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335章

辽东钉子户-第335章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俩草草用饭之后,张恪先领着老爹前往校军场,刚刚到了门前,两个卫兵握着装着刺刀的火铳,拦住了去路。
    “站住!请出示通行证!”
    “放肆,没看到国公爷来了吗?还不让路!”随从呵斥道。
    年轻的士兵猛地摇头,“不行,这里没有国公爷,我们只管通行证,要是没有,天王老子也别想进去!”
    张恪来的匆忙,还真忘了这事,他只能一摆手,让从人赶快去办。爷俩只能傻愣愣在门外等着。
    “呵呵,恪儿,没想到你练兵真有两下子,军纪严明,佩服佩服啊!”张海川哈哈大笑,弄得张恪老脸通红。
    好不容易等到手下人拿来通行证,卫兵终于放行。经过小小插曲,张海川对义州兵越发充满了好奇,凭借直觉,只要军纪严明,战斗力就不会差!
    嘭嘭嘭,嘭嘭嘭……
    整齐的步伐,大地仿佛都在颤抖,迎面走来一个方阵,差不多有一千人左右,横着是一线,纵看也是一线,就连斜着都是笔直的一条线。
    士兵们无论怎么变换方向,阵型都一丝不乱,光是走动,竟然有一排排大浪,迎面冲来的感觉,让人从心里害怕,屈服!
    “好,真是好兵!”张海川伸出了大拇指,随口问道:“恪儿,这是义州兵的精锐吧?果然名不虚传,少说练了三五年吧?”
    “没有。”
    “那是多少时间?”
    “半年吧!”张恪看着老爹眼珠子掉下来的模样,又补充道:“准确说是五个月,还有一个月,新兵训练才结束!”(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 以夷制夷
    花驴没有大名,即便是有,也早就忘了,之所以叫花驴,一是因为他人高马大,长了一张大肠脸,二是因为满脸都是大大小小的斑点。
    他跟着大当家的已经十来年了,算是最心腹的人,也去过不少地方,可是自从踏上了大明的土地,尤其是进入了义州,他简直都傻了。
    那种感觉不是土包子进城,而是从地狱的十八层,突然爬到了三十三天的凌霄宝殿。眼中所见,都是这辈子不敢想的繁荣。
    高大巍峨的城墙,鳞次栉比的店铺,吆喝声此起彼伏,就像唱歌似的。最让他叫绝的还是脚下的路面,宽有十丈,能同时并行六辆马车,别提多宽敞了。街道的路面不是青石板的,而是用青石桩,每个石桩都有两尺高,整齐码放在三合土的路基上。这种路面就算是拿大炮轰,都未必轰的坏。
    花驴渐渐弄清楚对路面如此下功夫的原因了,他在街上走了没多大一会儿,四轮的马车就接二连三的过去,好像一条洪流,没有断绝过。
    上面有的装着粮食,有的装着砖瓦,还有上面盖着苫布,猜不出什么玩意。总之,如此繁忙的交通,普通青石路面早就压碎了……
    等到随着大当家的来到传说中的国公府,花驴是彻底懵了,玉皇大帝住的地方也不过如此!前半夜他根本没睡觉,在锦缎的被窝里来回打滚儿,从床上滚到床下。折腾没力气了,躺在床上,光剩下傻笑了。
    “真他娘的舒坦啊,比婆娘的皮肤还还滑哩!”
    整整一天,花驴都像是活在梦里,直到大当家的喊他的名字。
    “花驴!”
    “啊,大当家的。让俺干啥哩?”
    张海川微微一笑,说道:“还能干啥,去,和义州兵的弟兄比划比划,记住了点到为止。”
    “好嘞!”
    听说打架,花驴还没有怕过人,气势汹汹地冲了上去,对面一排义州兵站在那里。心高气傲的花驴挑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还高点的家伙。
    “来吧,看拳!”
    花驴一拳打过去,对方不躲不闪。硬是用胸膛接了一拳,底下一个绊子,花驴就重重摔在地上。花驴还不服气,爬起来,他没敢和大个继续拼,选了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可是结果一样,都是一个回合,就被打倒在地。
    不到一刻钟。花驴摔了十几个跟头,鼻青脸肿地回来了。
    “大当家的,俺给您丢人了!”
    “哈哈哈!”张海川不怒反笑,大声说道:“花驴。这回知道厉害了吧?看你还敢不敢再练功耍滑了!”
    花驴垂头丧气退在一边,恨不得把脑袋插进裤裆里。张海川笑道:“恪儿,你这兵练得厉害!战阵走的齐整,杀气腾腾。弟兄们单打独斗,功夫不差。依我看,简直能比起李成梁的家丁了!”
    说着张海川又得意地大笑起来。“李成梁那个老东西,不过是七千家丁而已,我儿有十万精锐,试问天下,谁还是我儿的对手!”
    哪个老爹不望子成龙,看到张恪的兵如此厉害,张海川从心底高兴。
    “对了,恪儿,光有好兵可不行,还要有精良武器,朝廷给的东西就是烧火棍,屁用没有。我当初领兵的时候,每次砍了脑袋,得了赏银,都到铁匠铺,用精铁打造刀剑。吃饭的家伙,不能含糊啊!”
    “呵呵,老爹高见!咱们再去兵工厂看看。”
    唐毅领着头,一行人离开校军场,直奔兵工厂而来。
    还没等进去,离着老远就听到了乒乒乓乓你的声响,张海川举目看去,吓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兵工厂的房舍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将整个西城都占据了。
    厂区分成三大部分,南部是炼铁区,远远就能看到高度足有三丈出头的炼铁高炉,差不多有十二三米高,如此庞大的高炉张海川还是第一次看到,而且眼前还不止一座,一连有七八座高炉,全都在喷云吐雾,忙得热火朝天。
    “恪儿,这一年能练多少铁啊?”
    “不多,生铁差不多一百万斤,熟铁三百五十万斤。不过义州不是最大的,在锦州,还有金州,都建了铁厂,一年到头,差不多能产两千万斤生铁,八千万斤熟铁!”
    “多少?”
    张海川简直懵了,几百万斤的钢铁,这是什么概念啊!
    “恪儿,怕是朝廷也没有你这产的铁多吧?”
    “哈哈哈,的确如此,朝廷的作坊每年产量也就是辽东的十分之一。不过加上私营作坊,我可就比不上了,就拿广东来说,每年能产三四千万斤,差不多是辽东的三成。”
    听着儿子的话,张海川是彻底默然了。
    他虽然占据了一个岛,手上有千八百弟兄,还有上万的百姓,可是和儿子的势力简直云泥之别,根本没法比。
    要知道他的手下很多人家连铁锅都没有,只能用木头挖空了充数,偶尔从日本和朝鲜换点铁器回来,还舍不得用,要打造刀枪,对付野兽,还有各路敌人。每次出战,要是能抢回一点刀枪,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一路上晕乎乎的,到了冷兵器的作坊,分成十几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匠师都不停捶打,火星四溅,红彤彤的炉火,映照着每个人的脸膛。
    张海川看得明白,这些匠师都有严格的分工,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做完之后,立刻交给下一个人。到了最后,由专门验收的老匠师负责检查,确认合格之后,会在刀柄枪杆上印上他的名字。
    他们动作极快,光是看着的功夫,就已经造出了十几把寒光四射的钢刀。
    “这,这一年能造多少?”
    管事的笑道:“这要看上面订单了,要是全力开工,一年造十来万件兵器不成问题!”
    “哦!”
    张海川点了点头,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光。
    “恪儿,爹有个想法!”
    张恪笑着一摆手,和老爹到了一旁的休息间,房门关好之后,张海川难掩心中激动,说道:“恪儿,你不是要调动去爹的岛上,然后袭击建奴吗?”
    “没错,爹您老有什么主意吗?”
    “哈哈哈,就是看到有这么多武器,要是能拿出一点,绝对能收买一大堆生女真。他们把铁器看得比命都重要,一口大铁锅能换一个媳妇儿呢!你说说,用生女真对付建奴,这个主意怎么样?”(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火爆的生意
    张恪也接触过穷人,比如最开始安顿从蒙古逃回来的奴隶,绝对称得起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可是当老爹说起生女真那边的情况,彻底刷新了贫穷的底线。
    那里的百姓没有布匹,只能穿兽皮或是鱼皮,没有铁锅,没有饭碗,甚至连打猎的武器都用兽骨和牙齿磨制,更极端的还有使用石头的。
    那里也没有医生,每当生病的时候,就请来萨满奶奶连蹦带跳,基本上就是生死有命吧!
    最要命的是可能方圆百里都没有人烟,一年之中,有大半年被风雪覆盖,家家户户在入冬前都必须疯狂打猎,采集野果,储存好过冬的物资。一旦存得少了,一家人就有饿死的风险。
    张海川能快速得到大家伙的认可,最主要原因就是他精通汉语,朝鲜语,能把不值钱的兽皮卖出去,换来宝贵的生活物资。
    听完老爹的介绍,张恪彻底明白了,他面对的根本是一块废土,那里的百姓几乎过着原始人的生活。难怪建奴会千方百计抓拿生女真,这些野人一无所有,连死亡都未必在乎,正好能成为最野蛮的战士。
    建奴能做,我怎么不能做!
    张恪顿时打定了主意,脸上再度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爹,我要是能给那些生女真需要的生活物资,他们能不能服从我的命令。”
    “这个……恪儿,你也清楚,那帮人都是野人,只认识拳头,不讲什么仁义道德。光是给东西未必管用,不过我琢磨着悬赏一定行。”
    “悬赏?”张恪吃惊问道。
    “没错,只要和他们说,砍一个建奴的脑袋。就能换一口锅,杀两个建奴,就能得到一个碗,他们保证乐不得的。”
    “就这么简单?”
    “呵呵呵,就这么简单!”张海川笑道:“恪儿,关口是你愿意出多少钱,毕竟从这里运过去,千里迢迢,花费不少……”
    “钱不是问题!”张恪豪迈地笑道:“爹,您老恐怕还不知道。孩儿有点石成金的本事,随便拿出一张纸,印点花花草草,盖上大印就能当银子用。”
    张海川眉头紧皱,半晌笑骂道:“小子,什么狗屁点石成金,是银票吧?”
    “差不多,只要能买通生女真,花个二三百万两没问题。”张恪刚刚摆平江南。正是财大气粗的时候,花几百万两,就跟上街买几斤肉一样,实在是太轻松了。
    可是张海川有差点被吓趴下。脑神经彻底被张恪折磨的错乱了,简直无语问苍天,自己的儿子到底是个什么怪物,哪来的这么多钱啊!
    ……
    父子定计之后。很快就敲定妥当,距离冬季只有两个月不到,一旦海面冰封。就要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才行动了。
    显然张恪不想让皇太极过好这个冬天,他立刻下令,李之藻,杨廷筠,还有唐毕三个人着手调度。
    一共准备二百艘船只,如果不是考虑海上风高浪急,只怕船只还会更多。随船带去三千五百名士兵。
    虽然打算受降生女真去对付建奴,可是本身也要相当实力,要是没法压住生女真,保不齐这些人就会反噬其主。
    这三千五百人都是跟着张恪南征北战的老兵,其中不少都是大清堡一带出身的铁杆心腹。
    他们听说张海川失踪二十年,竟然再度回来,简直就把张海川当成了偶像。茶余饭后大家都在说,难怪国公爷那么有本事呢,人家老爹就不差!
    张恪下了血本,他给这些人全都配上了燧发枪,另外派遣乔桂和马如峰两个人跟着,又让杜擎负责军务,再有把罗晓宇也调了过来。他本来就是负责建奴的情报,这一次正好在建奴的北边把情报网也撑起来。
    光是调集精兵强将还不够,张恪又拿出了三十万石粮食,十万斤白菜土豆等耐储存的蔬菜,还有大量的军装,保暖衣物,总之是够这些人用半年的。
    除了这些之外,剩余的一百五十船,全都装上刀枪剑戟,锅碗瓢盆,棉布呢绒,柴米油盐,总而言之,一切生活必需品,全都不缺。还特别备了十船最好的绸缎蜀锦,专门笼络那些部落长老头人。
    义州的动员能力的确超人,不到半个月时间,竟然全都准备好了。
    “死老头子,才回来几天又要走,都怪恪儿,瞎出什么坏主意!”
    张恪不敢直视老娘的目光,只能低着头乖乖挨骂。张海川故作豪气地笑道:“夫人深明大义,我这回去,一来是给老兄弟一个出路,再来也是建功立业,你总不能看着两个儿子升大官做大事,我这个当爹的成了窝囊废吧!”
    “哼,他们就是翻了天,你也是他们的爹!”沈氏咬咬牙,说道:“这么着,我跟你一起去,左右什么罪我都受过,不就是远点吗,没啥好怕的!”
    “别!”
    张海川差点脸都绿了,这要是把夫人领去,和那边王对王,准没有好果子吃。偏偏他又想不出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