要和身边的人好好说说,千万不能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一个百姓或许就是蝼蚁,可以不用在乎,但是一旦把万千百姓都动员起来,那个力量就不可小视。
    更何况还有丰厚的赏银,最多可以达到十万两。一夜之间,陡然而富,简直比中彩票还容易。
    终于有人向朝廷主动举报,说他们就充当过车夫,帮着某些商人运送货物,都是送到长城一线,甚至要送到塞外。
    消息送到了张宗衡手里,他也不客气了,直接下令,先把涉及其中的王大宇和翟家给封了。
    两大晋商佼佼者,一起被抄家,就像是一枚超级炸弹,落到了所有人的头上。如果照这个趋势走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把所有人都一网打尽。
    作为实力最雄厚的晋商,范永斗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以往惯用的手段,比如重金贿赂,张恪比他们还有钱,鼓动言官告黑状,可惜崇祯信任张恪,至于发动老百姓,别开玩笑了,张恪正用老百姓对付他们呢!
    现而今,唯一的招数就是指望着蒙古人了,只是可惜,怎么就一点动静都没有?
    范永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而他不知道,就在茫茫草原之上,一支人马正在快速向大同杀来。
    为首之人正是林丹汗,在他的旁边,还有个年轻的汉人紧紧跟随。
    “大汗,这次白莲教众都会乘机而动,帮着大汗彻底消灭张恪的。”萧旭一脸谄媚地说道。(未完待续。。)
    ps:  昨天晚上突然急性肠炎,上吐下泻的,昏昏沉沉,九点就睡了,对不住大家伙了……

第五百五十四章 来袭
    自从建奴被消灭之后,整个塞外的情况为之一变。
    内喀尔喀五部,兀良哈部,东土默特部,嫩科尔沁部等等全都归附大明,准确的说是归附义州兵,成了义州兵的屏障和附属。
    靠着利润丰厚的羊毛贸易,这些部落越发兴旺富庶起来,而且靠着义州兵的支持,他们的军力也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比如炒花部甚至有一半的士兵装备了火铳,还有数百门大炮。
    如此大规模武装蒙古人,很多将领都提出了质疑,这岂不是太阿倒持,一旦蒙古人心生歹念,背叛了义州兵,岂不是养了白眼狼吗?
    对此张恪给出了解决办法,首先就是火器可以卖,但是火药和开花弹却严格控制,基本上只够蒙古人打一场大战的,让他们没有和义州兵翻脸的本钱,同时一旦打仗,就要向明军采购军火,又是一笔巨额收入。
    再有张恪规定贸易收入必须存入银行,平时自然没事,真要是翻脸,他们的财富顷刻就被冻结。
    说实话草原上的这些人早就没了成吉思汗时代的雄心抱负,他们只想舒舒服服过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